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研究植入人体后取出的和植入动物皮下后取出的牛心包组织的形态和机械性能的改变,分析异种心包瓣失效的原因。材料和方法:研究组的18只牛心包瓣中有16只标准 Ionescu-Shiley 牛心包瓣(I-S 瓣),1只 Ha-ncock 牛心包瓣和1只 Mitroflow 牛心包瓣。I-S 瓣取自4例女性和8例男性患者体内,这些病员平均年龄为56(28~71)岁,平均植瓣时间为6(2.7~9)年。Hancock 瓣因发生瓣周漏而从1例植瓣8个月后的63岁男性患者体内取出.Mitroflow 瓣因缝线缠绕在瓣柱上而从1例植瓣1个月后的男性患者体内取出。各例均未发生过心内膜炎。以没有使用过的I-S 主动脉瓣为对照组。两组的瓣叶分别作力学试验和光、电显微镜组织观察。  相似文献   

2.
<正> 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应用,证明猪瓣极少形成血栓,血液动力学性能良好,但遗憾的是耐久性差。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对猪瓣膜移植术患者瓣膜功能丧失及再手术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病人:1970年3月至1981年12月该院有574位瓣膜替换术患者出院。其中单纯主动脉瓣替换(AVR)161人;单纯二尖瓣替换(MVR)413人。所用瓣膜是经戊二醛保存的Hancock猪生物瓣。对病人随访时间为2~13.6年(平均5.6年)。随访累加时间是3 177病人年(AVR组756病人年,MVR组2 421病人年)。随访到1984年3月的占97%。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8月至1984年7月间,意大利Padua大学医学院为55.7±13(13~75)岁84例患者植入97只Hancock异种心包瓣(H瓣);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7例,主动脉瓣置换(AVR)54例,MVR+AVR13例。1985年7~9月间对手术存活者重新进行评价。手术死亡8例:MVR组1例,AVR组4例,MVR+AVR组3例。76例存活者随访2.4±0.9(0.5~4.1)年,累计随访167人年。人寿保险统计晚期总死亡率为每人年3.6±1.4%。人寿保险统计术后4年存活率:AVR组为95.4±3%;MVR组为74.7±16.5%;  相似文献   

4.
从1975年2月到1985年8月,连续23例病例进行了三尖瓣置换,单瓣置换有6例,三尖瓣联合其他心脏瓣膜同时置换有17例。Hancock猪瓣是用标准的戊二醛保存。病人年龄从9岁到53岁(平均36.2岁)。随访期限从0.2年到16.5年(平均9.1年),100%病例都得到随访。用Hancock猪瓣置换三尖瓣。瓣膜结构毁损有2例,一例为9岁的  相似文献   

5.
作者回顾分析1974年6月到1976年12月间应用HancockI型猪瓣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病患率和死亡率。病人与方法 253个HancockI型猪瓣用于220例手术存活的病人随访至1989年6月。其中男性115例,女性105例;年龄40.9±12.1(20~62)岁。所有小于20岁的年轻病人,三尖瓣置换术及失去随访者皆已  相似文献   

6.
自1975年2月至1981年10月,日本Kyushu大学医院有220例病人共用256只Hancock猪瓣进行瓣膜替换。男104例,女116例,平均年龄43.3(9~67)岁。主动脉  相似文献   

7.
方法前瞻性分析了北美8个医疗中心共725例Freestyle无支架主动脉生物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668例(92%)患者年龄≥60岁.根据无支架主动脉生物瓣植入技术分为冠脉下植入术(SC)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FR)组和主动脉内根部柱型植入术(RI)组,其中SC组509例(70.2%),平均年龄(72.3±7.6)岁;FR组178例(24.6%),平均年龄(70.6±8.1)岁;RI组38例(5.2%),平均年龄(69.4±10.6)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出院30天内、术后3~6个月、术后1年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及以后每年的临床和每两年的超声心动图资料. 结果平均随访6.2年,共4888人·年,失访47例,随访率93.5%.3组生存率、瓣膜相关死亡率、瓣膜结构损坏率、再手术率无显着差异. 术后1、8、10年平均跨瓣压差(MPG)SC组分别为(8.2±5.4)mmHg、(8.2±5.7)mmHg和(8.9±7.9)mmHg,FR组分别为(5.2±3.6)mmHg、(5.8±4.2)mmHg和(7.0±4.1)mm-  相似文献   

