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构建ICU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ICU共61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同归模型,分析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院内感染病原体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96例机械通气引发的VAP患者的感染菌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检出感染菌16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4株(64.6%),革兰阳性球菌32株(19.9%),真菌25株(15.5%),药敏结果 显示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ICU机械通气VAP院内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药敏试验为多重耐药,l临床应重视ICU机械通气引发的院内感染,重视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ICU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其耐药性情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选择入住我院ICU病房后诊断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按照2:1的比例选择在我院ICU病房诊治的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采集痰液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调查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对于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头孢他啶都高度耐药,仅对多粘菌素敏感。除哌拉西林、多粘菌素外,对照组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因素与 ICU 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导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比较常见,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对于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可导致患者预后变差与随访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ICU导管相关感染及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为持续质量改进和完善医院ICU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并分析2018年1—12月某医院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结果共监测ICU住院病人990例,共发生导管相关感染35例,感染率3.54%,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感染率13.567‰,泌尿道插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率为2.214‰,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1.339‰;该医院ICU住院感染病人标本共分离多重耐药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96.05%,居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导管相关感染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ICU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ICU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到的276株PAE药敏结果。结果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余11种耐药率变化趋势没有显著差异。2012年比2011年的多重耐药株(MDRPAE)及泛耐药株(PDRPAE)检出率呈升高趋势。结论部分抗菌药物对PAE耐药性呈上升趋势,部分年份MDRPAE及PDRPAE有升高的趋势,应重视对PAE的耐药性监测,并采取措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性,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1年综合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资料,作为干预前组;2012年实施干预措施并收集相关资料,监测三年内AB耐药性的变迁,比较干预措施前后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三年共检查AB感染患者332例,3年内庆大霉素(GM)、阿米卡星(AK)、米诺环素(MH)耐药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SCF)、亚胺培南(IPM)、美洛培南(MEM)耐药率先显著升高,后显著下降,哌拉西林(PIP)、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I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复方新诺明(SXT)、左氧氟沙星(LEV)耐药率变化没有显著差异。2011年与2010年比较,AB、MDRAB、PDRAB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与2011年比较,AB、MDRAB、PDRAB感染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ICU内能通过干预措施能影响AB耐药率的变迁,并能降低AB感染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我院近3年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并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相比较,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检测系统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中临床分离的941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分离的941株细菌中,368株来自ICU,革兰阴性杆菌占85.02%(800/941).ICU与非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25/25)和73.53%(25/34)(P<0.01).病原菌中最常见的菌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1.15%(199/941)、铜绿假单胞菌20.30%(191/941)、鲍曼不动杆菌10.31%(97/94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97%(75/941)和大肠埃希菌7.44%(70/941),ICU与非ICU前5位病原菌相同,但构成比例不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57.79%(115/199)和51.43%(36/70),ICU的ESBL检出率与非ICU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度最高,耐药率分别为5.06%和18.1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18.52%~27.66%之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只有对加替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3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情况最严重,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高度敏感,耐药率为9.09%,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和亚胺培南几乎全部耐药.我院存在较高的复合感染率,为11.62%(84/723),主要发生在ICU,复合感染率及感染株数在2009年监测中明显下降.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动态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高危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随机抽选该院神经内科149例SAP患者,统计其多重耐药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查其多重耐药菌的病原学特点。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否入住ICU以及晚发性肺炎是SAP多重耐药感染的高危因素。本研究149例SAP患者中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1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10.9%)、肺炎克雷伯杆菌(15.5%)以及铜绿假单胞菌(27.3%)多重耐药菌属多见;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多重耐药菌属以溶血性葡萄球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9.1%)、粪肠球菌(6.4%)较高。结论 SAP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为意识障碍、是否入住ICU以及晚发性肺炎;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应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积极综合治疗SAP。  相似文献   

9.
