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国宏 《当代医学》2014,(21):92-9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普外科于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有53例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腔镜组),45例行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开腹组),对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0±3.6) mL、(17.5±3.2)h、(1.0±0.4)d、(5.3±1.7)d,对照组分别为(50.4±3.6)mL、(30.1±8.4)h、(2.0±1.2)d、(10.1±2.8)d,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切口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3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手术时机分成甲组、乙组,各67例,并给予适宜的手术治疗。结果:甲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3.43%、1.49%明显低于乙组(44.78%、1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肠段坏死、腹腔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分别为7.46%、4.48%、1.49%、0%明显低于乙组20.90%、13.43%、7.46%、2.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早期手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35例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A组),13例行小肠部分切除(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呜音听诊评分、术后排气、体重、生活质量评分及复发率。结果:B组患者的肠鸣音听诊评分、术后排气、生活质量评分及复发率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部分切除术能够促进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50例,依照患者意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75),实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对比2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3.0±0.6)cm、手术时间(56±18)min、术后排气时间(1.0±0.2)d以及住院时间(4.3±1.5)d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68.5±6.5)mL显著小于对照组(114.2±8.6)mL(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30.6%)(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与开腹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游大行  刘宝 《当代医学》2014,(23):98-99
目的:探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3月~2013年12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n=22)和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n=21),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0±3.1)h、(6.1±1.7) d,对照组为(32.5±3.6)h、(9.5±2.3)d,试验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再发肠梗阻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38.10%)(P〈0.05);2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臧勇 《当代医学》2014,(33):86-87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梁岔中心卫生院2006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其均分为A、B、C组(n=28)。A组行急诊手术,B组进行延期手术,C组择期进行手术,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G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宜择期手术或行急诊手术,在发病3d内,行胆囊切除术均较为安全,对于病程〉7d者,则宜行保守治疗,并在6周后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7.
李广德  程小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04-105,108
目的探讨胸腔注射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6月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胸腔给药,A组患者接受尿激酶,B组患者接受地塞米松,C组患者接受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结果 A、B、C三组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分别为:A组:(17.4±3.5)d,(1.92±0.35)mm,26.2%;B组:(17.0±3.7)d,(1.87±0.39)mm,31.0%;C组:(13.5±2.9)d,(1.32±0.29)mm,7.1%。三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B组(P〈0.05),胸膜厚度显著薄于A组与B组(P〈0.05),胸膜粘连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注射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方案之一,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方法将9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发病至手术时间不同分为A、B、C三组,其中发病至手术时间〈48h为A组(35例)、48-72h为B组(33例)、〉72h为C组(28例),均在腹腔镜下常规行胆囊切除术,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C三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5.7%、6.1%、14.3%,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5.992,P〈0.01);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12.9%、20.8%,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于发病至手术时间超过72h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时,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王金栋 《当代医学》2014,(25):70-7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山东省无棣县第二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4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但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8.42±14.35)min,术中出血量为(86.37±22.54)mL,肛门排气时间为(3.16±1.13)d,住院时间为(6.75±1.64)d以及并发症发病率为6.25%,均优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96.87±21.66)min,术中出血量(146.58±43.12)mL,肛门排气时间(5.27±1.85)d,住院时间(9.88±2.59)d以及并发症发病率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余志龙 《当代医学》2014,(32):32-33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组和手术组(n=61),手术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手术,联合组采用超声联合腹腔镜治疗,分析2组手术情况。结果所有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平均出血量为(24±13)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6~24h。手术组的手术开始至腹腔探查时间(26.81±4.46)min,手术时间(74±12)rain,观察孔长度(27.08±3.41)mm,术中并发症22例,住院时间(76±1,2)d,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再发粘连的概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内支架置人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和第二炮兵总医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36例为对照组,采用结肠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3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52.4±20.3)min、术中出血量(121.7±26.9)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0.8)d、术后住院时间(6.7±1.8)d、并发症发生率(2.8%)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79.6±25.1)min、(162.8±37.5)mL、(3.7±1.3)d、(9.3±2.4)d、19.4%,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5.7±2.9)枚、患者满意度(9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6±3.1)枚、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肠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比,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效果要优于开腹手术,因此值得对腹腔镜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并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0月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及吉林省前卫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A、B、C、D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