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现代名老中医诊疗肺痿的方药配伍规律,为肺痿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肺痿核心药物有甘草、麦冬、杏仁、黄芪、南沙参等。得到青黛、南沙参等6组核心药对;得到药物核心组合16组,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针对肺痿“虚、瘀、痰、热”之病机特点的新处方13首。结论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肺痿以益肺气滋肺阴固其本,重视肺脾肾同调,方药补中寓清并重视恢复肺气宣降之功,药物配伍有一定规律和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中医古籍咳嗽医案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提取古籍中医肺病数据库内咳嗽病案9 323例,用Lantern 5.0(孔明灯)软件构建前50位症状和中药共100个显变量隐结构模型,对不同隐节点进行诠释,根据隐结构综合聚类权重量化揭示症状和证候、中药(方剂)和证候间的辨证规则,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不同病性和证候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9 323例咳嗽医案涉及证候204种,频次>100的证候有18种。将前50位症状和50味中药建模得到35个隐变量,98个隐类,10个综合聚类模型,其中Z5的阈值6.7最高,Z6咯痰信息覆盖度52%最高,Z7的分值19最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出不同病性和5类证型的相关关系,其中外风和风热犯肺证的优势比最高达88.919,痰热蕴肺证与病性热、痰的优势比为51.594和15.861,痰湿阻肺证与湿、痰、饮的优势比分别为31.415,34.370和4.936。从证候的频数分布、以症推证、以药(方)测证得出咳嗽的常见证候有14种,分别为外感咳嗽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犯肺,内伤咳嗽有痰湿阻肺、痰热壅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虚、肺气阴两虚、脾肺气虚、肺肾阴虚、肺热阴虚、外寒内饮、脾胃虚弱、痰瘀阻肺。结论 新发现的咳嗽证候有肺热阴虚、外寒内饮、脾胃虚弱、痰瘀阻肺证,临证多以复合证候为主,如肺气阴两虚、肺肾阴虚。中医证候的辨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权值的高低提示不同症状对证候的贡献度有差异,对证候推断有一定指导意义,隐结构模型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中医辨证的定量问题,可用于疾病证候分布的挖掘。  相似文献   

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名老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是继承与发扬中医学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从证候要素、应证组合规律入手,通过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名老中医诊疗数据库,运用贝叶斯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证候要素及所属症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发掘名老中医冠心病心绞痛辨证规律,探索中医传承的新模式及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急腹症临床诊疗规范化问题和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问题,提出基于不完备知识库的关联规则挖掘(AMIE)+随机游走的诊疗推理算法,通过推荐病例的个性化诊疗方案,为基层医生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方法 采集中西医结合诊疗急腹症的名老中医诊疗经验和临床诊疗指南文本数据,完成知识抽取任务,构建基于Neo4j的急腹症知识图谱。在基于本体规则推理的基础上,使用基于相似证候的规则推理扩展证候推荐结果中Jaccard相似度大于阈值的证候组合;使用语义路径覆盖算法计算症状节点之间的语义相似度,将症状节点分为10类,扩展同一类别的症状节点,并使用随机游走算法搜索证候连通的症状节点,扩展证候与症状节点的连接规则,以实现AMIE+随机游走的知识推理。结果 急腹症知识图谱包括1 320个节点和2 464个关系,根据知识推理的链接预测评价指标,对比3种算法在急腹症辅助诊疗应用上的推理结果;AMIE+随机游走算法通过扩展相似证候连接规则和证候-症状的连接规则来补全知识图谱,相较于基于本体规则的知识推理算法,其曲线下面积(AUC)高出15.18%,其精确度高出30.36%,实现了更准确有效的知识推理。结论 该研究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将急腹症的中西医诊断和疗法用药进行可视化,辅助基层临床医生直观查看诊疗过程和数据关系。提出的诊疗推理算法实现了在“病-证-诊-治-方”层面上的个性化诊疗方案推荐,能够辅助基层医生进行疾病诊疗和临床决策,有助于名老中医诊疗经验和临床指南的知识共享及推广应用,提高基层临床诊疗水平,促进中西医结合急腹症诊疗过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两位名中医为例,探索不同名中医治疗肺癌用药经验的共性规律,为名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总结与传承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基于复杂网络算法,对两位不同的名中医临床电子病历进行挖掘分析,找出其辨证与用药经验的共性规律。结果 发现了两位名中医对肺癌的辨证分型的共性之处为气阴两虚、痰瘀郁肺、痰瘀互结;针对不同的证型,两位名中医常用中药的共性之处为北沙参、南沙参、麦冬、天门冬、太子参、炙僵蚕、炙鳖甲、半夏、生薏苡仁等。结论 借助复杂网络算法,本研究构建不同名中医的“证-证”和“证-药”复杂网络,通过分析不同复杂网络图谱的相似之处可以挖掘分析不同名中医治疗肺癌用药规律的共性特点,对当代名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黄帝内经》原文及数据挖掘方法,提炼东北部名老中医治疗寒性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为寒性疾病的临床用药配伍提供经验与指导。方法 借助名医传承平台,收集东北部名老中医治疗寒性疾病的医案,采用统计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东北部名老中医治疗寒性疾病的临床用药配伍规律。结果 通过294份医案中证候、药物出现频次及药物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挖掘出共36条组方规则,8个药物聚类组。