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2009年8月,我们采用乳腺治疗仪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经前乳房胀痛患者96例,并给予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经前乳房胀痛患者96例,年龄14~45岁,平均28.5岁,病程3个月~3年.临床均表现为月经来潮前1~2周乳房胀痛,情绪不畅、过度劳累可加重症状.月经过后症状逐渐减轻或缓解.本组乳痛症69例,乳腺小叶增生27例.均经红外线乳腺扫描仪、钼靶照片、彩色B超等确诊,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病,临床常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笔者对79例乳腺微创手术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18~55(平均39)岁.其中乳腺囊性增生39例,乳腺纤维瘤27例,乳腺小叶增生9例,乳腺癌4例.本组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手术方案均根据《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技术操作指南(2008版)》[1]制定并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硬度与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52例,利用SWE技术术前对乳腺行超声检查,获得包块弹性平均值;术后获得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分析其与平均值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分级、C-erbB-2、ER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弹性平均值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分级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弹性平均值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硬度与临床病理特点具有显著相关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影响其硬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武汉市肺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病理诊断为GLM的3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实验室及病理特点。结果:3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48(中位31)岁,29例具有生育及哺乳史,发病部位为左侧乳腺15例,右侧16例。临床均表现为单侧乳腺肿块,可伴压痛、皮肤红肿、破溃、腋窝淋巴结肿大及乳头凹陷等。30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提出"可疑乳腺结核"诊断。乳腺超声显示以乳腺低回声不均质团块为主,MRI平扫示多数肿块不规则,在T1WI呈高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31例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手术标本均未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仅1例检测出龟分枝杆菌龟亚种。大体上肿块无包膜,切面灰白灰黄、质韧,可见小脓腔及黄白色粟粒样病灶。镜下特点为多灶,以终末乳腺小叶导管为中心的化脓性肉芽肿,无干酪样坏死,其内可见脂质吸收空泡及微脓肿,小叶结构可破坏。结论:GLM是少见的乳腺慢性炎性疾病,有一定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临床及病理医师应予以重视,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炒盐乳腺局部热敷、按摩结合中成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80例口服逍遥丸,另给予炒盐乳腺局部热敷、按摩理疗;对照组80例单纯口服逍遥丸。均以2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25%,对照组67.5%,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炒盐乳腺局部热敷、按摩结合中成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叶状肿瘤内出现癌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复习1例乳腺叶状肿瘤内出现小叶瘤变及浸润癌病例的临床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行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51岁.右侧乳腺肿物.穿刺活检:良性叶状肿瘤,间质假血管瘤样增生明显;局部区域见小叶瘤变,病灶约3个小叶区域,有微小浸润癌出现.免疫组化:小叶瘤变、浸润癌部分和叶状肿瘤间质成分均分别表达上皮系列及间叶系列标记.说明叶状肿瘤和其内出现的浸润癌是两种不同来源的肿瘤.结论 叶状肿瘤内出现癌少见,如果出现此类情况提示碰撞瘤的存在,如果是恶性叶状肿瘤就有可能存在癌肉瘤.但良性叶状肿瘤中出现灶状浸润癌成分不应归类为癌肉瘤,应视为碰撞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乳腺钼靶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40例全部为女性病员,年龄27—70岁,平均45、4岁,均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术前乳腺钼靶摄影诊断乳腺癌15例,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4例和乳腺良性肿瘤1例。术前乳腺钼靶摄影诊断良性肿瘤8例,术后病理报告纤维腺瘤6例、硬化性乳腺病1例及乳腺癌1例。术前乳腺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小叶增生15例及阴性2例,术后病理证实小叶增生15例、潴留囊肿1例及乳腺癌1例。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数字成像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也可作为体检和普查使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中医药加减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8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 ,其中 2 5~ 30岁 2 0例 ,30~ 4 0岁 5 9例 ,4 0~ 5 0岁 6例。