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理论源流肇始于《黄帝内经》、治法方药建构于《伤寒杂病论》、嬗变与探究、创新与发展、名老中医运用温阳法经验举隅5方面入手探讨温阳法历史沿革及其后世临床应用,指出证型与治法方药研究是中医药学术深入发展的核心因素,温阳法作为中医学术体系在中医治法方药层面的重要内容其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具体治法方药建构于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晋唐至金元的嬗变与深入探索,迨明清时期略有创新与发展,且温阳法的理论、具体治法和临床运用等初成体系。后世医家在实践中进一步继承与发展,对温阳法的具体治法进行了有益的运用与探索,温阳方法形成一种总体的整合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六味地黄丸的方剂学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六味地黄丸的方剂学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小续命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该文对小续命汤来源的追溯、历史发展、变化的进程及临床应用均进行系统的考证。考证结果表明,续命汤及其类方是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的主要方剂,延绵七八百年,为治风准绳,其中以小续命汤最具代表性。小续命汤由续命汤衍变而来,方名最早出现于东晋《小品方》,唐代孙思邈将其纳入《备急千金要方》,对其治疗中风的疗效推崇备至,曰"诸风服之皆验",后经《外台秘要》及多部医著记载,被列为治疗中风第一要方。宋以后,随着医家对中风病机认识的变化及对小续命汤认识的局限性导致其在中风证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减少,近现代以来又被重新认知和应用,期间其临床应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多种脑部及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包括但不限于(1)脑卒中及其后遗症,(2)周围性面瘫,(3)类风湿关节炎,(4)高血压,(5)其他运动神经系统疾病等。主治为脑卒中及其后遗症,其次为周围性面瘫,还有其他新的适应证正逐渐被发现,以上为小续命汤的临床定位、新药转化研究提供有效性安全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金花明目丸出产于重庆浪高制药有限公司,在我院投入临床使用后疗效甚佳。金花明目丸主要成分有:金荞麦,熟地黄,黄芪,黄精,菊花,党参,草决明,川穹,升麻等十多味名贵中药组成主要功能与主治:补肝益肾明目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早中期多因肝肾不足,阴血亏虚症,症状,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疾病。  相似文献   

6.
通络法历史沿革剖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茅晓 《中医杂志》2002,43(7):485-488
通过考察和总结络病及通络方法的历史沿革,提出通络法与络病理论渊源于《内经》、《难经》,具体治法萌动于《伤寒杂病论》,经晋、唐、宋、金、元、明的漫长嬗递和学术积累,至清代叶桂《临证掼医案《》出,络病说及通络法定型,近年的中西汇通和临床探索表明通络法的应用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当归芍药散作为调和肝脾的经典古方,具有养血柔肝、健脾渗湿、缓急止痛的作用。目前关于当归芍药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疗效上,关于其用法用量、适用证候等方面尚无定论,并且缺乏反映该方历史沿革的综述性文献。本文通过查阅及分析古今医籍文献,从方源考证、药味剂量、制法服法、历代医家方义分析、主治病证、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当归芍药散进行整理分析,查证该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汉今换算后为当归30 g、白芍160 g、茯苓40 g、白术40 g、泽泻80 g、川芎30 g,上六味杵为散,每次1 g,米酒调和,每日3次。古籍记载此方常被用于治疗妊娠腹痛、心下急满,下痢,气血亏虚型晕厥、肢体肿胀等证;现代临床除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外,还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疾病、肾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且疗效显著,并且有望被用于防治宫颈癌。本文旨在明悉当归芍药散的古法用药及现代临床应用,以期在两者间建立桥梁,为该经方现代临床应用提供精准定位,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刘雪梅  张允岭 《北京中医药》2017,36(7):600-602,606
火毒为中风急性期病情骤变、病势险恶、难治难愈的关键因素,是病邪性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节点。火毒致病酷烈暴戾,中风火毒证患者临床多见昏瞀不语、目糊耳鸣、痰壅气促、口中异味、面色晦暗,甚则神志昏蒙、危及生命。中风火毒证的临床辨识需在综合历代医家论述基础上,结合火毒致病的特性、临床宏观表征,并辅以现代微观指标进行。  相似文献   

10.
11.