结论 寒性疾病可分为实寒及虚寒,按照挖掘得到的药物聚类组随证加减配伍应用,对东北部地区人群及里热素盛者还应注意配伍苦寒清热药物以清里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常见证候诊断依据。方法 基于采集的654份河南省新冠肺炎临床资料,联合运用关联规则与贝叶斯网络分析常见证候中关联较强的症状群,并进一步分析常见症状群对该证候诊断的贡献度。结果 通过关联规则(支持度 > 10%、置信度 > 80%及提升度 > 1的二项关联症状组合)和贝叶斯网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且条件概率≥ 0.45的症状组合)分别得出新冠肺炎9个常见证候中关联密切的症状群;通过贝叶斯公式推导出常见症状群对证候的贡献度;初步建立了新冠肺炎常见证候诊断依据。结论 根据常见证候症状间关系建立相关症状群及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初步建立新冠肺炎常见证候诊断依据,可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适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4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以异质关联网络为基础的辨证规律挖掘方法。方法 从医案数据入手,以矩阵运算为基础,以联合度为评价指标,构建“症状-证素-证型”异质关联网络HAN(Heterogeneous Associated Network),探索“症状-证素-证型”两两元素之间的组合规则。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与经典的关联分析算法Apriori进行比较,分别对1164条肝癌医案的辨证规律进行分析,比较两种算法的提取结果。结果 HAN算法提取结果和计算效率优于Apriori算法,提取辨证规律符合中医理论和专家经验。结论 利用HAN算法能高效精准地挖掘医案中症状、证素、证型之间的潜在关系,可以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挖掘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常见基础证候分布及特征,为辨证规范及证候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COPD稳定期证候相关文献;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基于Apriori算法,对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Latern 5.0软件,基于LTM-EAST算法,构建症状隐结构模型并进行综合聚类分析。结果 ①纳入COPD稳定期证候相关文献203篇,涉及基础证候20个,证素20个,症状130个。②频率 ≥ 10%且累计构成比 ≥ 75%的基础证候有:肺气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痰湿证、肺阴虚证及血瘀证。③对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强关联规则7条,推断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等5个基础证候。④对频次 ≥ 3的症状进行隐结构分析,得到31个隐变量、62个隐类;进行综合聚类得到10个综合聚类模型,推断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等10个基础证候。综合上述方法,最终得出8个常见基础证候。结论 COPD稳定期常见基础证候有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痰湿证及血瘀证,以虚证为主,可兼见实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临床医案数据,探索运用复杂网络模型发现核心病机以及病机对应方药规律。方法 针对肺癌临床医案数据,基于关联度和亲密度构建病机带权网络,挖掘出分层病机,并提出核心中药社团划分算法。结果 临床上肺癌患者最常见的主导病机是痰瘀郁肺、气阴两虚和癌毒走注,构成内层核心病机,同时痰瘀郁毒、热毒痰瘀阻肺、热毒痰瘀互结和痰瘀阻肺为外层核心病机,找出了四对高频病机对并挖掘出它们的核心中药社团。结论 利用复杂网络构建病机模型、病机-中药模型,探索病机与中药间的紧密关联,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肺癌作参考,为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做铺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临床病案数据,探索运用复杂网络模型发现病机与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1090条包含病机、处方的肺癌病案有效诊疗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兼顾方剂和中药属性信息,构建中药带权网络,依据节点重要性挖掘核心病机的核心中药。结果 针对气阴两虚、痰瘀郁肺、癌毒走注、痰瘀郁毒、热毒痰瘀阻肺以及热毒痰瘀互结六个病机,在包含401个中药节点的中药带权网络范围内找出各自对应的核心药物。结论 复杂网络模型可以直观展示病机与药物间的联系,为进一步深化中医对肺癌的理论认识,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名医名家临证经验,明确前列腺增生症(BPH)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以期为指导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确定名医名家名单,系统检索199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QVIP)、万方数据库中名医名家诊治BPH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检索的相关文献阅读后,纳入合格文献。建立文献分析数据库,分析、整合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相关内容,应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获得BPH中医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结果:该研究共纳入合格文献141篇,涉及92位名医名家,结合医家对BPH整体论述及医案列举,得到BPH常见证候类型为肾虚血瘀证、膀胱湿热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等;病位证素主要为肾、膀胱、脾、肺、肝;病性证素主要为血瘀、气虚、热、阳虚、湿等。对医案中症状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得到BPH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滴沥、尿急、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舌质以淡红、红、暗红、瘀斑瘀点为主;舌苔以黄腻、薄白、薄黄、白腻为主;脉象以沉细、细涩、弦脉、弦滑为主。