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调查及其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200例1~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象,均检测所有学龄前儿童的血清25(OH)D,分别记录1~3岁幼儿(100人)和4~6岁学龄前儿童(100人)的血清25(OH)D水平,按照检测结果将其均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正常组各为120例和80例,比较两组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以及血清25(OH)D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结果 1~3岁的幼儿期25(OH)D的平均水平为(77.98±14.47)ng/mL,明显高于4~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55.78±12.53)ng/mL,幼儿维生素缺乏率为30.00%,学龄前儿童为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的平均身高、体重、BMI、25(OH)D的检测结果分别为(96.58±4.69)cm、(14.97±1.43)kg、(5.86±1.56)kg/m2、(29.05±8.47)ng/mL均低于正常组的(107.48±5.13)cm和(19.97±3.43)kg、(8.98±2.36)kg/m2、(78.52±15.5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关系密切,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泰州地区部分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了解健康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儿保门诊儿童共476 例。取清晨空腹血,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泰州市儿童各年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表示,分别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组。经秩和检验,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6例儿童中, 维生素D严重缺乏(≤5 ng/ml)占3.15%(15/476); 缺乏(≤15 ng/ml) 占38.45%(183/476);不足或以下(15~20 ng/ml)占17.86% (85/476);充足(>20 ng/ml)占40.55%(193/467) ;过量(>100 ng/ml)为0。维生素D不足(≤20 ng/ml) 的儿童占59.45% (283/476),其中婴儿组为9.3% (8/476);幼儿组为36.21%(42/467);学龄前组为70.13%(54/567 );学龄期组为90.86%(179/476),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泰州市儿童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学龄儿童维生素D缺乏尤为严重,3岁以上儿童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冬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山小榄地区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13年在广东医学院附属陈星海医院儿童保健科和儿科就诊的0~6岁12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质谱法-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儿童25-(OH)D水平为(25.7±7.1)ng/ml,婴儿组25-(OH)D水平(31.3±7.2) ng/ml高于幼儿组的(25.7±6.2)ng/ml,幼儿组高于学龄前组的(22.8±7.1)ng/ml;男性儿童25-(OH)D水平(24.2±7.3) ng/ml低于女性儿童的(28.2±6.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25-(OH)D缺乏率为71.7%,幼儿组与学龄前组血清25-(OH)D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婴儿组缺乏率(P<0.05);男性儿童VitD缺乏率73.7%与女性儿童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小榄地区儿童25-(OH)D缺乏率较高,男性和女性缺乏率无差异,25-(OH)D水平随着儿童年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岁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5月于本院体检的460名1~6岁学龄前儿童临床资料,检测所有受试儿血清25-(OH)D水平,记录不同年龄患儿(1~3岁幼儿和4~6岁学龄前期儿童)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差异。将460名儿童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248)和正常组(n=212),比较两组儿童平均身高、体重的差异;血清25-(OH)D水平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评估。结果 1~3岁的幼儿血清25-(OH)D水平为(78.65±13.38)nmol/L,显著高于4~6岁学龄前期儿童的(54.27±12.95)nmol/L,且维生素D缺乏率(11.17%,21/188)显著低于学龄前期儿童(18.38%,50/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生素D缺乏组儿童平均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检测结果 [(98.67±3.83)cm、(15.63±1.96)kg]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106.83±4.15)cm、(18.35±2.0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6岁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检测结果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1~6岁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同其体格发育关系密切,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0岁~1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年龄、性别、季节的关系,为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11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保健科体检的0岁~16岁6 651例儿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结果 6 651例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为(29.63±12.83)ng/ml,其中25-羟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92例(1.38%),缺乏组1 498例(22.52%),不足组2 434例(36.60%),充足组2 627例(39.50%)。0~岁组和1~岁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后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间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3,P0.05)。