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及其血浆雌二醇(E_2)、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水平的变化。方法以该院心内科治疗的96例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SCAG)结果将上述所有妇女分为CHD组(67例)和非CHD组(29例)。对比两组的心功能状况及血浆E_2、NT-pro BNP水平,并依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病变评分结果对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与心功能状况、血浆E_2以及NT-pro BNP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CHD组妇女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分别为(63.24±7.83)%、(44.19±4.64)mm和(6.03±1.62)mmH g,明显优于CHD组[分别为(56.92±6.86)%、(49.21±5.11)mm和(8.24±2.15)mmH g];同时其E_2水平(18.21±6.73)pg/ml明显高于CHD组[(13.42±4.29)pg/ml],NT-pro BNP水平为(119.47±33.19)pg/ml,显著低于CHD组[(147.21±42.17)pg/ml],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HD组中,单支病变妇女的LVEF、LVEDd、LVEDP、E_2、NT-pro BNP水平分别为(58.73±6.62)%、(48.52±4.91)mm、(7.61±1.82)mmH g、(14.74±4.36)pg/ml和(141.34±27.62)pg/ml,随着病变冠状动脉数目增加,妇女的心功能状况和血浆E_2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其NT-pro BNP水平则明显上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评分在1~5分妇女的LVEF、LVEDd、LVEDP、E_2、NT-pro BNP分别为(59.34±7.12)%、(48.14±5.03)mm、(7.52±1.71)mmH g、(14.23±4.21)pg/ml和(139.33±27.23)pg/ml,随着冠状动脉评分上升,妇女的心功能状况和血浆E_2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其NT-pro BNP水平则明显上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的发生对绝经后女性的心功能状况以及NT-pro BNP的分泌造成一定影响,而血浆E_2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血管内功能进行改善,从而对其心血管发挥保护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浆雌二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的绝经后女性130例,分为研究组(65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65例无冠心病女性)。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血浆雌二醇、NT-pro BNP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位置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浆雌二醇、NT-pro BNP水平。结果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雌二醇及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位置的冠心病患者LVEF、LVEDd、LVEDP、血浆雌二醇及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对患者心功能有一定影响,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升高,血浆雌二醇水平降低。血浆雌二醇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心血管,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血浆雌二醇水平能发挥预防和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清雌二醇(E_2)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每组75例。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血清E_2、NT-proBNP水平及血脂指标。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E_2水平和血清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别为(8.67±2.12)mm Hg、(57.46±6.21)%及(48.85±4.62)mm,非冠心病组LVEDP、LVEF及LVEDd分别为(6.11±1.55)mm Hg、(64.61±7.89)%及(40.15±3.26)mm。冠心病组血清E_2和NT-proBNP水平分别为(12.65±3.67)pg/ml和(150.52±36.86)pg/ml,非冠心病组血清E_2和NT-proBNP水平分别为(19.24±4.51)pg/ml和(114.53±29.94)pg/ml。冠心病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5.24±0.77)mmol/L、(1.71±0.74)mmol/L、(1.16±0.25)mmol/L及(3.15±0.31)mmol/L,非冠心病组血清TC、TG、HDL-C及LDL-C水平分别为(4.41±0.56)mmol/L、(1.24±0.35)mmol/L、(1.42±0.47)mmol/L及(2.63±0.52)mmol/L。冠心病组血清E_2、HDL-C水平及LVEF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t=5.625,P=0.000;t=-5.153,P=0.001;t=6.035,P=0.000),血清NT-proBNP、TC、TG及LDL-C水平和LVEDP、LVEDd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92,P=0.000;t=3.241,P=0.012;t=4.105,P=0.032;t=5.678,P=0.000;t=6.741,P=0.000;t=7.563,P=0.000)。冠心病患者血清E_2水平和血清NT-proBNP水平及LVEDd、LVEDP呈负相关(r=-0.784,P=0.013;r=-0.698,P=0.001;r=-0.931,P=0.000),和LVEF呈正相关(r=4.678,P=0.000)。结论冠心病对患者心功能和血清NT-proBNP水平有影响,雌激素可保护心血管,绝经后女性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可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116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NT-pro BNP、CRP、LVEF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研究对象NT-pro BNP、CRP及LVEF[(5 059.4±5 125.3)ng/L、(22.3±15.8)mg/L、(44.8±4.7)%与(297.4±97.2)ng/L、(5.3±0.3)mg/L、(57.4±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NT-pro BNP、CRP与LVEF值呈负相关(r=-0.394、-0.431,均P0.05);心功能分级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45、0.495,均P0.05),LVEF值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725,P0.05)。结论血清NT-pro BNP、CRP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68例AMI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NT-pro BNP和Hcy水平,跟踪观察AMI患者在治疗过程中NT-pro BNP和Hcy水平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NT-pro BNP和Hcy的敏感度为99%,特异度为88%,优于单项检测。AMI患者经治疗后血浆NT-pro BNP和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病情恶化者血浆NT-pro BN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 BNP和Hcy水平与AMI密切关联,及时进行NT-pro BNP和Hcy水平的联合检测在AMI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常时焯 《智慧健康》2023,(33):19-22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脂联素(APN)以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s-CRP、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A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及hs-CRP、NT-pro BNP、APN水平,疗效确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者入院时的Hb A1C、空腹血糖(FPG)及NT-pro BNP,记录入院24 h内的心脏超声指标。