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对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体检健康人40例,采血检测血肌酐,收集24 h尿测尿肌酐,利用7种公式得到的体表面积来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比较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的差异.结果:体表面积计算公式1、公式5、公式6所得到的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不存在差异,公式2、公式3所测得的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不存在差异;公式7与公式1、公式5、公式6、公式2、公式3所得到的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公式1、公式5、公式6与公式2、公式3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内生肌酐清除率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时,应尽量选择相同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慢肾功能不全(CRF)病人19例,对照组健康人10例。素食三天后,分别测定血清肌酐(Cr)、尿肌酐(U-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然后应用甲氰咪胍,三天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结果显示:CRF组Cr升高,U-Cr下降,Ccr下降,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用药前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提示:甲氰咪胍可改变CRF病人肌酐经由肾脏的代谢,从而改变Ccr的测定值,对于重新评价CRF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联合应用MMP-9、Ccr及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测定70例ACS患者血清MMP-9、肌酐(Scr)及cTnT,计算Ccr。并对所有患者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6个月。结果:1发生MACE组MMP-9及cTnT水平均高于未发生MACE组,Ccr水平低于未发生MACE组(P均<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MMP-9>26.95ng/ml组随访期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MMP-9≤26.95ng/ml组,Ccr降低组随访期MACE发生率较Ccr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在校正患者年龄、左室射血分数、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后,血清MMP-9及Ccr水平与随访期MACE发生率独立相关。3单因素分析显示MMP-9、Ccr及cTnT均异常组在随访期MACE发生率较三项指标均正常组、三项指标中一项异常组、两项异常组显著性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校正患者年龄、左室射血分数、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后,MMP-9、Ccr及cTnT均异常与随访期MACE发生率独立相关。结论:MMP-9、Ccr能够作为评价ACS短期预后的指标,MMP-9、Ccr及cTnT三者联合应用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MACE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糖耐量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影响情况.方法 11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WHO(1999)和美国糖尿病学会(1997)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共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40~68(55.6±8.7)岁;糖耐量异常组(IGT组):共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8~65(57.6±8.9)岁;2型糖尿病组(DM组):共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0(59.6±9.6)岁.分析糖耐量变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 ①DM组和IGT组多支冠脉病变(2支及2支以上)、狭窄程度、末梢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P<0.05).而DM组和IGT组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多因素分析提示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最强.结论 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影响程度相同,影响的主要机制在于胰岛素抵抗,因此积极干预胰岛素抵抗可进一步降低冠脉病变程度和冠心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该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35例和随机抽取35例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匹配的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检测尿蛋白/尿肌酐(P/C)比值(分为轻度异常组和异常组),比较3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介入治疗后预后情况。结果肾功能不全组多支血管病变多见(71.4%和48.6%,P0.05),其中,3支血管病变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5.7%和14.3%,P0.05)。P/C异常组病变明显高于P/C轻度异常组(73.3%,53.3%和70.0%,40.0%,P0.05)。肾功能不全组介入治疗操作时间、支架个数及造影剂用量上有明显区别(P0.05)。肾功能不全组中,14例胸痛复发,P/C异常组9例,P/C轻度异常组5例,P/C异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C轻度异常组(60.0%和25.7%,25.0%,P0.05),其中,11例重复冠脉造影,7例示支架内再狭窄,予再次介入或冠状动脉搭桥(CABG),2例心源性死亡。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病变严重,且介入治疗相对复杂,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以作为判断远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肌酐水平对急性心梗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95例急性心梗并于12h内行PCI治疗患者按照入院即刻肌酐水平分为血肌酐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短期观察和长期随访结局,并对长期随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升高组死亡人数和肌酐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血肌酐升高组高于正常组但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死亡人数、MACE发生率和随访期终点肌酐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死亡和出现MACE作为不良结局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陈旧性心梗史、Killip p≥2、血管病变程度≥2、eGFR和入院即刻肌酐水平均为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对影响患者结局的各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陈旧性心梗史、入院即刻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为急性心梗患者PCI治疗后出现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即刻肌酐水平与患者长期预后关系更为密切,高肌酐水平者预后不良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7月明确诊断的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不同,分为重度肾功能不全组53例(eGFR<60 mL/min)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组53例(eGFR≥60,<90),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的冠心病患者冠脉单支病变、3支病变比例、多处钙化比例多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比例高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对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有一定影响,是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 将20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AG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尿酸水平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支数和ACC/AHA评分有关(P<0.05).按临床分型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5).按冠脉病变的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对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许平娥  魏静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82-183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施以护理干预的调查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于入院就诊时和半年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后在吸烟、饮酒、高脂饮食、不好运动和体重超标方面患者人数明显减少,比例明显下降;在情绪急躁方面患者人数几乎没变化,效果不明显;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生活习惯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特别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可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明显减少了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聂鹏 《黑龙江医学》2019,43(8):866-867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在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70例,随访患者2年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76%。