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3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86例,其中单纯重症肌无力(MG)3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TTMG)53例,正中纵劈胸骨切口82例,后外侧切口4例。结果:83例行完全切除,3例行大部切除,1例于肌无力危象期行手术治疗,78例术前、术后加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26例患者术后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胸腺瘤术后病理分期Ⅱ期以上者进行放、化疗。术后随访6月至10年,30例缓解(34.88%),41例改善或明显改善(47.67%),8例无改善(9.30%),总有效率91.86%,5例恶化,2例术后半年内爆发重症肌无力危象死亡。结论:手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手段,纵劈胸骨切口可以在较好的显露下行全胸腺切除加纵隔脂肪清除术;而抗胆碱酯酶药物及激素的使用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术后应注意机械通气的应用。处于肌无力危象期的患者抓好围手术期处理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机械通气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提高撤机成功率.方法 将58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次脱机情况及自我耐受的比较.结果 心理护理组一次脱机成功率、撤机时耐受程度比较,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重症肌无力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41-84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机械通气联合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治疗14例(17例次)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临床相对评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7例次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痊愈4例次,基本痊愈9例次,显效3例次,好转1例次。结论:机械通气联合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是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患者扩大胸腺切除术后的机械辅助通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 2 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扩大胸腺切除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情况 ,对术后出现肌无力危象的相关因素和危险阶段、延长机械辅助通气的时间及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观察选择有效方法完成围手术期处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30例患者术后无1例死亡。其中有3例发生了肌无力危象,实施机械通气后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在术后1个月重症肌无力症状均有缓解,最终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效果比较令人满意。结论选择有效方法针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加以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能够获得显著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 2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胸腺组织及前上纵隔的脂肪组织。术后关胸前吸出前纵膈残余气体及液体,不留置胸管,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胸。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1例,予机械辅助通气及对症处理后好转;病理示11例为胸腺增生,16例为胸腺瘤。25例获随访,时间12~47个月,完全缓解11例,药物缓解5例,微小症状表现2例,改善1例,无变化5例,1例恶化,无死亡。结论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方法可行、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84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58例采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26例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76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3 h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是救治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呼定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90-219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9月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26例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效果进行固顾性分析。结果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d-6d,平均(2.9±0.7)d。有121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脱机后24h与上机前比较,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气分析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可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氧情况,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MC)的有效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胸腺切除术后并发MC的6例患者的诱因、救治方法及转归。结果 4例因发生肺部感染诱发MC,其中1例患者经治疗好转脱机拔管后因肺部感染再次加重诱发反拗危象;未遵医嘱服药诱发1例;另外1例患者术后无明显诱因发生MC。6例患者均在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嗅吡斯的明片口服、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肌肉注射及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均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并采用无创头盔式面罩实施有创-无创序贯脱机模式顺利脱机。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后均预后良好康复出院。结论 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易并发MC,及早机械通气治疗并准确把握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合理用药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神经科急重症之一,若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呼吸衰竭是常见死亡原因,改善通气功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神经科于1996年6月~2001年6月采用机械通气加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17例,成功1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研究分析15例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围术期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除2例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外,其余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发现症状完全缓解8例,改善7例。结论: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前通过抗胆碱酯酶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应使病人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术前插胃管,于麻醉前、术中、术后早期鼻饲给药;胸骨正中切口能充分显露前纵隔结构,清除彻底,术中对瘤体周围的可疑组织(包括脂肪组织)按瘤体组织处理,必要时电灼灭活,术毕顺铂冲洗;麻醉要求相对较高,带咽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回病房可防止早期重症肌无力危象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00mg/日)肌注及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是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血浆置换辅助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撤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血浆置换辅助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伴撤机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0~2005年因撤机困难入住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ICU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1例,均需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接受了血浆置换(PE)治疗7例,称PE组;仅接受常规治疗4例,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总通气天数、ICU天数、用PE前(后)的机械通气天数,以及PE前和撤机时的许氏临床相对评分.结果 血浆置换组用PE前的通气天数(19.7±21.3)d,接受PE后的通气天数为(2.57±5.94)d,总通气天数(27±23)d;对照组的总通气天数(26±22)d,两组的住院天数、总通气天数、ICU天数均无显著差异.PE组治疗前许氏绝对评分平均为44分,4次PE治疗后许氏绝对评分平均为18分,相对计分为0.59,,结论对这类撤机困难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应用PE治疗4次后,在不增加治疗总费用的前提下,能在较短时间内协助患者尽快撤机;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综合治疗前提下,机械通气7 d以上仍难以撤机者,可考虑应用血浆置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胸腺瘤手术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8例胸腺瘤术后其中3例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观察和护理。结果:3例并发肌无力危象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易并发肌无力危象,要求护理人员高度重视,密切观察呼吸变化,有变化及时正确处理,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30例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术中完全切除胸腺组织 ,同时彻底清除颈根部至膈上及两侧膈胸膜内所见脂肪组织。结果 除手术死亡 1例 (3.3% )外 ,其余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随访 6个月~ 6年。术后 2 2例肌无力症状缓解 ,3例改善 ,2例无改善 ;2例分别于术后 2、4年死于肌无力危象 ,余患者至今健在。结论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 ,及早气管切开和机械辅助呼吸是手术成功和救治危象的关键 ,其预后与 Masaoka的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神经科急重症之一 ,若不及时抢救 ,死亡率很高。呼吸衰竭是常见死亡原因 ,改善通气功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我院神经科于 1 996年 6月~ 2 0 0 1年 6月采用机械通气加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 1 7例 ,成功 1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7例中女 1 3例 ,男 4例 ,年龄 1 8~ 5 7岁 ,平均38岁。合并胸腺瘤 7例 ,胸腺瘤术后 4例 ,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 3例。危象发生前均有明确的朝轻暮重的肌无力病史 ,并经新斯的明或腾喜龙试验结果阳性而确诊。由于感染、劳累使病情恶化或治疗不当等诱因引起重症肌无力麻痹 ,导…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护理。方法 通过对6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紧急采取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并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交叉感染,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及时采取机械通气,改善病人的缺氧症状,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所在,密切观察病情,采取各项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抢救成功与促进病人的康复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波  孙丰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0):296-298
目的探讨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对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0月,2年来我科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采用早期机械通气方法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治疗组;2004年6月-2006年9月未采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0,2,24h后2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及住院天数和住院病死率。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0,2,24h后PaO2、PaCO2、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改善,住院天数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pH值较对照组亦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住院期间病死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改善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状态,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共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胸腺摘除术患者46例,其中8例发生肌无力危:象实施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34例对照组与34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B型钠尿肽(NT-pro BNP)指标、左心射血(LVEF)指标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T-pro BNP指标与LVEF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结论对ICU重症心力衰竭采用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马春芬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32-32,34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机械通气结合药物等综合治疗85例重症哮喘患者,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改善情况.结果:本组85例重症哮喘患者应用机械通气2~5 d,平均通气时间3 d.全部患者均抢救成功,未出现气胸、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机械通气前后RR、HR、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前后各指标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