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护理,主要包括儿童牙科畏惧症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护理对策。认为通过环境感化、行为管理、心理护理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能有效缓解儿童牙科恐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03年7~11月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5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儿童的就诊表现及心理特点,对有牙科畏惧的儿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儿童进行牙科诊治的配合程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儿童牙病的顺利诊治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程祥永  张兰 《新医学》2012,43(2):137-140,F0003
牙科畏惧症是人们对牙科治疗的特殊心理和行为的表现。该文就流行病学、危害、相关因素、干预方法等进行概述,以期能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牙科畏惧症     
  相似文献   

5.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产生牙科畏惧症的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500例儿童在牙病诊治过程中产生畏惧的原因。结果3岁以下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以上儿童;父母治疗态度不坚决时,子女较难完成牙科治疗;有过牙科治疗经历的儿童,易发生牙科畏惧症。结论针对儿童的不同年龄期和就诊表现,采用不同的教育诱导方法;加强与儿童及其父母的有效沟通;创造愉快的牙科诊疗经历;提高儿童牙科接诊技巧,能够减少儿童对牙科的畏惧。  相似文献   

6.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莉 《天津护理》2007,15(1):60-61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以下简称DF),有人称之为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以下简称DA)。严格地说,DF与DA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前者指针对牙科治疗中特定事物的畏惧感,而后者指牙科治疗中更为普遍的、模糊的不快感,但现在已通用,表示一种情感上不舒适的状态[1]。儿童牙科畏惧症特指牙病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或拒绝治疗的现象[2]。它对儿童牙病的准确诊断及彻底治疗均有较大影响,是儿童求诊及继续治疗的一大障碍,同时也会给牙医带…  相似文献   

7.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指儿童在牙病诊治过程中对某些牙科治疗方法具有的紧张、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症。在拟行牙科治疗的患儿中牙科畏惧症占有较高比例,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逃避医生,抗拒治疗,使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就近年来经我科诊治,且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儿童牙科畏惧症病例作一总结,以期提高对该病症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儿童牙科畏惧症(children dental fear,CDF),是儿童牙病临床治疗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妨碍儿童口腔保健服务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对于CDF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心理特征、行为表现、评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综合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辅导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204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心理辅导下进行牙科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脉搏减慢例数干预组多于对照组,脉搏加快例数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辅导可有效减少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视听教材应用于口腔科门诊有牙科畏惧症的牙体牙髓病患儿的效果。方法对口腔科门诊牙体牙髓病患儿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进行评测,筛选出有牙科畏惧症状患儿12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观看视听教材后进行牙科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口头宣教和牙科治疗。比较两组的畏惧程度和畏惧分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牙科畏惧程度比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中畏惧分值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应用视听教材进行指导,可降低学龄期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程度,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戏诱导对牙科畏惧症(DF)儿童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6月30日首次就诊的100例DF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游戏诱导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依从性、主观焦虑情况、完成口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完成率、治疗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方法2004年1~10月期间,对门诊680例就诊的患儿采取了解其就诊的心态、畏惧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680例就诊的患儿顺利地完成了全程治疗。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宣教等解决儿童对牙科治疗和诊治造成的畏惧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科4~11岁儿童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2月收治的明显不配合治疗的4~11岁患儿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是单纯地进行常规治疗,最后用牙科焦虑量表来评定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牙科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的干预组牙科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现代儿童口腔临床医学中,医师首先应具备儿童心理学知识,并在操作中尽量避免失误,从而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缓解患儿的心理不良情绪,以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畏惧症患儿14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和护理.结果 干预组的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减少和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使其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最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或称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是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的害怕,现出的应激反应,如心悸、出汗、高声叫喊、躲避、拒绝治疗等。  相似文献   

16.
潘丽娜  余粤海  叶萍  刘秋文 《护理研究》2008,22(34):3133-3134
[目的]调查分析口腔科病人牙科畏惧症(DF)的相关因素.[方法]用DF调查量表对来诊的成年病人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结果]DF检出率为16.1%,不同性别的牙科病人DF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DF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器械畏惧和卫生条件畏惧.[结论]DF的发生由综合性因素造成,需要通过病人、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将DF降低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成人牙科畏惧症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口腔科病人牙科畏惧症(DF)的相关因素。[方法]用DF调查量表对来诊的成年病人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结果]DF检出率为16.1,不同性别的牙科病人DF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DF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器械畏惧和卫生条件畏惧。[结论]DF的发生由综合性因素造成,需要通过病人、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将DF降低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术前教育用于预防牙科畏惧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术前教育在龋齿的充填治疗中 ,预防牙科畏惧症 (dentalfear,DF)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对患有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合面中或深龋的小学生 ,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 ,每组 6 0例 ,男、女各 30例。术前教育组 :提前1h ,在 1名护士带领下 ,观看有关龋病防治的科教片 ,熟悉环境、器械并回答提问 ;空白对照组 :不做DF的干预。两组接受同样的常规充填治疗。根据Veerkamp的评价标准 ,3名专家盲评 ,取均值。结果 两组的DF值分别是 0 .5 6± 0 .5 8,1.0 7± 0 .70 ,差异非常显著 (χ2 =18.4 6 0 ,P <0 .0 0 1) ;两组DF的发生率分别为 10 %和 4 8.3% (χ2 =15 5 0 3,P<0 .0 0 1)。结论 术前教育可以很好地预防DF。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发坤  杜榆  李智钢 《现代康复》1999,3(4):470-470
牙科畏惧症(DFA)己逐渐引起了牙科学界的重视,Engel在1997年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来,为认识和解决DFA,本对老年人牙科畏惧症进行调查分析.从心理角度提出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学员牙科畏惧症的现状及原因。方法通过对600名学员的问卷调查了解学员的牙科畏惧症情况,症状及程度。结果我院牙科畏惧症的发病率为42%,畏惧症学员的DF平均记分为3.4分。结论我院学员的牙科畏惧症较高,在临床实践中需采取宣传、暗示等多种手段来提高患者口腔治疗和保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