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行甲状腺乳头状癌初治患者共1417例。依据石蜡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经典型乳头状癌组、滤泡型乳头状癌组和同一患者两种亚型肿瘤伴发的混合组,FVPTC患者进一步分为非包膜内型及包膜内型。结果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滤泡型乳头状癌患者在性别、病灶大小、手术切除范围、肿瘤包膜侵润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FVPTC组患者的平均患病年龄要比CPTC组大(P=0.01),病灶个数明显少于CPTC组(P=0.006)。FVPTC亚组间比较患病年龄、病灶个数、大小、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状腺滤泡型与经典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完全相同,但无需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一种特殊罕见类型,其侵袭性强,转移早,预后差。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隐匿,较难触及甲状腺肿块,临床医师因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经验,易漏误诊。对DSVPTC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超声、X射线、CT等,本文就DSVPT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SV-PTC)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亚型,占 PTC 的0.7%~6.6%[1],1985年由Vic...  相似文献   

4.
5.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的声像图表现.方法 分析20例DSV患者的术前声像图表现和临床特点.结果 20例DSV患者,累及甲状腺单侧叶12例.双侧叶8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8例(90%).声像图为一侧叶或双侧叶甲状腺内的弥漫性病变,所有病例均有沙粒状钙化,弥漫性散在分布于受累的甲状腺内;病变叶血流信号1级75%,2级25%.结论 DSV声像图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即甲状腺弥漫性改变、沙粒状钙化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的声像图表现.方法 分析20例DSV患者的术前声像图表现和临床特点.结果 20例DSV患者,累及甲状腺单侧叶12例.双侧叶8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8例(90%).声像图为一侧叶或双侧叶甲状腺内的弥漫性病变,所有病例均有沙粒状钙化,弥漫性散在分布于受累的甲状腺内;病变叶血流信号1级75%,2级25%.结论 DSV声像图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即甲状腺弥漫性改变、沙粒状钙化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的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灶特征.结果 弥散型16例(16/42,38%,双侧5例,单侧11例),局限型26例(26/42,62%,均为单侧).弥散型缺乏占位效应,在单侧或双侧腺体内仅见密集的沙粒样微钙化弥散分布,病灶以粗强回声居多(11/16,69%).局限型常在单侧腺体内出现类似结节样的不均质区(19/26,73%),呈多种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边界不清晰,其内多弥散分布沙粒样微钙化;部分仅表现为微钙化(7/26,27%).伴颈部淋巴结转移33例(33/42,79%).结论 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具有特殊的超声表现,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对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超声可疑DSV-PT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病变区和可疑淋巴结FNAC,并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对照。结果10例经手术证实为DSV-PTC,其中8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甲状腺FNAC正确诊断乳头状癌9例(9/10,90%),1例重复FNAC考虑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因颈部可疑淋巴结FNAC支持甲状腺转移癌而经手术证实;5例术前同时行异常淋巴结FNAC确诊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5/5,100%)。另2例超声疑似患者甲状腺FNAC细胞学病理,分别提示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及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随访3~5年,病情无进展。结论对超声可疑DSV-PTC患者行甲状腺钙化密集区及异常淋巴结FNAC,有助于DSV-PTC的诊断与鉴别,可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与预后.指出甲状腺乳头状癌正确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对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存档材料进行回顾性的随访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率、病死率与性别、年龄、组织形态及手术方式有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非常好。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20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符合Warthin瘤样乳头状癌特征的17例患者资料,通过细针穿刺(FNA)、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BRAF V600E/RAS基因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17例中女14例(82%),男3例(18%),年龄26~57岁,肿瘤直径0.5~3.2 cm。大体呈边界清楚的灰白或灰褐囊性实性结节,瘤组织呈宽大的实性乳头,表面被覆嗜酸性双层细胞,呈靴钉样突起,可见经典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核特征,富含淋巴细胞的间质,周围伴砂砾体结构,似经典Warthin瘤样结构。11例(65%)伴桥本甲状腺炎,6例(35%)被膜累犯,6例(35%)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示肿瘤上皮细胞特征性表达CK、TTF-1、CK19、Galcetin-3,偶有MC、P53、TG、CD56阳性。Ki-67约15%,乳头间质以CD3阳性T淋巴细胞为主,散在Ig G4、CD138、CD38阳性的浆细胞。qRT-PCR检测均有BRAF V600E突变,无RAS基因突变。术后随访8~196个月,无复发及新的转移。结论 WLPT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类特殊亚型,年轻女性好发,具有特征性Warthin瘤样嗜酸性上皮和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预后较好,充分认识有利于提高甲状腺肿瘤在术中冰冻诊断中的准确率,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和AB-PAS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0岁。肿瘤位于甲状腺峡部,大体呈结节状,似有完整包膜,切面五彩状,可见黏液及钙化。组织学见肿瘤由充满胶质或稀薄黏液的滤泡结构和实性片状区域构成,未见明确乳头结构,但可见泡状核、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引人注目的是实性区域部分细胞胞质透明。免疫组化显示TTF-1、Tg、galectin-3和CK19(+),HBME-1、降钙素、CD10、RCC和vimentin(-)。特殊染色:AB-PAS(+)。