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病例介绍 女性,49岁,以"咳嗽、气促、不能平卧2天"入院。近10年来反复咳嗽,入院前2天咳嗽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卧位时症状加重伴气促,活动后明显,伴有剑突下疼痛。入院时胸部DR片示:心影稍增大,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入院后予雾化吸入,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入院第2天病情加重,端坐呼吸。胸部彩超示:右侧胸腔积液。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心包中~大量积液。  相似文献   

2.
病人 男 ,2 1岁。胸闷、乏力 5d。查体 :颈静脉怒张。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90次 /min ,心音遥远 ,律齐。彩色超声示 :右室前壁之前、左室后壁之后分别见 13cm、30cm液性暗区 ,于右室、右房室交界处心包壁层见 10 5cm× 97cm大小实性高回声光团 ,形态不规则 ,呈葡萄粒状 ,伴部分液化 ,不随心脏跳动而摆动。CDFI示肿物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超声检查见心包壁层实性肿物 ,心包大量积液。CT检查心包可见大量积液 ,右侧心包、右房、下腔静脉之间可见不规则肿块影 ;增强CT见肿块稍有不规则强化 ;诊断 :心包肿瘤 ,心包积液。心包穿刺置细管引…  相似文献   

3.
心脏移植术后心包积液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心包积液的发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5例受者心包积液的发生情况,同时对移植术后发生的心脏排斥反应、病原体感染、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检测,并观察这些指标与心包积液发生的关系。结果 5例心脏移植的受者,均长期出现少量或中量心包积液。其中1例受者在术后1d出现心包积血。结论:心包积液与急性心脏排斥反应、感染及右心衰竭无显著相关性。术后1w内出现的大量心包积液可能为心包积血,应积极给予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大量心包积液引起的心包压塞症状,2000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开展超声定位置入中心静脉留置管治疗大量心包积液19例,效果较好。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胸腔积液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少数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效果差。我们报道多种血液净化方式联合治疗双侧大量胸腔积液并发心包积液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局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先对29例大量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再于心包腔内一次注入博莱霉素60mg。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疗效,心包积液变化参考WHO癌性渗液疗效判定结果。结果完全缓解(CR)7/29例;部分缓解(PR)18/29例;无效(NC)4/29例;总有效率为86%r。结论博莱霉素局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病儿男,3岁。右股静脉穿刺所置输液管断入血管内2个月。来我院时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包摩擦音,以胸骨右缘第2、3肋间最响。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异物长61mm、直径3.5mm,少量心包积液。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作者单位:430070武汉市,广州军区...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插管留置针作心包引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心包积液伴有心包填塞症状者行心包穿刺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反复抽液不仅病人痛苦,且危险性大,感染机会多。为此,我科将深静脉插管留置外(简称留置计)用于心包引流1树成功,介绍如下。1病例简介男,57岁。心包积液、颁发早搏于1996年8月27日入院。查体:端坐位,口后紫组,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消失,心界向两侧扩大。听诊心音遇远,心率88/min,闻及早搏14/min,肝剑突下9cm.质软,有压痛,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心电图:颁发单源性室早,全朕低电压。B起示肝脾肿大,瘀血性肝病,心包中等量积液。入院后即行心包穿…  相似文献   

9.
留置导管治疗心包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短期内心包大量积液可造成急性心脏压塞 ,危及病人生命 [1]。我院急诊室 1 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3月经皮穿刺留置导管治疗中、大量心包积液 2 5例 ,获得了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2 5例中 ,男 1 2例、女 1 3例 ,年龄 1 7~76岁 ,平均 ( 51 .76± 1 4.51 )岁。肿瘤转移性 6例 ,结核性 1 4例 ,非特异性 5例。其中血性积液 1 2例 ,漏出液 1例 ,渗出液 1 2例。大量心包积液 2 1例 ,中量心包积液 4例。心功能 级 2例、 级 1 2例、 级 1 1例 ;其中 5例出现休克 (收缩压 <90 mm Hg,1 mm Hg=0 .1 33k Pa) ,2 5例均有不同程度胸闷、气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肺癌心包积液引流及腔内灌注化疗的护理。方法 对15例肺癌并心包积液的患者在床边B超定位下进行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1流心包积液及腔内灌注化疗药物。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导管固定通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化疗毒副反应。结果 14例顺利完成治疗,1例导管脱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熟练掌握护理要点,及时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面部、下肢水肿伴心慌、胸闷l周”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面部及双下肢水肿,颈静脉充盈.心率9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入院胸部CT示心包积液,两侧胸腔少量积液。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心房、右心室见低回声包块,大小分别为19mmX18mm、27mm×19mm,心包中等量积液。强心利尿后水肿好转。1周后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右心室、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见低回声包块,大小分别为55mm×29mm、27mm×21mm,心包中至大量积液(图1)。  相似文献   

12.
患者1,女,26岁。车祸致胸腹部伤2 h 后入院。体格检查:BP 89/64 mmHg, P 149次/分。双侧颈静脉怒张。心率149次/分,律齐,心音遥远。双侧移动性浊音阳性。B 超检查提示心包腔积液,液性暗区约0.9 cm;胆囊窝及盆腔积液。CT 检查提示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肝左叶挫伤,胆囊窝及盆腔积液。初步诊断:(1)心包积液;(2)肝脏破裂;(3)失血性休克。急诊行心包开窗引流及剖腹探查术。自体血回收并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术中见心包腔大量积血。诊断为心脏破裂。纵劈胸骨探查见右心房近上腔静脉区3~6 mm 3个裂口,不断有血涌出。清除积血及血凝块,暴露右房裂口,控制出血后缝合右房裂口,放置引流管并关胸。同时,取上腹正中切口探查,见腹腔内大量积血,约2000 ml,肝圆韧带左侧有一长约10 cm 裂口。缝合创面,放置引流管并关腹。术后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心内结构无异常,第10天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 患者,女,74岁,入院时颜面及全身水肿明显,呼吸急促,痛苦面容,口唇紫绀,BP188/122mmHg,双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哕音,心率144次/min,律不齐,腹部明显隆起,可触及囊性包块,Cr156.701μmol/L,尿素33.1μmol/L;心电图提示:心率144次/min,律不齐,心房纤颤(快速),心肌广泛性缺血。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明显扩大,心包积液(少量),心射血分数46%。腹部B超提示:腹部大量积液、脂肪肝。腹部CT示:  相似文献   

