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与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导管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使其常规化,制度化。结果强化了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导管室医院感染,并完善,规范了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监控制度及对策。结论加强导管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严把人流,物流及合理布局是预防和控制导管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加强对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抓好导管室消毒隔离工作,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确保医疗安全。方法由医院感染科抽样监测检查反馈情况和科室自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整改、总结。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感染对策,使导管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只有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落实控制感染措施,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导管室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预防和控制短期大批量介入操作时导管室医院感染,提高导管室医疗管理质量.方法 每周定期对导管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通过加强导管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2012年5月检测总标本120份,总合格率为100%;无一例术后感染发生.结论 对导管室定期进行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导管室院内感染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健全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对导管室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及时整改。结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导管室控制院内感染对策,使导管室院内感染发生率在正常范围。结论在导管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大力推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使导管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临测及导管室的管理监控,分析、干预和总结感染因素.结果 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及干预对策,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感染率由开展前的1.9%下降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导管室管理,对介入手术进行监测和感染因素的干预,是预防心脏介入手术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导管室医院感染,自2006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共完成>2800例介入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1 方法 1.1 制定标准健全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结合实际工作,修订了导管室感染管理制度,制定了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  相似文献   

7.
分析我院导管室2016年1月收治的7名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采取PDCA循环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找出问题、制定感染控制计划、实施计划、核查实施结果的方式,导管室感染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医院感染情况得到明显控制,不仅提升了导管室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而且对各项管理工作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并研究防控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942例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回顾性调查一般资料、介入手术情况、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总结防控对策。结果 94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为5.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60岁、糖尿病、白细胞计数<2.5×109/L、白蛋白水平≤30g/L、皮肤或黏膜溃损、侵入性操作、介入手术时间>180min、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天、术中出血量≥500ml、伤口疼痛明显和住院时间≥21天是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断加强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回顾性调查,明确风险,早期改进防控对策能最大程度控制医院感染,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采取不同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环境的影响,为寻找合适的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进行消毒提供参考.方法 将介入导管室2010年1-12月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收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方式对介入导管室清洁卫生和紫外线消毒;观察组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方式对介入导管室清洁卫生和空气消毒机消毒;对两组研究期间介入导管室的环境进行监测和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采取空气消毒机消毒,期间环境沉降菌静态和动态监测均值分别为(0.0±0.0) CFU/皿和(2.0±0.5) CFU/皿;对照组的静态和动态沉降菌均值分别为(2.0±0.5) CFU/皿和(20.0±10.5) CFU/皿;观察组医院治疗患者感染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导管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也是医院预防感染与控制的重点对象,对其采取空气消毒机消毒可提高环境无菌控制,明显降低手术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探讨近年来国内外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Dental Unit Waterline,DUWL)相关感染报道以及微生物污染情况,对DUWL的感染防控干预措施现状进行总结和阐述。研究显示由于牙科治疗及牙科综合治疗台结构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DUWL水路微生物污染情况普遍存在,医院感染防控中采取物理和化学消毒等多种方法降低微生物污染,但仍需根据国家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源头上做好水质的管理,对单个牙椅治疗台的管路和气路做好细节管理,制定合理的消毒和感染防控综合方案,开展水质持续监测,有效降低医院DUWL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多种疾病,血液透析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发事件在多个国家都有报道,主要原因在于感染预防与控制出现了漏洞。回顾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发事件的文献并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相关管理文件进行分析,有助于更科学地防控丙型肝炎病毒在血液透析室内的传播,将其感染暴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像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与管理对策。方法加大培训力度;健全规章制度,定期督查考核;完善设施设备,加强环境管理;注重手部卫生,加强职业防护;了解感染管理现状。结果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相关知识缺乏;检查室内卫生清洁度差;仪器设备的污染;规范覆盖面不全,医院感染管理相对滞后等是影像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加强介入治疗的医院感染管理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与控制影像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多种疾病,血液透析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发事件在多个国家都有报道,主要原因在于感染预防与控制出现了漏洞。回顾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发事件的文献并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相关管理文件进行分析,有助于更科学地防控丙型肝炎病毒在血液透析室内的传播,将其感染暴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宋慧锋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2016-2017
目的加强血透室环节质量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环节质量控制;明确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病人,预防医院感染;重视监测工作。结果加强血透室各环节的管理。规范了血液透析的医疗行为,保障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安全,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血透室内的环节质量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远洋劳务船员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受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他们以其流动性大,高危性行为相对频繁而成为导致艾滋病、性病传入我国的高危人群,也是造成艾滋病、性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转移的桥梁人群。提高远洋劳务船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改变他们的高危性行为,是有效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院放射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现状和感染因素,针对性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放射介入手术医院感染病例168例;对采取预防控制干预措施前(2006年1月-2008年1月)、后(2008年2月-2010年2月)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干预前放射介入手术室发生106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4%,其原因主要与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不足有关,占44.4%,其次为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缺陷,占33.0%、22.6%与手术室布局不合理有关;干预后感染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高发区域;介入手术室布局、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良好认识、感染控制措施的认真落实是控制放射介入手术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隐患,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 调查综合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结果 综合医院检验科在房屋布局、工作环境、生物安全防护设备方面及生物安全制度的落实、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无菌操作意识、洗手依从性、工作习惯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结论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相关的生物安全法规、制度,重视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严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特大地震后灾区医院救治伤员特点以及救冶环境条件的改变,探索灾区医院感染管理及疫情预防控制的应急工作模式,降低次生伤害。方法组建“帐篷病区”,设计“帐篷病区”感染管理卫生流程和方案,规范伤员管理并加强疫情防控。结果2008年5月12-26日,共收治地震伤员1417例,紧急在帐篷手术室、清创室开展震灾伤员手术和非震灾患者急诊手术989台次,其中剖宫产、宫外孕等手术均为甲级愈合;开展污染手术950余台,1例气性坏疽特殊感染者得到有效控制,无医院感染流行及局部暴发,伤员间无一例交叉感染。结论在特大地震灾害“帐篷病区”的特殊医疗环境下,医院感染管理及时有效的介入,对预防控制疫情,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伤员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开展ICU目标性监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索降低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9月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在目标性监测过程中,通过建立院内监控体系,认真学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指导、考核与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一年的实时监测、改进,CAUTI感染率从2010年第四季度的16.81‰降低至2011年第一~三季度的10.85‰、10.32‰、10.28‰,呈持续下降趋势,效果显著。结论有效发挥监控组织的管理功能,切实提高各级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及时分析、解决发现的问题,早期干预,持续改进,可以有效地控制ICU的CAUTI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