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中医药临床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方剂92首,涉及中药120味;常用单药有酸枣仁、丹参、甘草、川芎、茯苓,常用对药有丹参-酸枣仁、川芎-酸枣仁、甘草-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川芎-甘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远志→酸枣仁、知母→酸枣仁、川芎,甘草→酸枣仁,进而演化得到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核心药物8个、核心组合18个和新候选处方9首。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物、组合、新候选处方的挖掘,发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重视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与安神药的配伍使用,标本兼顾,共同增强冠心病和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含肉桂保健食品的配方用药和应用规律。方法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和Excel 2010软件,针对保健食品的剂型、保健功能、适宜人群进行分类分析,从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以及对具有抗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配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122个含有肉桂的保健食品配方中,剂型以酒剂为主(占比47.54%),其次为胶囊剂(占比25.41%),保健功能以抗疲劳居多(频率41.18%),其次为免疫调节(频率30.07%),适宜人群以易疲劳者居多(频率41.18%),其次为免疫力低下者(频率28.10%);肉桂常与枸杞子、人参、山药、黄芪等配伍应用;中药功效多归属于补虚药(频率56.11%),其次为温里药(频率16.59%),四气以温性为主(频率40.72%),其次为平性(频率28.26%),五味以甘味为主(频率53.27%),其次为辛味(频率22.54%),归经以归脾经的居多(频率22.46%),其次为归肾经(频率22.10%);常用药物组合是枸杞子-肉桂、人参-肉桂、山药-肉桂等;63个含肉桂的抗疲劳的保健食品配方中,肉桂常与枸杞子、人参、山药、淫羊藿等配伍应用,配伍的中药多具有健脾益气、补肾安神之功效。结论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客观地呈现了含肉桂保健食品配方用药与应用规律,其研究结果可为肉桂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国家及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所公布的NCP中医诊疗方案的用药规律及新方挖掘。方法 收集国家及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中医诊疗方案,提取方案中四诊信息及处方用药信息,共收集到处方76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方分析等方法,分析NCP中医诊疗用药规律。结果 对入选的76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出本病治疗药物寒温并用,辛甘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主要是肺、胃、脾经,常用药物有杏仁、甘草、生石膏、黄芩、麻黄、连翘、茯苓、苍术、大黄、法半夏等,并得到新处方7首。结论 NCP治疗以辛温解表、清热解毒、化湿健脾、清肺平喘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归纳并分析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月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进行相关数据的挖掘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198首,涉及171味中药,挖掘出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用药频次、组方规律、药物关联度,演化得出核心组合20个、新处方9个,为中医药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分析虫类药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筛选出含虫类药治疗肝癌的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186首治疗肝癌的含虫类药处方,涉及中药221味,其中虫类药35味,高频虫类药为鳖甲、牡蛎、土鳖虫等;虫类中药多与补虚类药、解毒类药、化瘀类药、化湿类药、理气类药等配伍使用,处方中常用虫类药药味数为1-3味,药性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咸、甘为主,近1/3的虫类药均有毒性,主入肝、肾、心、胃、脾经。获得使用频次≥20次的常用含虫类药物药对47对,药物关联规则20条。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含虫类药物新方核心组合12个,治疗肝癌的候选新处方6个。