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上较少见,现报告1例并就有关问题加以讨论。患者,男,25岁,因头痛、呕吐3天于2000年10月6日入院。该患于入院前3天突然出现头痛、呕吐,在当地行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按“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入院前1天出现嗜睡,右侧上、下肢活动无力而转入我院。入院查体:嗜睡状态,脑神经未见异常。右侧上、下肢肌力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Chaddock征阳性。腰穿压力2.74kPa,其他均正常。颅脑MRI检查:上矢状窦、直窦、横窦血栓,双侧基底节、丘脑多发脑梗死。临床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经抗… 相似文献
2.
我院收治1例颈内静脉狭窄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今报道如下。患者男性,38岁,既往体健,急性起病,病前无发烧感冒史。患者间断头痛7天,加重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2天为主要症状,其间曾于当地医院按“脑炎”治疗5天,症状无好转而来我院。入院时神志清楚,痛苦表情,双侧视盘水肿,脑膜刺激征阳性,余神经系统没有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压力360mmH20,外观无色透明,常规:白细胞5×106/L、蛋白、生化均正常。血生化各项指标均无特殊提示。头颅CT:未见异常(图1);头磁共振(MRI)示:右侧乙状窦及颈静脉T1、T2均高信号(图2、3)。CT血管造影(CTV)示:双侧乙状窦,右侧颈内静脉充盈缺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双侧乙状窦均未显&谟脑循环时间延长,颈内静脉逆行造影见颈内静脉堵塞。1.静脉窦显影淡,乙状窦未显影,脑循环时间延长。2、3、4.乙状窦内溶栓、双侧乙状窦逐渐显影。5.右颈内静脉近端狭窄6.支架术后7.静脉窦依次显影,脑循环时间正常。住院治疗及随访: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6000U皮下注射,2次/日,连用5天,同时降颅压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 男,42岁。因头痛19d入院。头痛呈持续性,伴颈项疼痛,呕吐胃内容物。10d前曾有一次癫疒间发作。急诊腰穿测压为400mmH2O,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经甘露醇、无环鸟苷等治疗,病人头痛无好转。[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颅脑损伤所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颅脑损伤表现所掩盖,易被忽略。本文报道1例外伤性CVST。1病例资料患者,男,14岁,因车祸致头痛、呕吐2 h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体征。头颅CT平扫(图1A、1B)示:右额叶小点状高密度影,考虑脑挫裂伤,左侧枕部乳突区周边有少量积气,左侧枕骨骨折(骑跨横窦及乙状窦),左侧枕顶部头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35岁,农民。以“发作性抽搐7天,意识不清5天”入院。患者7天前干家务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持续约4~5分钟症状缓解。缓解后未诉明显不适;5日前患者不明原因从梯子上摔下,当时意识清楚,并可用电话联系家人,通话过程中出现言语不清,电话中断,家人赶到急将其送至当地医院,扶助下患者尚能行走,头CT示“左颞顶部片状低密度灶,灶内两处条索状高密度影,右颞顶部小片低密度灶”, 相似文献
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6)
<正>结核性脑膜炎易累及颅内血管,造成结核性血管炎,以动脉受累多见。现报告1例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如下。1病例男,45岁,因发热、头痛4 d于2010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 d受凉后出现头痛发热,体温最高达38℃,无咳嗽、咳痰、流涕等症状。头痛为全头胀痛,无恶心、呕吐,口服解热镇痛药物症状无好转,呈进行性加重。既往体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独特的脑缺血病,死亡率高.初步探索认为CVST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1].我们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例CVST患者实施静脉窦血栓接触溶栓、机械碎栓并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机械性碎栓治疗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3例抗凝治疗不能控制病情发展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施行了机械性碎栓治疗.其中,单纯机械性碎栓治疗5例,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的患者18例.术后规范抗凝治疗12个月,同时筛查静脉窦血栓病因,并给予相应处理.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包括眼底视盘检查、GCS评分、mRS评分,腰穿和MRV或DSA检查.结果 机械碎栓治疗后即刻,所有患者静脉窦主干血流恢复.患者出院前神经功能评分2.1±1.1较术前3.7±1.2明显改善(P<0.05),GCS评分11.5±4.6较术前10.5±3.4明显改善(P<0.05),其中mRS评分0~1分患者9例,2分6例,3分及以上7例,死亡1例,另有4例自动出院后死亡.术后3个月回访,所有患者眼底视盘水肿消失,腰穿压力恢复正常,mRS评分0~1分患者14例,2分3例,3分1例.术后12个月mRS评分0~1分患者17例,2分1例,未见患者血栓复发.结论 机械碎栓是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抗凝治疗不能控制症状或者是重症患者应尽早采用机械性碎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4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14例患者中表现为头痛的有12例,伴有呕吐者2例,癫疒间发作者5例,伴有意识障碍者6例,伴有肢体瘫痪2例,伴有失语者1例。