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血脂水平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215例女性进行一般情况、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绝经指数(KMI)等调查。从中筛选研究对象共90例,分为:①育龄对照组(20例);②围绝经期组(17例);③绝经早期组(21例);④绝经晚期组(22例);⑤激素补充治疗(HRT)组(10例)。分别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比较各组E2、FSH、T、TC及TG测定值、围绝经期症状及KMI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绝经晚期组E2、T水平明显下降,F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女性KMI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健康育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与KMI负相关(r=-0.334,P=0.001),T水平与KMI负相关(r=-0.270,P=0.010),FSH水平与KMI正相关(r=0.504,P=0.000);③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血清TC、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与KMI正相关(r=0.294,P=0.005),TC水平与KMI正相关(r=0.244,P=0.021)。结论:①女性绝经后血清E2、T水平明显降低,FSH水平显著升高。KMI与血清E2水平负相关,与血清FSH水平正相关。②妇女绝经后血清TG、TC水平显著升高,TG、TC与KMI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0年12月来丽水市中心医院行睡眠监测的围绝经期女性102例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采用多导睡眠检测(PSG)对所有入组受试者进行监测,记录监测期间的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心率、呼吸紊乱指数(AHI)、睡眠效率、觉醒指数均值;采集受试者血液标本行性激素六项测试,对不同临床特征受试者的PSG测评数据、性激素六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指标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处于较低水平,促黄体素(LH)、卵泡刺激素(FSH)处于正常水平,而促泌乳素(PRL)则处于较高水平;而围绝经期女性PSG监测指标中的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效率处于较低水平,AHI、觉醒指数则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所处围绝经期阶段、体质指数(BMI)围绝经期女性最低血氧饱和度、AHI、睡眠效率、觉醒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所处围绝经期阶段、BMI的围绝经期女性E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4 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平均海拔4 500米)人民医院正常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研究要求的195名受试者分为40岁~、50岁~、60岁~3个年龄组,采用希森美康XN-1000型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记录红细胞计数(RBC)、Hb及红细胞比容(Hct);使用COBAS 80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和配套试剂检测血清孕激素(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析E2、FSH水平与Hb和Hct的相关性。结果 围绝经期女性平均收缩压为(118.48±12.70)mm Hg,舒张压为(81.50±6.97) mm Hg,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升高,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637、15.995,均P<0.05)。围绝经期女性平均Hb为(142.74±20.29)g/L,随着年龄的增加,Hb水平升高,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59,P<0.05)。围绝经期女性平均Hct为(40.98±8.34)%,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H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98,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41,P>0.05)。随着年龄增加围绝经期女性Hb>150 g/L者增加,40岁~组为5.13%,50岁~组24.71%,60岁~组56.2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28,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Hct≥45%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15,P<0.05)。受试者中Hb≥190 g/L者,40岁~组1例(1.28%),50岁~组3例(3.53%);60岁~组3例(9.38%)。围绝经期女性平均E2水平为(8.76±1.33)pg/ml,平均FSH水平为(71.57±8.33)U/L,平均P水平为(1.48±0.42)nmol/L,平均LH水平为(46.59±3.02)U/L。随着年龄的增加,围绝经期女性E2水平逐渐降低,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72,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F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914,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9,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L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62,P<0.05)。围绝经期女性E2水平与Hb浓度和Hc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50、-0.328,均P<0.05)。FSH水平与Hb浓度和Hct呈正相关关系(r=0.389、r=0.398,均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围绝经期女性Hb过度增加与雌激素减少有关,低氧环境对E2水平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该阶段适当维持雌激素水平,可降低绝经后女性Hb的过度增加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对预防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胆囊结石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10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年龄、体质指数、文化水平、饮食习惯、月经情况及家族疾病史)和疾病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心血管病史)情况,分析以上各项指标是否为围绝经期女性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胆囊结石形成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体质指数、饮食习惯、月经情况及家族疾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文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研究对象血脂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心血管病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饮食习惯、家族疾病史及血脂异常为围绝经期女性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OR=5.492、5.76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州市黄石街社区围绝经期女性肉类食品的摄入频率与血脂的相关性,为社区医务人员制定合理的慢性病营养管理策略,实现有效绝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围绝经期女性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对象各类食物摄入频率,进行体格测量,测血清脂质水平,分析肉类食物的摄入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对象608例,平均年龄(47.40±3.27)岁;多重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体质指数(BMI)及腰围(WC)后,摄入畜肉类≥4次/周者与<4次/周相比具有较高的血清三酰甘油(TG)(β=0.39,95%CI:0.06~0.72,P=0.021);摄入鱼和其他水产品≥4次/周者与<4次/周相比具有较低血清TG(β=-0.24,95%CI:-0.47^-0.01,P=0.038)。