叶品良  王洪 《西部中医药》2006,19(10):28-29
通过历代文献的研究,对桃仁古今临床运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总结,为桃仁的临床配伍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发挥桃仁在复方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在黄连膏的发展历史中,呈现出处方药物组成多样化、剂型多样化、给药途径多样化、临床广泛化的特点。一直广泛应用于外科、眼科、口腔科、妇科、儿科等,良好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认可。但同样是黄连膏,不同时期却存在巨大差异。对其进行药学及临床应用的考证,有助于为名方名药黄连膏的研究开发,进一步提高疗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草乌为常用中药,广泛应用于外治,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调研的方法,查阅古代和现代文献并结合草乌外治方剂的应用情况,对草乌的炮制方法进行梳理,为草乌炮制工艺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以确保草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黄芪为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至《纲目》始称黄芪。 1 汉代确立补气、活血、利水的基本功效 早在汉代以前,黄芪已用于临床,《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黄芪为主的组方治疗骨疽等的记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追溯中药益智近2千年性味功效记载及其演变历程,研究不同时代益智的用药特点、配伍规律,获得益智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在查阅《本草图经》、《证类本草》及《汤液本草》等代表性本草中有关益智的药性记载基础上,对于《神农本草经疏》《魏氏家藏方》及《丹溪心法》等方剂典籍中益智的配伍情况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益智的临床应用特点及配伍禁忌。结果:益智临床上主要用于:①治小便频数、淋沥,②治赤白浊、崩漏,③摄涎哕、治逆气上壅、呕吐,④治疗疝痛,⑤治疗其他病证。其应用禁忌为"不宜多服"。结论:对益智医用历史的追溯将为益智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同时对于海南地道药材益智的早日开发利用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黑芝麻炮制历史悠久,炮制方法较多,笔者通过大量地查阅、整理、分析古代及现代医药文献,全面论述了古今黑芝麻炮制方法、探讨炮制机理,说明传统方法中的净制与炒制是现今使用最多的方法,但随着对黑芝麻药用价值的开发和科技的发展,黑芝麻油和黑芝麻提取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文中对黑芝麻炮制的后续研究工作提出设想,为找出黑芝麻的最佳炮制方法和其现代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群 《中成药》2013,35(1):151-153
对桑白皮的生熟应用及古今炮炙沿革进行了探讨,通过查阅历代文献,阐述桑白皮生熟应用的起源、历代曾经出现的加工炮制方法以及桑白皮生熟异用的原理等,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桑白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梳理古今文献中有关黄连阿胶汤的条文及研究,了解黄连阿胶汤的历史沿革和现代临床应用,为古方今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在古籍数据库《中华医典》中以“黄连阿胶汤”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中以“黄连阿胶汤” “Huanglian ejiao”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摘录记载了黄连阿胶汤的方、药、剂量、证、治等信息的条文及有关现代临床应用的研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朝代、书名、功能、主治等信息,以了解黄连阿胶汤的历史沿革及方义演变、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古籍89本,涉及条文111条。黄连阿胶汤首载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5味药物组成,随着历史朝代更迭,其药物组成、基原、剂量及煎煮均有所变化,药物炮制变化不明显,但大体与《伤寒论》基本一致;纳入48篇文献分析黄连阿胶汤的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糖尿病等。结论 根据古今文献统计分析发现,黄连阿胶汤的药味基原、剂量、炮制、煎煮、服用方法等与伤寒论基本一致;临床治疗方面,拓展了古籍中的应用范围,促进了经方的创新发展,为该经方的后期研发与精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散瘀明目汤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9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41眼,给予安妥碘、安络血片、维生素C和腺苷.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45例49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辨证施以散瘀明目汤加减.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显愈率65.31%和总有效率91.84%均优于对照组的36.59%和70.73%(P均<0.05).结果示治疗前后视力(以视力0.3以上)比较,两组均可以提高视力(P<0.05),且治疗组(以视力0.3以上)改善视力者占69.39%高于对照组的51.22%(P<0.05).结论 散瘀明目汤治疗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20.
吴也平 《河南中医》2003,23(9):71-72
中药的产生、发展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 ,对不少疾病的治疗均有疗效 ,特别是对慢性、难治性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整有一定优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中医药学家总结出一大批宝贵的临床经验 ,总结出一大批有效方药和独特的药材炮制方法 ,独特的地道药材、矿物类在其中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矿物类药物的利用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西药虽也有将无机矿物用于人类疾病的防治 ,但在药源、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等方面与中医药学有很大差距。成书于公元一世纪前后的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载 36 5种药物中有益健康长寿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