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干预对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梅毒确诊时间、治疗时间将255例妊娠期梅毒患者分为4组:孕前干预组80例,在怀孕前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孕早期干预组57例,在妊娠<16周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孕中期干预组53例,在妊娠16~28周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孕晚期干预组65例,在妊娠29周以后至分娩前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比较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孕晚期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孕中期干预组(χ2=4.145,P<0.05),孕中期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孕前干预组、早期干预组(χ2值分别为10.360、4.510,均P<0.05),孕前干预组与孕早期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844,P>0.05)。孕晚期干预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显著高于孕中期干预组(χ2=7.707,P<0.05),孕中期干预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显著高于孕前干预组和孕早期干预组(χ2值分别为9.827、6.725,均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尽早接受临床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苍南县2013—2019年孕产妇感染梅毒情况及妊娠结局,为制定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苍南县预防梅毒母婴传播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3—2019年共检测孕妇96 224人,确诊梅毒感染465例,孕期梅毒年均检出率为0.48%,7年间孕期梅毒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5,P<0.05);孕期梅毒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9.68%(45例),其中先天梅毒2例,死胎死产流产26例,早期新生儿死亡1,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16例。在检出的465例梅毒感染孕产妇中,接受规范治疗328例,占70.54%,未治疗和未规范治疗137例,占29.46%。其中未规范治疗的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9.19%,高于规范治疗者的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6,P<0.05)。 结论 苍南县梅毒感染孕产妇检出率逐年提高,但是规范治疗率比较低。孕前做好预防梅毒感染健康宣教,孕早期同时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尽早发现梅毒感染,及时干预,规范治疗,是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重要策略,有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模式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方法采用PMTCT模式对2012—2013年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期保健管理的妊娠合并梅毒孕妇58例为实验组,同期采用常规干预模式管理的妊娠合并梅毒孕妇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规范治疗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早期发现并诊断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规范治疗率为81.03%,高于对照组的62.22%(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8.62%和2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MTCT模式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可提高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早期发现和诊断,促进妊娠梅毒的规范治疗,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苄星青霉素在不同孕周开始治疗妊娠梅毒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8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61例,根据不同的孕周治疗开始阶段将其分为三组,即孕早中期组(孕周在1~27周末)43例、孕晚期组(孕周在28~36周)15例,临产期组(孕37周以后)3例,三组患者均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分析三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结果孕早中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孕晚期组、临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组、临产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中期组、孕晚期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明显低于临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中期、孕晚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梅毒治疗时机越早越好,且应用苄星青霉素后,既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又可减少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社区高危妊娠的发生情况及不同文化程度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的差异,为指导孕产妇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2018年860名孕产妇信息,以文化程度分为3组,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对高危妊娠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860名孕产妇中低学历组、中等学历组、高学历组孕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67.65%、55.97%、58.25%;χ^(2)=4.16,P=0.125)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7.45%、26.75%、23.11%,χ^(2)=1.67,P=0.434)无显著差异。505名高危妊娠孕产妇中,低、中、高学历组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孕次、高危妊娠因素种数、胎盘植入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低体重儿发生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2,P<0.01;F=5.10,P=0.006;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3;χ^(2)=6.87,P=0.032;χ^(2)=7.81,P=0.02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高危妊娠孕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OR=0.70,95%CI:0.52~0.93)、胎儿不良结局(OR=0.73,95%CI:0.55~0.99)、流产(OR=0.59,95%CI:0.38~0.91)、低体重儿(OR=0.42,95%CI:0.22~0.81)的风险降低。