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我国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结合国内外严重创伤急救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将模式研究的方法引入到创伤急救程序的研究,研究如何建立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程序.我院进行了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程序的探索与实践,以组织高效救治、缩短术前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为基本原则,建立了以院内救治时间控制模式为特征的急救程序.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并能有效促进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的整体化、系统化与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方法进行急救,观察组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记录两组救治情况,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急救反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诊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缩短外科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时间,促进抢救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急诊收治的123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患者中,106例患者痊愈出院,9例患者脱离危险,8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3%。有效的抢救时间为29~60min。结论对于严重创伤的急诊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院前急救是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了院前急救模式与标准多样、急救信息难以实现实时共享等问题,分析了将5G技术应用于智慧医疗院前急救的优势,包括实现区域急救资源调配合理化、生命体征信息传输实时化、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同步化、远程急救远程会诊精细化和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无缝化,并结合5G智慧急救系统的实践演练,认为该急救模式的创建可提高严重创伤抢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的术前急救护理措施,以便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迅速判断伤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静脉补液抗休克治疗,保持患者体温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185例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181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97.8%.结论:严重创伤病人的死亡率、伤残率较高,运用急救护理程序,抓住时机积极救治,为进一步专è科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北京市交通创伤为例,调查分析其特点,对建立交通医学急救体系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7-2009年间北京市120急救数据库中诊断为交通伤的患者资料。结果共收集交通伤患者8251名,以男性患者为主,老年患者约占10%左右,部分患者合并有可疑心肺事件的前驱症状。结论目前交通创伤院内急救模式尚存在不足,应建立新型急救模式,可能有助于降低其危害,提高其救治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创伤医疗工作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适应急救工作的需要,针对交通肇事和其它突发事件的患者,我院于1996年建立了具有专科特色的创伤救治中心,担负着锦州地区治安伤害、交通肇事患者的急诊救治任务。现就创伤急救工作的管理阐述几点见解。一、加强机构建设,健全急救组织健全的救治机构和完善的救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升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及护理水平的对策。方法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的80例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及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紧急的处理成功治愈出院的患者70例,由于伤情严重出院后有轻微后遗症的4例,送至医院抢救无效的6例,伤者满意度达到98%。结论高水平的急救和护理,默契配合齐心协力的抢救,建立创伤急救小组对多发性创伤的救治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综合创伤急救对外科严重创伤急救质量及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选择综合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基本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的基本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外科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救,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宝贵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亦可随之提升,值得临床广泛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曲玲 《现代养生》2014,(18):180-180
通过对临床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方式的观察对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临床急诊急救科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救治,在常规的救治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效果,可以提高护理的有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强化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实验组(强化一体化救治组)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78例,女性50 例;年龄31~59 岁,平均年龄(39.34±4.0)岁。急救医师通过无线数据连接实时将现场救治场景和患者各项信息传送到拟转送的目标医院,到达医院后急救医师与急诊医师共同完成创伤救治的ABCDE流程后离院;对照组(传统急救模式组)为镇江市急救中心在2016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送往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135例严重创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急诊室停留时间、ICU监护时间、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对救治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急诊室停留时间[(35.34±18.19)min] VS [(50.45±15.39)min]、ICU监护时间[(6.8±5.6)d]VS[(9.2±3.4)d]、病死率(7.81%) VS (12.59%)以及住院时间[(29.8±3.4)d] VS [(35.7±4.5)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院前、院内强化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时间,更快地在"黄金1 h"内稳定生命体征,最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义东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772-1773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病因查找和诊断的方法。