按照Hb A1C的控制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A组为Hb A1C7.0%(54例),B组为7.0%~8.0%(29例),C组为8.1%~9.0%(23例),D组为9.0%(20例);同时将所有患者NT-pro BNP水平按照中位数(本研究中NT-pro BNP水平的中位数为2 225.1 pg/ml)分为2组:Ⅰ组(NT-pro BNP2 225.1 pg/ml)、Ⅱ组(NT-pro BNP≥2 225.1 pg/ml),每组63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从A组到D组糖尿病病程依次延长,分别为(14.1±3.2)、(15.9±3.6)、(18.3±4.0)和(21.1±4.4)年,FPG及NT-pro 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逐渐增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降低,4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Ⅱ组患者的Hb A1C、FPG[分别为7.9%±1.7%、(9.4±2.4)mmol/L]高于Ⅰ组[分别为6.6%±1.3%、(6.5±1.5)mmol/L],糖尿病病程[(18.1±3.7)年]长于Ⅰ组[(15.5±3.0)年],Hb A1C水平控制情况亦差于Ⅰ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 A1C水平、FPG和LVEDD与NT-pro BN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6、0.412、0.389和0.274,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 A1C水平、糖尿病病程、LVEF和FPG是影响NT-pro BN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 A1C水平控制情况与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临床应当积极控制Hb A1C水平进而提高心衰患者血糖达标率,对延缓心功能恶化,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Adropin、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与冠心病(C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重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HD合并CHF患者115例作为CHF组,并选取同期到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血清Adropin、H-FABP、ANGPTL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重构相关指标水平。并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HF组患者分为Ⅱ级组(49例),Ⅲ级组(42例),Ⅳ级组(24例),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Adropin、H-FABP、ANGPTL3、NT-pro BNP及心肌重构相关指标水平,并分析3项指标与CHD合并CHF患者发生心肌重构的关系。结果 CHF组血清Adropin、H-FABP、ANGPTL3、NT-pro BNP水平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P)、左室后壁厚度(LVPW)均大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内脂素(Visfatin)、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高血压患者146例,将其中高血压Ⅱ级74例归为观察A组,高血压Ⅰ级72例归为观察B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22例,将其中高血压前期54例归为对照组A组,血压正常68例归为对照B组。受试者均行血清Visfatin、NT-pro BNP、Hcy检测,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基线指标,比较4组受试者血清Visfatin、NT-pro BNP、Hcy水平,分析其与高血压分级的关联性。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血清Visfatin、NT-pro BNP、Hcy水平[A组:(50.62±6.57)ng/L、(142.46±65.21)μg/L、(25.72±5.38)μmol/L;B组:(45.28±7.36)ng/L、(97.65±45.18)μg/L、(22.26±4.32)μmol/L]高于对照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观察A组血清Visfatin、NT-pro BNP、Hcy水平高于观察B组,观察B组血清Visfatin、NT-pro BNP、Hcy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A组血清Visfatin、NT-pro BNP、Hcy水平高于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rson检验,血清Visfatin、NT-pro BNP、Hcy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Visfatin、NT-pro BNP、Hcy水平与高血压分级具有显著关联性,随级数增加而升高,可作为评估高血压分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与冠心病(CHD)和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发作性胸痛胸闷症状疑诊CHD入院的中老年妇女85例,根据月经状况,分为围绝经期组29例,绝经后组56例。所有病例均经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SBET,B ruce方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与左心导管检查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测定,对比统计分析两组间E2、CHD危险因素、SCAG结果及心功能指标等改变。结果:①绝经后组的平均年龄、CHD患病率(67.9%vs 6.9%)、血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而血清E2水平却显著低于后者(P<0.01),高血压患病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绝经后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围绝经期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高于后者(P<0.01);③绝经后组的SBET真阳性数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真阴性数及SBET阴性的准确性显著低于后者(P<0.01或P<0.05)。结论:①与围绝经期妇女比较,老年绝经后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更低,更易发生脂代谢异常、冠心病及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不利改变;②围绝经期妇女运动试验阴性者,基本可排除冠心病;③中老年妇女冠心病的诊断应最后由SCAG确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叶酸(Folic acid,FA)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进行研究,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乳腺癌患者52例作为乳腺癌组,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5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维生素B12、FA和Hcy水平,观察乳腺癌组和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12、FA和Hcy水平;乳腺癌组和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12、FA和Hcy的相关性;乳腺癌患者中血清维生素B12、FA、Hcy水平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血清FA和Hcy呈负相关(P0.05),血清维生素B12和FA无相关性(P0.05),血清维生素B12和Hcy无相关性(P0.05);对照组血清FA和Hcy呈负相关(P0.05),血清维生素B12和FA无相关性(P0.05),血清维生素B12和Hcy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FA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高血清FA人群是低血清FA人群患乳腺癌风险的0.364倍。乳腺癌患者血清Hcy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高血清Hcy人群是低血清Hcy人群患乳腺癌风险的17.231倍。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FA水平降低,血清Hcy水平升高,乳腺癌患者的发病风险和血清FA水平负相关,和血清Hcy水平正相关,和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以曲美他嗪。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以及血浆脑钠肽(Brain natluretic petide,BNP)水平。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EDD、BNP[(51.96±5.81)%、(42.31±5.28)mm、(230.07±6.78)pg/ml]优于对照组[(44.25±4.72)%、(47.26±7.14)mm、(256.14±8.