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MALT型淋巴瘤60例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BCL-10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60例胃MALT型淋巴瘤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BCL-10表达情况。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为1:1.07,中位年龄52岁。BCL-10核阳性率在淋巴结被累及与未被累及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肿瘤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与浸润肌层至浆膜层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BCL-10核表达提示肿瘤的侵袭性增强,可能单纯抗HP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2.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为淋巴组织恶性肿瘤之一,以淋巴结受累最常见,结外NHL最常见部位为胃肠道,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较少发生。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PTL,总结其临床特征、病理分型、治疗及转归,并对预后因素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贾振军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8):1045-104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与预后.指出甲状腺乳头状癌正确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对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存档材料进行回顾性的随访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率、病死率与性别、年龄、组织形态及手术方式有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非常好。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5.
甲状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特别是单结节性甲状腺肿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一定困难.廖松林等[1]提出存在甲状腺瘤过诊断现象,易把境界清楚甲状腺单发结节误诊为腺瘤.现将我科1995~2000年诊断此两类甲状腺疾病共195例进行复验,以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闫敬泽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1):1519-1520
在临床病理手术切除中甲状腺疾病很常见,其疾病的良恶性鉴别和具体类型诊断有一定难度。因甲状腺疾病的病因复杂,有多病变并存现象,且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如何合理准确地进行病理诊断是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诊的重要依据。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91例甲状腺病理活检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raves病与并发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关系以及其治疗与预后。方法:近20年来手术治疗400例Graves病中14例并发甲状腺微小癌,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并发甲状腺微小癌发病率为3.5%,女性居多,有长时间反复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史,全部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经随访1~20年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本病临床少见,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马婕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2):3199-320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对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透明细胞腺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杨惠英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5):82-83
目的了解德州地区甲状腺疾病的病理类型、年龄、性别分布特点,探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甲状腺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267例甲状腺手术标本病理诊断存档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7例中有男38例(14.2%),女(85.4%),高发年龄在28~56岁,共192例,占总数的71.9%。病理类型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为多,分别为124例(46.4%)和54例(20.2%),其次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分别为23例(8.6%)和19例(7.1%)。说明甲状腺疾病中女性显著多于男性,以结甲和腺瘤最多见,相对性缺碘仍是主要原因。甲状腺肿瘤良性多见,良恶性之比约为13:1,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7-2013年492例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微小癌119例,其中乳头状癌105例,滤泡癌11例,髓样癌3例,女性98例,占82.36%;男性21例,占17.64%.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5.61岁.119例甲状腺微小癌中发生在单侧的104例,双侧15例,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15例.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占优势,肿瘤体积小、隐匿,诊断应结合组织结构及细胞学形态等综合特征,肿瘤分化较好,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其它肿瘤好. 相似文献
11.
12.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常规病理检查4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筛选出微小癌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并用SP法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细胞角蛋白(CK/34βE12)、上皮膜抗原(EMA)的表达特点。结果400例中共检出微小乳头状癌19例,检出率为4.80%。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状(透明)细胞核;核内假包涵体;核沟;纤维性间质反应或砂砾体。免疫组化标记17例高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16例上皮膜抗原、19例甲状腺球蛋白均呈( )。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乳头状癌变型的特殊表现。高分子质量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表达强阳性对于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6年间收治的63例TMC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男5例,女58例。发病年龄17~60岁,中位年龄37岁。巨检:55例见质硬而致密的灰白色瘢痕组织样区域;7例见深红色牛肉样实变区;1例 相似文献
14.
15.
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与预后。方法 对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存档资料进行回顾性的随访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率、病死率与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有关。结论 甲状腺头状癌预后较好,隐性乳头状癌预后更好。单纯肿瘤切除预后差,腺叶扩大切除与淋巴结清扫二者预后较好,它们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分子病理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L)的分子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个MALTL石蜡包埋标本的原发病灶部位分布、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 H)基因克隆性重排情况。结果:MALTL患者主要发病部位为胃部(37%),其次为唾液腺(20%),第三为肠(12%)、眼眶及眼附属器(12%);低倍镜下MALTL标本多数表现为弥漫性生长,少数表现为结节样结构,淋巴瘤细胞形态呈多样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20,而BCL-2均呈阳性,CD3、CD5、CD10、CD23、cyclin D1和CD21均呈阴性,17个标本kappa或lambda的表达具有优势,敏感性为28.33%(17/60);61.67%(37/60)发生Ig 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19个标本Ig 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与kappa或lambda均为阴性,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占68.33%。结论: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为诊断M ALTL的基本手段,Ig H基因重排及kappa或lambda限制性表达的检测在MALTL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病理活检中甲状腺疾病很常见,其疾病良、恶性诊断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冰冻切片存在困难,因为冰冻诊断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它直接影响术者所采取术式,所以在冰冻诊断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错误,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现将荣成市人民医院2004~2009年352例甲状腺冰冻切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甲状腺冰冻切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2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丽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7):97-97
目的 分析原发于胃黏膜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其病因及发病等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光镜诊断结合免疫酶标结果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15例胃原发性黏膜相关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分型.结果 本组恶性淋巴瘤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误诊时间为15 d~2年,平均2个月.其中B细胞肿瘤来源为80%(12/15),占同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预后虽较其他类型淋巴瘤好,但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或基因表型分析在恶性淋巴瘤的分型及其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胃黏膜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