结论 运用含虫类处方治疗肝癌常用鳖甲、牡蛎、土鳖虫等虫类药,其疗效确切、效专力猛,多与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等功效的药物联用,契合病机,体现了肝癌扶正祛邪之大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中医药在血脂异常治疗中的组成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1979-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等数据库中检索到的中药复方治疗血脂异常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熵聚类方法分析,研究防治血脂异常方药组成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研究高频核心药物的生物信号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 共计786篇文献符合检索条件,包含314味中药,发现48味高频中药,按照药物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健脾补肾为主)、利水渗湿药、消食化积药;药物性味以温、苦为主,归肝经和脾经最多;进一步关联分析得到高频药对(药组)17个;经过熵聚类分析发现潜在药物组合22个和新方组合11个。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核心药组“山楂、泽泻和决明子”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发现其主要通过作用于包括雌激素受体1(ESR1)、大麻素受体1型(CNR1)、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环氧合酶2(PTGS2/COX2)等潜在靶点,干预三羧酸(TCA)循环、脂质代谢、脂肪酸降解等调节血脂相关的关键信号通路而发挥调节血脂作用。结论 中药治疗血脂异常以健脾补肾治其本,活血化瘀、消痰化积治其标的方法为主,核心药组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脂质代谢和基础代谢相关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宋金元时期医学文献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宋金元时期医学文献中有关胎漏、胎动不安的处方397首,分别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通过软件中不同板块,挖掘此时期医学文献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用药规律。结果 对397首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分析,前十味使用的药物分别是:当归、川芎、阿胶、人参、熟地黄、白芍、白术、艾叶、炙甘草、甘草;高频药物功效分析显示以“补血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四气分析显示以温、平性为主,其次为寒性;五味中以“甘、辛”为主,其次为苦;药物归经以“肝、脾经”为主,心、肾经次之;通过用药模式分析(支持度>15%,置信度为0.9),共有7味核心药物,分别是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艾叶、阿胶、人参;“规则分析”中置信度设为0.9,提取出4条药物组合规则。基于熵层次聚类分析的组方规律(相关度设为6,惩罚度设为2)得到5首新处方。结论 宋金元时期医家多认为本病病因归于“虚、瘀”,病位着重于“肝、脾”,其次为“肾、心”,核心用药以当归芍药散加减为主,养血补血的基础上,兼以活血化瘀,标本兼施,治病与安胎并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导师刘爱东教授在临床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吉林省中医院二部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刘爱东教授门诊诊治胸痹的中药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分析及药物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并分析处方中诊治胸痹的用药经验。结果纳入病历118例,处方118首,药物127味。得到用药频次≥15的有30味药;高频药物组合(支持度≥23)有36对;临床常用核心处方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化裁。结论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刘爱东教授在治疗胸痹疾病方面的用药规律是补中有行和通中寓补并行,为临床治疗胸痹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析《大国医:治疗消渴就是打败糖尿病》著作中消渴肾病的遣方用药,探索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 通过查阅该书,筛选出关于消渴肾病的病案,对病案中的口服方剂进行整理,建立Excel数据库再导入系统中,运用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探讨组方规律和辨治经验。结果 筛选出方剂82首,涉及中药117味,总使用频次1547次;常用药物23味,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居多;四气以寒性居多,五味以甘味居多,归经以归肝经者居多;得到常用核心药物组合10组、新处方5个。结论 南征教授将“解毒通络益肾”贯穿于治疗本病的始终,可为今后消渴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邓家刚教授治疗脾胃湿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湿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邓家刚教授门诊治疗脾胃湿病的经验处方,将符合标准的119张中药处方依次录入系统,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及特点的挖掘,来探索并分析出治疗脾胃湿病用药规律。