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躁动相应的护理效果展开探析。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实施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共计220例,并借助随机数字法对其加以分组,分成观察、对照两组,均为11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形式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进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并针对两组对应的心率、血压等加以测量。结果 :通过对上述两组躁动、不良反应相应的发生率加以对比,发现观察组在上述指标层面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对患者伴有的躁动情况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对患者血压和心率上升等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行全麻腹部手术的5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心率、血压、躁动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苏醒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避免患者的血压、心率急速上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本院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从而将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结束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到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的效果,实验组不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并且各方面的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完手术之后,进行有效的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其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统计2010年264例ICU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64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中,切口疼痛84例(31.9%),气管导管刺激66例(25.1%),尿管刺激60例(22.4%),肌松药的残余作用35例(13.3%),其它19例(7.3%)。结论针对不同躁动的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减少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确保患者安全地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身心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术前的常规护理,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术前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手术后苏醒时烦躁率、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和心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经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后烦躁率及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和麻醉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2年5月至10月间128例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全麻患者为护理组,以我院2012年1月至5月间133例行普通常规护理的全麻患者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54例,发生率为40.60%;护理组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22例,发生率为17.19%,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极大地降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鲍淑梅 《现代保健》2009,(19):117-117
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因此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情绪激动、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个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还有个别患者造成自身的意外伤害等,若处理不当,可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麻醉苏醒护理对手术室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腹部手术全麻患者86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全麻苏醒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躁动情况、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有效预防躁动,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胸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循证护理。方法:将12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实验组60例在传统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并对两种护理模式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6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BP、DBP、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弥补传统的护理模式不足,提高手术室护理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的效果.方法:将胸外科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HR)及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SBP、DBP、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苏醒期对照组SBP、DBP、HR均低于观察组.观察组躁动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对减轻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减少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与分析细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份到2017年2月份所接收的80例接受行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其采取细节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包括麻醉苏醒期的疼痛程度、躁动发生几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期的疼痛程度、躁动发生几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等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躁动发生几率和不良反应几率,该种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全麻下扁桃体切除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2010年10月—2011年12月40例)和研究组(2012年1—12月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扁桃体切除常规护理,统计常规护理组患儿躁动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麻苏醒期护理干预,并对两组躁动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评价苏醒期躁动护理的有效性。结果对照组患儿躁动原因分析显示年龄、不良刺激、术前焦虑、制动不当及麻药残留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全麻下扁桃体切除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躁动原因给予苏醒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躁动情况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认知干预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麻醉苏醒期尿管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全麻后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后进行常规导尿操作;干预组在术前访视时通过简图演示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认知干预,并于麻醉诱导前再次强化认知。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尿管耐受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前两组患者对留置尿管的认知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干预后干预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组患者对留置尿管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进行有效的认知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麻醉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及对留置尿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尿管耐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淑萍  刘娟娟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320-1320,F0003
目的探讨男性患者在全麻诱导前后行留置导尿直至尿管导管拔出后对尿管耐受的程度,及行护理干预对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1—2010年10月全麻诱导前后行留置导尿的男性病人1080例资料,统计其苏醒期拔出尿管导管后,对尿管耐受不同程度的反应。A组为麻醉诱导前行留置导尿者,B组为麻醉诱导后行留置导尿者。另在A组中又分为诱导前行护理干预的A1小组和未行护理干预的A2小组。结果A组耐受性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小组明显好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小组更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男性手术病人于麻醉前实施留置导尿,比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对尿管的耐受性更好。而麻醉前即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该耐受性,从而有利减少不适引起的躁动,安全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9,(7):1052-1054
综述麻醉恢复室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机制、原因、危害、评估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出术前干预、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严密病情观察、加强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是预防和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躁动出现后的护理等措施能使患者安全平稳的渡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麻醉苏醒期血压与心率、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环境管理、设备管理、消毒隔离、手术流程、护理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麻醉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8.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6%(P <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不同润滑剂导尿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俊红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76-1677
目的观察术前置导尿管对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探寻适宜的术前置导尿管润滑剂,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110例全麻下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56)用利宁凝胶做润滑剂行导尿术;对照组(n=54)液体石蜡做润滑剂行导尿术,比较2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程度。结果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观察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811,P0.01);导管脱出率,观察组(8%)明显低于对照组(24.1%)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94.6%)和对照组(9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用利宁凝胶做润滑剂置导尿管可明显降低患者的麻醉苏醒期躁动程度,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168名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占总数的16.8%。导致躁动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共计69例,占总数的41.07%,气管导管刺激,共计44例,占总数的26.19%,尿管刺激,共计28例,占总数的16.67%。同时,躁动发生率与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催醒药有着密切的联系,发生率最高的手术类型为耳鼻喉手术,共计56例,占总数的46.67%,其次为胸外科手术,共计40例,占总数的40.40%,应用药物催醒的患者中有65例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占总数的28.26%,而不用催醒药中有103例患者发生躁动,躁动发生率为13.3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同时与患者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是否应用催醒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时对全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好干预措施,降低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的度过麻醉复苏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标准,使手术室护理有其独特的模式和规范,从而不断丰富手术室护士的理论知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逐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方法将100例妇科行择期开腹手术的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即采用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生理指标,手术中的配合程度及手术后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显示了手术室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帮助患者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0.
黄春燕  林梅 《现代保健》2010,(31):32-33
目的 探讨氟马西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待术后通气功能良好,咳嗽和吞咽反射活跃后即予静注氟马西尼0.2~0.5 mg;对照组不予氟马西尼.监测两组患者给药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以及镇静清醒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给药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波动小,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前后的镇静清醒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马西尼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可使患者意识尽快恢复,明显缩短苏醒时间,且对老年患者副作用发生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