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眼部分遮盖屈光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接受单眼部分遮盖屈光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双眼交替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视力水平、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情况。结果治疗后1、2、3、4周时,观察组患眼视力(0.45±0.07)、(0.71±0.11)、(0.74±0.10)、(0.78±0.12),高于对照组的(0.20±0.04)、(0.32±0.04)、(0.47±0.06)、(0.61±0.08);观察组患者的P-VEP P100波幅(542.15±69.35)Uv/deg2、大于对照组的(451.52±58.37)Uv/deg2;潜伏期(29.47±3.94)ms、短于对照组的(42.58±4.84)ms。结论单眼部分遮盖屈光治疗有助于提高视力水平、改善视觉敏感度和视神经传导功能,是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患儿氦-氖激光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变化来进一步探讨氦-氖激光对弱视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不同弱视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的30例单眼弱视患儿进行氦一氖激光治疗前后双眼P-VEP检查,记录其波幅及时值,以对侧优势眼作为对照组,对波幅及时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弱视组P-VEP波幅及时值与对照组间(优势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即弱视组振幅降低,潜伏期时值延长。治疗后,77%弱视组患儿P-VEP波幅及时值有所提高,但仍较对侧眼差,33%的弱视组患儿P-VEP波幅及时值无变化。结论 氦-氖激光治疗弱视不仅可以提高视力,可能对视觉诱发电位(VEP)也有一定改善,对视网膜无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遮盖疗法联合阿托品对弱视儿童视力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76例(76眼)弱势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38眼)。对照组予以遮盖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托品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视力恢复情况、依从性、视觉诱发电位检查(P-VEP)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初诊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视力提高行数[(2.18±0.93)行]和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5.35±0.85)D]均高于对照组[(1.37±1.02)行、(3.89±0.6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7、8.554,均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VEP潜时、P-VEP振幅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VEP潜时[观察组(104.18±6.60)ms、对照组(109.84±...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9,(9):1195-1196
目的探讨不同遮盖时间对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双眼立体视重建及患眼视力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配镜加健眼遮盖联合弱视训练进行治疗,连续随访12个月;根据遮盖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2 h/d)、 B组(6 h/d)和C组(12 h/d)各35例。比较三组患儿双眼立体视重建情况及患眼视力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 B组、 C组的双眼立体视重建和患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 <0.05),但B组与C组的双眼立体视重建和患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采取中长时间的遮盖治疗,能有效提高双眼立体视重建效果和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量治疗下对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主视眼、非主视眼治疗效果。方法治疗前准确检查主视眼组、非主视眼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并记录,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记录各组不同时间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经同量治疗1个月后,主视眼组临床总有效率(71.11%)显著优于非主视眼组(31.11%,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后主视眼组、非主视眼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随之显著提高(P0.05)。结论应用同量治疗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非主视眼短期疗效对比虽具有一定差异,但经中长期同量治疗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非主视眼均可获得理想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63-664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36例(214眼)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104眼)和对照组(68例,110眼)。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左旋多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P-VEP P100振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矫正分开范围和矫正辐辏范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矫正近立体视锐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综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效果及对视觉敏感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回顾性抽取2014年1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40例(14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遮盖疗法治疗,依据患儿是否接受综合训练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8例(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和对照组72例(单纯遮盖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视觉敏感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变化,分析两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段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视力、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视力、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在不同空间频率的视觉敏感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不同空间频率的视觉敏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6岁年龄段治疗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7~12岁年龄段有效率65.71%和对照组≤6岁年龄段有效率78.95%,对照组≤6岁年龄段有效率78.95%高于7~12岁年龄段有效率41.18%。