结果 经分析得出,119张处方中,涉及病症以胃痛病(55例)、湿阻病(21例)、胃痞病(16例)居多,证型则以肝胃不和(45例,37.81%)、脾虚气滞证(14例,11.76%)、脾虚湿困证(18例,15.13%)为主,虚实证候以实证(73例,61.34%)所占比例最为之大;用药频率排名前十的为陈皮(67)、厚朴(64)、茯苓(59)、半夏(55)、郁金(53)、柴胡(53)、白芍(47)、石斛(46)、栀子(46)、党参(44)等;常用的药物组合为:陈皮和茯苓(45)、半夏和陈皮(41)、白芍和柴胡(40)、柴胡和厚朴(35)、白芍和厚朴(34)等;所用药物性味大多为辛、苦、寒,主归脾、胃、肝经,药物功效分类则以补虚药(22.21%)和理气药(12.90%)为多。结论 邓教授治疗脾胃湿病,始终以其“理湿勿忘通瘀滞”的思想为指导,灵活运用“反性配伍”和“寒温和合”的遣方用药方法,擅用理气化湿、疏肝健脾,兼以化瘀行滞的方药,从而形成其治疗脾胃湿病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与总结以中药方剂内治法治疗硬皮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硬皮病的中医治疗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提取中医诊断、治法、方药等信息,标准化处理后,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69篇文献,纳入101则有效医案,分析医案中的常用药物与药对出现的频次,以及常用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得到16个由3~5味药物组成的核心组合及8个新方。结论:目前中医辨治硬皮病常用黄芪、当归、桂枝等温补药及鸡血藤、丹参等活血药,组方加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为临床治疗、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杨晋翔教授的用药经验和配伍规律并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门诊期间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且经杨晋翔教授治疗的RE患者156例,采集其首诊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录入Excel软件中并运用频数分析的方法筛选出高频药物,并根据功效进行分类;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聚类分析的方法挖掘出所有处方中的常用核心处方和药对,总结出杨晋翔教授的学术思想。结果:所有处方中各中药的总频数位于首位的是青蒿,徐长卿、吴茱萸、黄连的使用频数同样较高;清热药在高频中药功效分类中位于首位,依次是利湿、化痰以及活血化瘀药;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出杨晋翔教授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常用的5个核心处方和6个常配伍运用的核心药对。结论:杨晋翔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以清郁热、除痰湿、调气血为主要治法,反映了其虚实同理、邪正兼顾、气血并施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王耀献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用药规律及学术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王耀献教授于东直门中医院门诊诊治的慢性肾炎病例共计452诊次,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工具,对数据规范化处理,进行统计、关联、聚类、复杂网络等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处方452首,涉及药物218种,其常用药物可以分为4大类:1类,黄芪、党参、菟丝子、枸杞子、茯苓、炒白术;2类,防风、青风藤、蝉蜕;3类,海藻、牡蛎、鳖甲、土鳖虫;4类,黄蜀葵花、车前子、蒲公英。四气方面,寒性药、温性药、平性药应用最多,五味方面,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应用最多。结论:王耀献教授依据慢性肾炎本虚标实的病机,创制了健脾补肾、祛风通络、消癥散结、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以达到“通补兼施、邪祛正安”的目的,这体现了王耀献教授治疗慢性肾炎多样化、个体化的用药特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提供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万全《万氏妇人科》治疗产后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将《万氏妇人科》中治疗产后病的55首方剂录入,利用该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挖掘明代万全治疗妇人产后病的用药经验。结果:对55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药物甘草、当归、人参分别是单味药物使用频次的前3位。药物组合排列前3的分别为人参、甘草;生姜、甘草;甘草、当归。提取到3个治疗产后病的新处方:蒲黄、红花、人参、牡丹皮、补骨脂;川芎、香附、延胡索、牡丹皮、补骨脂;甘草、陈皮、干姜、牡丹皮、补骨脂。结论:万全以益气养血为治疗产后病的主要治法,根据不同兼证加减治疗,同时药物配伍甘平缓和。  相似文献   

15.
