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及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8月对北大医院1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加宫骶韧带切断术,随访术后病人的痛经缓解情况,月经量、腹痛、性交痛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13例患者痛经均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术后重度痛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前,术前6例合并慢性腹痛患者,术后亦得到减轻。随访最长为15月。无明显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玉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于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棉酚片,观察组患者术后放置曼月乐.比较两组治疗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整理我院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将患者的术前临床指标作为对照组,术后的临床指标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月经量、痛经情况等资料。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月经量、贫血情况、子宫体积以及痛经情况均明显由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保留子宫的前提下治疗患者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病灶剔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病灶切除手术的5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剔除术后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组(A组)26例,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孕三烯酮组(B组)33例。均于术后3、6、12、18、24个月观察子宫大小、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和月经量评分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B组比A组子宫体积小,术后12、18、24个月B组与A组相比痛经评分较低,术后18个月和24个月B组月经量比A组月经量评分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孕三烯酮比单纯采用病灶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更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患者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在该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随访,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1年患者复发率为14. 93%,术后2年患者复发率为22. 73%,术后3年复发率为25. 69%。不同年龄与不同术前子宫体积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而其余因素对术后复发率均无显著影响(均P>0. 05)。Log-rank检验显示,术后给予GnRH-a治疗者术后12个月的复发率为10. 78%,术后24个月的复发率为16. 83%,术后36个月的复发率为20. 45%,明显低于术后未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小、术前子宫体积增大、术后未用药治疗是术后复发率增加的危险因素(P<0. 05)。研究还发现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术后复发风险就降低10. 00%。结论年龄与术前子宫体积是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未选择GnRH-a治疗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岳阳市云溪区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治疗)和研究组(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每组30例。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卵巢功能指标,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痛经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均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痛经评分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卵巢功能,缓解痛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因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无效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予GnRH-α+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治疗,对照组66例,予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应激反应、术后引流液体总量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其术后3个月、12个月子宫体积、月经量评分及痛经分级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GnRH-α联合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式对高龄子宫腺肌病患者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1日-2016年12月1日本院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有生育要求的35~45岁子宫腺肌病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52例为经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64例为腹腔镜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未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合并妊娠患者78例为对照组。比较妊娠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16例经手术治疗后,术后2年内妊娠65例(56.0%),但经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妊娠及复发率无差异(P>0.05);术后妊娠组年龄<40岁、术后未复发、术后病灶未残留及术后应用辅助生殖技术等占比高于未妊娠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术后未应用辅助生殖为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OR=3.580、4.927,P<0.05),术后未复发、术后病灶未残留为妊娠的保护因素(OR=0.220、0.173,P<0.05)。手术后妊娠组早产(9.2%)、流产(13.9%)、低体重儿(10.7%)、前置胎盘(6.2%)、分娩感染(7.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U"形切除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49例,其中子宫肌层"U"形切除术25例(观察组),经腹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24例(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月经情况,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复发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结果:49例均完成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子宫体积缩小、痛经程度减轻、CA125水平降低,月经期缩短,月经量降低,血红蛋白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子宫浆膜和内膜层血肿,自行吸收,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子宫腺肌病复发和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结论:子宫肌层"U"形切除术可明显改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和月经过多症状,且可保留子宫结构和功能,适合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子宫大小如2+月孕,无生育要求且具有明显痛经和经量增多的子宫腺肌症和/或腺肌瘤患者13例,行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了解痛经和经量改善情况. [结果]13例患者术后经量均明显减少.10例术后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痛经症状(症状轻于术前),经药物治疗后改善.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可尽可能剔除子宫腺肌瘤及腺肌症病灶,是子宫腺肌瘤和腺肌症患者保留子宫血管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但手术的远期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对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盆腔粘连者同时行粘连松解术,观察术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7±17)%,30例(60%)痛经完全消失,13例(26%)痛经明显缓解,7例(14%)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是一种易被患者接受的、有效、安全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704-2705
目的:研究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134例,根据患者的要求,其中86例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48例行子宫次全切术,随访术后病人的痛经缓解情况、月经量、腹痛、性交痛情况和卵巢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次全切术组术后的血清E2水平明显下降,痛经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组术后的血清E2水平无明显变化,痛经症状明显缓解,但有部分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可以明显改善症状,且不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3.