结论畜肉类摄入频率高、鱼和其他水产品摄入频率低是社区围绝经期女性血清TG水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并分析其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HA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于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86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者性激素指标[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激素(LH)及催乳素(PRL)],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性激素水平与围绝经期女性OSHAS发生的关系。结果 86例围绝经期女性中OSHAS发生15例,发生率为17.44%(15/86);发生OSHAS患女性的性激素E2[(20.18±3.12)pmol/L]、P[(13.21±4.11)ng/ml]及T[(0.16±0.05)ng/ml]水平低于未发生女性[(45.32±5.65)pmol/L、(19.31±5.42)ng/ml、(0.33±0.0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652,P<0.001;t=4.109,P<0.001;t=7.067,P<0.001;),组间其他资料及其他性激素水平比...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症状与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出现的症状与体内性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门诊病人260名妇女进行体内T、E2、PRO、FSH、LH、PRL的测定,年龄在35~55岁妇女,根据病人有面部潮红、潮热、心悸、焦躁不安等血管舒缩和精神神经症状明显的妇女,称为有症状组;无明显血管舒缩和精神神经症状而表现为其它围绝经期症状为无症状组;并选择25~34岁的妇女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两组血中E2、PRO均低,FSH、LH高于对照组,各组结果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两组相比较时,E2和LH两组妇女体内含量变化相差不大,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意义,FSH无症状组低于有症状组;而PRO有症状组明显低于无症状组,雌/孕比值分别为100和22.9,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围绝经期症状的出现与雌激素分泌减少的速度和程度相一致,且与雌/孕比值、FSH/LH比值有极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性激素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以便早期作出诊断 ,并寻找围绝经期妇女身心保健的有效对策。方法 :1 68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月经不规则组、月经规则组和绝经组 3组 ,并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 ,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技术 (IEMA)分别测定其血清中 6项性激素 (FSH、 LH、 PRL、 P、 T、 E2 )。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围绝经期妇女各组与对照组性激素结果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各组围绝经期妇女血清 FS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 1 ) ,LH在月经不规则组与绝经组中均显著增高 (P<0 .0 1 ) ,在围绝经期各组中 FSH/ LH比值均大于 1 .0 ,E2和 P在围绝经期各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绝经组降低显著 (P<0 .0 1 ) ,各组围绝经期妇女 PRL和 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并非所有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都低 ,因而对围绝经期妇女应测定血清中性激素水平 ,以指导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29-30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抑郁症状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联性,为早期诊断,寻找围绝经期妇女身心保健的有效对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在某院就诊的15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SDS评分≥53分被定义为存在抑郁症状。按有无抑郁症状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利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应用SPSS13.0进行录入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的年龄之间具有可比性(P〉0.05);抑郁组雌二醇、孕酮水平低于非抑郁组,而促卵泡激素水平高于非抑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的发生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降低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2009年3月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科门诊的104名40~58岁确诊为围绝经期的妇女,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结果 10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围绝经期妇女,其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与抑郁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71、0.062、-0.048,均P>0.05,均无显著的相关性;而血清孕酮水平与抑郁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64,P<0.05,呈显著负相关;血清睾酮水平与抑郁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77,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围绝经期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血清中孕酮水平的下降和睾酮的水平逐渐升高可能是导致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抑郁与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绝经期抑郁是一种首次发生于围绝经期的情感障碍性疾病 ,表现为焦虑、烦躁和压抑。