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干预模式的效果,为提升手术室的服务质量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高唐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总体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38.46%;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概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分析安全预警护理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安全预警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4例。其护理方法分别为安全预警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安全预警护理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预警护理组护理护理满意率为97.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过程中应用安全预警护理的不仅降低多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也获得了患者和家属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静脉注射治疗患者中实施细节护理对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接受静脉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细节护理,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发生风险事件概率、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常规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常规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医患矛盾风险;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对患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6S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效果,寻找手术室的有效护理管理方法,提升手术室的护理水平,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方法 纳入2022年3月—2023年8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治疗的106例手术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实施6S精细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物品管理、无菌状况、知识考核、护理记录及健康宣教)、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管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 0,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 3,P<0.05)。结论 6S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干预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升,且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患者护理管理满意率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通过护理标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应用于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可有效减少坠床、管道滑脱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诊治的160例外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80例患者根据外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所选患者存在的护理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护理风险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满意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投诉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强其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其风险防范意识,能够很好的避免护理中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细节管理在预防保健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预防保健科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案,研究组患者采用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7 6,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 3,P<0.05)。结论 细节管理在预防保健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临床上常用的优质护理管理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流程管理,探讨护理流程管理在改善血液透析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血透室和肾内科2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操作、感染控制和透析合格率分别为95%、95%和1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0%、75%和90%;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流程管理在改善血液透析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良好,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途径以及实际价值。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临床科室治疗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然后选择在2021年7月到2021年12月临床科室治疗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管理,为研究组提供人性化护理管理。最后在出院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科置管患者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外科置管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焦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焦虑评分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置管患者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组研究纳入该院收治的30例胸外科患者,病例资料选取时间从2015年4月-2019年4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而研究组15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记录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差错、护理并发症和护理投诉事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发生护理差错、护理并发症和护理投诉事件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40.00%;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0.00%,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病历书写评分和护理综合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病历书写评分和护理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文书书写质量和整体体护理水平,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职业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及相关管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职业病住院患者70例为该次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分析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并实施相关针对性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81%显著低于常规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4.29%显著高于常规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对职业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并给予相关针对性护理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配合风险管理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广东梅州市丰顺县中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4例,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以整体护理配合风险管理为研究组。在干预前、后观察疾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统计不良风险事件。结果干预后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中积极性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而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中消极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有着显著提升,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出现不良风险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中,实施以整体护理配合风险管理,可明显改变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改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可减少干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风险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精神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1—12月间来该院精神科治疗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86例对照组与86例研究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在基础护理上采用品管圈活动。结果研究组的相关指标(常规操作、护患沟通、病情知晓、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意外伤害、服药差错、沟通不良、跌倒等)为13.9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49%,研究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88%,低于研究组的97.67%,两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70.93%)低于研究组的90.70%,两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动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于综合护理应用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在焦虑评分、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成效。方法纳入研究的对象是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时间选自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随机将患者划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0例。研究组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焦虑评分、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以后,研究组的焦虑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疮率为5.00%,低于参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60例患者。按照来院时年份分组,将2017年来院的130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将2018年来院的130例患者做为研究组。该院2018年初将风险意识管理落实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开展这项工作前后护理质量、人员风险意识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后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均高于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前,开展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手术期间投诉纠纷与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在高唐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细节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细节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细节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2 8,P<0.05)。细节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2 9,P<0.05)。细节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能有效减少手术室风险事件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老年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以提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精神病医院住院的中老年精神疾病患者94例,依据护理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64%,低于对照组的3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1,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老年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充分维护患者的安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分析在CT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接受CT检查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研究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CT室护理工作效果(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以及护理投诉发生率)展开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差错率为1.96%、护理纠纷率为0.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3.73%、7.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际开展CT室护理工作时,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可明显促进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减少临床护理差错事件,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发生风险,为接受CT检查的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对护患关系的改善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分析全过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肝硬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全过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2,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5)。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全过程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保障其健康安全,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