病程最短者 1周 ,最长 3a。全部病例均以乳房外上界疼痛为主症前来就诊。其中单侧乳房疼痛 30例 ,双侧乳房疼痛 5 5例。有的为阵发性疼痛 ,有的为针刺样疼痛 ,有的为沉闷样疼痛 ,有的疼痛放射至患侧肩臂、背部及腋窝。多数患者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出现经前乳房胀感加重 ,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每遇生气而疼痛加重。触诊检查 :疼痛部位触及增生的乳腺组织 2 9例 …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78例均为本院1988年3月-2003年12月病例,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多数伴有经来之前乳房胀痛,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检查可发现乳房有大小不等、边缘不清、质地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的结节,且有触痛,经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及B超乳腺诊断仪检查,确诊为小叶增生或囊性增生,并排除其他乳腺疾病,符合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1],其中小叶增生102例,囊性增生76例;年龄22~64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肌样错构瘤(MH)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加强病理医生对MH的认识。方法收集乳腺肌样错构瘤2例,观察其大体、镜下特点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2例发病年龄分别为21岁、29岁。肿瘤直径分别为2 cm、1. 9 cm,肿瘤1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不清。肿瘤均由不同比例的乳腺腺泡、导管、纤维间质、脂肪组织及肌样细胞束组成。肌样细胞平行或交叉呈束状排列,形成灶性的平滑肌瘤样形态,散在分布于纤维间质之间,部分区域穿插入小叶腺泡间。2例肌样成分均强阳性表达SMA、Desmin和Caldesmon。结论 MH是乳腺错构瘤的少见亚型,以表达平滑肌标记的平滑肌样细胞束为典型特征,易发生漏诊、误诊,诊断时应充分结合临床病史及镜下、免疫组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5例乳腺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一抗选用CD20、CD79a、CD10、CD3、CD5、CD23、CD45RO、bcl-2、bcl-6、MYC、MUM-1、Ki-67和EBV,回顾性研究其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1.8岁,乳腺及同侧腋窝包块为最常见的症状。4例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1例为继发性乳腺淋巴瘤(SBL)。Ann Arbor分期:I EA期3例,ⅡEA期1例,ⅣA期1例。经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4例PBL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且均为非生发中心型,其中1例合并浸润性导管癌;1例SBL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乳腺淋巴瘤罕见,乳腺淋巴瘤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的碰撞瘤发生在乳腺部位更罕见,确诊及分型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乳腺粒细胞肉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育龄期女性,均因偶然发现乳腺无痛性肿块就诊.组织学显示,瘤组织由较一致的原始细胞组成,弥散浸润,细胞中等大小,呈圆形、短梭形及不规则形等,部分胞质呈嗜酸性颗粒状;瘤细胞核不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瘤细胞MPO和CD43(+),而CD3、CD20、CD30、CK、EMA和E-cad均(-).随访2例,1例病情稳定,1例死亡,另外1例失访.结论 发生于乳腺的粒细胞肉瘤罕见,预后差.组织学上需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等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5例乳腺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一抗选用CD20、CD79a、CD10、CD3、CD5、CD23、CD45RO、bcl-2、bcl-6、MYC、MUM-1、Ki-67和EBV,回顾性研究其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1.8岁,乳腺及同侧腋窝包块为最常见的症状。4例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1例为继发性乳腺淋巴瘤(SBL)。Ann Arbor分期:I EA期3例,ⅡEA期1例,ⅣA期1例。经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4例PBL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且均为非生发中心型,其中1例合并浸润性导管癌;1例SBL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乳腺淋巴瘤罕见,乳腺淋巴瘤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的碰撞瘤发生在乳腺部位更罕见,确诊及分型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怀疑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女性患者58例,年龄32~79岁,平均52.7岁,所有患者乳腺原发病灶均由手术病理确诊,其中乳腺导管原位癌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例,髓样癌1例,叶状肿瘤1例,余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应用半定量分析法和目测法判断结果。