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盐酸纳布啡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ASAI~Ⅱ级剖宫产产妇80例,随机分组。用氟比洛芬酯单药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用盐酸纳布啡联合氟比洛芬酯的40例产妇为研究组,最后对2组产妇的自控镇痛效果进行判定。结果 通过实施不同药物镇痛后,比对2组产妇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优,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2组产妇的Ramsay评分和血清IL-17水平,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予以盐酸纳布啡联合氟比洛芬酯可以获取显著的镇痛效果,同时可以使IL-17水平显著降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与舒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初产妇60例,ASAⅠ~Ⅱ级,术后镇痛采用PCEA模式。将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纳布啡0.2 mg/ml复合0.15%罗哌卡因组,B组为舒芬太尼0.4μg/ml复合0.15%罗哌卡因组。观察两组镇痛后4、8、12和24 h产妇的切口痛以及宫缩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24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行剖宫产妇术后各时间点的切口痛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宫缩痛VAS评分低于B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 mg/ml纳布啡复合0.1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可推广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氟比洛芬酯自控镇痛对妇科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应用氟比洛芬酯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各60例,术毕F组予氟比洛芬酯4mg/kg,S组予舒芬太尼1.5=μg/kg,分别用0.9%氯化钠稀释至150ml行PCIA.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48h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水平.结果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小于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和组间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术后48 hIL-6、IL-8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氟比洛芬酯组[IL-6分别为(18.39±3.01)、(13.43±3.11)ng/L,IL-8分别为(24.25±2.75)、(15.31±2.65)ng/L]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IL-6分别为(38.02±2.95)、(23.28±2.43)ng/L,IL-8分别为(37.56±2.97)、(24.86±3.11)ng/L](P<0.05).两组术毕、术后48 h IL-10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48 h氟比洛芬酯组[分别为(26.72±4.41)、(21.03±2.99)ng/L]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分别为(22.18±3.21)、(16.89±4.48)ng/L](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PCIA效果满意,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马晓春  李娟  周玮 《中国妇幼保健》2014,(27):4497-4499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为加快剖宫产术后恢复及母婴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在该院妇产科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各组术后均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布托啡诺1 mg,A组在手术完成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注射1次/8 h,共注射2次,之后三组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和C组均给予布托啡诺4μg/(kg·h),B组给予5μg/(kg·h),单次给药剂量为3μg/kg,锁定时间0.5 h。对比三组产妇术后6、12、24、36 h抑制疼痛及镇静效果以及头晕、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 h时,A组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各时间段B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C组,A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12 h及12~36 h,三组产妇的阴道总出血量及子宫底高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PCIA总次数明显少于B组和C组,B组总次数明显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及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4μg/(kg·h)PCIA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影响子宫复旧及阴道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瑞静)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行剖宫产进行分娩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同期采集就诊于本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为正常的健康未孕女性为健康组,且基线数据与入组产妇基本相符。研究组采用纳布啡注射液作为产后自控镇痛维持药物,对照组单纯采用以舒芬太尼及氟比洛芬酯为主的自控镇痛法。分别于分娩后24、48 h以及72 h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对产妇产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同时监测两组产妇产后心率血压等指标;检测两组产妇及健康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通过液相质谱及紫外分光技术检测两组产妇乳汁中纳布啡及其他镇痛药物代谢产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术后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产后24、48 h及72 h血清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乳汁中纳布啡水平(12.25±2.48)明显低于其他镇痛药物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药物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并可明显减低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且乳汁中药物含量低,对于改善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以及新生儿喂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用于小切口手术的术后镇痛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行阑尾切除术、宫外孕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手术切皮后静脉注入芬太尼0.1 mg,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滴入氟比洛芬酯100 mg;对照组于手术切皮后静脉注入芬太尼0.1mg.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术后静息时疼痛评价,记录术后出现的副反应.结果 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有效缓解小切口手术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探讨丁丙诺啡用于术后镇痛时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表明 ,丁丙诺啡组VAS评分 ,BCS舒适评分 ,镇静程度记分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P <0 0 5 ) ,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而三组病人术后镇痛满意度基本相似 ,满意率均达 90 %以上。由于丁丙诺啡镇痛效果较强 ,副作用相对较少 ,在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术后氟比洛芬酯镇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三组,每组20例.A组:麻醉苏醒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6、12 h再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B组:麻醉苏醒前接静脉镇痛泵,泵内为芬太尼1mg和0.9%氯化钠100ml;C组:术毕注射10ml0.9%氯化钠.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术后2、6、8、12 h VAS高于A、B组(P<0.05),术后24h三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各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恶心、呕吐、嗜睡例数(分别为6、4、3例)明显多于A组(分别为3、2、0例)(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术后能达到有效的镇痛,且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20例,术后行PCIA:A组: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20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观察0-48小时内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追加次数,血压、心率、呼吸、Sp02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与A组、C组比较,各时段VAS评分,三组各时段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键次数B组低于A组、C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低于A组、C组(P<0 05) 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具有安全满意的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上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和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100例ASA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PCIA镇痛,随机分为4组(n=25):A组:术前不予氟比洛芬酯,术后芬太尼1mg+生理盐水共100ml;B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共100ml;C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共100mg;D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0,375mg+生理盐水共100ml。观察术后24h内(2h,4h,12h,24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B组、C组、D组的VAS评分都目月显低于A组(P〈0.05),术后12hC组、D组的VAS评分都明显低于A组、B组(P〈0,05),术后24h4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内PCA按压次数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且有一定超前镇痛作用。