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南京市某磁性材料生产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一氧化碳、噪声和高温,其中粉尘和一氧化碳岗位合格率为100%,为相对无害作业;噪声岗位合格率为100%,相对无害噪声作业点1个,轻度危害作业点4个,中度危害作业点1个;高温岗位合格率为100%,为中度危害作业。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对存在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衡阳市某运输机械制造厂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程度,以及相关的设备布局和噪声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运用定量分级法对噪声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本次共对12个岗位作业点的噪声强度进行了(36次)测量,其中10个岗位作业点的噪声强度符合作业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83.3%。不合格的岗位中砂轮打磨岗位为噪声Ⅰ级(轻度)作业,钻工岗位为噪声Ⅱ级(中度)作业。结论该用人单位噪声危害较重,砂轮打磨及钻工岗位接触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应加强相应岗位作业人员防噪声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婷  姚树祥  吴锡南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56-2657
目的了解昆明市某水泥生产线职业性噪声的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在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生产线各噪声作业岗位进行现场噪声监测。结果岗位噪声强度的达标率60%;噪声作业分级中,0级安全作业点8个,占53.3%;Ⅰ级轻度危害作业点3个,占20%;Ⅱ级中度危害作业点3个,占20%;Ⅲ级高度危害作业点1个,占6.7%。结论职业性噪声是水泥生产线最主要的职业性危害之一,应充分考虑改进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隔声、消声、吸声和隔振降噪等综合技术措施,并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4.
孙兆波  吕志江 《职业与健康》2014,(13):1754-1757
目的评价山东省某100×10^4t/a水泥粉磨站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定量分级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项目存在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原料、球磨、包装车间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1~3.47mg/m^3,共检测10个粉尘作业岗位,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噪声作业点检测14个作业点,除球磨机超标外,其他作业点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要加强球磨机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某制帽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劳动者接触情况,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检测收集资料和数据,结合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该制帽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共监测60个粉尘作业点,22个化学毒物作业点、117个噪声作业点,其中,化学毒物和粉尘检测结果均合格,噪声有5个岗位12个监测点超标。结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乙二醇、丙酮、环己酮、一氧化碳;作业场所中的防尘和防毒措施效果较好,防噪设施还应完善。对接触噪声工人要配备专用防护用品,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火电厂职业病危险因素,提出职业病防治和卫生监督的目标和重点。方法:选择某火力发电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作业工人劳动条件分级。结果:8个车间的66个粉尘作业点74.24%达到国家卫生标准,177个噪声作业点30.51%达到国家卫生标准,25个毒物作业点的8种有毒物质100%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劳动条件分级表明:127个体力劳动强度作业岗位Ⅱ级以上占28.35%,56个粉尘作业岗位I级以上占28.57%,191个噪声作业岗位I级以上占4.19%,98个有毒作业岗位100%为0级。结论:火电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治重点依次为粉尘、体力劳动强度、噪声、毒物、高温、热辐射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煤炭开采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确定其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对河南省某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测,分析煤矿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结果 16个粉尘作业点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占69%,18个工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占67%;检测35个噪声作业点,合格率为80%;4种有毒物质的测试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该煤矿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应加强有关作业工人的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化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超标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2010年9月对某化工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制糖车间谷物制粉岗位、乳酸钙粉碎车间粉碎岗位、精制车间乳酸钙粉碎岗位、钙粉房加钙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要求;对30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101.0 dB(A),最小声强78.0 dB(A),平均87.2 dB(A),其中21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为30.0%。[结论]某化工厂作业岗位或工种接触粉尘和噪声危害因素合格率较低,应该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控制效果评价识别、分析某食品生产公司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程度,找出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分析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集中在底料车间、包装间和设备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烹调油烟及其二次反应产物中各种有害物质、其他粉尘(植物类有机粉尘)、噪声和高温。烹调油烟及其二次反应产物因无国家接触限值暂未检测。检测5个粉尘作业点,其CTWA合格率为100%,超限倍数合格率为80%;检测13个噪声作业点,8小时连续等效A声级范围为74.5~90.2d B(A),合格率为90%。高温作业WBGT指数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有效。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岗位为粉尘作业炒料、粗加工、生产管理(配料)岗位及噪声作业破碎机辣椒破碎岗位。超标岗位应改进防护措施,规范操作,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殷伟  杨培记  李魁中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26-2727,2730
目的了解某甲醇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该厂5个粉尘作业点进行总粉尘浓度检测,对24个工段中33个岗位的和工种进行噪声检测,对18个工段中的21个岗位或工种进行空气中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变换车间煤炉上料操作工、脱碳车间上料处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噪声检测最大声强为113.0 dB(A),最小声强为68.6 dB(A),平均87.2 dB(A),其中16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48.5%。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接触氨和甲醇浓度岗位或工种均符合国家标准职业卫生限值,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岗位或工种除压缩车间、造气车间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外,其余所测岗位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结论某甲醇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噪声和毒物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部分岗位或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监测某客车制造企业工人个体噪声水平,评估该企业工人由于噪声暴露所致的听力损失以及噪声性耳聋风险水平。方法 对某客车制造企业35名工人进行个体噪声监测,运用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法对个体噪声8 h工作日等效声级(L EX,8h)≥80 dB(A)的岗位进行噪声风险评估。结果 噪声强度≥85 dB(A)的工人有21名,占60%(21/35);预测暴露年数≤30年时,发生高频听阈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风险等级最高的是铸造车间打磨工和涂装车间重抛光工,为较高风险;暴露年数>30年时,发生高频听阈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风险等级最高的是涂装车间重抛光工,为高风险。结论 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为严重,应采取改进工艺措施降低噪声水平,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听力保护计划等方案保护工人听力健康。  相似文献   

12.
