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立福 《医疗装备》2021,(4):195-196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结构改变、功能异常,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通过药物、血管介入及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种类较多,包括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利尿剂等。其中利尿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该研究就利尿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利尿剂抵抗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年的数据,全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其中心力衰竭患者450万。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将ACEI/ARB类和β-受体阻滞剂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三药联合作为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金三角"治疗方案,但是5年病死率仍在50%以上。诺欣妥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受体及脑啡肽酶抑制剂,通过阻断NEP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素的激活效应,单独发挥其舒张血管,进而降低血压及抑制RAAS的效果,可能成为ACEI/ARB的替代选择。本文就慢性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治疗及诺欣妥作用机制、目前临床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士心 《家庭医学》2006,(4):14-15
高血压病门诊诊疗方案 治疗原则 一、合理应用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1)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按常规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80ml溶于250ml溶液中静滴,1次/日。15天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51例)中显效30例,好转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经统计学处理,X2=6.55,P<0.05,提示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上有显着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8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动态,分析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1998年、2001年和2004年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历数据库,对18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882例患者在1998年、2001年和2004年药物使用率分别是利尿剂63.7%;68.1%;74.5%、洋地黄类40.2%;42.4%;67.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18.2%;30.3%;57.1%、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14.9%;31.2%;60.1%、硝酸盐类42.5%;48.2%;56.3%、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25.7%;28.9%;20.7%、钙离子拮抗剂17.5%;18.3%;20.1%.未考虑使用β-blocker占不用原因的32.6%,未考虑使用ACEI/ARB占不用原因的34.6%.结论提示自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对临床医生确有指导作用,使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药物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老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理用药的演变。方法分别抽调1985年、1995年、2005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反复住院患者各50例,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主要诊断、病程;入院时心脏常规X线片、超声心动图、肝功、肾功、血常规;心功能分级;入院后用药情况(主要抗心衰各类药的使用);平均住院天数,追踪同一患者下次住院间隔时间。结果1985年度用药集中在洋地黄制剂与利尿剂,扩血管制剂用药比例也较高,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不到10%,无一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随着时间的推移,β受体阻滞剂、ACEI及ARB类药物使用率逐年提高。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再住院时间间隔延长。结论循证医学的推广,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老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的诊治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型利钠肽(BNP)、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1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97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将常规抗慢性心力衰竭方案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组均持续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程度及全身症状评分,心功能,血浆BNP、NO水平,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呼吸困难程度及全身症状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NP、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NO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RNI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BNP水平并促进NO表达,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阶段常合并阵发性房颤。目前,药物治疗是控制房颤的主要手段。但疗效欠佳,既使是临床上疗效较确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其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也不到60%。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本研究应用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老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理用药的演变。方法分别抽调1985年、1995年、2005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反复住院患者各50例,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主要诊断、病程;入院时心脏常规x线片、超声心动图、肝功、肾功、血常规;心功能分级;入院后用药情况(主要抗心衰各类药的使用);平均住院天数,追踪同一患者下次住院间隔时间。结果1985年度用药集中在洋地黄制剂与利尿剂,扩血管制剂用药比例也较高,B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不到10%,无一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随着时间的推移,B受体阻滞剂、ACEI及ARB类药物使用率逐年提高。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再住院时间间隔延长。结论循证医学的推广,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老年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的诊治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是一种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是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本文通过缬沙坦与硝苯地平分别治疗高血压病,探讨缬沙坦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心力衰竭(HF)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文献报道HF的患病率为2.3%,是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和死亡的主要病因~([1])。HF的常规治疗包括联合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低血压、低心排出量、低灌注的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可应用正性肌力药物~([2])。本研究就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在HF治疗中的作用,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 40例,对照组选用利尿剂氢氯噻嗪及氨苯喋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卡托普利、β-受体拮抗 剂倍他乐克,洋地黄制剂地高辛为主要治疗药物.治疗组以螺内酯替代上述氨苯喋啶,其他治疗同对照组,治疗 3个 月后评判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 论: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影响患者的呼吸、消化系统功能,严重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其并发症主要有肺淤血、肾衰竭、肝硬化等。为了有效治疗该病症,多年来国内外不少医家均不断地进行研究治疗。目前,临床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以及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以西药治疗方案为主,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聚集制剂、硝酸酯类制剂、他汀类调脂药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均获得较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然而,患者若长期接受西药治疗,易发生副作用,从而对其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表明,慢性心力衰竭当属"心悸"、"喘证"、"胸痹"等范畴,心乃主要病位,和五脏密切相关,其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水湿泛滥、瘀血内停,治疗当以活血利水、益气温阳为主要目标。本文综述了参芪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下列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错误的是: A.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B.抑制缓激肽降解 C.抗AT1受体 D.抑制交感神经递质释放  相似文献   

15.
<正>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简称ARB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降压药。本品能选择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减少肾上腺素及醛固酮的分泌,从而舒张血管,使收缩压、舒张压同时降低:还可改善心脏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及尿酸的排泄,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6.
《rrjk》2017,(2)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现状,结合其特点,制定详细的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管理方法,以期为此病综合防治提供新路径。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社区诊治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疾病管理方法,对其实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等,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基本指标控制情况及一般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血压控制率、心率控制率较之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患者定期测量脉搏率、戒烟率、慢性心力衰竭知识知晓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使用率、定期测量血压率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较之干预后,均低于后者(P0.05)。结论:开展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疾病管理,患者从中可获益,乃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利尿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洛尔类)、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等五大类,而且这五大类药物都可以作为起始用药。在上述五大类抗高血压药物中,钙离子拮抗剂又称钙通道阻滞剂,可分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80岁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病因分布和药物治疗现状,为CHF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1日~2011年6月31日住院CHF患者2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CHF病因分布前3位为冠心病、老年性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药物应用情况为利尿药76.8%、硝酸酯类70.5%、β受体阻滞剂67.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0.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37.5%、醛固酮受体阻滞剂18.8%、洋地黄类0.9%.结论 CHF病因变化与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的改善有关.在CHF治疗指南指导下,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应用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2013年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013年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其三年销售金额排第一的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第二位是钙离子拮抗剂,第三位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结论我社区抗高血压使用基本以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结构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C耶)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候群,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每10年增加1倍,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极大影响着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传统治疗主要是针对血流动力学异常,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方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CHF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不断深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已被证实能够有效逆转心室重塑、缓解CHF患者症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