经单因素分析心脏事件发生与残余狭隘正相关但与冠脉介入呈负相关,心绞痛复发与糖尿病史和病变血管支数是正相关;多因素分析心绞痛复发和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对影响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相关因素进行掌握,可及时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支架植入术 (IS)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5 4例患者按Gruentzig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和 /或IS。结果 单支病变 19例 ,双支病变 2 4例 ,三支病变11例。 48例进行了PTCA ,成功率 93.8%。扩张 71处病变 ,A型病变 34处 ,B型病变 2 8处 ,C型病变 9处。完全闭塞病变 4处 ,病变成功率 95 .8% ,38例进行了IS ,共植入支架 43只 ,成功率 97.6 %。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和死亡发生。结论 PTCA及IS作为严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良 《中外医疗》2013,(12):14+16-14,16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的合理性,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该院2009年1—8月,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病史,无其它系统疾病的出院患者共计132例为样本,收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根据DUI〉1.5超出允许范围可以得出的药物有:雷米普利、氯沙坦钾、硝苯地平和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结论该院主要采用的降压药种类与JNC7中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应选择的降压药种类基本相符;各类降压药的价格易被患者接受,做到经济用药。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常用指标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方法 对 30例已确诊为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和 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作血液流变学检测 ,就几项常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病例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SR、HCT明显增加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尤以低切全血黏度增加更具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防治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荆彬杰 《中外医疗》2016,(3):106-107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4年5月就诊于该院心内科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TNF-α、CRP、IL-6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较用药前TNF-α、CRP水平下降,IL-6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3%与对照组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预后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对1995年10月~ 2002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的45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随访.按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的修改标准,分为合并MS(MS+)和不合并MS(MS-)两组.随访患者的治疗经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生存率.结果 458例患者随访20 ~ 108月(中位时间52.5月),冠心病合并MS的发生率为45.41%.MS+组患者的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尿酸和肌酐均显著高于MS-组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MS-组患者.MS+患者得到更多的调脂和降压治疗.两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似.随访期间,两组的总生存率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积极的综合干预,合并与不合并MS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长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对1995年10月~2002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的45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随访。按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的修改标准,分为合并MS(MS^+)和不合并MS(MS^-)两组。随访患者的治疗经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生存率。结果458例患者随访20~108月(中位时间52.5月),冠心病合并MS的发生率为45.41%。MS^+组患者的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尿酸和肌酐均显著高于MS^-组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MS^-组患者。MS^+患者得到更多的调脂和降压治疗。两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似。随访期间,两组的总生存率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积极的综合干预,合并与不合并MS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脉斑块稳定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68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根据血管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n=30)和斑块易损组(n=38)。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R预测冠脉斑块稳定性及预后的价值。结果斑块稳定组血小板、PLR水平低于斑块易损组(P<0.05),两组淋巴细胞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PLR预测斑块易损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阶段点为0.841(95%CI:0.732~0.919)、71.05%、90.00%、118.64。高PLR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2.78%(19/36),高于低PLR组(18.75%(6/32),P<0.05)。PLR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阶段点为0.845(95%CI:0.736~0.921)、80.00%、79.07%、125.64。结论PLR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及预后关系密切,检测PLR水平有助于评估斑块性质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合成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21例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L-Arg一疗程(共7至10天).超声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心功能参数;22例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极化液静脉滴注一疗程(共7至10天);比较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结果显示:L-Arg治疗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P<0.01)。提示:L-Arg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可望作为冠心病治疗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毅君  邓盛  熊荣生  李烨 《河北医学》2014,(9):1430-1434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10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A组(年龄<70岁)61例和B组(年龄≥70岁)4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Syntax评分等资料,并进行对比。通过多因素Cox 分析探讨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A组9.84%合并有心律失常,6.56%既往有脑血管意外病史,显著低于B组(20.00%、17.78%)(均P<0.05)。两组患者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各项参数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组的左回旋支病变比例为60.66%,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为36.07%,均显著低于B组(755.6%、51.11%)(均P<0.05);A组的病变血管数为(2.09±0.83)支,靶病变数为(1.48±0.77)支,均显著少于B组(均 P<0.05)。 A组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比例为6.56%,总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6.39%,均显著低于B组(15.56%、33.33%)(均P<0.05)。对数秩检验提示,B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A组( P<0.05)。年龄、病变血管数、收缩压是血运重建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OR=1.131、2.1581、.182,均P<0.05)。结论:年龄、病变血管数和收缩压是发生血运重建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且高龄患者具有更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