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利于促进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降低BNP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B型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80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血清BNP、CR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血清BNP和CRP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雌激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8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5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48例)与绝经后组(102例),对患者基线资料、血脂及雌激素等检测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对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病程时间绝经后组大于(长于)绝经前组(P0.05),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绝经前组(P0.05),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绝经前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绝经前组(P0.05);绝经后组患者雌二醇水平低于绝经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组患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分别为18.63%、50.00%及31.37%,绝经前组分别为64.58%、25.00%及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3.75%、37.50%及18.75%,绝经前组分别为2.94%、59.80%及3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后组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高于绝经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前后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雌激素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明显不同,绝经后冠心病患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及以上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狭窄程度更为严重,且患者多合并冠心病家族史及高血压,病情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13-3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浆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及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浆NT-pro 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浆NT-pro BN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甘肃地区伴NT-pro BNP升高冠心病患者对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4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NT-pro BNP升高组(A组)251例,NT-pro BNP未升高组(B组)235例,分析NT-pro BNP升高对术后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影响作用。结果 PCI术后A组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升高,B组明显降低,A组患者合并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生率为53.39%,明显高于B组15.74%(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尿β2球蛋白、抑胱素、肌酸激酶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是否发生CIN作为因变量(0=无,1=有),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到二分类,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高血压、心功能衰竭为PCI治疗合并NT-pro BNP升高冠心病患者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NT-pro BNT升高的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会增减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年龄、NT-pro BNP升高、心功能衰竭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14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老年冠心病组)、82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非老年冠心病组)和65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健康老年对照组)的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老年冠心病组Hcy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和非老年冠心病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冠心病组Hcy水平高于非老年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冠心病组中男性患者Hcy水平高于女性(t=16.790,P<0.05);将所有女性患者以50岁为界分为两组,两组间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0,P<0.05),显示绝经期后Hcy水平显著升高;老年冠心病组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Hcy水平显著增高,男性高于女性,且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TC、TG、LDL-C、HDL-C无相关性,高Hcy血症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糖类抗原CA125水平与心力衰竭定量标志物-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Ⅰ-Ⅱ级组、Ⅲ组级、Ⅳ级组3组,比较各组间CA125水平、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CA125水平与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的相关性。结果(1)各组间CA125水平、BNP水平、LVEF比较结果如下:Ⅲ级组CA125水平、BNP水平、LVEF均显著高于Ⅰ-Ⅱ级组;Ⅳ级组CA125水平、BNP水平、LVEF均显著高于Ⅰ-Ⅱ级组;Ⅳ级组CA125水平、BNP水平、LVEF均显著高于Ⅲ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125水平与BNP水平、LVEDD、LA呈正相关性,与LVEF呈负相关性。结论糖类抗原CA125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和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的又一有价值的指标,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便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相关评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心内科门诊按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诊断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芪苈强心组患者28例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3~4粒/次,3次/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分钟步行距离、NT-pro BNP水平等心力衰竭相关评估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3个月后,芪苈强心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6%、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芪苈强心组LVEDD及NT-pro BNP比对照组减少,LVEF、6分钟步行距离比对照组增加[(60.3±7.4)、(65.2±6.9)mm、(705.7±134.1)、(910.2±147.6)pg/ml、(41.3±6.2)%、(37.7±5.9)%、(399.4±71.6)、(359.8±64.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可增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改善左室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血浆NT-pro BNP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关海林 《现代保健》2014,(11):69-71
目的:探讨血清N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水平检测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选本院ICU收治的153例ACS患者,对其血清NT-pro BNP水平、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检测和评定,并与同期9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8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进行对比研究;同时统计分析153例ACS患者经住院治疗前及治疗第7、15天血清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ACS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LVEF下降(P<0.05);且SAP、UAP、AMI组中NT-pro BNP、Gensini评分呈递增式升高,LVEF递减式下降(P<0.05)。(2)153例ACS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80例、心衰恶化39例、死亡34例。好转出院组患者在治疗第7天后血清NT-ProBNP显著下降(P<0.05),第7、15天均逐渐降低;而死亡组和心衰恶化组患者治疗后2个时点血清NT-ProBNP与治疗前相比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结论:血清NT-pro BNP有利于ACS的临床诊断及心功能评估,可作为评估 ACS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