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以及认知功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12、24 h Prince-Henr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Prince-Henr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应激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3时观察组患者E、NE、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5 d认知功能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 d,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可显著抑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因三叉神经痛拟行微血管减压术的80例患者, 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A组)和对照组(C组), 每组40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在B超引导下行手术侧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阻滞, 每个位点均用0.5%罗哌卡因3 ml。C组不进行神经阻滞。两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依托咪酯和利多卡因行麻醉诱导, 随后行气管插管, 并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 术毕接上镇痛泵。记录两组术中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使用总量, 术后2、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 A组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使用总量少于C组(均P<0.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P<0.05), 恶心呕吐评分也低于C组(P<0.05), 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 h两组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阻滞可减少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高位臂丛神经阻滞方式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5月安庆市立医院行神经阻滞麻醉下锁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高位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结果在锁骨外侧缘、锁骨中点、锁骨内侧缘区域,观察组痛觉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体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10 min(T1)、麻醉60 min(T2)、手术结束(T3)时,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3 h的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发生皮下血肿2例,Hornor综合征1例。结论相比高位臂丛神经阻滞,锁骨手术采用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更好,镇痛起效快,镇痛时间长,心率血压波动小,并发症更少,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分别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术后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患者比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h、4h、8h、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水平,术后2h、4h、8h、12h、24h的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水平,镇静效果满意;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盐酸哌替啶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静吸复合麻醉对高龄妇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2月—2022年4月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92例高龄患者纳入研究,依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应用静吸复合麻醉者为复合组,应用单纯静脉麻醉者为单一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h、6 h、24 h认知功能水平变化,分析两组干预前后应激反应变化,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合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13.46±16.72)min、恢复定向力时间(14.36±18.42)min、苏醒时间(24.53±27.62)min及手术时间(80.11±83.42)min均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及6 h复合组认知功能(24.32±22.43)分、(27.63±25.63)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应激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围手术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次切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子宫次切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4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出院前2 h(T4)时点的细胞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生长相关抑癌基因-1(GRO-1)、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的变化差异。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 O2)在T0、T1、T2、T3、T4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各时点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8+在T0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点两组的CD4+、CD3+、CD8+较T0时点均显著地降低(P<0.05),A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在T3、T4时点基本恢复至T0时点水平。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Ig G、Ig A、Ig M在T0、T1、T2、T3、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6、TNF-α在T0、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点较T0时点均显著升高,A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GRO-1、IP-10指标在T0、T1、T2、T3、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T1、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显著降低,A组降低较B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均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尤其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稍弱;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肿瘤转移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PECS-Ⅱ)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胸神经阻滞组(神经阻滞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局部麻醉组),每组30例。神经阻滞组采用超声引导下PECS-Ⅱ麻醉,局部麻醉组采用肿瘤局部浸润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镇痛药物的首次干预时间以及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的使用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7.32±34.56)min,与局部麻醉组平均手术时间(128.11±33.84)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开始前(T0)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皮时(T1),手术开始0.5 h后(T2),手术结束(T3)时,神经阻滞组HR与MAP水平显著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R=5.709、5.836、5.662,tMAP=3.50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开胸手术病人3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与硬膜外复合全麻组(C组)。于麻醉前、术毕、术后6 h2、4 h、48 h采血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cTnT的浓度。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CK、AST、LDH在术毕及术后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cTnT在术后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C组除CK在术毕24 h高于麻醉前外(P<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CK、AST在术毕及术后6 h显著低于G组(P<0.05),LDH在术后6 h显著低于G组(P<0.05),而cTnT在术后6 h2、4 h及48 h均显著低于G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能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生存质量、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全身麻醉, 观察组接受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神经阻滞麻醉。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6、12、24 h疼痛程度, 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价患者术后24 h的恢复情况及术后3 h、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与疼痛相关的细胞因子[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12 h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 QoR-40评分及术后6个月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 NPY、PGE2、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高位硬膜外阻滞和全麻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48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腔阻滞(A组)和全麻(B组)两组,每组24例,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2h、术毕、术后1天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内皮素、C-反应蛋白、皮质醇的水平。结果:A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和血清皮质醇术中、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两组血浆肾上腺素术中、术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术中、术后均显著升高(P<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较全麻可以减轻乳腺癌根治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应激指标及苏醒躁动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心率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两组心率及血压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9,P<0.05)。结论 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用于手术麻醉患者中,有利于稳定患者血压,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武乾峰 《智慧健康》2023,(18):150-153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骨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指标、麻醉优良率、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疼痛程度、认知功能。