庞晴  李艳杰  魏畅  赵黎明  倪青 《世界中医药》2023,(16):2382-2386
目的:探究倪青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倪青教授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医案处方,利用Microsoft Excel、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进行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等。结果:共收集倪青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处方200首,中药193味,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味的药物为茯苓、苍术、甘草、大枣、厚朴、半夏、连翘、蒲公英、紫苏叶、山慈菇。药性以温、寒、平为多,药味以苦、甘、辛为多,归经以肝经、肺经、胃经及脾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苍术与厚朴、茯苓与苍术、甘草与大枣、厚朴与半夏、茯苓与厚朴、大枣与生姜、山慈菇与猫爪草、连翘与浙贝母等常用药对。通过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组,其中类3组(半夏、厚朴、紫苏叶、大枣)使用频率最高。结论:倪青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基础,兼以活血化瘀、滋阴清热、补虚的临证经验相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含佛手临床处方中挖掘佛手中医用药规律,为佛手现代临床应用、保健产品开发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收集含佛手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 V20.)和Excel(Microsoft Office 2016)建立基础数据库,对组方用药(或配伍用药)与治疗病证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处方筛选,收集含佛手临床处方共458首,涉及中药388味,用药总频数达6 199次,其中佛手核心配伍药材(>130次)为茯苓(222次)、白术(217次)、白芍(196次)、柴胡(159次)、陈皮(142次)5味;选取与佛手配伍频数>49次的药材进行分类统计,其中包括药材34味,累计出现频数为3 131次,占总频数的50.51%,以补气药、行气药、补血药、利水消肿药、消食药、活血止痛药为主;佛手配伍药材药性主要为温、寒、平,药味主要以苦、甘、辛味居多,主要归脾、肝、胃、肺经。含佛手临床处方配伍药材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有14组,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佛手、白术-佛手、白芍-佛手、柴胡-佛手、白术-茯苓-佛手、陈皮-佛手。含佛手临床处方主治病证共52种,可分至11类中医病证类型,筛选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脾胃系病证” “气血津液病证” “妇科病证”3类高频主治中医病证类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治疗脾胃系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白芍、柴胡、陈皮、半夏,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5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6种、3联药物组合9种;在治疗气血津液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白芍、白术、黄芪、麦芽、柴胡,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3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7种、3联药物组合5种、4联药物组合1种;在治疗妇科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白芍、当归、黄芪、香附、茯苓,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5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5种、3联药物组合10种。结论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含佛手临床处方组方配伍用药及佛手高频中医病证类型规律,直观、科学地展示出了佛手的配伍规律。针对不同的中医病证,佛手均以补气药、行气药、补血药、利水消肿药、消食药、活血止痛药为主进行配伍治疗。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同时,加强补益活血、健脾化湿,增强其理气疗效。对指导佛手合理应用、保健食品开发、新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关注,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外治法预防病毒性肺炎用药规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外治方筛选、合理组方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EMBASE(embase.com)、Pubmed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2月的应用中医外治法预防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期刊、会议和学位论文,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2月18日,我国各地区、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院、学术流派、名医经验中中医药干预方案中涉及中药外治法的预防方建立中医外治法预防病毒性肺炎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中医外治法预防病毒性肺炎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依次为藿香、艾叶、苍术、冰片、佩兰、山柰、薄荷、薄荷、肉桂、荆芥、雄黄、白芷、防风、金银花、茴香;关联性最强的药物组合为藿香→艾叶;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2类。结论:中医外治法预防病毒性肺炎优势明显,预防病毒性肺炎以辟秽除湿,解表清热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王笑民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用药规律进行探究。方法:收集王笑民教授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历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18.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等,对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168例,男82例,女86例,年龄33~83岁,症状以咳嗽、咳痰、眠差等常见,中医辨证以瘀毒、相火妄动、脾虚等多见。纳入中药处方424首,涉及药物181味,高频中药29味,归经以肺、肝、脾为多,药性以寒、微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多见。聚类分析得到5个药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条,白花蛇舌草-龙葵-白英-半枝莲-车前子,柴胡-法半夏-白芍,生黄芪-防风-炒白术常联合使用。症-证-药关联分析得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瘀毒证最为常见,常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车前子。结论:王笑民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重在从肺、肝、脾论治,以清肺解毒、活血通滞、疏肝醒脾为治,明确邪正辨证关系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与总结近5年间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用药及组方规律,为今后黄褐斑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检索2015—2019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相关文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数据挖掘构建数据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出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处方特点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