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输卵管壶腹部开窗取胚缝合术与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9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44例)和观察组(腹腔镜下改良输卵管壶腹部开窗取胚缝合术治疗,4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手术相关指标、卵巢储备功能、术后2年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1.8±6.5min)长于对照组(54.9±5.3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以及术后2年重复性异位妊娠率无差异(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和抗缪勒管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侧出院时、健侧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卵巢AFC无差异(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侧卵巢窦卵泡(AFC)(5.9±1.7个)高于对照组(3.5±1.5个);术后2年宫内妊娠率观察组(75.6%)高于对照组(64.6%)(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输卵管壶腹部开窗取胚缝合术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更小,可降低医源性卵巢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与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9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切除组45例(行输卵管切除术)和取胚组49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观察术后两年内再次异位妊娠及宫内妊娠情况。结果与取胚组比较,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除组术后两年内再次异位妊娠率为4.44%,显著低于取胚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宫内妊娠率为55.56%,取胚组为6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可有效降低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再次异位妊娠率,但对宫内妊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两种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第2次月经后输卵管通畅、输卵管瘘及盆腔粘连情况。随访2年,统计宫内妊娠、再次异位妊娠、继发性不孕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输卵管瘘发生率及盆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年内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再次异位妊娠率及继发性不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次妊娠的母体及胎儿或新生儿的总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创伤小、恢复快,可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和宫内妊娠率,并减少再次异位妊娠及继发性不孕的发生,对再次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创面缝合与不缝合的术后近、远期疗效,以期为切开取胚术创面处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输卵管妊娠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观察组以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切口,对照组不予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 CG)恢复时间、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情况。对两组输卵管通畅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完全梗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个月完全通畅随访1年宫内受孕率高于对照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未受孕患者中输卵管粘连因素引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缝合创面,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术后输卵管通畅率,提高远期正常妊娠率,达到更好的保留输卵管完整性及功能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和输卵切除术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妇科收治的11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60例为观察组,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以及术后2年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9.9±8.7ml)与对照组(27.3±6.4ml)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4.3±7.9min)及血■-hCG恢复正常时间(32.6±3.7d)均长于对照组(40.8±7.3min),(24.2±2.3d)(P0.05),观察组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18.3%,两组对侧通畅率无差异。再次异位妊娠率(15%)高于对照组(2%)(P0.05),观察组术后2年宫内妊娠率(63.3%)与对照组(54%)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与输卵管切除术相比,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输卵管切除术在输卵管妊娠中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6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将实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的作为对照组,将实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的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排气时间、HCG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1年宫内妊娠率为67.14%高于对照组的44.19%,2组再次异位妊娠率、手术成功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SH、LH、E2等性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宫内妊娠率高,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性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与根治性手术术后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内接收的4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及妊娠部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均为输卵管壶腹部妊娠,且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对照组为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对比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再次异位妊娠率略低于对照组,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继发不孕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较输卵管切除术可提高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同时并不增加再次异位妊娠的风险,二者继发不孕率无明显差别,对于提高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输卵管异位妊娠应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输卵管和生殖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1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行的不同术式将301例患者分为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研究组,n=155)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组(对照组,n=14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差异,观察手术前后血清β-HCG、孕酮水平变化情况;随访2年后,比较持续性异位妊娠(PEP)、重复异位妊娠(REP)、宫内妊娠(IUP)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β-HCG降至正常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β-HCG、孕酮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后,两组患者PEP、R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U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比较,输卵管异位妊娠行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效果相当,术后恢复时间差异不大,虽所需手术时间稍长,激素恢复正常较慢,但宫内妊娠情况较好,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与开窗取胚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两组均于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输卵管造影结果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总出血量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输卵管通畅率较高,盆腔粘连率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分析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与输卵管切开缝合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再次妊娠结局。方法:输卵管妊娠126例依据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组(70例)和输卵管切开缝合术组(56例),术后3个月行输卵管造影术观察输卵管通畅率;随访48个月观察再次妊娠的结局。结果:开窗术组的手术时间(66.8±6.3)m in与缝合术组(45.5±4.6)m 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治疗侧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4.3%和76.8%,输卵管周围粘连率分别为11.4%和21.4%;治疗侧输卵管完全梗阻率分别为4.3%和1.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开窗术组再次妊娠54例(77.1%),其中宫内妊娠31例(44.3%),治疗侧重复性异位妊娠14例(20.0%),对侧重复异位妊娠9例(12.9%),继发不孕15例(21.4%)。切开缝合术组再次妊娠45例(80.4%),其中宫内妊娠24例(42.9%),治疗侧重复性异位妊娠12例(21.4%),对侧重复异位妊娠9例(16.1%),继发不孕10例(17.9%)。两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重复异位妊娠率和继发不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缝合术和开窗术都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有效术式,输卵管切开缝合术不提高术后宫内妊娠率,也不增加术后重复异位妊娠及输卵管阻塞和输卵管周围粘连的风险。缝合术并不是输卵管切开术中所必需的手术步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输卵管病灶切除术+端端吻合术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行保守手术患者11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病灶切除术+端端吻合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创面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输卵管通畅率、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术后再次异位妊娠率及术后宫内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98.09±38.13)min、平均出血量为(40.45±29.27)ml,术后hCG降至正常时间(19.75±3.58)d、平均住院时间为(3.6±1.5)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1.12±34.38)min、平均出血量为(39.10±27.21)ml,术后hCG降至正常时间(20.14±4.84)d,平均住院时间为(3.5±1.4)d,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hCG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输卵管通畅率83.5%、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1.8%...  相似文献   

12.
