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p33/ING1和PTEN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检测凋亡促进因子P33/ING1、PTEN基因在58例食管癌大体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33/ING1和PTEN蛋白从正常黏膜—不典型增生—浸润癌渐进性表达减低,在正常黏膜与浸润癌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食管癌组织PTEN与p33/ING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33/ING1和PTEN基因的失活(或缺失)及表达下调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分化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为临床食管癌早期诊断、相关治疗及预后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过程中p33/ING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寻求预防、诊断和治疗食管癌的新方法。方法:选择手术切除食管癌手术后大体标本5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促进因子P33/ING1在58例食管癌大体标本中的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33/ING1蛋白从正常黏膜-不典型增生-浸润癌渐进性表达减低。结论:p33/ING1的阳性表达率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淋巴结的转移而降低,提示p33/ING1基因的失活(或缺失)及蛋白表达的下降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分化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33/ING1在食管鳞癌组织表达的下降或缺损,提示食管鳞癌可能发生了浸润甚至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食管癌病人中p33/ING1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食管癌的发病机制,以寻求预防、诊断和治疗食管癌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检测PTEN基因、凋亡促进因子p33/ING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33/ING1和PTEN蛋白从正常黏膜-不典型增生-浸润癌渐进性表达减低(P<0.05),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TEN蛋白在食管癌中的低表达与p33/ING1蛋白在其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33/ING1和PTEN基因的失活(或缺失)及蛋白表达的下降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分化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有可能为临床上食管癌早期诊断、相关治疗及预后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与食管癌发生、发展预后关系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NKI全文数据库及Pubmed,以食管癌、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为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相关文献,文献纳入标准:①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的结构与功能。②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在肿瘤中的表达。③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为生物靶点的药物研究及临床应用。结果:①癌基因c-myc的异常激活促使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②抑癌基因PTEN的失活将失去对细胞生长的负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③凋亡促进因子p33/ING1的过表达可抑制细胞生长及促进凋亡,P33/ING1的功能缺失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而引起肿瘤的形成。④肿瘤耐药基因MDR1/P-gP的过度表达可能是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结论:c-myc、PTEN、p33/ING1及MDR1/P-gP的异常表达促进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并对其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食管癌及其相应的手术远端正常食管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TE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1),而且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结论从蛋白水平证明PTEN基因表达缺失或突变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的检测可作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抑癌基因PTEN及其与肝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科  钟勇 《海南医学》2005,16(11):130-132,122
肿瘤的发生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多阶段发展过程,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与异常被认为是其中重要的事件。PTEN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抑癌基因是正常的细胞基因,它们具有维持细胞正常生长、诱导细胞程序化死亡等功能。这些基因的突变,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分化失控,增加细胞癌变的可能性。已有实验证实抑癌基因PTEN的突变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癌基因PTEN在调节细胞的增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7.
PTEN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之一,其发生是由多因素参与,并经历多阶段的演变过程,涉及到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具有双磷酸酶功能的抑癌基因。PTEN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等抑制肿瘤发生发展。其突变和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显著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ydeleted。nchr。mosometen,PTE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基因在68例食管癌组织和相应手术远端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67.6%,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差异显著(p〈0.05)。PTE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相关。结论从蛋白水平证明PTEN基因表达的降低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
PTEN基因是一个抑癌基因,它编码的PTEN蛋白具有脂质磷酸酶活性,通过P13K/PTEN/Akt途径抑制细胞周期进展和诱导G1期阻滞及细胞凋亡.同时它具有蛋白磷酸酶活性,通过FAK/p130途径及Shc/ras/MARK途径影响细胞的分化、凋亡、移动及信号转导等方面,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在多种肿瘤中发现PTEN基因的突变及PTEN蛋白的表达下降、缺失,提示PTEN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33/ING1、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33/ING1、Survivin蛋白在60例食管癌手术后大体标本中食管正常黏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组织的表达.结果P33/ING1蛋白从正常黏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呈渐进性低表达,而Survivin蛋白则呈渐进性高表达.正常黏膜与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中P33/ING1、Survivin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3/ING1蛋白表达情况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浸润癌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低表达与Survivin蛋白的高表达呈负相关(r=-0.480,P<0.01).