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腹型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健康管理中心收集45~60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体检资料数据,以分层整群概率比率法抽样调查,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其心血管危险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1 051人,腹型肥胖555例(52.81%)。腹型肥胖组的BMI(t=17.12,P0.01),收缩压(SBP)(t=6.28,P0.01);舒张压(DBP)(t=6.30,P0.01);甘油三酯(TG)(t=3.69,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3.38,P=0.001);空腹血糖(FPG)(t=3.26,P=0.001);血尿酸(UA)(t=5.77,P0.01)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t=5.83,P0.01)均高于非腹型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腹型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P0.01)。随着腰围升高,BMI(r=0.44,P0.05);SBP(r=0.45,P0.05);DBP(r=0.44,P0.05);TG(r=0.11,P0.05);FPG(r=0.08,P0.05);UA(r=0.37,P0.05);AIP(r=0.12,P0.05)升高,HDL-C降低(r=-0.1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SBP、BMI、UA、DBP升高,则腹型肥胖越严重。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腹型肥胖与DBP(β=0.031);UA(β=0.004)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β=-1.189)。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随着腰围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大,应将合理控制腰围作为围绝经期妇女慢性病保健的优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女性患者640例,其中正常对照组310例,围绝经期组330例;所有患者均询问病史,并进行实验室和体格检查。统计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变化。结果围绝经期组的BMI、SBP、DBP、FPG、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绝经期组的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葡萄糖受损、超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混合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经其他项目校正后,围绝经期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葡萄糖受损、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及冠心病风险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存在血压升高、糖、脂代谢紊乱、肥胖和超重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儿童期腹型肥胖对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儿童期腹型肥胖对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影响。方法 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1993-2011年的研究数据,该调查要求研究对象在儿童期(7~17岁)和成年期(≥ 18岁)至少各随访一次。本研究选取儿童期第1次和成年期最后1次随访数据,最终纳入1 366名(男性占61.4%)研究对象。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儿童期腰围与成年期腰围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腹型肥胖对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影响。结果 研究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4年。36.4%(28/77)的儿童期腹型肥胖会持续至成年期。儿童期腰围与成年期的腰围存在中度关联(r=0.32,P<0.001)。与腰围正常儿童相比,腹型肥胖儿童在成年期发生腹型肥胖的风险增加(HR=7.54,95%CI:4.91~11.58)。结论 儿童期腹型肥胖显著增加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月经情况与心血管疾病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88例围绝经期女性,根据月经情况将患者分为规律组111例、不规律组94例、绝经组173例。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月经情况、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绝经组患者的高血压及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月经规律组和不规律组(P<0.05);不规律组患者的高血脂、冠心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有家族史、超重、肥胖患者中,绝经组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最高(37.01%),不规律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最高(21.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的月经情况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当围绝经期女性的月经发生变化时,要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首要致残原因。抑郁症发病女性高于男性,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发病明显增高,但是机制仍然不明确。抑郁症发病与多种递质紊乱有关,而在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会出现多种激素水平波动,并伴随单胺类递质、神经活性甾体、GAB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的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肥胖对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发病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析100例肥胖女性的甲状腺显像资料.结果 肥胖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49.01%(25/51),高于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平均检出率31%(31/100),且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5).结论 肥胖会导致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腹型肥胖对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准入条件选取周围型肺癌且有胸腔镜手术指征的患者36例,将体质量指数(BMI)> 35 kg/m2,男性腰围>95 cm,女性腰围>90cm的18例设为腹型肥胖组,BMI< 25 kg/m2,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的18例设为正常体质量组,均采取4孔法完成胸腔镜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查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比较二组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二组术前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腹型肥胖组自身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升高,较正常体质量组PaO2明显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aO2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术前用力肺活量(FVC)、(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腹型肥胖组自身比较,除FEV/FVC外,FVC、FEV1、最大通气量(MVV)、功能残气量(FR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明显降低,较正常体质量组比较,FVC、FEV1、FRC、DLCO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肥胖组术后较自身FVC、FEV1、MVV、FRC、DLCO分别下降了25.8%,27.8%,20.4%,32.1%,39.1%,而较正常体质量组术后FVC、FEV1、FRC、DLCO下降更明显,分别为31.8%,37.2%,30.2%,30.6%;腹型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增多.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腹型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有效控制肥胖对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年人群腹型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0名年龄在35~59岁之间的中年人,其中腹型肥胖者(实验组)100名,非腹型肥胖者(对照组)100名,分别进行血压、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检查及测量,通过对比,分析腹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型肥胖者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频率和程度均增高,是代谢综合征发展的良好预测指标,也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对腹型肥胖要给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48岁的刘女士,前不久刚换了一个清闲的岗位,处于半退休状态。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经常出现一阵阵潮热、出汗等身体不适现象,更无法自控的是爱发脾气,看到有一丁点儿不顺心的事情就要冒火。就因为邻居家晚上有一点动静,让她不能安心休息,她就要敲门怒斥邻居。为此,家人和邻居与她关系紧张,也让她自己苦恼不已。  相似文献   

10.