结果:58例患者中,7例复发,34例转移,局部复发病灶的SUVmax从3.64到18.70,平均SUVmax为8.04。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88.89%,诊断准确度为94.83%,阳性预测值为95.12%,阴性预测值为94.12%。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准确诊断乳腺癌复发及转移,能为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是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和致癌基因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在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患者的乳腺手术切除标本(其中乳腺小叶增生17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各20例)中HIC-1与HMMR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染色结果以半定量分析,并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HIC-1蛋白表达呈中度阳性(平均计分均为5.65分);而乳腺癌组织中HIC-1表达减弱,呈弱阳性(平均计分为2.15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乳腺小叶增生和纤维腺瘤组织中的HMMR均呈低表达(其中纤维腺瘤平均计分为0.3分,小叶增生平均积分为0),而乳腺癌组织中HMMR表达呈弱阳性(平均计分为2.3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HIC-1及HMMR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未见明显关联。结论:抑癌基因HI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明显低表达,而致癌基因HMMR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较高表达,HIC-1及受HIC-1调控的下游基因HMMR可能与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超声分析乳腺的超声分型与乳腺退化的关系,探讨乳腺的年龄在乳腺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3445例女性乳腺受检者,其中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性病变173例,乳腺癌107例.根据受检者乳腺结构的声像图表现分为腺体型、腺纤维Ⅰ型、腺纤维Ⅱ型及脂肪型;以单侧乳腺为统计单位,取乳腺病变周围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乳腺的超声分型基于乳腺小叶单元的退化程度,4种乳腺超声分型见于各年龄段.腺体型、腺纤维Ⅰ型、腺纤维Ⅱ型及脂肪型在30岁以下组的比例为50.0%、39.2%、10.4%、0.4%;30~39岁组为27.4%、37.2%、31.9%、4.1%;40~49岁组为9.2%、38.6%、49.1%、3.2%;50~59岁组为3.3%、27.3%、58.6%、10.8%;60岁以上组为2.1%、10.6%、55.5%、31.9%.其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4.415,P=0.000).乳腺癌在脂肪型中的发生率为3.0552%,高于腺纤维Ⅱ型(1.9241%)及腺纤维型Ⅰ型(1.111%);腺体型中尚未证实有乳腺癌的发生.病理检查:乳腺实质的萎缩以脂肪型最为明显,乳腺小叶明显萎缩;其次为腺纤维Ⅱ型,腺纤维Ⅰ型次之,乳腺小叶的增生与萎缩共存;腺体型乳腺的萎缩程度最轻,乳腺小叶以增生为主.结论 乳腺的超声分型与乳腺的退化关系密切,分型提示了乳腺的年龄,确定乳腺年龄是乳腺超声筛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导管、导管周围间质或乳腺小叶的实质增生所致 ,国内平均发病率 10 % ,且有逐年增高趋势 ,占女性乳腺疾病之首位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1] 。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院采用乳疾灵颗粒剂 (河北邢台制药厂生产 )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 198例。效果良好。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9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18~ 60岁 ,平均 3 6岁。从业女性 14 0例 ,约占 70 .7% ,其中经前期乳腺胀痛者 14 1例 ,均可触及条索状、片状、结节状肿物。一侧触及条索状物者 174例 ,触及片状或结节状…  相似文献   

18.
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造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器官疾病的诊断,本研究拟探讨乳腺肿瘤超声造影的方法及规律性.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09年2-11月在我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118例,均为女性,年龄19~84岁,中位年龄48岁.其中恶性病灶65例,良性病灶5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结合中成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口服乳癖消片外加每日1次淋浴,同时用热水喷头对增生的乳房持续淋2~3 min;对照A组60例单纯口服乳癖消片;对照B组不用全身淋浴只是对增生的乳房局部热敷10 min.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7%,痊愈率63.33%;对照A组有效率95%,痊愈率43.33%;对照B组有效率71.67%,痊愈率21.67%.结论物理疗法结合中成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激素补充治疗(HRT)后乳腺的超声分型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HRT的围绝经及绝经期患者75例(研究组),HRT时间为6个月~16年;另取同期就诊有绝经期症状的围绝经及绝经期患者43例(对照组),均未接受HRT治疗.基于受检者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元的退化程度,以单侧乳腺为统计单位,二维超声检查分析乳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