并一期缝合治疗,B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C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并一期缝合,D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记录并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记录各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组住院时间[(4.3±1.2)、(8.4±3.1)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6±0.5)、(2.5±0.8)d1均明显短于C组[(12.8±3.5)、(3.7±1.1)d】和D组[(13.0±2.7)、(3.9±1.4)d1,而A组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手术时间[(160.5±65.8)、(162.4±63.5)min]长于C、D组[](106.3_±42.7)、(110.6±40.3)rainl,术中出血量少于C、D组f(180.6±34.7)、(176.4±35.9)m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C与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胆漏发生率[10.0%(3/30)]高于A组【3.3%(1/30)】,D组胆漏发生率【13.3%(4/30)]高于C组【3.3%(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其中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并一期缝合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还可避免T管引流引发的并发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效果,为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B超、立位平片和腹部CT检查确诊,其中3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研究组)、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开腹手术(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拔导尿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以及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术中小肠或肠壁损伤、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肠漏、切口愈合不良、出现再次梗阻。结果研究组32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肠管间团状粘连,1例因腹壁网膜间广泛粘连,中途改行开腹手术;余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0.2±8.5)mL、术后离床活动时间(11.3±1.6)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8±0.3)d、拔导尿管时间(3.1±0.8)d、住院总天数(5.2±0.6)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1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异位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A组血β-HCG值下降95%的时间(6.1±4.3)d,早于对照组(17.8±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平均住院天数(6.8±1.4)d,低于B组(18.5±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差异,再次宫内妊娠率A组20例(50.0%),明显高于B组11例(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较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好,再次宫内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阑尾残端逆行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999~2007年住院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7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置管组和对照组,比较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结果:置管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2.9±9.4)h,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7.3±15.5)h,P〈0.01;置管组住院时间为(12.0±2.2)d,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8.2±4.5)d,P〈0.01;置管组切口感染或裂开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或裂开率23.7%,P〈0.05;置管组再次梗阻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再次梗阻率23.7%.P〈0.05。结论:经阑尾残端逆行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优于常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和剥离术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择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A组(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术组)30例和治疗B组(肝血管瘤剥离术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住院天数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膈下积液、胆瘘、肝断面包裹性积液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B组肝血管瘤患者手术时间[(64±15)min]、术中出血量[(235±65)mL]、输血量[(200±90)mL]、肝血流阻断时间[(5±4)min]、住院天数[(9.0±1.5)d]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125±20)min、(685±100)mL、(505±95)mL、(16±5)min、(13.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肝血管瘤患者膈下积液、胆瘘、肝断面包裹性积液发生率(6.7%、0.0%、0.0%)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20.0%、6.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离术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收集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保守治疗22例(A组),发病48 h内手术30例(B组),发病48 h后手术28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肠坏死率、病死率、恢复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A组患者的肠坏死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B和C组,A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均短于B和C组,其中手术治疗患者中,B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00.0%)与B组有效率(96.7%)、C组患有效率(9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根据老年患者急性肠梗阻的具体病情发展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疾病的治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暖宫贴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东莞市寮步医院妇科门诊需要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应用暖宫贴,对照组则不应用暖宫贴。记录患者术后的腹痛评分、出血量和出血时问。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30min、60min和120min的腹痛评分[分别为(2.95±1.25)、(2.08±1.36)、(135±1.1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68±1.82)、(4.49±1.53)、(2.93±1.34)](P〈0.05)。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58.23±25.86)ml显著低于对照组(72.53±20.53)ml(p〈o05)。治疗组患者的出血时间(679±412)d显著低于对照组(8.35±3.31)d(p〈0.05)。结论暖宫贴可减轻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疼痛、减少出血量和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不同术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疗效。方法:68例(7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就诊顺序以双盲法随机分为A组34例(35眼)和B组34例(36眼),A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B组采用青白联合手术,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眼压和视力,并注意随访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和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97.14%,B组有效率97.2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dit z=4.264,P=0.089);术后两组患者眼压、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好转(P〈0.05),且A组眼压(15.74±6.85)mm Hg明显高于B组(12.65±4.7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0.29±0.18)D明显低于B组(0.71±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并发症5眼(14.28%),B组出现并发症6眼(16.67%),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91)。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选择联合手术,以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保证手术疗效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