结果 比较心率、血压指标,研究组在手术结束时、气管插管拔管不同阶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术中输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自主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h、术后3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麻醉后12h、麻醉后24h的认知功能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麻醉在高血压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84例84眼合并高血压白内障患者为受试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2例42眼。对照组予以球周神经阻滞,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右旋美托咪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术中1 min(T2)、术中3min(T3)、手术结束(T4)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 h麻醉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麻醉持续时间、停药后至患者运动恢复时间、术中追加麻药)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内不良事件发生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T1、T2、T3、T4时,HR、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T1、T2、T3、T4时,HR、DBP、SBP均较T0时降低(P均<0.05);对照组患者T1、T2、T3、T4时,HR较T0时升高(P均<0.05),T2时DBP较T0时升高(P均<0.05),T1、T2时SBP较T0时升高(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2 h时Ramsay评分均较术后即刻降低,试验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 h时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停药后至患者运动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追加麻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躁动不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压异常、呼吸抑制、心率减慢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球周神经阻滞复合右旋美托咪啶镇静麻醉更有利于合并高血压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加深患者麻醉镇静程度,麻醉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旁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在浅全麻宫腔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宫腔镜检查患者20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宫颈旁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对照组仅给予丙泊酚静脉全麻。观察两组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宫颈松弛度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132.47±23.28) mgvs (167.72±30.81) mg],苏醒时间缩短[(9.47±1.48) min vs (11.72±1.62) min],术后6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低[(1.54±0.38)分vs (1.67±0.41)分],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1.00%vs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麻醉前5 min(T0)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扩宫时(T1)、手术开始后5 min(T2)、退扩阴器(T3)、苏醒时(T4)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旁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在宫腔镜检查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有效减少全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吗啡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惠东县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组和R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进行超声引导患侧前锯肌平面阻滞,M组注射加入吗啡5mg的0.375%罗哌卡因35mL,R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35mL。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记录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M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M组患者术后12h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者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芬太尼补救镇痛使用例数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作为佐剂加入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能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减少镇痛药物使用,效果优于罗哌卡因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管硬膜外阻滞和单管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双管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双管组)和单管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单管组),比较两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神经行为评分、出生后4天的体重及产妇β-内啡肽含量变化。结果:①新生儿Apgar评分:双管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单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ACS评分:双管组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一般反应评分及NACS总分明显高于单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新生儿体重变化:两组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在出生即刻、出生后1、2、3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天内均发生了明显的生理性脱水,出生后1、2、3天的体重低于出生即刻(P<0.05);出生后1、2、3天体重减轻量双管组少于单管组,出生后1天的体重减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β-内啡肽:两组术前24 hβ-内啡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双管组β-内啡肽含量明显高于单管组(P<0.01)。结论:双管硬膜外阻滞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适应能力无影响,该方法用于临床无痛分娩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医院行单侧手部、腕部及前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芬太尼麻醉,两组麻醉均在B超定位下进行,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30 min、1 h及3 h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6、12、24 h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的麻醉不良反应。结论B超定位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或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45例,年龄43~66岁,体重56~81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T4-5);EG组硬膜外穿刺置管(T4-5)。分别于麻醉前(T0)、术始后30min(T1)、术毕(T2)、术后6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三组T1、T2和T3时血清Cor和AngII浓度升高(P<0.05);组间比较,PG组和EG组T1、T2和T3时血清Cor和AngII低于GA组(P<0.05),PG组和EG组T1~T3时血清Cor和AngI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和EG组T1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低于GA组(P<0.05);EG组T1时MAP和HR低于PG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可以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局部浸润麻醉和头皮神经阻滞麻醉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在贵阳市某医院接受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头皮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比较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麻醉实施10 min时(T_1)、切头皮时(T_2)、钻颅骨时(T_3)、缝皮时(T_4)、术后1h(T_5),术后6h(T_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2组患者T_0、穿刺颅骨后2min(T_a)、抽吸血肿完成后2min(T_b)、T_5和T_6时点的血糖及皮质醇水平。比较2组患者T4时点的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T_0,T_1时点,2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T_4时点,2组患者HR,MAP均高于T0时点,且对照组患者HR,MAP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5,T_6时点,对照组患者HR,MAP均高于T0时点,且对照组患者HR,MAP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2组患者R及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时点,2组患者血糖及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a,T_b,T_5,T_6时点,对照组患者血糖及皮质醇水平均高于T0时点,且对照组患者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神经阻滞麻醉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局部浸润麻醉,其可减轻患者在术中的应激反应,提高手术舒适度及患者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需要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性原则分为全身麻醉组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组,各36例。给全身麻醉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给予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以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诱导时间,相比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组,全身麻醉组患者术中麻醉诱导时间较短,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和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术后24h和72h镇痛药物使用量均高于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45min认知功能恢复均低于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d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单膝关节置换临床手术中,相比全身麻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诱导时间较长,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较少,术后认知功能会较快,更适合在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