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15-15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0.70%(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 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呼吸机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功能,促进患儿尽快脱机,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及分析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分析66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临床资料,救治方式为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37例为观察组和传统面罩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29例为对照组,对于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方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大多数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以有效起到治疗作用,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的方式与传统的联合面罩通气相比较,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氨溴索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8.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能明显提高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患儿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儿都产生显著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46/50)、76%(38/50);实验组患儿PH值以及P(O2)指标改善程度要由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AP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产生显著效果,对于改进患儿血气指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足月N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予以高剂量PS(200 mg/kg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NIPPV治疗,对照组予以低剂量PS(100 mg/kg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N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的临床疗效、氧代谢指标[吸入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OI)]、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供氧时间、PS重复给药次数、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OI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15.730,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4.289,P<0.05);治疗后两组FEV;/FVC及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894、2.842,P<0.05);研究组供氧时间、PS重复给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4、7.133、9.38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低浓度(100 mg/kg)PS给药,高剂量PS联合NIPPV治疗NRDS患儿,更有助于改善患儿氧合指数、调节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优越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病理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发的呼吸困难。单纯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需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加强疗效。本研究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西华县人民医院2017-03-11-2019-03-28收治的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基础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CPAP呼吸机治疗,研究组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和治疗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4.629,P=0.031。治疗12h后,研究组氧气分压和酸碱度分别为(92.33±5.80)mm Hg和(7.39±0.05),高于对照组的(80.51±8.72)mm Hg和(7.32±0.04),t值分别为6.677和6.468,均P0.001;二氧化碳分压为(40.42±3.54)mm Hg,低于对照组的(51.74±8.65)mm Hg,t=7.165,P0.001。研究组氧疗时间(t=10.627,P0.001)、机械通气时间(t=3.372,P=0.001)和住院时间(t=4.140,P0.001)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7.
张红敏 《中国校医》2019,33(10):787-789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本院接收的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8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4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2(42.0±3.6)mmHg低于对照组(50.8±4.6)mmHg,PaO2(90.6±5.7)mmHg高于对照组(78.5±4.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提高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纠正动脉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收取我院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2月到2014年5月期间,观察组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住院时间(15.23±2.11)天、氧疗时间(240.21±50.11)h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实施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还能减少肺出血、气漏、肺气肿、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本次实验以该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治疗组,以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1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未行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率、呼吸、平均氧和指数以及需要转为机械通气的比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改善情况,心率、呼吸、平均氧和指数明显改善,需要转为机械通气的情况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可降低使用机械通气的几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双相正压通气(Bi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独使用BiPAP治疗;观察组: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BiPAP治疗。结果治疗6 h、治疗24 h,观察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氧分压/吸氧分数比值(PaO_2/Fi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 3%,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77,P0. 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肺炎5例,肺气肿6例,气漏3例,肺出血1例,总计15例,占33. 3%。观察组患者发生肺炎2例,肺气肿3例,气漏1例,肺出血0例,总计6例,占13. 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 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BiPAP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氧疗时间及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邱亚林 《中国校医》2021,35(5):354-356
目的 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尼可刹米结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其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3例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尼可刹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较对照组(69.05%)高(χ2=7.448,P=0.006);观察组治疗后FVC(2.16±0.27)L、FEV1(2.94±0.36)L、FEV1/FVC(55.39±4.22)%,均高于对照组的(1.64±0.29)L、(2.27±0.43)L、(49.71±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PaO2(90.73±7.11)mmHg、SaO2(93.13±5.75)%,均高于对照组的(86.42±7.20)mmHg、(87.10±6.12)%,且PaCO2(41.14±5.17)mmHg,低于对照组的(48.89±5.2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尼可刹米结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倪艳  于鸿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79-508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价值。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医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3例按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分为预防组(33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其NRDS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预防组的NRDS发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使用PS并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有效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NRDS的发病率,并改善NRDS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承峰  陈光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02-1604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 h、用药后8h、用药后24 h、用药后48 h的肺功能变化,治疗前后的机械通气参数、X线胸片及胸肺总有效顺应性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显效3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0%。新生儿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肺功能均明显改善,应用呼吸机参数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FiO2、PIP、PEEP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X线胸片、VT、Cdyn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可改善肺功能与肺泡充气程度,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吴一梅  谷晓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19-292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8月住院治疗胎龄<32周,体重<1 500 g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S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NRDS发生率、机械通气率、用氧时间,72 h内血气分析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组在NRDS、机械通气例数、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总用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血气分析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早产儿应用PS可降低NRDS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燕 《现代医院》2009,9(1):24-26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对照组(Ⅰ组),气管内直接滴注PS100mg/kg,,30例同期住院的高危早产儿作为改良组(Ⅱ组),予改良方式注入PS100mg/kg防治NRDS,作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后机械通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血气结果和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早产儿RDS机械通气发生率为40.0%(12/30),改良组机械通气发生率为26.67%(8/30)。两组药物外喷、脱管、感染、气胸、颅内出血发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6h改良组PaO2和pH值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较用药前显著性降低。改良组用药后氧疗时间为11d(2~21d),其中8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4d(3~11d);对照组30例氧疗时间为15d(4~30d),其中12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5d(3~18d),两组间氧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方法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减轻RDS的程度,改善血气,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NCPAP预防与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近期预后。方法:40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各20例,预防组为应用PS治疗前未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无RDS改变,治疗组为治疗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提示有不同程度RDS改变,两组均联合应用NCPAP。结果:预防组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显著少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平均缩短5天(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生后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矫正年龄6个月的智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可以减少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对并发症的发生、生后早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智力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S治疗,观察组给予PS联合CPAP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住院天数、血气分析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H值、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网膜病、气胸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联合PS治疗NRDS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通气模式在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后呼吸支持中的临床效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通气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气管插管-应用PS-拔出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给予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NIPPV)呼吸支持,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支持,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血气指标、临床指标、有创呼吸支持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通气1、12 h和24 h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均低于对照组,通气1 h、12 h的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内有创呼吸支持率(20.00%)、并发症发生率(22.50%)低于对照组(52.50%、47.50%)(χ2=9.141、5.495,P<0.05);观察组患儿的有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1、41.681、3.924,P<0.05)。结论 与NCPAP相比,SNIPPV能够更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情况,降低CO2潴留,缩短通气支持时间、开奶时间、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将14例ARDS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例,采用保护性通气治疗;B组7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PaO2、氧合指数(O I)。结果:与以往同类疾病的治疗结果相比,患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显著降低;在治疗后各个时点,B组PaO2、氧合指数(O I)均高于A组(P<0.05)。结论:外源性PS与肺保护性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ARDS患儿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结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法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ARDS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PS结合PHC通气法)与对照组(PS).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