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采用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对于治疗年龄≤6岁患儿疗效优于7~12岁患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12岁儿童弱视屈光状态、视功能发育的特点、临床治疗情况等因素对弱视发病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4月间就诊的南京地区3~12岁弱视儿童285例全部进行远视力,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验光,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并将所有患儿综合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分析。【结果】285例弱视儿童483只视力低下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439眼(90.89%);以双眼的复性远视顺规散光为主。3~7岁组患儿200例384眼,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眼数的63.98%,斜视性弱视占11.09%;8~12岁组患儿85例99眼,单眼弱视多见,原因依次为单眼的高度远视伴散光占总眼数的23.69%,单眼斜视占4.85%,眼部先天性疾病及外伤占3.96%。综合疗法治疗效果3~7岁组优于8~12岁组(P0.05)。【结论】3~7岁组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8~12岁组以单眼弱视多见。弱视发现越早,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儿童和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对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眼调节功能、矫正视力、屈光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绵阳万江眼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压抑疗法等常规矫正治疗)和观察组(46例,在常规矫正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调节功能及矫正视力、屈光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矫正视力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调节滞后量、屈光度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可改善患儿视力水平,提高眼的调节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渠继芳  李璐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4):4696-4698
[目的]研究压抑疗法与遮盖法治疗对儿童单眼中重度弱视的临床疗效和对立体视重建的影响,并对两种方法的依从性进行比较. [方法]选取254例3~10岁单眼中重度弱视儿童,随机分成2组,126例为压抑组,弱视眼过矫+2.50D,优势眼作全部屈光矫正或调整优势眼屈光度,使优势眼戴镜视力低干弱视眼,隔天晚上涂1%阿托品眼膏于优势眼下睑结膜囊内,施行近压抑;128例为遮盖组,弱视眼配适矫镜,优势眼每天遮盖6 h或以上.在9个月时从视力恢复和Titmus立体视重建两方面进行疗效比较,并比较患儿及家长对两种方法的依从性. [结果]压抑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3%;遮盖组为85.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4,P>0.05).Titmus立体视重建压抑组为37例,有效率为72.5%;遮盖组为29例,有效率为5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8,P<0.05).两组的依从性分别为74.8%和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P<0.05). [结论]本研究显示压抑疗法与遮盖法在治疗儿童单眼中重度弱视具有同等的临床疗效;对立体视重建压抑疗法优于遮盖法;依从性压抑疗法优于遮盖法.  相似文献   

11.
张新霞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9,13(4):263-264,267
目的:研究三色光闪烁弱视治疗仪联合散瞳验光配镜及间断遮盖在弱视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05~2018-07我院弱视患儿8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采用散瞳验光配镜及间断遮盖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色光闪烁弱视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矫正视力水平及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VEP)。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9.70%(34/43)(P0.05)。治疗6mo后,两组矫正视力水平、波幅、潜伏期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矫正视力水平及波幅均高于对照组,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色光闪烁弱视治疗仪联合散瞳验光配镜及间断遮盖治疗弱视患儿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儿视觉功能,提高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视知觉学习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611例,双眼视力相差两行者辅以遮盖疗法,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对3~8岁儿童弱视的治愈率为72.3%,有效率为88.4%;3~8岁儿童各年龄段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不同性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散光型弱视疗效最好,其次为远视性,而近视性弱视最差;轻度弱视疗效最好,中度弱视次之,重度弱视最差;中心注视弱视眼疗效优于旁中心注视弱视眼(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有效;年龄、屈光类型、弱视程度和注视性质与视知觉学习疗效密切相关;弱视儿童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袁昌亮  胡燕妮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1992-1994
目的:寻找有效治疗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方法。方法:对165例中心注视性弱视患儿按弱视程度分别采用遮盖疗法、同视机疗法、遮盖加同视机疗法治疗。结果:6个月后,遮盖加同视机疗法治疗双眼弱视,轻度弱视治愈率为100.00%,与遮盖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0,P<0.01),与同视机治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5);中度弱视治愈率为90.91%,与遮盖疗法和同视机治疗法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P<0.01;χ2=5.238,P<0.05)。轻、中度弱视遮盖疗法与同视机治疗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3,P>0.05;χ2=0.188,P>0.05),但同视机疗法轻、中度弱视治愈率(63.64%、45.45%)均较遮盖疗法(45.45、36.36%)高。遮盖加同视机疗法治疗单眼弱视治愈率分别是轻度90.91%、中度81.82%、重度63.64%,与遮盖疗法和同视机治疗法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5;χ2=7.071,P<0.01;χ2=4.701,P<0.05;χ2=6.60,P<0.05;χ2=7.071,P<0.01;χ2=4.701,P<0.05)。结论:同视机疗法与遮盖疗法比较,治疗双眼弱视时疗效好;遮盖加同视机疗法能显著提高单眼和双眼弱视眼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发展情况.方法:回顾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7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遮盖疗法;实验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仪器进行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视力恢复情况及预后复发情况.