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加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术后颅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术后第2d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每天联合应用GH。连用1周;对照组术后第2d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观察两组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心脏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心脏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心脏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激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还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及谷氨酰胺应用在严重脓毒症患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0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机体状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选择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或同时给予EN和PN,PN组分谷氨酰胺(GIn)组和非Gln组。对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白蛋白(AI。B)、24h尿尿素氮、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数目、机械通气时间、存活和死亡患儿的危重评分(PCIS)及其器官受累数目,以及两组患儿的基础营养指标和代谢指标进行监测;并对存活患儿营养支持前0d、营养支持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RBP、PA、ALB、Hb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患儿营养支持10d内热卡明显高于死亡组。存活组患儿PN时Gln组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非Gln组,氮平衡状况也好于非Gln组。EN组与PN+EN组在治疗0d、3d时营养指标RBP、PA及氮平衡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ALB、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患儿的PCIS评分低于存活患儿,而器官受累数目多于存活组。存活儿与死亡患儿机体代谢状况及体液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N组患儿住PICU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较PN+EN组患儿短(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儿机体表现为代谢率明显升高,能量消耗明显增加,蛋白分解利用大于合成,早期即出现血清RBP、PA水平的降低,呈现明显负氮平衡;病情越重,机体代谢指标、营养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等越低。时严重脓毒症患儿进行营养支持时加用Gln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疆 《中国药业》2013,22(3):31-31
目的探讨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患者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P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P〈0,05)。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问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细节护理,能改善患者术后一般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50例,肠内营养(EN)N25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组在给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经鼻饲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瑞素),量由500ml/d至1000ml/d,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第7d抽取外周血,测定免疫指标。结果术后EN组术后第7dCD3+、CD4+.CD4+/CD8+,lgX、lgG较术前1d明显增多(P〈0.05);PN组术后7d与EN组术后7d相比,TNF-α、IL-6值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EN组与PN组相比,HSP-70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低机体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陈亮  张凯  秦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339-34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和肠外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组(EN组)45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0例,此较两组营养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EN组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o.05);EN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改善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术后恢复,可作为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骶骨肿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行肠内营养(EN)及肠内+肠外营养(EN+PN)对营养代谢、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0例骶骨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EN+PN组、EN组),采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直至术后第7d。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营养代谢指标、消化道反应、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营养代谢指标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EN+PN组和E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EN+PN组少于EN组(P〈0.05)。结论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骶骨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不同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d的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每天平均血糖值、胰岛素使用量及住院时间、营养费用、总住院费用。结果治疗7 d后, 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均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和平均血糖值及胰岛素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PN组营养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且肠道不耐受现象发生率未见增加,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PN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EN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14d后采血测定C一反应蛋白(CRP)及相关生化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手术治疗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CRP及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PN组比较,EN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手术治疗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N治疗SAP相比,EN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EEN组其肛门排气时间[(3.64±1.23)d、住院时间[(10.23±4.67)d】明显少于PN组[(5.89±1.53)d,(13.56±4.51)心P〈0.05);EEN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PN组(26.7%)(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糖尿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1.
程玉慧  任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49-2951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3例结肠癌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EN组(57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6例),EN组于结肠癌术后24h内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人肠内营养制剂并逐步减少静脉营养支持,PN组于结肠癌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静脉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营养状态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52.9±17.6)h和(67.2±9.3)h,与PN组的(71.4±13.8)h和(83.6±10.1)h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3.56,均P〈O.05);术后7dEN组C-反应蛋白水平(19.3±2.2)mg/L明显低于PN组的(27.8±2.3)mg/L(t=4.12,P〈0.05)。结论早期EN能降低结肠癌术后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肠内营养1组(EN)和肠内营养2组(EN2).手术前后检测营养和免疫指标,统计住院天数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术后8天,EN组免疫指标恢复与PN组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EN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PN组;EN1组和EN2组两者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别,EN1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EN2组.结论 EN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EN1可作为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48例食管胃底贲门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124例,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6 d,于术前1 d、术后8 d检测体质量、血常规、肝功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N组体质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等下降幅度少于PN组(P<0.01).EN组患者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8%,胸液量平均为780 ml,无切口愈合不良者;PN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3.2%,肺部感染发生率28.2%,胸液量平均为1 842 ml,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7.2%.结论 术后早期EN比PN对食管癌营养状况的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146例胃肿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72例,肠外营养组(PN组)7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总数(TLC)、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比较治疗后24h尿素(Urea)和肌酐排泄量(Cr)、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A、HB、TF和TLC、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3、2.143、2.204、2.195、2.263、2.187、2.248、2.177、0.752、2.011、2.137、2.141、2.136、2.077、2.056、2.033,均P〈0.05),治疗后两组PA、HB、TF和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3、2.148、2.177、2.185、2.063、2.107,均P〈0.05)。EN组与PN组比较,Urea、Cr、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9、2.231、2.357、2.211、2.173,均P〈0.05)。结论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肿瘤患者早期的营养状态的改善,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各3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PA)、血淋巴细胞数(LYM)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营养治疗后(术后第8天)EEN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EN+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与(EN+PN)组相比,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促进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皋  贺承健  廖谷清  阳学风 《安徽医药》2009,13(12):1528-1530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EN)组和PN+EN组,分别观察入院时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第7、14 d的血淀粉酶(AMS)和免疫指标(WBC、IgA、IgM和IgG),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降低比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给予营养支持后,PN+EN组的AMS、WBC、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降低比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较PN组和EN组有显著下降(均P〈0.05);三组间的APACHEⅡ积分和Balthazar评分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有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保护肠道粘膜屏障、防止感染、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广泛推广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