结论甲状腺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罕见亚型,组织形态学易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混淆,免疫组化及PAS染色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习并讨论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MFPT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对1例MFPTC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复习MFPTC的相关文献并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结果MFPTC组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多数巨大滤泡、富含胶质、细胞核形态不典型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K19、HBME-1和Galectin3同时表达,呈弥漫或大部(+)。结论MFPTC具有比较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很容易被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等良性病变。CK19、HBME-1、Galectin3等染色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分型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依据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周边晕圈、钙化等特征,对33例病理证实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表现及其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病理诊断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21例,纤维包膜完整,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间质纤维化伴沙粒样钙化,具有乳头状癌特有的毛玻璃样细胞核,核沟明显,可见核内包涵体。超声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或欠规则、边缘锯齿状、多数回声明显减低,周边晕圈少见,内可见沙粒样钙化。(2)病理诊断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12例,纤维包膜完整,其内癌细胞均为滤泡结构,无乳头样结构,具有乳头状癌的细胞核形态。超声显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中等回声,周边多见晕圈,肿块内未见沙粒样钙化;内部回声较普通乳头型肿块回声增高,周边晕圈较普通乳头型多见。滤泡型肿块(1.8~7.0cm)明显大于普通乳头型肿块(0.8~5.2cm)。普通乳头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4例,4/21)多于滤泡型患者(1例,1/12)。结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与滤泡型的超声表现(肿块形态、大小、边界、回声、周边晕圈、钙化等)与病理表现均有不同;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与通常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较一致,滤泡型与滤泡型腺瘤、滤泡癌的超声表现相似,超声难以鉴别,须行手术病理检查确定肿瘤良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CLN)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或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预防性双侧CLN清扫术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预防性双侧CLN清扫术52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预防性双侧CLN清扫术34例。86例患者中〈45岁、男性,肿瘤直径≤0.5cm、〉0.5~〈1.0cm,侵及甲状腺被膜、突出腺体CLN转移阳性率与≥45岁、女性,肿瘤直径≥1.0cm,未侵及甲状腺被膜、未突出腺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6例患者〈45岁、男性、肿瘤直径≥1.0cm与CLN转移均呈正相关(r=0.605、0.374、0.600,均P〈0.05),双侧转移、多灶、侵及甲状腺被膜、突出腺体与CLN转移均无相关性(r=0.005、0.006、0.068、0.108,均P〉0.05)。结论对PTC患者首次手术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应行预防性CLN清扫术,〈45岁、男性、肿瘤直径≥1.0cm易出现CLN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在PTM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甲状腺切除标本,其中PTMC8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与预后进行讨论,并分析CK、CK19、HBME-1和galectin-3在PTMC中的表达。络果8例均为女性,年龄39-58岁,平均50.25岁。肿瘤呈灰白、灰黄色,界欠清,质中等偏硬,直径0.2。0.8cm,镜下可见特征性的核改变:核异型重叠、毛玻璃核、核沟及核内包涵体。CK、CK19、HBME-1和galectin-3呈弥漫阳性,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呈阴性。结论PTMC因病灶小,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导致其发现率低、漏诊率高,应从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达等多方面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误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经验,减少临床误诊机会。方法 选择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误诊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病理大体检查24例均可见灰白色粗糙及乳头状结构。结论 临床医师应于术中剖开肿物,见到大体可疑病变,及时送冰冻做病理检查,可减少临床误诊机会。  相似文献   

17.
18.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PTC合并CLT患者(PTC合并CLT组)、210例单纯PTC患者(单纯PT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特征、甲状腺功能指标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PTC合并CLT发生比例较高,PTC合并CLT组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与单纯PTC组比较明显升高,多灶癌的比例亦高于单纯PTC组(P 0. 05)。结论 PTC合并CLT好发于女性,且该病常见多灶癌,且患者血清TSH、TG-Ab及TPO-Ab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方法收集4例西京医院2009-01-2019-07间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瘤的病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免疫表型。结果 4例患者年龄38~71岁,平均54.5岁,其中女性3例,男性1例。甲状腺内可见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其中2例左侧甲状腺内可见甲状腺结构破坏、消失,淋巴样细胞弥漫异型增生。免疫组化CD20(+),CD10、Bcl-6、CD3、cyclin D1和SOX-11(-),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另外2例于淋巴结内发现肿瘤性滤泡紧密排列,局部几乎背靠背且缺乏套区,主要由单一的核不规则的小细胞组成。免疫组化CD10、Bcl-2、Bcl-6、CD20(+); CD3、cyclin D1和SOX-11(-),分别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结滤泡性淋巴瘤(1级)和合并淋巴结滤泡性淋巴瘤(2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对其认识不足,易漏诊,有必要加强对这种罕见疾病的认识及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与细胞块结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和细胞块制作常规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对细胞学、细胞块及组织学均诊断为乳头状癌的7例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细胞块切片及细胞学涂片中均可见明显的乳头状结构。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结合细胞块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