14.
Fontan术后顽固性胸腔积液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腔积液是Fontan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1999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共对49例复杂先天心性病(先心病)病儿进行改良Fontan手术,死亡6例,43例生存病儿中,发生顽固性胸腔积液(胸腔渗出时间超过2周)8例,占18.6%。现对这43例病儿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与顽固性胸腔积液有关的因素,并总结顽固性胸腔积液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5.
心包积液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超声心动图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后,心包积液在患者中的检出率日益增高,老年患者占46%~48.3%.大部分心包积液由于量少而不出现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则由于大量积液成为突出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多沙普仑用于危重病人术后催醒致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 8岁 ,体重 5 5kg。因胸闷、气促不能平卧半月入院。查体示 :口唇发绀 ,颈静脉怒张 ,气管右偏 ,BP1 80 /1 0 0mmHg ,肝肋下 3cm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血常规、电解质基本正常 ,白蛋白 1 4g/L ,BUN 1 4mmol/L ,Cr 1 0 4mmol/L ;胸片示 :心包积液 ,左侧胸腔积液 ;CT诊断左肺癌合并心包、胸腔转移。ECG示 :肢导联低电压 ,ST段弓背向下抬高。患者入院 1d时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 ,经紧急心包穿刺放液 30 0ml,胸穿放液 6 0 0ml后症状缓解。次日晨喘憋症状再次加重 ,急诊行“心包部分切除、抽放积液并肺癌切除术”。麻醉前BP 1 6…  相似文献   

17.
病人 女 ,6 2岁。晕厥、呕吐及下肢水肿 4个月。心包穿刺抽出淡血性积液 ,检出抗结核抗体 ,脱落细胞为大量间皮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 ,未找到肿瘤细胞 ,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治疗。但心包积液呈进行性增多 ,并出现左胸积液 ,超声引导下 5次心包穿刺 ,共抽出血性心包积液 2 70 0ml,脱落细胞检查均未找到肿瘤细胞。第 6次心脏超声检查 ,见心包内左肺静脉旁 6 6cm×5 7cm大小、边界清的强回声团 ,疑为心包间皮瘤。1999年 2月行左胸探查手术。开胸后见左胸内血性胸水 170 0ml,肺淤血。纵行切开心包 ,…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28岁,既往健康。入院一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持续一个月未见缓解;入院20 d 前出现胸骨后疼痛,伴呼吸困难,行心脏超声检查示局限性心包积液,未行其它辅助检查,2012年11月4日收入我院心内科病房。入院查体:体温38.9℃,脉搏144次/分钟,呼吸频率24次/分钟,血压106/55 mmHg,右下肺呼吸音弱,心律齐,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109/L,动脉血气分析示pH 值7.47,二氧化碳分压24 mmHg,血氧分压59 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复查心脏超声示:心包内可见液性暗区,右室前壁前2.52 cm,左室侧壁3.56 cm,肺动脉外侧1.28 cm,其内透声不良,可见弱回声光点,右室前壁局部呈尖角样隆起,与壁层心包粘连,提示“中等量心包积液(局限于右室前壁及左室侧壁处)”。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给予莫西沙星+氟氧头孢钠联合抗感染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间断高热,体温可高达42℃,频繁抽搐,抽搐时呼之不应,尿便失禁,于11月7日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入 ICU 时患者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大,口唇发绀,右下肺呼吸音弱,可闻及湿音,余未见异常。立即给予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适度镇静、物理降温等积极抢救,再次复查心脏超声仍提示局限性心包积液;CT 示颅脑未见异常,双肺感染性病变。诊断为“呼吸衰竭、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肺炎”,给予抗炎(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化痰、营养心肌、促醒及保护脏器功能等相关治疗措施。经上述治疗后,患者的意识迅速转清,但脱离呼吸机困难,11月8日行心脏三维成像(64排 CT)检查示心包大量积液(图1),心外科及心内科医生会诊均不建议行心包穿刺术,胸外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包压塞后乳糜胸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人 女 ,2 6岁。 2 0 0 1年 5月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 10d出现胸闷、气短。X线胸片显示心影明显增大 ,左侧肋膈角消失。B超检查提示有大量心包腔积液、左胸腔中等量积液。立即心包穿刺抽出血性液 30 0ml,留置心包腔引流管。左侧胸膜腔穿刺 ,抽出血性液体 6 0 0ml。 2d后B超检查 ,心包内已无积液 ,拔除心包引流管。左胸膜腔仍有中等量积液 ,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引流量每日 130 0ml左右 ,引流液渐呈乳白色 ,苏丹III染色阳性 ,确诊为乳糜胸。遂行开胸胸导管结扎术。术后 2周病人痊愈出院。随访半年 ,病人体健。   讨论 …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左室通道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主动脉-左室通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1986年10月至2003年2月收治的7例主动脉-左室通道病儿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分型和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病儿无死亡,术后1~7年随访心功能良好.仅1例有轻度主动脉瓣反流。结论 婴幼儿期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症状是主动脉-左室通道特点,一经诊断即须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以补片关闭分流口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