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围绝经期抑郁 ,已有的研究认为绝经前后体内性激素的变化与这种抑郁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现有的研究表明性激素对脑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而且性激素的变化和神经递质相互作用 ,也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抑郁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抑郁与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抑郁是一种首次发生于围绝经期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焦虑、烦躁和压抑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围绝经期抑郁,已有的研究认为绝经前后体内性激素的变化与这种抑郁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现有的研究表明性激素对脑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且性激素的变化和神经递质相互作用,也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抑郁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幼保健》2017,(6)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医院体检的227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绝经前期组143例和绝经后期组84例,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前期组受试者血清FSH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E2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后期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1,25-羟维生素D3、PTH、血钙及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期组受试者骨钙素、P1NP、β-CTx、ABAP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骨密度BMD显著高于绝经后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SH与骨钙素、P1NP、β-CTx、ABAP呈显著正相关(P0.05),E2与骨钙素、P1NP、β-CTx、ABA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机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可激活破骨信号通路,增强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组织的吸收,最终引起骨密度的降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5.
俞海燕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3):84-85
绝经相关问题的激素治疗(HT)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确立的.开始是为了缓解更年期症状.很快被扩展到可“永葆女性美丽”和预防慢性衰退性疾病中。临床上经常碰到因子宫肌瘤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是否能用HT治疗,一直困惑着临床工作者。因为子宫肌瘤与雌孕激素有密切的关系.应用HT治疗同绝经期合并子宫肌瘤还心存顾虑,应用HT是否引起子宫肌瘤增大及变性的可能,是临床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现将探讨应用倍美力加周期性安宫黄体酮替代性治疗.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一个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阶段,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变化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该文通过对围绝经期女性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健康服务需求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应用健康管理方法进行有效干预的方法步骤,持续改善其健康状况,平稳渡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抑郁患者激素水平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对87例围绝经期抑郁患者,87例健康围绝经期妇女以及健康育龄期妇女检测其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结果 抑郁组E2和健康围绝经期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生育期妇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检测结果与围绝经期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生育期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E2/P比值与围绝经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HAMD评定结果与E2/P比值呈负相关.结论 围绝经期抑郁者体内激素水平相对其他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比例失调;说明E2和P激素调节功能紊乱与围绝经期抑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显示,妇女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尤其是在性激素迅速变化时期。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睾酮水平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及ICD-10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筛选70例研究对象,包括围绝经期抑郁组和青年抑郁组,另选取同期查体健康的妇女60例为对照组(包括围绝经期和青年组)。采集晨起空腹外周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睾酮水平。结果抑郁症妇女血清睾酮水平低于正常妇女(0.38 nmol/L vs 0.82 nmol/L,P0.05),尤其是围绝经期抑郁症组妇女睾酮水平最低(0.299 nmol/L),低于其他3组(P0.05);睾酮水平与HDRS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Exp(B)=0.141,P=0.008],睾酮水平也与围绝经期HDRS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Exp(B)=0.100,P=0.003]。结论血清睾酮水平降低与抑郁症发生有关,尤其是围绝经期抑郁。适当的血清睾酮水平可能有助于减少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雌激素水平对围绝经期女性血糖、血脂水平及颈内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就诊的136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激素补充治疗(HRT)剂量分为小剂量组和超小剂量组,每组68例。小剂量组给予1 mg/d戊酸雌二醇口服治疗,月经第12天添加地屈孕酮,共14 d。超小剂量组给予0.5 mg/d戊酸雌二醇口服治疗,月经第12天添加地屈孕酮,共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血脂[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CHO)]水平、改良Kupperman评分、颈内动脉弹性[颈内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小剂量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治疗前(P<0.05),两组血清FSH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血清E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