结论不同文化程度的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高危妊娠影响因素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存在差异,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产妇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知识、态度及行为差异,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某市2013-2014年梅毒孕产妇为病例组,按照条件1∶1匹配非梅毒感染孕产妇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孕产妇人群特征及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差异。结果共调查孕产妇200例,其中病例组100例,对照组100例。病例组平均(28.1±5.7)岁,对照组(28.2±5.2)岁,两组年龄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P=0.87)。两组孕产妇年龄、城乡、文化、婚姻、职业和孕次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听说过梅毒占57.0%、选择孕前应该接受梅毒检测占52.0%、正确回答3种传播途径占33.5%、知道孕期梅毒筛查占23.0%、知道梅毒孕妇应接受治疗占24.0%、知道儿童预防性治疗和随访仅占1.0%,两组孕产妇对以上知识的掌握人数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愿意接受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均达100%。病例组平均初次产前检查孕周(11.3±4.1)周,对照组(11.5±5.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P=0.83)。两组孕产妇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接受第一次产前检查和第一次梅毒检测人数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产妇选择不愿与患有梅毒的朋友或熟人交往占100%。结论梅毒孕产妇与对照孕产妇人群特征差异明显,但两组孕产妇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知识和行为特征趋于一致;孕产妇整体缺乏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相关知识;非梅毒孕产妇对感染孕产妇持有较大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永康市181例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为更有效地做好梅毒母婴传播消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8年永康市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梅毒感染孕产妇个案进行分析。结果共181例梅毒感染孕产妇纳入分析,其中户籍组50例,非户籍组131例,经比较户籍组孕产妇平均年龄(31±6)岁明显高于非户籍组(30±6)岁,两组孕产妇年龄、民族、学历、孕产次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户籍组孕产妇接受初次产前检查时间(12.08±6.29)周明显早于非户籍组的(12.33±6.61)周,首次治疗时间≤12周占36.95%明显高于非户籍组的2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户籍组剖宫产比例高于非户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孕产妇初检梅毒滴度情况、不良妊娠结局、围产儿转归、先天梅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户籍与非户籍梅毒感染孕产妇大部分基本情况及部分母婴阻断服务因素有差异,可以针对这些差异完善相关措施,做好梅毒母婴阻断消除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嘉兴市秀洲区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秀洲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2011-2012年的125例妊娠梅毒患者,其中首次诊断孕周<28周且有2次规范抗梅毒治疗的72例为治疗组,首次诊断孕周≥28周并进行1次或2次抗梅毒治疗的53例为对照组。再根据分娩时孕产妇血清非梅毒螺旋体抗体(TRUST)滴度是否≥1∶4分组,分析梅毒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94%,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39%(1/72);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8.87%,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9.43%(5/53);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5.97%,TRUST 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妊娠梅毒患者及早进行规范驱梅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孕妇血清 TRUST 滴度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跟踪测评孕妇孕早期体质指数(BMI)和围生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分析其对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孕期保健方案完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产检的孕早期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BMI水平将高BMI组设为A组、正常BMI组设为B组及低BMI组设为C组,每组各40例。制定围生期体质量监测方案,根据入组时体质量和分娩前体质量计算围生期体质量增加值。所有孕妇均严格实施孕期保健检查,遵医选择分娩方式;观察3组孕妇孕期并发症和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再按照围生期体质量增加值将体质量增加量高组设为甲组(47例)、体质量增加正常组设为乙组(41例)及体质量增加不足组设为丙组(32例);比较3组孕妇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分析孕早期BMI和围生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对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组孕妇围生期体质量增加量[(18.25±1.18)kg]高于B组[(17.34±1.12)kg]和C组[(16.79±1.03)kg]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1,P0.05);B组和C组孕妇体质量增加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56,P0.05)。A组孕妇孕期并发症率(20.00%)高于B组(10.00%)和C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0,P0.05);B组和C组孕妇孕期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8,P0.05)。甲组孕妇孕期并发症率(23.40%)高于乙组(7.32%)和丙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7,P0.05);乙组和丙组孕妇孕期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8,P0.05)。A组孕妇剖宫产率(45.00%)和产钳助产率(17.50%)高于B组(37.50%、12.50%)和C组(37.5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2,P0.05);B组和C组孕妇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332,P0.05)。甲组孕妇剖宫产率(51.06%)和产钳助产率(14.89%)高于乙组(36.58%、12.20%)和丙组(34.38%、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2,P0.05);乙组和丙组孕妇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995,P0.05)。A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率(32.50%)高于B组(17.50%)和C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0,P0.05);B组和C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6,P0.05)。甲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率(29.79%)高于乙组(17.07%)和丙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7,P0.05);乙组和丙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29,P0.05)。