结论:该研究基于名医名家临证经验,得出BPH病位在下焦,主要责之肾与膀胱,核心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肾虚为本,瘀血、湿热、痰浊、气滞为标,且以复合证型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收集并整理林慧娟教授多年诊治心系疾病临床处方资料,对林教授辨证诊治心系疾病的常用中药配伍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总结其在治疗心系疾病方面的临床经验,为挖掘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收集林慧娟教授于2011年1月-201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系统中的处方数据,筛选后保留10942个处方数据。采用频数分析、点式互信息、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对林教授临床处方数据资料进行药物配伍分析。总结林慧娟教授在诊治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林教授在诊治心系疾病中,以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患者较多,发现林教授共使用中药397味,并对中药频次进行排序,获得17对主要配伍药对,与林教授临床诊治心系疾病的经验高度吻合。结论 点式互信息、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可分析林慧娟教授治疗心系疾病得学术经验,为名中医传承研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规律,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 全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建立医案及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基于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的数学算法,分析医案的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明确其核心用药,探索其辨治规律。结果与结论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CNKI中共收集的205个医案,得到冠心病以胸闷、心悸、胸痛、气短为主症,病因病机多为心脉痹阻。所有医案中处方共205首,用药212味,通过分析,药物多为甘温之品,归肝、心二经,可知现当代名老中医多主张从疏肝气,通心阳,活血脉论治冠心病。药对组合中的高频药物即为药用频次居前的7味药,故认为这7味药为核心用药,且核心药物组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并由此演化得到药物的18个核心组合及9个新方。通过数据挖掘客观地展示了冠心病的因机证治,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造诣较深、临床水平较高的群体。近年来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呈现方法多元化、成果丰富化特点,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逐渐向现代智能模式转变。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名老中医的活态传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术语规范、辨证体系框架建构、名老中医智能传承云平台建立、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入手,提出以状态辨识原理为核心构建名老中医经验智能传承系统模型,可为解决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传承、社会化推广应用等共性技术难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医院制剂和协定处方多源于名老中医经验处方,具有促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推动医院特色专科发展、填充中成药市场空白、保证临床医疗需求的作用。文章针对医院中药制剂发展的现状,分析医院中药制剂申报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源于协定处方的医院中药制剂转化研究策略,为促进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加快医院中药制剂转化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延续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途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中医药发展中至关重要,其传承模式也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多元化。然而,大量隐性知识存在于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极大地增加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难度。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已有了初步应用,它可以拓展人类局限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分析能力。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中医传承模式,可以深度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主要介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现状,探讨并展望人工智能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中的应用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李世增教授治疗咳嗽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李世增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李世增教授治疗咳嗽的首诊病案154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李世增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 154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 53个、新处方 10 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