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abdominalobesity)又称中心性(或向心性)肥胖,是反映脂肪过多沉积于腹部或腹腔内脏的指标。腹型肥胖对代谢的影响很大,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通常使用腰臀比作为间接判断腹型肥胖的指标,但判断界点不一致。WHO建议男性≥1.0、女性≥0 .85作为腹型肥胖的判断标准,我国尚无腰臀比的标准。目前公认腰围是衡量腹型肥胖最简单实用的指标,不同人群腰围的诊断界点不同,西方人群的标准为男性≥10 2cm ,女性≥88cm ;我国的标准为男性≥85cm ,女性≥80cm。腹型肥胖@米杰 @张力…  相似文献   

11.
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消失,增加了患冠心病的风险,而外周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可反映冠状动脉的内皮细胞功能.介于血流和血管平滑肌之间的内皮细胞在调节血管张力、防止血栓形成等方面有特殊的临床意义.该文就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雌激素对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治疗等方面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围绝经期失眠女性的一般资料及有无焦虑或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影响因素,并为失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0-60岁失眠女性为实验组,其他年龄失眠女性为对照组,采用一般资料及阿森斯失眠量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的调查问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失眠量表评分(14.21±4.78)分,失眠评分18分以下者占83.6%,失眠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对照组失眠评分(13.37±4.47)分。实验组体重指数大于对照组。结论焦虑、抑郁、体重指数是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干预这些影响因素对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育龄男性腹型肥胖比例持续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腹型肥胖对男性精液质量有负面影响。综述腹型肥胖评价方式、腹型肥胖对精液质量影响机制及腹型肥胖的干预措施,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中国男性腰围>85 cm、腰高比>50可被认为是腹型肥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内脏脂肪含量。腹型肥胖可通过生殖激素、氧化应激、脂肪因子、物理因素、凋亡等方式影响精液质量。此外,腹型肥胖还可以影响勃起功能。高强度间歇运动可以减少内脏脂肪,辅以维生素D可以改善脂肪组织炎症。腹型肥胖与男性精液质量部分关联机制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如何改善腹型肥胖来提高男性精液质量缺乏大型临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4.
白凤楼 《药物与人》2011,(10):30-30
(接上期)3.合理饮食绝经妇女活动量逐渐减少,代谢率降低,各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开始减退,特别是胃肠功能及机体的调节适应能力减弱。如不注意根据自身生理变化的特点及时合理调整营养,特别是不注意节制热量的摄入,极容易发胖,脂肪沉积在腹部、腰臀、肩背、乳房等部位,形成"发福"体型,体重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临床上或血中激素水平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一直持续到来过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绝经的年龄各个地区和民族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都在50岁前后,这一时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致内分泌失衡、雌激素缺乏,可以带来一系列与绝经相关的问题和疾病。且围绝经期妇女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中,家务和职业的双重负担使妇女们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的状态之中,在这样的基础上受不良环境和行为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敬新  王宇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061-2062
进入围绝经期,女性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现代健康管理与传统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通过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健康管理,有效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从"治未病"理论和心身医学相结合的角度剖析该时期女性生理、心理变化,探索女性健康管理方法,对解决围绝经期女性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女性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HP的围绝经期女性51例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治疗的49例感染HP的非围绝经期女性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使用四联疗法进行杀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P水平的差异;将观察组中疗效不佳的病例纳入不良组共15例,剩余36例疗效良好的病例纳入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围绝经期HP感染女性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以上危险因素与HP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同种四联疗法治疗后,对照组女性体内HP水平[(51.22±25.87)dpm]显著低于观察组[(197.06±35.95)d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8.00 kg/m2是影响围绝经期HP感染女性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OR=1.273,95%CI为0.342~4.001,P<0.05)。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BMI与HP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围绝经期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为预防围绝经期女性血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20例围绝经期女性,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研究组女性口服维生素E胶丸100 mg/d,连续服用120 d。对照组女性不服用任何药物和维生素E补充剂。干预前后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进行血液指标检测。结果干预前,两组女性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外,干预前后两组女性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指标改变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以干预前后血液指标改变的阳性指标作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围绝经期女性血常规测量值的非干预因素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比较控制混杂因素后维生素E对围绝经期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发现维生素E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及血小板分布宽度。结论维生素E对围绝经期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激素治疗(MHT)干预对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病变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改善MHT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就诊的40~60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MHT干预的患者纳入干预组,并根据MHT干预方案分为雌孕激素周期治疗组(A组)、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治疗组(B组)和单雌激素治疗组(C组);未干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定期接受乳腺钼靶检查,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乳腺病变情况。结果干预组80例,其中A组49例、B组26例、C组5例;对照组80例。经过2年随访,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乳腺密度、乳腺纤维组织容积、乳房容积干预前后差异、组间差异及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乳房钙化检出率和乳房肿块检出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及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围绝经期女性的乳腺病变风险与MHT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围绝经期的自我保健,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结合生理、心理以及医学等多重方式达到自我保健的目的,旨在健康顺利的度过女性围绝经期。方法:通过包括保持身心愉悦,丰富精神生活,纠正不良习惯,优化夫妻关系,维持合理饮食以及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保健。结果和结论:围绝经期是每个女性都需要经历的生理阶段,这是女性卵巢功能退化,生育功能逐渐终止的体现。但是表现症状却因人而异,维持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轻者几乎没有任何感觉,持续时间从一个月到数个月不等;重者则可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维持时间可达数年之久,乃至发展出其他疾病。因此,围绝经期女性一定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做好充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