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泻是小儿临床常见症状,肠道微生态失调是腹泻的主要因素,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腹泻治愈效果显著.肠道微生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中药疗效及疾病形成机理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微生态的内涵,通过检索文献,本文对七味白术散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肠道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七味白术散在肠道黏膜屏障的基础下,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调整肠道菌群,提高肠道酶活性,从而达到治愈效果.七味白术散可以在酶活性水平及酶产生菌水平对肠道乳糖酶进行调节.这些可以为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机理的揭示,促进七味白术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予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饮食调理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蒙脱石散口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七味白术散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腹泻症状评分,及粪便中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3. 33%,优于对照组的75. 56(P 0. 05)。观察组腹泻、呕吐、发热症状改善时间及腹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腹泻、呕吐、发热症状,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肠道是一个多元化的微生态系统,其结构及功能是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疗效机制等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肠道微生态研究技术对该领域研究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研究的相关技术如微生物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变性/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  相似文献   

4.
<正>人体肠道内栖息约1 000种以上的细菌,其总数接近于1013~1014CFU,被誉为人类的第二指纹及第二基因组[1],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外界环境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肠道菌群结构、种类、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遇到饮食、抗菌药物、心理压力等应激情况时,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潜在的有害物种大量繁殖,产生硫化氢、乙醛、酚类等有毒的代谢产物,诱导肠黏膜炎症或直接导致DNA损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态与肝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镭  陆伦根 《肝脏》2006,11(4):278-280
肠道是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宿主细胞、营养物质和肠道微生物群.肝脏门静脉接受来自肠道的血液,所以肝脏与肠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关系受饮食因素影响。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底物,而微生物代谢产物被宿主吸收后可影响宿主生理功能。因此,肠道微生态与饮食和健康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微生态与饮食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程中的终末期阶段,是由一种及以上病因引起的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因素可导致菌群失调。由于肠道内菌群的种属、定植能力及代谢能力等改变,在不同的阶段均可加重肝脏损伤。近年来,肝硬化进展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特别是细菌移位机制及肠道微生态失衡在常见进展期肝硬化并发症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正>成年人肠道中寄生着10万亿到100万亿的微生物~([1]),其中绝大多数存在于结肠,密度接近10~(11)~10~(12)个/毫升。大多数肠道微生物是细菌,其余少部分为古代细菌、真核生物和病毒~([2])。在人类和小鼠身上最常见的两种细菌是厚壁菌和拟杆菌,其特点是不能在宿主以外的地方生长。婴儿从周围生物系统中获取最初的微生物群落,特别是从母体阴道和粪便~([3])。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在家庭成员间共享~([4])。肠道  相似文献   

10.
<正>人体肠道里生活着超过1000种以上的微生物,统称为肠道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细胞总量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而其编码的基因总量更是人体基因总数的100倍。肠道微生物和宿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一个具有协同作用的共生复合体,构成了肠道微生态。微生物细胞之间、宿主细胞之间及微生物和宿主细胞之间,存在着一个复杂的细胞通讯网络,包括微生物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的微生物间也可发生交互作用,从而维持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11.
人类肠道含有大量微生物群落,与宿主形成共生关系,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益生菌是指对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有益,可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微生物。近年来,益生菌对肿瘤发生的抑制作用已引起科学界的关注。业已发现,益生菌能诱导人胃癌细胞株HGT-1细胞的凋亡。益生菌通过影响金属蛋白酶9活性和紧密连接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与全身各系统疾病相关。肠道菌群结构紊乱、细菌移位、影响宿主代谢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参与胰腺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影响预后,了解肠道菌群与胰腺疾病相关性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邢乐康  邓永东  金凤玲 《肝脏》2020,(2):216-218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酗酒,胆汁淤积和药物或化学毒物等引起的常见弥漫性肝损害。其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常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当肝硬化发生时,因“肠-肝轴”(gut-liver axis)这一特定连接方式会造成肠道屏障被破坏,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肠道微生态失衡并继发肠道感染和内毒素的产生;当机体发生肠道菌群紊乱时不但会使肠道感染程度更加严重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并使肝组织破坏程度明显上升,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本文对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器官老化及其功能退化日益得到老年科医师和研究者的重视.作为人体重要代谢脏器之一的肝脏更是临床医师药物治疗和对疾病预后判断的重点,而如何维护老年人肝功能以及延缓肝功能衰退一直是老年消化病医师研究的重中之重.肠道微生态系统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含有人体最大的贮菌库和内毒素池,菌种达500余种,重量约1 000 g,它们以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构成了肠道的重要生物屏障.肠道与肝脏在解剖和功能上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失衡和肝功能损伤互为因果,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并加重患者病情,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有助于老年肝功能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微生态学与中医学关系引起了中医药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中医证候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脾虚证为祖国医学脏腑辨证之常见证型,研究证明中医"脾"与肠道微生态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深入研究肠道微生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脾虚证本质和检验标准的探索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本文对脾虚证检验标准化研究及其与肠道微生态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肠道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作用影响的统一体称为肠道微生态,它不仅促进营养食物消化吸收、调节能量平衡、抵御外来致病菌的侵入,而且促使免疫系统成熟,减少感染和异常的免疫应答。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1~3],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对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对代谢性疾病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1肠道微生态概述1. 1正常肠道菌群肠道内栖息着大量共生细菌,在  相似文献   

18.
白文元  刘娜  白研 《胃肠病学》2013,18(5):257-259
近年来国内外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肝脏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重点介绍肠道微生态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肝脏疾病时对肠道微生态产生什么影响、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衡对肝脏疾病有何作用。客观评价肝脏疾病微生态基础与临床研究结论,藉以引起大家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从而达到延长肝病患者生存期,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正>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酒精的脂溶性及毒性可直接破坏肠黏膜屏障,导致宿主肠道通透性增加,失调的肠源性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被破坏的细胞间连接直接进入门脉系统,可能是发生ALD的基础和重要原因~([1,2])。肝病程度越重(如肝硬化)患者比健康人血液有更高水平的细菌数量及其代谢产物,高水平的细菌移位引起的感染极大地增加了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