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产妇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产科阴道分娩的产妇100例,根据分娩过程中采取的助产方式将产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均行会阴切开助产术,其中观察组采取胎头吸引助产,对照组采取产钳助产。观察两组产妇失血量、分娩成功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分娩后母婴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头吸引阴道助产术较产钳助产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或不具备产钳助产技术的产科医师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道助产术后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650例第二产程阴道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0例阴道助产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04例,发生率16%,其中产钳术和胎吸术并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分别手术。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高血压、过期妊娠等因素增加窒息发生率。结论:应严格掌握阴道助产适应症和必备条件,提高助产技术,加强产程监护,必要时行剖宫产,尽量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分娩过程中,采用适当的阴道助产方法,对于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健康是安全有效的手段。阴道助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产钳助产术;另一种是胎头吸引助产术。这两种方法所需条件基本相同,但又各有优缺点,因此选择正确的助产方法,使产妇经阴道安全分娩,减少母婴损伤,是产科医生的必备技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产钳在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2009年在该院916例头位分娩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双叶小产钳助娩544例为观察组,简称产钳组。其余两组为对照组:宫底加压组277例,助手宫底加压协助成功娩出胎头,简称加压组;宫底加压加产钳组95例,系因宫底加压失败改用产钳助产,简称复合组。观察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的时间(U-DI)、新生儿窒息、子宫切口撕裂延长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加压组与复合组产妇发生子宫切口撕裂延长情况均多于产钳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异。观察U-DI产钳组少于加压组及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面部损伤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新生儿窒息更多见,不仅发生率高,而且程度重。加压组、复合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率高于产钳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位分娩剖宫产术前应进行娩头困难的评估,术中一旦胎头娩出困难尽早应用剖宫产小叶产钳助产,该方法安全可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母婴并发症,但是需要注意提高手术技巧,避免新生儿颜面损伤。 相似文献
6.
刘艺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0):62-64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器与产钳助产术分娩的胎儿情况远期随访对比分析。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90例待产产妇,纳入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12月,随机将9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产钳助产术分娩,研究组接受胎头吸引器分娩,对比两组产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相比,研究组(232.85±10.91)mL较对照组的(244.56±13.85)mL低;研究组产褥期感染率(4.44%)、软产道损伤率(2.22%)较对照组产褥期感染率(17.77%)、软产道损伤率(13.33%)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新生儿产后情况对比,面部擦伤(2.22%)、头皮血肿(2.22%)发生率较对照组(11.11%)、(13.33%)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肺炎(2.22%)、轻度窒息(0)以及重度窒息(0)发生率与对照组新生儿肺炎(8.88%)、轻度窒息(2.22?%)以及重度窒息(2.22%)发生率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胎头吸引器与产钳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胎头吸引器助产与产钳阴道助产对母婴结局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医院接收的80名阴道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取产钳阴道助产,试验组采取胎头吸引器助产,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无痛分娩率、助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胎位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产钳阴道助产比较,胎头吸引器助产能够减少母婴不良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习凤英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5):29-29
目的 分析了解影响胎头吸引术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分析360例胎头吸引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胎头吸引手术成功与胎头位、矢状缝大小、产瘤大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 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排除不利因素,对提高胎头吸引产手术成功率,减少母婴损伤,降低新生儿残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难产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的150例产妇及剖宫产126例产妇资料,比较两组在产道损伤、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产钳助产组与剖宫产组比较,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及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术不增加母儿并发症,在解决头位难产中合理地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索产钳助产在剖宫产术中助娩胎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在2009年1月~2011年2月期间施剖宫产过程中因常规取出胎头时间大于2 min而未娩出,故而使用剖宫产产钳助产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头娩出困难原因方面,由各种原因致使胎头高浮造成胎头娩出困难者有53例,占66.25%,显著高于其他原因导致胎头娩出困难的比例(P值均<0.05);其次为胎头深嵌盆腔,为12.5%;分娩结果方面,80例剖宫产产钳助产者均顺利娩出,成功率为100.0%,胎头取出时间均少于120s,无新生儿头皮擦伤、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出现,亦无新生儿死亡病例发生;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以上者69例,占86.25%,显著高于其他评分者所占的比例(P<0.05)。