结论孕早期BMI和围生期体质量增加量超出正常范围均可能增加孕期并发症和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重视孕早期BMI和围生期体质量控制,有利于母儿健康和孕期安全,应引起孕妇、家属及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妊娠期梅毒阻断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治疗或分娩的妊娠梅毒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妊娠期是否进行过母婴阻断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患者正常新生儿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先天性梅毒的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母婴阻断治疗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孕妇一旦检测到梅毒应及时采取规范化的梅毒阻断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绍兴市梅毒感染孕产妇特征及妊娠结局,为制定梅毒母婴阻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绍兴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3年1月—2019年6月报告的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资料,对孕产妇人口学特征、梅毒感染情况、妊娠结局和治疗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报告梅毒感染孕产妇共1 051例,17~25岁260例,占24.74%;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688例占65.46%;无工作488例,占46.43%;以隐性梅毒为主,867例占82.50%;孕中期确诊最多,520例占49.48%。发生不良妊娠结局209例,占19.89%;其中新生儿异常142例,新生儿异常率为14.17%。1 002例分娩孕产妇中接受抗梅毒治疗901例,占89.92%;其中规范治疗697例,占77.36%。未接受抗梅毒治疗/未规范治疗孕产妇的新生儿异常率为26.56%,高于规范治疗孕产妇的新生儿异常率8.75%(P0.05)。结论绍兴市梅毒感染孕产妇存在低文化程度、低年龄、无业等特征,未接受抗梅毒治疗和未规范治疗仍有一定比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89%。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为切断母婴间梅毒的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5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首次产检的孕产妇,共计15 591例。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试剂盒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盒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筛查检测。结果 15 591例参加筛查的孕产妇中,仅TPPA试验阳性孕产妇84例,梅毒既往感染率为5.388‰。TRUST试验和TPPA试验同时阳性孕产妇共51例,梅毒现症感染率为3.271‰。经χ2检验,不同年龄组间,现症感染率和既往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妊娠期中孕产妇的梅毒既往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妊娠孕产妇梅毒现症感染率与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现症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孕产妇梅毒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育龄妇女孕前宣教和筛查是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按首次筛查时的孕周(是否>孕28周)、分娩时的血清TRUST滴度(是否<1∶8)及有无进行规范治疗进行分组,分析梅毒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①筛查孕周<28周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5.36%(3/56);孕周≥28周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35.71%(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娩时孕母的血清TRUST滴度<1∶8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2.04%(1/49);滴度≥1∶8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53.85%(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规范治疗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占5.00%(2/40),未治疗组占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40)和23.33%(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孕产妇未早期筛查、分娩时血清学TRUST滴度高(滴度≥1∶8)及未规范治疗是发生先天梅毒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南阳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落实情况及影响因素,评价预防效果,为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16年发现的395例HIV阳性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95例孕产妇中,分娩为主要妊娠结局,占73.68%,自愿人工终止妊娠占26.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终止妊娠比例随着孕产妇年龄增大而增高(OR=2.105,95%CI:1.229~3.605),随HIV初检孕周的增多而降低(OR=0.394,95%CI:0.294~0.53),离异丧偶者终止妊娠比例高于已婚者,经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终止妊娠比例高于经性传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1,P0.05);发现孕周越早,母亲用药率越高(χ~2=79.857,P0.05),母亲用药方案也随HIV发现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31,P0.05),234例可随访到的婴儿,阴性224例,阳性10例,接受干预措施后的母婴传播率为4.27%。结论南阳市自2003年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干预效果显著;做好孕早期HIV抗体检测工作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孕早期检测的宣传教育十分必要,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人员沟通、咨询技巧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孕妇及新生儿状况,从而探寻降低新生儿梅毒发病率、确保新生儿健康的临床医学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60例医院接诊的梅毒感染孕妇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孕妇采取全程抗梅毒治疗,对照组孕妇未采取任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相关指标。结果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5,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观察组为6.70%、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0,P<0.05);两组新生儿平均孕周、体质量和新生儿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10,P<0.05)。