高源  蒋娣  李志春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53-1856
目的对某啤酒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项目的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高温、谷物粉尘、硅藻土粉尘、氨、二氧化碳、硫化氢、氢氧化钠、过氧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次氯酸钠(氯气)、盐酸等,其中淀粉投料操作位粉尘的CSTEL为24.5 mg/m3,超过超限倍数规定,包装车间的洗瓶、灌装、装酒压盖、贴标、装箱和满箱检测等岗位的LEX,8 h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建设单位应对淀粉投料岗位和包装车间的防护设施进行改造,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和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如按该评价的建议进行改进,该项目可通过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广西某甘蔗渣制浆造纸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以及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情况,并作出评价为同类型的蔗渣制浆造纸厂的职业卫生防护作出参考。方法对广西某蔗渣造纸厂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该厂未设车间浴室,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及职业健康检查不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中,2个工种接触的粉尘浓度超标,2个工种接触的氯气浓度超标,9个工种接触的噪声超标,5个工种接触的高温均超标。结论应根据蔗渣造纸厂的生产特点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完善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更好地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橡胶制造企业现场噪声和作业岗位个体噪声的分布和危害情况,分析噪声危害重点岗位和关键控制点,为橡胶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治理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和听力防护用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72.7~100.8 d B(A),其中≥85 d B(A)的检测点数占43.30%;主要接噪岗位8 h等效声级为81.7~91.0 d B(A),合格率为44.44%。橡胶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关键控制场所集中在密炼车间和压延车间,噪声危害关键控制岗位是炼胶工。结论橡胶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突出,需采取隔声、吸声或消声等工程控制措施、加强噪声岗位的个体防护措施,建立良好的监督管理体制来防控该行业的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某建筑节能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评价企业职业病防治措施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检测其浓度。结果该企业在建设地点、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木粉尘、噪声和苯系物。木加工车间东和西打磨操作位粉尘检测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分别为3.5和2.5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木加工车间周边铣、圆棒榫打孔机操作位和组装车间仿型铣床操作位噪声检测结果 8小时等效声级分别为89.4、90.3和95.5 dB(A),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其余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部分需要改进,建议对超标点的防噪声和防尘措施进行改进,加强个体防护,使职业病防治措施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郭义霞  李勇  宋志伟 《职业与健康》2014,(18):2541-2545
目的识别某成品管道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补充措施及建议。方法采用调查法、检查表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溶剂汽油、柴油、噪声、高温、低温、工频电场。首站主输泵区定点噪声检测最大值为103.7dB(A),首站副操个体噪声检测最大值为85.6 dB(A),超过85 dB(A);分输站1至末站站控室照度低于300 lx(标准值)。结论现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对个别定点和个体噪声超标情况,仍需加强职工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提高照度不达标的站控室照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焦炉气生产甲醇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现状,预防和控制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对其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进行现场调查,并用定点采样法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一氧化碳、甲醇、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苯、噪声等24种。超标最严重的是甲醇精馏工段一氧化碳,浓度为168.62 mg/m3,超限4.6倍,其次为压缩车间的噪声,强度为105.9dB(A)。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不完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焦炉气制甲醇工艺中一氧化碳、噪声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甲醇精馏工段一氧化碳危害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深圳市某生物识别有限公司新建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要求,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三氯乙烯、甲醇、稳态噪声等。经检测43个检测项目低于检出限的27个,有检出值未超标的13个,三氯乙烯有检出;3个点的甲醇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超过了国家限值标准,超标的3个点是千级无尘1车间光机组装调试位、千级无尘1车间光机组装打胶位和万级无尘车间光机组装A线。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某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检测结果表明,30个接尘工种中4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CTWA范围为0.4~5.9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锡、碳酸钠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镀膜操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33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其中4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63.9~88.7 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高温作业人员WBG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某汽车车轮制造厂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发生原因,为制定职业性手臂振动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调查分析该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劳动时间、操作方式、打磨工具,检查工作地点并测量手传振动的强度,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轮毂车间操作人员以手持打磨工具立位(强迫性体位)打磨为主且操作不规范,发生病例的铝铸坯打磨工段日平均接振时间11 h;轮毂车间岗位手传振动检测结果符合要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日接振时间与振动诊断级别存在相关性(rs=0.932,P < 0.01);企业近三年未开展手传振动岗位检测与评价工作以及手传振动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结论 企业应及早识别手传振动危害,改变强迫性体位和握力,严格控制振动作业时间,加强个体防护,完善工作场所检测与评价工作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以预防和减少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