8.
戊二醛固定的猪瓣的长期耐久性还未明确。这些瓣膜移植后有可能要重新换置。生物瓣都会因磨损和撕裂而逐渐发生退化,但其确切的失效率则尚不了解。本文复习经最长为9年随访期的猪瓣的自发性退化率。着重分析移植在794个病人中的938只猪瓣。方法:1974年6月至1980年12月期间换置Hancock或Carpentier-Edwards猪瓣794例病人,共换置938只瓣膜。术后未能出院的病人,未经尸检以致死因不明的病人或与瓣膜无关的晚期死亡病人,以及失访的病人均不包括在内。由于感染、血栓栓塞和瓣周漏以致瓣膜失效的病人也不包括在内。但因制作缺陷而发生机械失效的瓣膜则包括在  相似文献   

9.
1978年9月至1982年10问采用St,Jude瓣置换主动脉瓣(A组298例)、二尖瓣(B组215例)和双瓣(C组87例),其中男297例,女303例,年龄50.7±9.6(12~83)岁.术后所有患者完成随访,为期122.2±1.1个月。A组、B组和C组的累计随访时间分别为2904.1,1859.1和730人年。采用不同凝血活酶测得的凝血酶原时间转换成国际标化率(INR),  相似文献   

10.
耐久性较差仍然是生物瓣长期应用的最主要缺点。由于Hancock标准型猪主动脉(HV)、Carpentier-EdwardS标准型猪主动脉瓣(CEV)及Ionescu-Shiley标准型牛心包瓣(ISV)的组织、固定保存方法、瓣架、制造技术、形状及血液动力学性能等都不相同,因此,其原发性瓣膜组织结构失功能(Primary Valvular Failure,PVF)是否亦有明显差异,是受到普遍重视的实际问题。为此,本文主要评述比较国内外对HV、CEV及牛瓣同期植入人  相似文献   

11.
巨大左室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远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巨大左心室机械瓣置换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1982年5月~2003年4月,我院为148例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70mm的患者实施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其中男1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38.26±12.37岁。随访136例,总随访率97.89%,随访平均人年计6.12年。结果远期死亡21例,5、10、15年生存率为90.31%、80.27%、72.62%。术后心功能、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巨大左心室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远期疗效满意,术前LVDD、LVEF、术中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保留和三尖瓣成形术是影响术后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总结 17例生物瓣衰坏患者的临床表现、再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本组 17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10例。生物瓣植入时 ,单纯二尖瓣置换 15例 ,单纯主动脉瓣置换 2例 ,均为牛心包瓣 ,植入体内时间平均 9.8± 1.4年。术中发现 17枚生物瓣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钙化 ,拆除后全部置换机械瓣。术后早期无死亡 ,晚期死亡 2例。生物瓣衰坏随植入时间延长逐渐加重 ,心肌保护采用持续温血停搏液灌注效果好 ,预充抑肽酶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 ,心功能差者术后要加强心肺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 随访了用Omniscience人工瓣膜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及双瓣置换术后的210例病人。置入时间在1979年11月至1984年8月,有184例术后存活者,平均随访时限为28.5月或总共438病人年。病人年龄在5至75岁,平均为52±13.5岁、用于三尖瓣或肺动脉瓣或采用其他瓣膜设计者均未包括在此组内。五年(生命统计分析)无血栓并发症者在主动脉瓣组为96.1%,二尖瓣组96.4%,总数为95.7%。无血栓并发症及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仅1.1%病人年(5例,一例死亡)很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3例患者和14头绵羊中所移植的生物瓣瓣叶内血肿的病理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50例患者植入了57个生物瓣(均为猪瓣),其中35个移植到二尖瓣处,13个在主动脉处,6个在三尖瓣处和3个在肺动脉口.57个瓣膜中3个发生瓣叶内血肿.99头绵羊植入99个生物瓣(包括25个Hancock猪主动脉瓣,14个Carpentier-Edwards猪主动脉瓣,25个Xenotech猪主动脉瓣,29个Ionescu-Shiley牛心包瓣膜和6个人硬脑膜瓣),44个移植在三尖瓣,55个在二尖瓣处.14个移植瓣膜有瓣叶内血肿.  相似文献   