结论对梅毒感染孕妇进行常规检查以及时有效地对其采取规范化的抗梅治疗,可有效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并可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期系统化营养干预对改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孕妇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孕期个体化膳食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该院定期产前检查(产检)并结束分娩的孕妇2 169例,比较营养干预组(干预组)1 079例与对照组1 090例孕妇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1)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次及产次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孕妇妊娠结局:干预组剖宫产率、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7.53%vs.49.54%)、(12.88%vs.17.06%)、(10.75%vs.1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9、7.44、20.97,均P0.01)。(3)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体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352.06±466.49)g vs.(3354.12±422.14)g,t=0.12,P0.05],但干预组低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及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8%vs.4.40%,5.38%vs.8.44%),(8.80%vs.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1、12.42,均P0.01)。结论孕期系统化营养干预,可以降低妊娠合并症发病率,降低剖宫产率,有效改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梅毒母婴阻断的干预时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在不同时期驱梅治疗或未治疗的妊娠不良结局和先天梅毒的发生. 方法 将252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根据筛查诊断和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4组:孕前治疗组102例;孕期治疗组77例,其中妊娠≤20周治疗组32例,妊娠>20周治疗组45例;未治疗组73例.比较各组之间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及有临床表现的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结果 不同治疗时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孕前治疗组为17.6%(18/102),孕期治疗组32.5%(27/77),未治疗组56.2%(41/73),组间比较呈递增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表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潜伏期梅毒24.9%(43/173),一期梅毒44.1%(15/34),二期梅毒57.7%(26/4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干预时间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比较,孕前治疗组与妊娠≤20周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治疗组新生儿脐带血甲苯胺红实验阳性率及新生儿临床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均低于妊娠>20周治疗组,而妊娠>20周治疗组又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妊娠梅毒在妊娠前和妊娠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早发现、早治疗是妊娠梅毒母婴阻断的关键措施,妊娠期产检发现梅毒可建议孕妇选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嘉兴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到2013年12月嘉兴市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孕产妇治疗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梅毒感染孕产妇270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6.62±5.24岁。其中分娩178人,活产173例,死胎5例;自然流产3例,人工终止妊娠18例。不同干预措施下新生儿异常情况(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等)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χ2=12.924,P<0.01)。儿童满6月龄且感染状态明确的75例,其中排除感染60例,确诊先天梅毒15例,14例出生时即确诊,1例为随访过程中RPR滴度不下降反而上升。不同干预措施下儿童感染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8,P<0.05)。结论规范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梅毒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并促进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妊娠期梅毒的筛查情况并分析治疗后的母儿妊娠结局。方法对2008年至2013年在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孕妇进行梅毒筛查,确诊后予以驱梅治疗;比较流动人口组与户籍人口组两组间的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流动人口患者中治疗组和未治疗组之间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1 2008年至2013年妊娠期梅毒的总筛查率为98.90%,发病率为0.57%,治疗率为88.43%;2流动人口组与户籍人口组胎窘和新生儿梅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新生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流动人口妊娠期梅毒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早产、胎窘、新生儿梅毒、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畸形和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妊娠期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户籍人口组,积极地驱梅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妊娠期梅毒的筛查率及治疗率对改善其妊娠结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舟山地区妊娠妇女的孕期甲状腺激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怀孕开始的妇女428名,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查其妊娠结局。结果 31岁~44岁年龄组TT4水平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岁~44岁年龄组甲状腺激素异常率(19.51%)高于18岁~23岁年龄组(6.56%)和24岁~30岁年龄组(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6、4.91,P0.05)。24岁~30岁年龄组中,甲状腺激素异常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2.14%)高于甲状腺激素正常孕妇(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3,P0.01)。31岁~44岁年龄组中,甲状腺激素异常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7.50%)高于甲状腺激素正常孕妇(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P0.05)。结论加强对海岛地区高龄孕妇甲状腺激素的监控,有助于减少防范其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