方法随即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昏迷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100例急诊昏迷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抢救,结果脑卒中昏迷患者46例中10例好转25例稳定,1例恶化,死亡10例;低血糖昏迷患者10例中1例好转,9例稳定,无1例恶化和死亡;急性中毒昏迷患者26例中6例好转,19例稳定,无1例恶化,1例死亡;严重创伤昏迷患者18例,2例好转,14例稳定,无1例恶化,2例死亡。总好转率为19%,稳定率为67%,恶化率为1%,死亡率为13%。结论急诊昏迷患者中并发率较多的主要是脑卒中、低血糖昏迷、急性中毒、严重创伤等等,作为医务人员在就诊过程中应借助相关医疗器械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及时查找患者病因,缩短病因就诊时间,及时采取对应的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我院于2008年2月~2009年7月充分利用医院急救绿色通道与抢救监护设备,改进救治策略,抢救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75例。[结果]本组75例患者中存活51例(其中可以正常工作及生活者37例,生活仅能自理者9例,长期卧床及植物生存者5例),死亡24例,其中死于ARDS5例,死于休克6例,死于肺内感染8例,死于继发性脑疝4例,死于原发脑干损伤1例。[结论]早期诊断对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临床急救时,应以保持有效呼吸、迅速补足血容量、解除脑受压为中心环节。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在迅速、全面查体后作出正确判断,并分清主次,对威胁生命的损伤优先处理,必要时多处损伤同时处理,以减少治疗不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巡警现场急救知识需求分析及培训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巡警现场急救知识需求情况,探索建立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模式。方法问卷调查某市210名巡警现场急救知识需求情况,并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急救知识水平测试。结果巡警现场急救知识掌握水平较低,且多数未经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培训前后巡警现场急救知识测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01)。通过培训,巡警现场急救知识整体掌握水平和对外伤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急症处理技术等的掌握水平均显著提高。结论建立巡警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模式应充分考虑培训机构、内容、方式、时间、考核及法律保障等,同时需要将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纳入警察学校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依托远程医疗应对突发急诊创伤事件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运用远程医疗系统前198例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院前急诊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运用远程医疗系统后198例院前急诊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依托远程医疗系统进行急诊,远程医疗系统由家庭与社区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等组成,利用移动4G、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急救干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与血糖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  相似文献   

16.
朱鋆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616-2617,2619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结局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患者的诊治资料,按照救治结局的不同将其分为4组,统计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急诊时相关联动科室情况、不同年份患者救治结局,分析患者因素、医疗因素等对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结局的影响。结果经过分析发现,高龄、多发伤发生前合并疾病多、创伤严重程度高、创伤发生至首次急诊手术时间越长是导致患者救治结局差的主要原因;同时,院前急救指导、患者就诊时的相关联动科室工作效率也对患者救治结局有重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设备的添置,急诊救治人员技术的不断提高,不同年份的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结局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年份之间治愈出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结局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因素和医疗因素,通过改善急诊管理流程、加强急诊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方式可有效改善老年严重多发伤的急救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施以预见性创伤护理的具体措施,并探究其临床救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时间开始于2018年7月,结束于2019年8月,研究对象抽选我院急诊收治创伤性骨折患者89例,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预见性创伤护理,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对各组患者急救用时、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相较对照组更高,且患者急救后出现并发症的类型更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急救用时(45.56±5.49)min、住院总时间(10.14±5.2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施以预见性创伤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救治效果,缩短救治用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施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279例,其中127例未呼叫急救电话,由家人或外人直接送来急救中心(非院前急救组,A组)。另外152例经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组,B组),两组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病死率和生存时间。结果院前急救组病死率低[院前急救组(18.42%),非院前急救组(31.50%)]、生存时间长[院前急救组(5.14±1.7)h,非院前急救组(2.5±0.8)h],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降低病死率,延缓死亡时间,加强"黄金1小时"的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救治模式中,由于衔接不畅、信息不对称、等待时间过长等因素,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成功率较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借助5G技术,改进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模式。5G救治模式能够明显缩短创伤失血性中度和重度休克患者确诊时间、术前等待时间,减少重度休克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也存在患者医疗信息调取困难、专职创伤救治医师配置不足或专业性不强、缺乏相关制度保障等问题,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