陈莲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3058-305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及腺肌病局部病灶切除术后应用孕三烯酮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29例行子宫腺肌瘤或腺肌病局部病灶切除术后应用孕三烯酮治疗6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随访30个月,患者的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症状缓解,其中2例痛经复发,但程度较轻;3例贫血得到纠正;4例月经周期延长,3例月经量少。所有病例子宫均恢复正常大小。服药过程中11例肝功能出现损害,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子宫腺肌瘤或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适用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能力或保留子宫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对1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施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第3天开始服孕三烯酮,2.5mg/次,每周2次,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后12个月,16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4.1%。1例复发,4例不孕患者中3例妊娠。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复发率低,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病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若患者长期有剧烈痛经且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在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盆底、阴道和子宫颈外鞘的完整性,防止子宫颈残端癌的发生.我院自2003年2~7月对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术后随访1~6个月,6例发生宫颈残端内膜异位形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随访,研究其痛经、月经量、子宫体积的变化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术后半年内痛经缓解率达100.0%,术后1、3、6个月和1、2、3年痛经消失和明显缓解的患者分别为68例(87.2%)、72例(92.3%)、66例(84.6%)、53例(68.0%)、31例(39.7%)和20例(25.6%),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痛经缓解率逐渐降低(P<0.05)。术后1、2、3年分别有7例(9.0%)、12例(15.4%)和13例(16.7%)复发,多为术前严重痛经或病灶弥漫者。56例月经过多患者中,47例术后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复查彩超提示患者子宫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37例术后有生育要求或未避孕者中27例妊娠,25例自然受孕(67.6%),16例(59.3%)发生在术后1~2年内,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受孕率降低,孕期合并自然流产7例(26.0%)、早产2例(7.4%)、子宫破裂1例(3.7%),孕足月者13例(48.1%),均以剖宫产方式分娩。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痛经及月经过多等近期疗效确切,能提高不孕患者受孕率,对年轻、未生育或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值得应用;但病灶弥漫、广泛者术后痛经等症状易复发,妊娠期并发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腺肌瘤病灶切除与曼月乐用于子宫腺肌病疼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子宫腺肌病疼痛患者分作A、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腺肌瘤病灶切除与曼月乐用于子宫腺肌病疼痛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双瓣法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指标、月经恢复及血清乙酰肝素酶(H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与研究组(60例,采用腹腔镜下双瓣法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月经恢复能力、痛经疼痛评分、血清HPA水平的变化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92.08±18.72)min、(3.06±0.64)d、(187.69±37.65)ml、(9.06±2.15)d]相比,研究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手术时间[(80.02±16.61)min]、术后腹腔引流时间[(2.15±0.47)d]、术中出血量[(126.55±28.53)ml]及住院时间[(7.86±1.67)d]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月经量、月经经期、痛经程度评分及血清H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月经量、月经经期、痛经程度评分及血清HP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研究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复发的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双瓣法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与月经恢复能力,抑制血清HPA的表达,并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病变或局限性病变,痛经和月经量增多为主要表现。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雄激素类衍生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左旋18甲基炔诺酮(曼月乐)。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手术和根治保守手术。根治术即为子宫切除术,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选全子宫切除术。痛经症状突出者可行保守手术,包括子宫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层电凝术,腹腔镜子宫神经去除术和骶前神经阻断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 ,若患者长期有剧烈痛经且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 ,在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盆底、阴道和子宫颈外鞘的完整性 ,防止子宫颈残端癌的发生。我院自 2 0 0 3年 2~ 7月对 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术后随访 1~ 6个月 ,6例发生宫颈残端内膜异位形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择 2 0 0 3年 2~ 7月因患子宫腺肌病具有明显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逐年加重的进行性痛经 ,B超显示子宫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