目的输卵管妊娠是最常见的异位妊娠类型,属于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探讨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2-01—2018-01-31河南圣德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停经时间、孕次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对照组行单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宫内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1.28±3.95)mL,低于对照组的(31.14±4.46)mL,t=11.346,P0.001;手术时间为(48.86±6.37)min,短于对照组的(59.62±7.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8,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43±1.55)d,与对照组的(6.82±1.7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9,P=0.262;HCG恢复时间为(19.16±4.17)d,与对照组的(19.81±4.2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0,P=0.455;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χ~2=4.821,P=0.028;宫内妊娠率为55.32%,高于对照组的34.04%,χ~2=4.304,P=0.038;观察组异位妊娠率为6.25%,与对照组的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695。结论单侧输卵管切除术与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升输卵管通畅性及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最佳方式,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和再次宫内受孕率。方法:将132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对侧输卵管缺如或者病变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44例,分别选择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间断缝合术、荷包缝合术、双极电凝开窗术。结果:C组2例术后腹腔出血。手术成功率A组、B组为100%,C组为95.45%;手术时间及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输卵管复通率及术后2年宫内受孕率3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P0.01;χ2=7.17,P0.05)。结论:输卵管切开取胚间断缝合术是腹腔镜下保守性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最佳方式,输卵管复通率及再次宫内受孕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再受孕概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妊娠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通水通畅率以及止痛剂使用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为86.54%(45/52),高于对照组的67.31%(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28.9±10.3)min、(15.6±10.3)ml,低于对照组的(52.6±11.8)min、(26.7±12.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宫内妊娠率为71.15%(37/52),高于对照组的51.92%(2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2/52)、通水通畅率73.08%(38/52)以及止痛剂使用率0.00%(0/52)与对照组的1.92%(1/52)、69.23%(36/52)及1.92%(1/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联合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对输卵管妊娠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4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和观察组(45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组间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5 d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术后5 d、术后6个月患侧卵巢窦卵泡(AFC)个数,术前与术后6个月性激素水平,随访期间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相比术前,术后3、5 d两组患者血β-HCG水平显著下降,β-HCG水平下降率均升高(均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5 d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AFC个数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抗缪勒管激素(AMH)、孕酮(P)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更高;随访期间,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未受孕率低,宫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的妊娠结局,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320例实施腹腔镜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68例进行保守性腹腔镜手术(A组)包括输卵管切开取胚术(n=86)和修补术(n=82),152例患者接受输卵管大部分切除术(B组),随访18~ 3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再次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再发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18项临床变量对生育结局的影响.结果 A组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72.0%)显著高于B组(55.9%,x2=9.023,P<0.01),而两组再次异位妊娠率(14.9%与9.86%,x2=1.83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受孕率高低依次为修补术94.2%和切开取胚术82.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5,P<0.05);影响术后生育力的因素为异位妊娠病史、患侧输卵管通畅、术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和既往盆腔炎.结论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对保留生育功能有积极意义,应尽量解除不孕的隐患,强调预防.  相似文献   

17.
戚桂杰  沈浣  鹿群  蔡晓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17-15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手术方式及输卵管周围粘连等因素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输卵管切开组和切除组,随访48个月,观察术式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根据前次手术中输卵管粘连情况进行评分,评估输卵管粘连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再次妊娠54例(76.1%),其中宫内妊娠28例(39.4%),重复性异位妊娠26例(36.6%),继发不孕17例(23.9%)。输卵管切除术组术后再次妊娠23例(74.2%),其中宫内妊娠13例(41.9%),重复异位妊娠10例(32.3%),继发不孕8例(25.8%)。输卵管切开组与切除术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重复异位妊娠率和继发不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异位妊娠组前次腹腔镜术中输卵管粘连评分明显高于宫内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再次妊娠的结局没有影响。前次异位妊娠手术中输卵管粘连评分可以作为预测术后重复异位妊娠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清除+近端阻断术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40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C组,A组(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清除+近端阻断术)43例,B组(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手术)61例,C组(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36例。观察3组术后性激素水平、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功能。结果:术后1、3、12个月,3组性激素(FSH、LH及E_2)水平无差异,且组内比较也无差异(P0.05);A、B两组卵巢窦卵泡数及卵巢截面积均大于C组,卵巢动脉阻力指数低于C组(均P0.05),但A、B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年,宫内妊娠率A组(83.7%)B组(65.6%)C组(41.7%)(P0.05),异位妊娠率A组(11.6%)、B组(14.8%)低于C组(33.35)(P0.05),但A、B两组无差异(P0.05);不孕率A组(4.7%)低于B组(19.8)、C组(25.0%)(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清除+近端阻断术治疗对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最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成功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07年9月~2009年9月的异位妊娠住院患者461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取胚术,其中观察组245例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216例未注射垂体后叶素,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时间、血压变化等临床情况,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分别为13.97、7.63、38.28,均P<0.05);观察组的血压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改行输卵管切除率小于对照组(χ2=6.5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程度、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χ2=22.18,P<0.05).结论 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止血效果好,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未增加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但输卵管的通畅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开窗取胚术中是否缝合关闭管腔对术后输卵管通畅性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因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行腹腔镜下开窗取胚术的39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关闭输卵管管腔,分为A组(缝合输卵管浆肌层关闭管腔组,18例)及B组(未缝合组,21例)。术后3个月行输卵管超声微泡造影了解输卵管通畅性,并随访术后24个月内的妊娠率。结果①输卵管通畅性:两组均有2例双侧输卵管阻塞;A组患侧的输卵管通畅率为72.22%,高于B组(38.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健侧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3.33%和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妊娠率:A组宫内妊娠率(55.56%)高于B组(38.09%),异位妊娠A组1例,B组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中缝合浆肌层恢复输卵管解剖结构有利于保护输卵管功能,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