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钧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541-1542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D-二聚体检测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9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D-二聚体检测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水平及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D-二聚体、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降低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rrjk》2017,(8)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盲选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在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三项指标发生率上,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起到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并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产科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粘度的孕妇又是剖产的指征之一。因此,术后对产妇加强下肢功能锻炼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为此,本院对剖宫产术产妇亦重视下肢功能锻炼,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产期护理方式。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5月9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剖宫产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的平均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配合度;护理前后产妇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剖宫产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的平均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产妇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提高产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和护理配合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轻不良情绪,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9月聊城市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剖宫产产妇396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强干预。另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择期剖宫产产妇87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下肢症状发生情况、术后肝素用药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症状发生率、术后肝素应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围产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9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6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DVT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2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探讨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产妇50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自然分娩的产妇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实验组10例,占20.00%;对照组3例,占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无一例合并肺栓塞。结论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且以髂总静脉血栓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大隐静脉曲张EVLT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操对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科10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大隐静脉曲张EVLT术后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锻炼操进行功能锻炼,比较2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障碍率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随访1月,康复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障碍率分别为2.5%及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及20%(P<0.05)。康复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1月时生活能力评分达100分的比例分别为87.5%和77.5%,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锻炼操可避免大隐静脉曲张EVLT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万仁慧 《医疗装备》2021,(6):160-161
目的探讨脉冲式气压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护理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脉冲式气压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不适症状发生率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气压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产妇下肢血流速度,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可进一步提高产妇的护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产褥期护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择取8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通过摸球确定分组,对照组中对40例行常规母婴健康指导,观察组中对40例行产褥期护理,分析评价产妇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依从性为100%,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数据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1.26±6.27)分、(86.46±6.18)分、(69.16±6.31)分和(88.24±6.19)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5.26±4.27)分和(32.46±3.18)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产褥期护理可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观察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剖宫产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害大,本研究探讨影响剖宫产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04-01—2018-07-31凤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剖宫产分娩且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妇82例作为病例组,并在同期接受剖宫产分娩未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中选取82例作为对照组,对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实施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剖宫产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t=4.581,P=0.001)、D-二聚体(t=7.018,P=0.001)、C-反应蛋白(t=4.113,P=0.001)、吸烟史(χ~2=4.775,P=0.029)、口服避孕药史(χ~2=6.722,P=0.010)、糖尿病史(χ~2=5.316,P=0.021)、高血压病史(χ~2=4.432,P=0.035)以及早期活动锻炼(χ~2=5.639,P=0.01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吸烟史(OR=1.765,95%CI为1.368~3.454,P=0.001)、体质量指数(OR=1.596,95%CI为1.203~1.787,P=0.001)以及D-二聚体水平(OR=2.959,95%CI为1.561~5.546,P=0.001)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产妇高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含量高以及有吸烟史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压治疗仪和医用弹力袜分别结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及对产妇下肢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采用医用弹力袜,观察组采用加压治疗仪,两组产妇均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下肢疼痛程度,术前和术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3、7、14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产妇下肢静脉平均流速和下肢胫后静脉平均流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DVT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医用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5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术后卧床休息20d后才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则于术后第2天即开展早期功能锻炼,并由责任护士制定锻炼计划、全程指导、协助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鼹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78例产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产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围产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下肢症状(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温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产期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产妇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样选取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1例剖宫产术产妇进行前瞻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剖宫产后不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其他任何抗凝药物,观察组(n=46)于剖宫产术后24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及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 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 56%(P0. 05);术前两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第4天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住院时间(6. 21±1. 54)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 57±2. 64) d (P0. 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术前确定高危人群,做好术前准备和干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进行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必要时药物治疗.结果:3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1例出现患肢肿胀,经抬高患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应用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做好干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204~,J44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及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对照组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孕妇,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如何预防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一直是妇产科面临的问题。妊娠晚期产妇血液呈高凝状态,经剖宫产手术创伤,产妇血凝倾向更进一步增强,加之术后需卧床休息、活动减少、下肢血流滞缓,使得剖宫产术后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研究表明,高龄、肥胖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是易发术后DVT的高危因素[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