结论:剖宫产在遭遇取头困难时使用产钳进行助娩胎头,相比于常规徒手操作可显著缩短胎头娩出时间,并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且临床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丽丽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1):60-61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器在经阴道产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顺利分娩提供可靠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天津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产检以及分娩的产妇112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助产方式将产妇分为产钳助产组52例和胎头吸引器组60例。产钳助产组产妇采用产钳进行助产,胎头吸引器组产妇采用胎头吸引器进行助产。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宫颈裂伤、阴道壁裂伤、尿潴留及新生儿头皮血肿、面部损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胎头吸引器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3.33%,低于产钳助产组的17.31%;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为11.67%,高于产钳助产组的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宫颈裂伤、阴道壁裂伤,新生儿头皮血肿、面部损伤、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HIE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头吸引器助产后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低,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高,临床可根据操作者的操作水平情况合理选择助产方式,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产钳术是解决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其主要作用是牵引或旋转胎头以娩出胎儿,适用于因胎儿宫内窘迫使产妇出现紧急情况(心衰、心律失常、羊水栓塞等)需立即分娩者,或因滞产引起产妇体力耗竭者。与其他的助产方法相比,出口产钳比胎头吸引术安全可靠,新生儿颅脑损伤率低。阴道产钳术比剖宫产术更能缩短胎儿的娩出时间,也可避免因剖宫产时胎头位置太低,取头困难造成的子宫下段延撕和血管损伤,常常是胎头吸引术失败改用产钳而成功的后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徒手胎头旋转术联合Kielland产钳术在持续性枕横位难产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莆田市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持续性枕横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头纠正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徒手胎头旋转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Kiella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器滑脱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本文对45例胎头负压吸引术助产吸引器滑脱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工作中施行胎头吸引器的体会。结果胎头吸引器滑脱的原因主要有负压形成过大或过快、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牵引方法不当和胎先露过高等。结论在进行胎头负压吸引器操作前,术者应查清胎先露位置、胎方位,正确放置吸引器,缓慢形成负压,保持合适的牵引力量且与产轴相符,才能保证吸引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阴道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胎头吸引术辅助分娩,参考组患者采用产钳术辅助分娩,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操作时间较长,然而对母婴损伤明显少于产钳术,两种助产术均会造成一定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在手术操作中,医护人员要严格规范手术操作,尽量减少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价值与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价值,重新认识产钳助产的利与弊,提高阴道助产能力,降低剖宫产率。方法使用黄维新等人根据胎头双顶径及先露部(骨质最低部)的位置的新分类法,按照李巨主编的产科学有关产钳助产的手法进行操作。结果产钳助产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胎头位置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并发症与合并症、疤痕子宫和羊水栓塞;母体并发症依次为阴道裂伤、宫颈裂伤、产后出血、阴道壁血肿、会阴伤口裂开、会阴Ⅲ度裂伤;新生儿并发症依次为头皮血肿、头面部皮肤擦伤和新生儿窒息;低位产钳和出口产钳的新生儿窒息率与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位产钳的新生儿窒息率与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位和出口产钳助产不能被其他产科手术完全取代,在阴道分娩中仍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阴道分娩中低位产钳的助产术应用效果与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所接收200例运用低位产钳的助产术产妇与183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进行分析回顾,对比了两组在产后出血、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与产褥感染等方面所存在差异.结果?比较低位产钳助一组和剖宫产组,产褥感染率与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性,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在产后出血与出血量的差异性上,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中,使用低位产钳的助产术并不会增加母婴并发症,应用效果安全可靠,可有效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阴道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分娩的200名孕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名,治疗组患者使用阴道助产技术,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分娩技术。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满意率治疗组92.0%,对照组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引次数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后出血、会阴侧切、切口延长、阴道壁红肿、切口感染、会阴撕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道助产技术操作便捷,对母婴伤害较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产妇的生产质量,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