15.
从1977年至1987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为766例患者植入829只Ion-escu-Shiley异种心包瓣,其中476例置换主动脉瓣(AVR);234例置换二尖瓣(HVR);44例置换双瓣(DVR)。508例采用标准架型瓣膜,321例采用低架型瓣膜。97%患者得到随访,用于计算无事件发生率。10年内无结构毁损率,AVR组为48±7%;MVR组为44±15%,DVR组为79±11%。虽然低架型瓣5年结构毁损率显著较低,但到第6年则失去其优越性。10年内标准架型瓣膜无结  相似文献   

16.
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已逾13年,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其优点。牛心包瓣的血流动力学性能胜过猪瓣。然而两者的耐久性难以预料。随访2~6年,Ionescu-Shiley标准心包瓣植入后有一定的原发性组织毁损发生率。为了研究组织损毁的原因,苏格兰Glasgow大学对两种新型心包瓣膜即Ionescu-Shiley低支架瓣(ISLP)和Hancock弹性瓣架瓣(HP)作了体外试验,并与临床上取出的毁损瓣膜组织进行对比。体外试验:将29mm规格的4只ISLP瓣和3只HP瓣置入Rown Ash加速疲劳测试仪。使瓣膜关闭时承受100~300mmHg返压,振幅调至瓣口全开放,以12Hz(10倍于正常心率)进行测试。在瓣叶出现明显穿孔或撕裂(至少3mm长)时取出,以此确定撕裂的起始部。3只ISLP瓣在测试至一千五百万至五千万周期时发生瓣叶撕裂,其部位在瓣叶中部,  相似文献   

17.
1976年至1988年中:作者按照 Car-pentier 法施行二尖瓣成形术(CVR)280例(A 组);另外施行二尖瓣替换术(MVR)1144例,其中169例(B 组)采用机械瓣,975例(C 组)采用猪瓣。A 组同 BC 两组相比:年龄较轻(54.5±17.7对57.6±11.9和60.7±10.8岁,p 均<0.05),男性较多(50.4%对34.3%和37.8%,p 均<0.001),既往心脏手术史较少(9.6%对47.3%和21.7%,p 均<0.001),心功能(NYHA)Ⅲ级较多  相似文献   

18.
作者自1977年10月至1987年10月用St.Jude Medical瓣连续为100例患者行双瓣置换术(DVR)。包括男性41例,女性59例;年龄1~81岁,平均69.86±13.0岁。术前60%患者有明确的风湿性心脏病史,另15%可能有风湿热病史。NYHA 心功能分  相似文献   

19.
多因素统计学分析表明,在某些病例,与病人相关的因素要比不同类型瓣膜对于瓣膜失效具有更大的决定性意义,尤其在主动脉瓣部位.病人和方法: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于1968年~1980年替换主动脉瓣或二尖瓣者总计存活2,871例.换主动脉瓣1,456例,其中439例应用Starr-Edwards笼架球瓣(SE)1260型机械瓣,1,017例采用Hancock或Carpentier-Edwards生物猪瓣.1,315例换置二尖瓣,其中503例接受SE6120型机械瓣,余下的采用组织瓣.主动脉瓣组随访13年,平均4.99年,总计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置入人体(二尖瓣)平均66.1月的十只毁损牛心包瓣的破损原因进行研究。7只瓣膜有玻璃样变;3只瓣膜钙盐沉积;5只未撕裂的瓣叶上瓣叶对合缝针孔扩大,这可能进一步导致Gabbay Ⅰ型撕裂。置入人体97个月,瓣叶不同区域的收缩温度有不同程度下降。研究结果提示,牛心包瓣的破损是多原因造成的。只有通过综合改进,才能提高牛心包瓣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