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静脉持续镇痛的效果。方法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未用镇痛组)和Ⅱ组(静脉镇痛组)。Ⅰ组术后未用任何镇痛药,Ⅱ组停用麻醉药后便静脉给于布托啡诺1mg并接上电子镇痛泵以2ml/h输注镇痛液(5mg布托啡诺+4mg昂丹司琼+生理盐水配成60ml复合液)。对两组患者术后1h、2h、4h、8h、12h、24h进行VAS镇痛评分和BCS舒适度评级和Ramsav镇静评分,对两组肩背痛情况进行比较,并记录恶心、呕吐、瘙痒、出汗、最早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术后恢复状况。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在各时间段在VAS评分和BCS评级明显要好,两组Rarnsav镇静评分均为0~2分,肩背痛Ⅱ组明显好于Ⅰ组,两组在恶心、呕吐、瘙痒、出汗等副作用几率相当,最早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无差异。结论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布托啡诺静脉术后镇痛,能有效镇痛提高术后舒适性,是临床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该院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22~58岁,体质量46~7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盐酸羟考酮组(Q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两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舒芬太尼0.10μg/kg、托烷司琼5 mg,术毕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连接PCIA泵至术后镇痛48 h。Q组PCA泵药液配方羟考酮60 mg+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 S组为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两组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分别记录麻醉苏醒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出PACU时及术后12、24及48 h患者静息时、活动时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及内脏痛NRS评分。并记录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病例数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段静息时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组比较,Q组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出PACU时和术后12 h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t分别=3.789、3.674、3.565,P0.01);且内脏痛NRS评分明显降低(t=3.484、6.062、5.317,P0.01)。麻醉苏醒时至术后12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t=15.062,P0.01);镇痛补救率明显降低(χ~2=5.756,P0.05);头晕、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χ~2分别=5.822、4.577、4.435,P0.05)。两组术后24 h和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镇痛补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比较,羟考酮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PCIA可提供更为满意的镇痛效果,尤其是对缓解术后内脏痛方面更有优势,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纳布啡联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下流产术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9月于本院行宫腔镜下流产术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纳布啡联合丙泊酚麻醉)各60例,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术后恢复情况、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MAP、HR水平两组均先降后升,且观察组术中5 min时高于对照组(P<0.05),SpO2的组间、时间、交互差异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101.83±18.66 mg)、术后意识恢复时间(4.67±1.28 min)及定向力恢复时间(7.03±1.62 min)均低于对照组(133.87±29.47 mg、6.07±1.54 min、8.92±1.88 min);VAS评分两组均先升后降,但观察组意识恢复(1.98±0.47分)、意识恢复后30 min (3.03±0.52分)及1 h(2.60±0...  相似文献   

14.
妇科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近年来我国已迅速普及。术后疼痛需要用镇痛药和静脉镇痛(PICA)。为此,我们观察了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林继满  李艳玲 《现代保健》2011,(27):130-131
目的观察妇科患者腹腔镜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年龄19~39岁,ASAI级或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0例,PCEA组给予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力月西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按全麻后处理,未行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镇静程度、舒适评分、不良反应。结果PCEA组镇痛效果、镇静程度、舒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后的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可行,镇痛效果满意,但PCEA组镇痛需加强硬膜外导管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提高镇痛效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7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其中符合条件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将其分为镇痛不佳组(51例)与镇痛良好组(139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文化水平、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前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手术类型、手术时长、复合吸入麻醉状况、疼痛类型、术前镇痛、苏醒期躁动等级、术后不良反应状况;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探讨影响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镇痛不佳组年龄(≥45岁)、手术时长(≥60 min)、疼痛类型(非切口痛)占比高于镇痛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镇痛良好组术前镇痛占比高于镇痛不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5岁)、手术时长(≥60 min)、疼痛类型(非切口痛)是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 05),术前镇痛则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良好的保护因素(OR1,P0. 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与年龄、手术时长、疼痛类型、术前镇痛具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得到了临床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的不断发展,术后疼痛的治疗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患者自控镇痛的使用,也得到了迅速普及。术后镇痛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伤口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等优点,已日益被临床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叶嘉梅 《现代医院》2008,8(8):21-22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不同组方用于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临床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硬外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40例,按镇痛液配方分为两组。Ⅰ组(丁布氟液,n=20例):丁丙诺啡0.75mg、氟哌啶5mg、0.5%布比卡因25ml加生理盐水100ml;Ⅱ组(丁布氟芬液,n=20例):Ⅰ组配方加芬太尼0.2mg。手术至关腹时将PCA泵连接硬膜外导管并注入负荷量后术后镇痛48~72h。观察两组复合液的镇痛效果(优、良、差)及副作用。结果术后首24h丁丙诺啡用量、PCA按压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镇痛效果优:Ⅰ组14例(70%),Ⅱ组19例(9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良:Ⅰ组6例(30%),Ⅱ组1例(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无差级病例。两组病人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明显的呼吸抑制;个别有嗜睡、口干和头晕。结论丁丙诺啡复合氟哌啶、芬太尼多模式手术后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普外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每组40例。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物配方D组:地佐辛1.0 mg/kg+托烷司琼5 mg+0.9%生理盐水=100 mL;DF组:地佐辛0.8 mg/kg+氟比洛芬酯2 mg/kg+托烷司琼5 mg+0.9%生理盐水=100 mL。观察并记录术后2、4、8、12、24、48 h患者安静状态和90&#176;翻身时镇痛效果(VAS评分)和各时点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各时间段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各时点安静状态下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点90:翻身时DF组VAS评分明显优于D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PCIA按压次数无明显差异;DF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用于普外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与单独使用地佐辛相比,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术后运动痛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氢吗啡酮和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关节置换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2组,氟比洛芬酯组和氢吗啡酮组各40例.分别观察术后48h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VAS评分B组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6h内SpO2 A组显著低于B组(P<0.05),PCIA按压次数两组无显著差异,A组的恶心发生率及Ramsay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老年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更显著,副作用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