不同季节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结论 0岁~16岁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下,应增加该地区儿童的维生素D摄入量,尤需加强6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及夏季儿童的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本地区0~16岁儿童25(OH)D的水平,为本地区0~16岁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3 089例儿童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季节之间的关系。 结果 3 089例0~16岁儿童的25(OH)D平均水平为(30.80±13.31)ng/ml,其中25(OH)D严重缺乏者29例(0.94%),血清25(OH)D水平为(7.80±1.26)ng/ml;缺乏者570例(18.45%),25(OH)D水平为(16.41±2.66)ng/ml;不足者1 098例(35.55%),25(OH)D水平为(24.87±2.86)ng/ml;充足者1 392例(45.06%),25(OH)D水平为(41.85±11.56)ng/ml。不同性别间25(OH)D的水平差异也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加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充足率逐渐降低,严重缺乏、缺乏、不足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中以夏、秋季水平较高,春季较低、冬季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地区0~1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充足比率偏低,应注意增加维生素D的补充及户外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太原市1 050名0~14岁健康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1 050名健康儿童的25-(OH)D水平,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太原市1 050名0~14岁儿童25-(OH)D平均水平为(31.04±10.42)ng/ml,男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不同年龄组儿童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14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最低(23.13±7.70)ng/ml。随年龄增加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逐渐上升(P0.01),2岁以下儿童无缺乏。春季儿童维生素D水平最低(26.25±9.53)ng/ml,冬春季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高于夏秋季(P0.01)。结论太原市1 050名儿童中2岁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良好,2岁儿童在冬春季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温州地区学龄前儿童不同季节、日光暴露程度的血清25-(OH)D浓度,为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冬春季(2—3月)和夏秋季(9—10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538人,检测血清25-(OH)D浓度。发放家长问卷,根据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分为室内组、中间组、户外组。结果学龄前儿童冬春季及夏秋季维生素D充足率分别为49.08%和59.25%,不足及缺乏率分别为50.92%和40.75%。冬春季室内组、中间组、户外组的25-(OH)D浓度分别为(24.13±8.61)、(30.77±8.63)和(35.77±9.24)ng/m L,夏秋季室内组、中间组、户外组的25-(OH)D浓度分别为(25.55±8.11)、(36.56±8.56)和(40.15±7.69)ng/m L。相同季节各组间25-(OH)D浓度随着户外活动时间增加而升高(P0.05)。冬春季和夏秋季3组间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营养状况以户外组最好,室内组最差。结论温州地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尤以冬春季更为严重;建议通过充足的日晒时间,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提升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0~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体检的390例0~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 D]水平以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分为25-(OH) D充足组和25-(OH) D不足/缺乏组,采用定量超声仪测定儿童骨密度,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研究中所有儿童的血清25-(OH) D平均浓度为(28. 93±3. 40) ng/ml,25-(OH) D不足/缺乏发生率为43. 3%(169/390),25-(OH) D充足组和25-(OH) D不足/缺乏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OH) 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并且两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骨密度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骨密度不足检出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相关分析显示儿童血清25-(OH) D不足/缺乏时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血清25-(OH) D充足时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P>0. 05)。结论 0~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佳,25-(OH) D不足/缺乏时儿童的血清25-(OH) 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合理补充维生素D改善儿童骨骼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宝鸡地区0~7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0~7岁儿童合理摄入及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2011年1月-2014年6月来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儿童1 874例。其中男1 005例,女869例,采用国际先进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水平。结果 1)宝鸡市0~7岁儿童血清25(OH)D均值为(21.02±13.27)ng/ml,996例(53.15%)存在血清25(OH)D缺乏,390例(20.81%)存在血清25(OH)D不足,0月~组最低,3岁~组最高。 2)市区(金台、渭滨)、陈仓区、周边县区、外地血清25(OH)D水平依次递增。 3)夏季和秋季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且夏、秋季儿童血清25(OH)D缺乏、不足率显著低于春、冬季。4)超重与非超重儿童血清25(OH)D分别为(24.67±10.61)ng/ml和(20.11±11.57)ng/ml,而肥胖与非肥胖儿童血清25(OH)D分别为(25.37±10.25)ng/ml和(20.56±10.74)ng/ml,组间血清25(OH)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不同性别血清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宝鸡市0~7岁儿童血清25(OH)D普遍缺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0~7岁儿童维生素D的摄入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0~6岁门诊体检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3 724例0~6岁儿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的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及不同季节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情况.