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一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异常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为加强个人剂量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样现况调查方法,包括现场勘查、查阅既往报告、现场快速检测及核查询问。结果当事人工作场所南侧毗邻16排CT机房,其设备场所状态检测及现场检测结果均合格;放射科2016年1-4季度个人剂量计收发过程中未被污染,仅某某2016年第4季度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异常;当事人自述曾经佩戴个人剂量计接受过放射性检查。结论本次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原因为个人误照所致,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加强内部管理和教育培训,保证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位,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场复核和问卷调查,结合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资料,分析2014—2016 年北京市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中出现剂量异常增高的原因。结果显示,三年共计调查26人次,其中医学应用22人次、非医学应用4人次,产生异常剂量的主要原因有剂量计留置机房内、介入工作人员将剂量计佩戴在铅衣外、剂量计被水洗、工作量大、佩戴剂量计床旁扶持受检者照射、佩戴剂量计接受放射性体检和非工作目的个人实验等。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均为环境本底值,不是导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增高的原因。提示,应加强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放射工作人员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阜新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对2018—2021年对阜新市医疗机构1个监测周期内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为异常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剂量调查登记表》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8—2021年阜新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 89人次,均由非职业照射引起。异常结果职业类别主要为诊断放射学,比例为96.63%。异常结果主要在1.25~5.00 mSv之间(80.90%)。造成异常结果的主要原因为个人剂量计曾经被留置于放射工作场所内,比例为49.44%。结论 2018—2021年阜新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均由非职业照射引起,应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并加强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15-2017年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对个人剂量计进行检测。单次监测结果超过1.25 mSv时,使用《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剂量核查登记表》进行异常剂量调查,在EXCEL中对异常剂量及其原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本中心监测的个人剂量异常数据共计166人次,大部分异常剂量在5.00 mSv以下(72.29%),导致剂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有剂量计遗留于放射工作场所内、佩戴过期剂量计、佩戴剂量计自身接受放射性检查,占异常剂量总数的75.90%。结论 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指导放射工作人员正确规范佩戴和使用个人剂量计,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现状,探讨防护模式。[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0家放射诊疗机构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检测及2005年部分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检测结果,数据统计和现场调查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布分散,工作场所空气吸收剂量率与放射治疗和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场所比较明显偏高。[结论]加大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执法力度,应将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列为放射性健康监护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我县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和防护水平,为评价放射防护的安全程度、员工的健康状况和放射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将5年来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2002—2006年天台县各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报告。1.2方法按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要求佩戴热释光剂量计(TLD)元件,综合考虑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所受剂量的大小、剂量变化程度等因素确定3个月更换TLD元件内芯,并及时将元件内芯送省疾控中心检测,监测周期1年。对检测周期内接受的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小于5 m…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绵阳市不同种类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提高放射防护水平、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要求,使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结果 2005~2009年绵阳市共有2 124人次接受了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5a间集体有效剂量为4.79 Sv·人,5a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2.25 mSv·a-1,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4.17 mSv·a-1)及年剂量超标率(5.81%)均居各放射工种之首。结论 绵阳市放射工作环境较为良好,放射人员有较强自我防护意识,但应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国家和上海市放射卫生相关规定,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器检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对异常值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及分析。 结果 2010-2013年共监测3 291人次,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76 mSv/a,98.45%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5 mSv。企业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0.82 mSv/a,其次为公立医院(0.73 mSv/a),私立医院最低(0.31 mSv/a)。2010-2013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发生率逐年下降(趋势χ2=16.14,P<0.01),共有49人次监测异常,其中44人次为不规范使用个人剂量计造成的虚假剂量,确因工作原因受到过量照射的仅5人次。 结论 宝山区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但仍有超标现象,应加强对企业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与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3—2014年广西部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广西3个地市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Li F(Mg,Cu,P)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的要求,定期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13—2014年监测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总数为1 038人,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45和0.51 m Sv/a,年有效剂量小于5 m Sv/a的人数占监测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98.8%和98.2%,监测结果中未出现超过20 m Sv/a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结论 2013—2014年广西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较低,提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管理和改善放射工作环境,可进一步有效降低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异常原因,据此提供相应对策。方法发放调查表格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剂量异常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部分的个人剂量异常情况发生在医疗机构,其中78%的剂量异常属非个人真实受照,其余22%为个人真实照射,个人真实照射所致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场所或个人防护条件较差。结论放射工作机构应采取措施,改善工作场所和人员防护条件,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贯彻个人剂量监测的有关规定;检测服务机构应健全个人剂量计种类,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核医学科使用99Mo—99mTc发生器过程中,不同操作方法、不同操作环节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外照射水平、个人剂量水平、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污染水平。方法用FD-3013数字r辐射仪监测工作场所外照射水平,用FJ-342低能辐射仪测量工作场所及环境中的表面污染水平,用FJ-377热释光个人剂量仪测量放射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接受的个人剂量照射。结果放射工作人员操作发生器过程中身体各部位受到不均匀的外照射,其中以手部受到的外照射最大。操作过程中以安装99Mo-99mTc发生器发生器、注射标记药物的操作环节受到的外照射水平最高。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外照射水平、表面污染水平均符合GB4792-8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和GBZ120-2002《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个人剂量不超过ICRP规定的剂量限值。结论放射工作人员使用和操作99Mo-99mTc发生器,在正常工作状况下是安全的。防护时要优先考虑对受照射水平高的身体部位的防护,同时加强发生器操作过程中不同环节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大连市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异常事件的原因。方法 对该医院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对同一工作场所、当事人、同一批次剂量计以及剂量计检测过程进行调查或复查监测。结果 本次异常监测数据明显高于2006-2011年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检测机构的检测方法或能力可靠;剂量计的质量合格;剂量计的存放位置安全;工作场所的射线泄漏水平未见异常。结论 两次监测数据异常,疑为人为故意照射所致。  相似文献   