所有患者MRV均提示静脉窦显影不佳或不显影。给予抗凝治疗后,出院时9例症状好转,4例复诊痊愈,1例死亡。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血管成像,抗凝是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范一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3):166-16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少见,以中青年好发,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0.50%~1%[1]。因其发病形式复杂多样,故临床表现各异,易误诊或漏诊,因而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及病死率[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目前仍是神经病学和神经介入领域的难治性疾病,由于其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3例CVS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13例多为中青年患者,临床表现头痛12例(92.3%),癫痫发作8例(61.5%)。11例腰穿显示脑脊液压力增高。头颅CT显示脑静脉窦异常5/13例(38.5%);MRI显示脑静脉窦异常7/13例(53.8%);MRV显示脑静脉窦异常7/12例(58.3%);DSA显示脑静脉窦异常6/6例(100%)。患者均应用脱水和抗凝治疗,部分予溶栓治疗,13例中5例基本痊愈,6例明显好转,2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癫痫等症状。结论 CVST的临床特点是中青年人发生率高,以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为主要表现;MRI+MRV及DSA确诊率高;一旦确诊应及时予抗凝治疗,重症患者可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0,(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特殊类型的脑卒中,确诊率逐年增加,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目前抗凝治疗、全身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接触性静脉溶栓、支架植入术和机械取栓术等多种治疗方式并存。本文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旨在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崔绍杰*章翔△田立△高彩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文对确诊8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进行总结与分析。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23~44岁,平均36岁。可查到的病因包括:头部外伤2例,1例为坠... 相似文献
16.
大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及DST)的治疗较为困难,预后不佳。现报告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痊愈1例如下。1病例男,38岁。因发作性头痛伴恶心、呕吐23d于2004年8月22日入院。头痛位于右颞部,多在夜间发作,进行性加重,入院第5d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伴尿失禁1次,3min后缓解,以后反应迟钝。查体:神志清楚;眼底:双侧视盘边缘模糊、静脉怒张、中心凹陷消失;双眼外展露白2mm,上视、下视略差,余脑神经未见异常;左下肢伸肌张力略高,肌力正常。腰穿:8月29日为均匀血性脑脊液,压力180mmH2O(1mmH2O=0.0098kPa)(20%甘露醇静脉滴注后);9月8日脑脊液为无色透… 相似文献
17.
颅内静脉窦血栓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 ,在无 MRI的基层医院其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现将观察到的 3例 CT示条、片状出血 ,而后证实为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例报告如下。例 1 ,女 ,3 1岁 ,左侧乳突部疼痛伴恶心、呕吐 1周 ;意识模糊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2天于 2 0 0 0年 1 0月 2 3日入院。口服避孕药史 1 0个月。查体 :意识模糊 ,有自发言语 ,问话不答 ,压眶右侧鼻唇沟浅 ,右侧肢体无活动 ,右侧病理征阳性。腰穿脑脊液压力 0 .8k Pa,Pandy试验阳性 ,蛋白 0 .6g/ L,余正常。CT示左侧丘脑类圆形低密度区 ,…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9岁.无诱因于2001年8月5日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前额部持续性胀痛,外院按上感给予青霉素、板兰根等治疗3天无效.8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查肥达氏反应 O1∶320,H1∶320,诊为伤寒,用氯霉素等治疗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头痛一度缓解.12日再次出现头痛,呈整个头部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多次,反应迟钝、无发热及腹泻.复查肥达氏反应 O1∶640,H1∶640.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方法 :报道1例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经过,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在产褥期以头痛、呕吐起病,伴癫痫样发作;腰椎穿刺检测颅内压明显升高,头颅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显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必要时可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