结果 0~6岁门诊体检儿童的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7.80±11.67) ng/ml,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比例为7.33%,男女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7,P=0.117;x2=0.37,P=0.543).>3且≤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1岁、>1且≤2岁和>2且≤3岁儿童[(27.36±8.90) ng/ml比(38.64±12.10) ng/ml,t=18.60,P=0.000;比(41.63±10.31) ng/ml,t=26.07,P=0.000;比(36.85±10.01) ng/ml,t=16.42,P=0.000],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龄段儿童(104/466比122/1 487,x2=69.06,P=0.000;比18/1 106,x2=196.06,P=0.000;比29/665,x2=85.14,P=0.000).冬季儿童25-(OH)D水平显著低于春、夏、秋季[(35.16±11.30) ng/ml比(40.03±12.57) ng/ml,t=9.15,P=0.000;比(36.86±10.60) ng/ml,t=3.34,P =0.001;比(39.99±11.36) ng/ml,t=9.65,P=0.000],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127/1 189比56/849,x2=10.11,P=0.001;比54/787,x2=8.30,P=0.004;比36/899,x2 =31.71,P=0.000).结论 本院0~6岁门诊体检儿童的总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良好,冬季和>3且≤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较低、不足与缺乏的比例较高,因此应重视冬季和3岁以上儿童的维生素D补充,适当增加儿童户外活动,同时加强科学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宜昌市夷陵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年龄、性别、季节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夷陵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来夷陵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0~6岁11656例儿童,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方法进行末梢血25-(OH)D 3水平检测。结果该区11656例儿童末梢血25-(OH)D 3水平为(29.35±7.59)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组566例(4.86%),维生素D不足组6579例(56.44%),维生素D充足组4511例(38.70%)。1岁以内婴儿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幼儿组和学龄前组,3岁以后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46,P<0.05)。不同季节儿童维生素D水平春季最高,冬季最低(χ2=504.007,P<0.05)。不同性别间儿童维生素D水平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0.841,P>0.05)。结论我区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大部分处于不足的状态,应增加该区儿童维生素D的摄入量,尤其加强学龄前组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及冬季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3.
了解温岭市3~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为学龄前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2016年冬春季和夏秋季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入园入托体检的6 776名3~6岁儿童,测定其血清25-(OH)D的含量.结果 学龄前儿童的25-(OH)D平均水平较为适宜,为(88.95士21.23)nmol/L,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未见维生素D过量及中毒的儿童.25-(OH)D充足率为66.07%,不足率为28.69%,缺乏率为5.24%.学龄前儿童25-(OH)D水平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8,P<0.05);缺乏、不足、充足率季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9,144.77,154.63,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儿童缺乏、不足、充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79,74.14,90.38,P值均<0.05).结论 温岭市3~6岁儿童25-(OH)D总体水平较为适宜,部分儿童存在不足及缺乏.需要定期监测学龄前血清25-(OH)D水平,进行合适的干预及加强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嘉兴市南湖区3~6岁儿童维生素A、 D、 E水平,为预防儿童维生素营养缺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嘉兴市南湖区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 (VA)和维生素E (VE),采用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 (OH) D];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维生素A、 D、 E营养水平。结果共调查3 414名3~6岁儿童,其中男童1 859人,占54.45%;女童1 555人,占45.55%。血清VA为0.35 (0.09)μg/m L,不足率为18.31%,缺乏率为0.88%;血清25 (OH) D为23.00 (7.70) ng/mL,不足率为22.55%,缺乏率为7.00%;血清VE为7.80 (2.00) mg/L,不足率为2.46%,缺乏率为1.00%。血清VA正常、不足、缺乏构成男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25 (OH) D缺乏和不足比例均高于男童(P0.05); VE缺乏和不足比例低于男童(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VA和25 (OH)的正常、不足和缺乏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VE正常、不足、缺乏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嘉兴市南湖区3~6岁儿童维生素A、 D、 E水平缺乏或不足均占一定比例;男女童VD、 VE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210例有可疑VitD摄入不足病史和佝偻病的任何一个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的儿童进行佝偻病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竞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OH)D3平均水平(25.463±7.772)ng/ml,不同年龄段血清25-(OH)D3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率24.8%,新生儿、早期婴儿及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高。