13.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放射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医院从事放射性工作的职业人群不断增加。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客观地反映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受照水平,对于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效果以及提高放射防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2007年期间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100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江苏省江都市卫生防疫站(225200)戴家骝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较准确地提供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水平,对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效果评价和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淮安市放射防护现状,为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放射病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依据国家放射卫生标准开展主动性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性能监测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结果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性能监测合格率为95.5%,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为98.9%;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所有受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2m 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751 m Sv,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0.833 m Sv);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结果显示,辐射相关指标异常率核医学岗位最高(28.6%)。结论各哨点单位放射防护基本良好,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切实贯彻执行各项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关注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岗位的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医疗卫生机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病特点、规律和趋势,为制定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政策和国家放射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填报调查表、现场核实与实验室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的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情况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等进行调查与监测。结果基本掌握了昆明市169家放射诊疗机构的基本情况、放射防护情况和282家放射治疗机构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昆明市一级、二级医院主要使用的诊疗设备是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部分一级和二级医院仍使用落后的放射诊疗设备(荧光屏透视机)。全部医院均配备有相应数量的X射线影像诊断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其中铅橡胶围裙数量最多,铅防护屏风数量最少。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人员人均占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人剂量监测中,未发现年个人剂量Hp(10)≥20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从事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的工作人员铅衣外个人剂量当量Hp(10)约为铅衣内的6倍和2倍,提示单纯采用铅衣内剂量计读数可能会低估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结论应为放射工作人员配备更多的个人防护用品,尤其是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尽快淘汰落后的放射诊疗设备(荧光屏透视机)。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明确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铅围裙内外各佩戴一个剂量计,加强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6—2018年天津市河东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更好的开展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对天津市河东区所有医疗机构781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河东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有效剂量分别为35.77、43.81、33.45 mSv,3年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14 mSv/a,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以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贡献集体剂量当量最多,为56.49人·m Sv,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剂量当量最高,为0.25 mSv/a。结论天津市河东区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之内,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应作为今后放射防护的重点,同时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为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对铅衣内、外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受照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累计监测放射工作者324名,其中介入人员287人,核医学人员37人。不同级别医院(三甲、三级(未定等)、二甲)工作人员铅衣内人均年剂量当量中位值分别为0.9 mSv、1.14 mSv和0.86 mSv;铅衣外分别为1.96 mSv、5.86 mSv和1.37 mSv。各级医院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级医院工作人员铅衣内、外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调查的324名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剂量水平,均在国家标准限值内;但铅衣内外、不同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工种之间个人剂量受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江苏省2 716名放射工作人员2009年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分布情况。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的要求,采用热释光TLD方法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当量Hp(10)。结果 2 716名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为0.140mSv,其中97.9%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1mSv。结论 我省省管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工作环境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西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水平.方法 应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检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受照剂量.结果 2013—2015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11099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2 mSv,其中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是核医学科,为0.51 mSv/a,其次是介入放射学科,为0.41 mSv/a.结论 广西区内受调查的从业人员受照剂量在国家规定剂量限值之内.应重视对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