结果: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和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预后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进行依次比较后发现,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后,效果良好,改善了患儿视力,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患儿信赖和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对眼调节微波动变化及视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30例纳入研究,采用屈光矫正治疗方式的65例患儿作为屈光治疗组,采用同量综合弱视治疗的65例患儿作为同量综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眼调节微波动变化及视力。 结果 治疗后6、12个月同量综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6%、92.3%,均高于屈光治疗组的67.7%、76.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矫正视力和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同量综合治疗组患儿矫正视力和屈光度均优于屈光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眼调节功能的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敏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儿的以上各指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眼调节微波动,有利于促进视觉发育,提高患儿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间断遮盖治疗对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于该院治疗弱视的患儿176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88例,行间断遮盖治疗,对照组患儿88例,行常规光学矫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治愈率、与不同时间节点时的视力(1个月、3个月、6个月)、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结果观察组患儿6个月弱视治愈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58%(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视力与对照组患儿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间节点的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组内前一时间节点相比,视力明显高于同组前一时间节点(P0.05),观察组患儿于治疗后每个时间节点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后,观察组p100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振幅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M振幅、B/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断遮盖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优于光学矫正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肖信  刘伟民  林泉  赵武校  王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46-1548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视知觉学习疗法对169例(266眼)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治疗,双眼视力相差两行者辅以遮盖疗法,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对4~8岁儿童弱视的治愈率为67.7%,总有效率为87.6%;4~8岁各年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混合散光型弱视疗效最好,其次为远视性,而近视性弱视最差;轻度弱视疗效最好,中度弱视次之,重度弱视最差;双眼性屈光参差弱视疗效优于单眼弱视型屈光参差患者。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好,治疗年龄、屈光类型、弱视程度、是否双眼弱视是视知觉学习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建议弱视儿童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邓人武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04-4305
目的:探讨单眼弱视儿童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前来就诊的41例单眼弱视儿童眼配镜、遮盖健眼、精细目力训练、视刺激疗法、后像疗法、红色滤光片疗法、光刷疗法、眼屈光系统锻炼、双眼同视、融合、立体功能训练和穴位推拿等用来刺激和强化训练使用弱视眼,追踪观测2年以上,进行临床资料统计。结果:单眼弱视以左眼弱视为多;轻中度远视年均下降屈光度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远视年均下降屈光度有统计学意义,远视程度高屈光度年均下降快。结论:在弱视综合治疗后,单眼弱视患眼仅在视近时戴镜使用,对能否预防日后近视的出现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儿童轮廓察觉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139例(237眼)弱视患者,按弱视类型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组40例(8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61例(82眼)、斜视性弱视组38例(75眼),检测最佳矫正视力、轮廓察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儿弱视年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F=0.021,P=0.979),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χ2=3.229,P=0.199),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697,P=0.185),等效球镜无统计学差异(F=0.545,P=0.580),说明三组基线一致。三组患儿弱视轮廓察觉检测结果均集中在3级及3级以下,三组轮廓察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4.416,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儿童均存在轮廓察觉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在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就诊治疗的180例(167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初诊时行阿托品散光检影验光检查,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半年到1年验光复查,调整眼镜,辅助配合遮盖疗法、弱视治疗仪、精细目力训练、红光刺激等方法治疗,并跟踪随访3年后评价其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180例(167眼)患儿经跟踪随访3年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39%.3~6岁组患儿经治疗总有效率(96.34%)高于7~9岁组和10~12岁组(85.71%和77.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0、6.40,均P<0.05);弱视程度轻者经治疗总有效率(96.12%)高于弱视程度中、重度者(83.72%和7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3、11.20,均P<0.05);远视性弱视组经治疗总有效率(91.87%)高于近视性弱视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6,P<0.01);中心注视性弱视组经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旁中心弱视组(4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47,P<0.01);远视性弱视组与混合和散光性弱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就诊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轻、远视性及中心性弱视的患几治疗效果越好.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弱视程度、类型和性质,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