结论:北京市亚北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如南方地区,应重点加强孕母、早期婴儿及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学龄前儿童血清维生素A、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学龄前儿童的保健工作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选择连云港市两所普通幼儿园及两个经济水平居中的社区,按照花名册随机选取2~6岁健康儿童108名,维生素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维生素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应用自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维生素D平均(23. 33±6. 43) ng/ml,正常74名,占68. 5%;缺乏7名,占6. 5%;不足27名,占25. 0%。维生素A平均(0. 35±0. 07) mg/L,正常89名,占82. 4%;缺乏2名,占1. 9%;可疑缺乏17名,占15. 7%。两种营养素在男女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偏食导致的营养素摄入不足和2岁内维生素A、D补充不足以及缺乏户外活动为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连云港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A依次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与不足,缺乏发生较为普遍。加强2岁内婴幼儿的维生素D、A的摄入补充,以及学龄前幼儿营养管理、增加户外运动在儿童保健工作中仍需引起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其携带结核杆菌耐药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在医院就诊的120例痰培养阳性的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维生素D水平分为4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10ng/mL)、维生素D缺乏组(10~19ng/mL)、维生素D不足组(20~29ng/mL)及维生素D充足组(≥30ng/mL),使用比例法对链霉素(SM)、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4种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不同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总耐药率分别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66.7%(20/30)、维生素D缺乏组56.7%(17/30)、维生素D不足组33.3%(10/30)、维生素D充足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抗结核药的耐药率均随着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下降而升高,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只有EMB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的结核病患者,其出现耐药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早期维生素D水平对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常规体检的1 065名0~2岁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儿童均在6~12月龄之间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利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在儿童10~14月龄之间进行神经发育评估。结果血清维生素D水平介于10.50~207.50 nmol/L之间,平均浓度为(85.83±24.32)nmol/L;维生素D缺乏率(50 nmol/L)为4.60%,维生素D不足率(50~75 nmol/L)为30.61%;维生素D缺乏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运动和社会行为方面发生发育落后的比例高于其他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水平与大运动发育商呈正相关(r=0.062,95%CI:0.001,0.124)。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神经发育落后之间未发现显著关联,但提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大运动发育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该地区维生素D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家幼儿园共351名3~6岁学龄前儿童(男:185名,女:166名),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测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并通过标准问卷获得相关影响因素数据。结果 受试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的平均水平为(28.14±6.70) ng/ml。维生素D缺乏[25-(OH)D<20 ng/ml]为35例(10.0%),维生素D适宜水平(20~100 ng/ml)为316例(9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制剂补充频率低及大年龄组(≥6岁)是学龄前儿童25-(OH)D缺乏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年龄和维生素D制剂补充与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相关,大年龄组(≥6岁)儿童维生素D制剂补充率相对较低。针对目前学龄前儿童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结合个体情况提高维生素D的补充率,同时增加儿童户外活动,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该地区维生素D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家幼儿园共351名3~6岁学龄前儿童(男:185名,女:166名),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测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并通过标准问卷获得相关影响因素数据。结果 受试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的平均水平为(28.14±6.70) ng/ml。维生素D缺乏[25-(OH)D<20 ng/ml]为35例(10.0%),维生素D适宜水平(20~100 ng/ml)为316例(9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制剂补充频率低及大年龄组(≥6岁)是学龄前儿童25-(OH)D缺乏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年龄和维生素D制剂补充与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相关,大年龄组(≥6岁)儿童维生素D制剂补充率相对较低。针对目前学龄前儿童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结合个体情况提高维生素D的补充率,同时增加儿童户外活动,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