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复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复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当中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患者55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方式,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功能级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功能级别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距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文靓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381-1382
目的 对应用胺碘酮对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82例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利多卡因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胺碘酮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律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胺碘酮对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78例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89-129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住院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缩短治疗周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rrjk》2017,(14)
目的:试分析预见性护理方法作用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根据入院单双日将7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占据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静脉溶栓是现阶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在治疗中配合运用预见性护理不仅能够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45/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疹、房室传导阻滞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杨乙荣 《现代保健》2014,(17):102-10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期间住院就治的90例符合WHO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指导临床护理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卧床及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结果:循证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08±1.05)d、平均卧床时间为(2.98±0.76)d,平均住院费用为(5175.85±613.4)d,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12.2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95.56%)和患者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给予循证护理后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随机从我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抽取出50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另抽取了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与家属进行护理满意调查,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观察组非常满意率为46.0%,总满意度为94.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率为30.0%,总满意度为80.0%。组间总满意度比对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并评价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循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为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各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对健康知识的达标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66.13%)显著高于观察组(11.29%),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70.97%)显著低于观察组(95.16%),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利于病人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2.
陈文萍 《现代保健》2014,(29):83-85
目的:分析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症护理和基础护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20/40),且重症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路径这一较为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卓 《中国校医》2019,33(6):47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某急救中心2018年1月—2018年4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院前急救小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住院时间、病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2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临床病死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6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日均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t=6.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萍  陈芳芳 《现代保健》2014,(16):90-92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全程优质护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有效护理。结果:实验组各项心率指标(QTC间期、QT离散度、心率)改善情况比起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45%比起对照组72.73%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有效护理可有效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的情况,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梗塞病人2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7.5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3.6天;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0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0.10%。结论脑梗塞病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率,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程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分析,以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存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7月心内科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行流程化护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住院天数、临床症状缓解天数、死亡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合理有效的流程化护理。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迅速缓解临床症状,规范的护理工作可加强医护合作,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制订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对100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明显缩短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