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亦称2型糖尿病(NIDDM),是以胰岛素作用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模式的现代化以及社会的老龄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据WHO1997年报告,199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为1.25亿,预测到2025年将猛增到2.99亿,糖尿病已跃居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1]。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制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敏  黄绳武 《中国药师》2006,9(2):174-176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2002年,全世界共1.80亿有糖尿病患者,2005年则将上升到3.35亿。胰岛素不仅是治疗1型糖尿病必不可少,也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不断改进胰岛素制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追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认识的不  相似文献   

3.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2年全球约有1.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患糖尿病的人数将增加1倍。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约占90%,以胰岛素抵抗为特点,并与肥胖和脂质代谢紊乱有关。1型糖尿病人占5%~10%,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以分泌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黄蕾  陆雄 《上海医药》2010,31(3):130-132
中国是糖尿病的高发国家,据统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突破3亿人,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将接近1亿人,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分为I型和Ⅱ型,其中I型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一般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而Ⅱ型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多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根据第五届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会议报告,目前全球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达1.3亿人,其中我国超过4000万人。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中医中药治疗消渴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对糖尿病的中药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糖尿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基数大、传统药物治疗专一性不足,因此高效、专一、副作用小的糖尿病药物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由FGF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其可以独立于胰岛素摄取葡萄糖,并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FGF-21将有望成为与胰岛素替代、竞争或联合用药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本文对FGF-21的结构、功能和现阶段研究进展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吸入胰岛素制剂Exuber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球糖尿病的平均患病率大约5.7%或更多,即共有超过2.3亿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并且正以每年新增700万人的速率递增,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将接近成年人群的7%左右。糖尿病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肾衰竭和成人发生失明的首要原因;既是发达国家的重大疾病,也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巨大负担。自20世纪20年代胰岛素进入临床治疗以来,注射剂是1型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唯一选择,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求一种非侵人性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7.
β细胞功能缺陷在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萍  张卫  刘精东 《江西医药》2004,39(4):301-302
2型糖尿病是一种高度异质型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既有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缺陷,也有外周组织产生的胰岛素抵抗。通常认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原发缺陷,常常发生血糖升高之前,但单有胰岛素抵抗不足以引起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人群中80%可维持正常糖耐量.近年研究证实胰岛素分泌异常也是2型糖尿病的原发缺陷。  相似文献   

8.
刘敏 《国外药讯》2006,(4):9-11
获准新产品 Pfizer公司的吸入型人胰岛素产品Exubera(insulin,胰岛素)获欧洲委员会(EC)批准,用于1和2型糖尿病治疗。它是自18世纪20年代发现胰岛素以来获准的第一个非注射型胰岛素产品,是糖尿病治疗的又一个关键性突破。Pfizer公司为这个创新性糖尿病药开发计划迄今已投资了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杨桦  吴珊珊 《首都医药》2005,12(22):29-31
糖尿病是全球性医学难题。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将增加到2.99亿。而我国1994年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980年的3倍。如不加以有效干预,今后的30年内,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将达到5.0%~10.0%,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有学者认为妊娠期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的早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脂联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合并症组)、单纯2型糖尿病66例(单纯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FGF-21、脂联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合并症组血清FGF-21水平明显高于另两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另两组。FGF-21与FPG、TG、TC、FINS、Hb A1c、H OMA-IR呈正相关;脂联素与F PG、T G、T C、F IN S、H b A 1c、H OMA-IR呈负相关。结论推测F GF-21、脂联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高血糖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或二者共同存在而引起。世界上,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7亿,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1]。临床上,根据糖尿病发病机制不同,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我国以2型居多。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主要分为:(1)胰岛素及类似物:如赖脯胰岛素等;(2)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酰脲类;(3)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报道 ,2 0 0 0年全世界有1.5亿多糖尿病患者 ,并预测到 2 0 0 5年时将达到 3亿。糖尿病可分为 4种类型 ,1型糖尿病 ,又称为青年发作型糖尿病 ,是由于胰腺 β 细胞自身免疫遭受破坏而不能分泌胰岛素 ,可由自身免疫、基因和 (或 )环境因素引起。在西方国家 ,有 5 %~ 10 %的病例属此类型。与此相对应 ,2型糖尿病或成年发作型糖尿病 ,在西方国家有 90 %以上的病例属此类型。一般情况下 ,2型糖尿病患者可分泌足量的胰岛素 ,但却不能有效地应用。基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可促使其发展 ,此外 ,肥胖、糖尿病家族史、曾有妊娠糖…  相似文献   

13.
半月疗法恢复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采用胰岛素半月疗法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和对照组30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以及餐后血糖、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1.2±0.3)周,对照组为(7.8±0.6)周,观察组在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两周后停药,连续观察58周,血糖长期稳定达标,其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达标12周后停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无法停药)。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通过胰岛素半月疗法强化治疗,可以使其胰岛细胞的功能恢复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早期,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即可获得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此治疗方法可以作为初发2型糖尿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张楠  林燕  张爱兵  葛海涛 《上海医药》2010,31(5):231-233
糖尿病是一种与胰岛素产生和作用异常相关、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己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病。据预测,全球糖尿病患者将从2006年的2.46亿例增至2025年的3.8亿例。  相似文献   

15.
崔俊  王友群 《中国药房》2009,(35):2785-2787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主要有胰岛素依赖型(IDDM,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2型)两种类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3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患病人数已达1.5亿,  相似文献   

16.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东  吕雄文 《安徽医药》2003,7(6):413-41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1],是一种糖、蛋白和脂肪代谢障碍疾病,其原因众多,但主要的失调是胰岛素分泌或生成异常.糖尿病在当今世界上已属常见病,预测到2010年将增至2~4亿人,成为人类第5位死亡原因[2].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性(又称Ⅰ型)及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又称Ⅱ型).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磺酰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及新一代胰岛素促泌剂;另外,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也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1995—1997年全国11省市调查我国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3.21%,比1980年13省市调查的标化患病率0.67%上升了48倍。其中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主要类型,其发病机理的关键是胰岛素的敏感性减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减退。降低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包括减轻体重(过多的脂肪)、适当增加运动和  相似文献   

18.
新型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培奇 《上海医药》2009,30(5):210-211
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可能超过3.6亿人,其中2型糖尿病将占所有糖尿病例的90%-95%。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分为31例治疗组与45例对照组,并与26例2型糖尿病组相比。三组应用格列齐特或格列吡嗪降糖,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0.5g,3次/d,治疗组与对照组用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降压。治疗2个月后作胰岛素及C肽兴奋试验,测胰岛素,C肽浓度。空腹血糖、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C肽及胰岛素面积。治疗前后测体重指数。结果:对照组的胰岛素,C肽浓度及面积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上升非常显著,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25.17%;治疗组的C肽及胰岛素面积上升显著,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11.31%,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上升,治疗组治疗后体重指数下降显著。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韩学尧 《药品评价》2008,5(4):188-188
根据2002年5月~2003年1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1个城市对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调查结果,及各城市糖尿病患病率和人口数,推算得出我国大城市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年直接医疗费用为187.5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3.94%。其中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年直接医疗费用为151.7亿元,占总治疗费用的81%;治疗无并发症的直接医疗费用为35.8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