结论P33/ING1、Survivin 2种蛋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相关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多集中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方面。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及其他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克隆性增殖而癌变。大肠癌常见抑癌基因有p53、p16、p73、p21、APC、MCC、DCC、nm23、DPC4、ING1、KAI1、MKK4、PTEN、BRCA1、WWOX、HSU17714、STK11、CHD5、TIP30等,本文就上述代表性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抑癌基因蛋白P33ING1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抑癌基因蛋白P33ING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4例大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之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VEGF和抑癌基因蛋白P33ING1的表达情况 ,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VEGF在正常组织中呈低表达 ,在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 ;P33ING1在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 ,在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P33ING1与VEGF的表达呈高度负相关性 (P <0 .0 1) ,并与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 5年生存率相关 (P <0 .0 5 )。结论 抑癌基因蛋白P33ING1在大肠癌中表达水平降低 ,可能是癌肿发生、生长和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 ,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蛋白P33ING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抑癌基因蛋白P33ING1的表达,探讨它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P33ING1在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在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并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5年生存率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蛋白P33ING1在大肠癌中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癌肿发生、生长和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p33ING1b是由Garkavtsev等采用衰减杂交和体内选择技术分离的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它的过表达可有效抑制细胞生长,促进无生长因子条件下的细胞凋亡.在抑制细胞生长过程中,p33ING1b与p53相互依赖,具有协同作用.本文对p33ING1b在乳腺癌中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p53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首位。p53是目前研究最广泛和最深入的抑癌基因之一,其突变或缺失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抑癌基因p53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过表达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p53基因CD72的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感性有关,可能成为指导胃癌综合治疗、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尽管生长抑制基因(ING)家族被发现不久,但研究认为它是公认的抑癌基因进化家族的一部分。ING1基因是这个家族的第一个成员,编码几个不同的mRNA变异体,产生一个蛋白家族。目前研究最多的蛋白亚型是p33ING1b,它与限制细胞生长和增殖、凋亡、肿瘤的非锚定生长、细胞衰老、维持基因组稳定和调节细胞周期调节点有关。ING1基因在肿瘤中很少发生突变,尽管p33ING1b的亚细胞位置可能影响它的功能。p33ING1b从胞核转移到胞质可能失去正常的细胞功能,很可能是一些肿瘤发病机制的中枢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33ING1基因蛋白与胃癌发生及病理生物学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胃癌、12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8例对照组,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p33ING1.结果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中p33ING1均阳性表达,而胃癌中表达62.0%(44/71)有明显下降,与前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胃癌中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移及分化有关(P<0.01).结论p33ING1是抑癌基因,在胃癌中表达下降,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p33ING1与p53野生型基因互相协同、依赖,抑制细胞生长、促进凋亡.p33ING1的水平,对p53介导的基因治疗尤为重要,应予检测.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多发性的恶性肿瘤之一;PTEN基因是近年发现的新抑癌基因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许多肿瘤中都有PTEN基因表达,目前已经证实其与多种肿瘤异常,且其表达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相关性.在胃癌组织中PTEN通过多种途径表达降低.PTEN的突变和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显著关系,可能成为检测胃癌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翁秀华  翁绳美  林菁 《医学综述》2006,12(10):614-616
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与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其癌变的形成和发展与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失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几种与前列腺癌关系密切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机制,癌基因主要有bcl-2基因、c-myc基因r、as基因、HER-2/neu、前列腺癌诱导基-因1(PTI-1)和HPG1等6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包括PTEN、p16、p53、Rb、KLF6和RASSFIA等6种抑癌基因。这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前列腺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量的变化和肿瘤分级、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 p33ING1基因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71例胃癌、12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患者p33ING1、p5 3基因蛋白的表达 ,并与正常胃粘膜及慢性胃炎粘膜 18例对照。结果 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中 p33ING1均阳性表达 (10 0 % ) ,而胃癌中表达 6 2 .0 % (4 4/ 71) ,明显下降 ,与前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 ;胃癌中 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移及分化有关 (P <0 .0 1) ;p5 3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1)。结论 p33ING1是抑癌基因 ,在胃癌中表达下降 ,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 ,p33ING1和 p5 3在胃癌中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 )。p33ING1与 p5 3野生型基因互相协同、依赖 ,抑制细胞生长 ,促进凋亡。检测胃癌患者p33ING1的水平 ,对p5 3介导的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