ICU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发生各种并发症,以感染最常见。为了解我院ICU病房细菌感染及耐药状况,我们对本院2002年6月~2003年12月ICU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老年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易感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老年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容易产生耐药,而且时常出现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甚至广泛耐药[1-2],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对本院ICU收住的12例MDR铜绿假单胞菌患者及10例非MDR铜绿假单胞菌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急性脑卒中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昏迷程度、咳嗽反射差、吞咽困难、呼吸道疾病、吸烟、入住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留置胃管、H2 受体阻滞剂 /制酸剂、联合应用 2种以上抗生素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昏迷程度深、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咳嗽反射差、联合应用 2种以上抗生素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高度相关。结论 高龄、昏迷程度深、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咳嗽反射差、联合 2种以上抗生素应用是急性脑卒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ICU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期为VA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ICU行人工机械通气患者300例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26.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误吸、机械通气时间3 d、抗生素联用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2、0.033、0.015)。结论 ICU发生VAP的危险因素为误吸、机械通气时间3 d及抗生素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性.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入住ICU发生院内感染的19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例院内感染病例中有53例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3.365,95% CI 1.408-8.043)、深静脉置管(OR=3.591,95% CI 1.666-7.73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 =5.728,95% CI 2.643-12.424)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药敏结果显示对亚胺培安耐药率最低,为22.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ICU常见的致病菌.且多具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术后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36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统计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结果本组术后感染32例,感染率8.84%,感染病原菌以细菌(59.38%)为主,65.63%为多重病原菌感染。G-菌株和G+菌株分别以肺炎克雷伯菌(20.0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4.55%)检出率最高。单因素分析,年龄、自发性气胸、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个数、引流瓶液体、引流口敷料更换时间、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联合应用抗生素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OR=1.857,95%CI 1.032~5.172)、合并糖尿病(OR=2.232,95%CI 1.354~6.275)、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036,95%CI 1.245~6.029)、有创机械通气(OR=2.547,95%CI 1.524~8.569)、引流管留置时间≥72h(OR=3.028,95%CI 1.842~12.347)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率较高,高龄、合并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以及长时间留置引流管,是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引流管护理,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重症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防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6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痰检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共44例,采取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重症肺炎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XDRAB)的危险因素,及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对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人院1周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合并三种以上基础疾病、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20分、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是X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XDRAB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8%、33.3%、12.5%),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79.2%,美洛培南耐药率高达83.3%.XDRAB组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 入院1周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合并三种以上基础疾病、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0分是重症肺炎中X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XDRAB耐药情况严重,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率相对较低,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2232例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后ICU时间延长组(166例,时间延长定义为ICU时间≥3d)和ICU时间未延长组(2066例).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患者55项因素的结果显示,其中23项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管病史,血培养阳性,术前左房直径≥5.0cm、左室舒张末内径≥7.0cm、左室收缩末内径≥5.0cm、最后一次血肌酐≥135μmol/L,二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3h,住院期间再次气管插管,累计呼吸机辅助时间≥48h为术后ICU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Wald=4.63~133.86,P<0.05或<0.01].结论: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更多的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有助于缩短ICU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致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及寻找预测指标减少撤机失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350例机械通气时间≥72 h并存活的新生儿。根据撤机48 h内是否再次插管,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撤机前一般情况、临床变量、呼吸机设置及血气分析,撤机后无创通气模式及雾化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高危因素,并预测指标价值。结果47例(13.4%)发生撤机失败。单因素分析显示15个变量是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机械通气时间长、吸痰耐受能力差、多脏器损害、高PCO 2、撤机时自主呼吸及心率快是撤机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PCO2预测撤机失败价值高,AUC为0.819(0.738,0.900),P<0.001。结论多种因素与撤机失败相关,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撤机前进行充分预测评估以减少撤机失败率。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Patients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are at high risk for acquir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We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rkers of severity of illness at ICU admis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CU-attributable nosocomial infections. METHOD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851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medical or surgical ICU in an urban teachi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7 to January 1998.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predi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luding the Acute Physiology, Age,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I severity-of-illness scoring system. RESULTS: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day 1 of ICU admission (OR, 1.99; 95% CI, 1.29-3.06) and patients transferred to the ICU from another unit within the same hospital (OR, 2.04; 95% CI, 1.24-3.34) were twice as likely to acquire an ICU-attributable nosocomial infection compared with patients admitted from other sources. The day-1 Acute Physiology, Age,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I score was not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CLUSION: The need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ICU day 1 and transfer to the ICU from another unit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ICU-attributable nosocomial infections. Up to 50% of ICU patients who develop nosocomial infections could be easily identified at ICU admission, allowing for targeted use of preventive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发生FI分为FI组132例和非FI组122例,统计肠内营养FI和ICU-AW发生情况。采用生存分析中的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肠内营养FI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7d ICU-AW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影响因素。结果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FI和ICU-AW的发生率分别为52.0%和59.8%。K-M分析显示,FI组患者7d内ICU-AW发生率高于非F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5.998,95%CI:3.057~11.766)、APACHEⅡ评分(OR=1.150,95%CI:1.080~1.225)、高血糖(OR=2.090,95%CI:1.091~4.005)、放置鼻胃管(OR=2.098,95%CI:1.097~4.015)、床头未抬高≥30°(OR=4.151,95%CI:1.951~8.832)和营养液输注速度(OR=1.049,95%CI:1.019~1.080)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FI和ICU-AW发生率高,FI会增加其ICU-AW发生风险。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高血糖、放置鼻胃管、床头未抬高≥30°和营养液输注速度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不同病区住院期间分离和培养到CRKP且临床证实为医院感染的3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9份CRKP阳性标本中,痰标本22份,占56.4%,CRKP感染者平均年龄为64.0岁,平均住院时间达80.8 d,36例2周内曾入住ICU,其中以脑科ICU比例最高,意识障碍者26例,38例留置导尿,3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32例行机械通气,30例行气管插管,27例(69.2%)合并其他细菌感染,8例合并真菌感染.病情恶化及死亡18例,占46.2%.在培养到CRKP前,27例(69.2%)患者更换超过4种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结论 CRKP感染多发生在老年及长时间住院的患者中,以ICU患者居多,各种侵入性操作可增加其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