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 (Ⅳ·C)含量变化 ,并探讨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分组检测 6 0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ET 1、TNF α、Ⅳ·C和HA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ET 1、TNF α、HA和Ⅳ·C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0 0 1) ,肝硬化ChildC级均高于ChildB级和ChildA级 ,Child分级与ET 1、TNF α、HA和Ⅳ·C含量呈正相关 (r=0 6 4 ,r =0 5 7,r =0 6 9;P <0 0 5 ) ;食管静脉曲张患者ET 1、TNF α、HA和Ⅳ·C含量均高于无食管静脉曲张者 ,并随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而上升。结论 肝硬化患者ET 1、TNF α、HA和Ⅳ·C含量检测对了解肝硬化程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冉迅  吴立荣 《贵州医药》2004,28(11):982-98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循环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肾上腺髓质素 (Adm)、内皮素 1(ET 1)水平及萘哌地尔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 5 4例心力衰竭患者 (CHF组 )及 2 0例健康者 (对照组 )血TNF α、Adm和ET 1浓度 ,同时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然后将 5 4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A组 ) 2 8例 ,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萘哌地尔治疗组 (B组 ) 2 6例 ,在A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萘哌地尔 5 0mg ,每日 2次 ,1月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①心力衰竭患者TNF α、Adm和ET 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三个参数分别与LVEF呈负相关 (P <0 0 1)。②A组和B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TNF α、Adm和ET 1水平下降和LVEF、NYHA分级改善显著 (P <0 0 1)。③B组治疗后和A组治疗后比较 ,TNF α、ET 1水平进一步下降 (P <0 0 1)及NYHA分级进一步改善 (P <0 0 5 ) ,而Adm水平下降和LVEF提高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TNF α、Adm和ET 1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关系 ,萘哌地尔治疗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TNF α、ET 1水平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层粘连蛋白(LN)在不同阶段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观察二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血清标本均来自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对照组(A组)20例、急性肝炎组(B组)15例、慢性肝炎组(C组)80例、肝炎肝硬化组(D组)85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和LN。结果(1)肝病患者血清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NF-α含量逐渐增高(P<0.05)。慢性重度肝炎组血清TNF-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也明显高于慢性轻度肝炎组(P<0.01)。血清TNF-α含量从ChildA→B→C级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肝炎组患者血清LN含量较对照组较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度肝炎组血清L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轻度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LN升高幅度较大,与慢性肝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A→B→C级LN含量逐渐增高,且C级显著高于A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TNF-α与LN二者显著相关(P<0.01)。结论在肝细胞损伤及其纤维化发展进程中,随着病情进展,TNF-α及LN含量逐渐增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重型肝炎 (SH)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患者治疗前后心钠素 (ANP)、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变化 ,进而比较治疗效果。方法 :用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 90例SH并SBP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ANP ,TNF α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各型重型肝炎ANP ,TNF α ,TBIL ,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 ;SH并SBP患者HBeAg ,HBV DNA阳性组的ANP ,TNF α,TBIL ,ALB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 ;治疗后ANP ,TNF α和CD4+ /CD8+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5 ) ;90例SH并SBP患者中存活 4 7例 (5 2 .2 % ) ,死亡 4 3例 (4 7.7% ) ;存活组治疗后的ANP ,TNF α ,TBIL和ALB水平下降较死亡组明显 (P <0 .0 1) ;ANF ,TNF α水平分别与TB ,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 (r =0 .5 733,r =0 .5 4 13,P <0 .0 1)。结论 :SH并SBP患者检测ANP ,TNF 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对观察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心功能级数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透明质酸 (HA)和层粘蛋白(LN)含量的变化 ,研究心肌纤维对该病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对 84例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PCⅢ ,HA和L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84例CHF患者血清PCⅢ ,HA和LN含量分别为 ( 180 3 3± 3 2 5 6) μg·L-1,( 88 2 5± 2 9 14) μg·L-1和( 13 2 45± 2 6 3 3 ) μg·L-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心功能Ⅱ级和Ⅲ级患者上述纤维 3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者 (P <0 0 5 ) ,且升高程度与心功能级数相平行 ;不同心功能级数CHF患者血清PCⅢ ,HA和LN纤维 3项指标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0 0 1)。结论 :CHF患者PCⅢ ,HA和LN含量升高 ,可能与心功能有关 ,抗纤维化治疗对CHF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标志物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C-IV)、层粘连蛋白(L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慢性肝病纤维化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IA对80名健康对照者,60例慢性肝病患者经保肝及抗纤维化治疗后血清中的HA、PCⅢ、C-IV、LN和TNF进行检测,同时与对照组和治疗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慢性肝病治疗后血清HA、PCⅢ、C-IV、LN和TNF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A、PCⅢ、C-IV、LN和TNF的测定对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75例肝硬变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及T_3、T_4的联合检测,探讨其对肝硬变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肝硬变血清HA及T_3、T_4。结果 Child B、C级组HA升高与T_3、FT_3降低均较ChildA级组有显著性差异,且HA的升高与T_3、FT_3,的降低有相关性(P<0.01)。结论 随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血清HA升高及T_3、FT_3降低明显,联合检测HA及T_3、FT_3对肝硬变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人工肝支持治疗 (ALSS)重型肝炎 ,探讨各项检验指标含量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治疗组 4 0例予基础综合治疗的同时采取血液滤过 ,对照组 4 0例仅予基础综合治疗 ,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Ⅲ型前胶原肽 (PⅢP)、层粘蛋白 (LN)、透明质酸(HA)的水平 ,并对两组结果作比较。结果 治疗组早、中期患者治疗前血清PDGF为 (12 2 84 5 0± 7882 0 0 ) pg/L ,PⅢP为 (2 6 0 6 2± 92 74 )pg/L ,LN为 (32 8 4 6± 2 2 0 4 6 ) pg/L ,HA为 (6 80 80±2 34 80 ) pg/L ;治疗后分别为 (74 92 5 0± 4 779 6 0 )pg/L ,(16 4 32± 5 2 78) pg/L ,(2 4 8 32±14 8 94 )pg/L ,(4 4 6 6 8± 15 8 38) pg/L ,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中血清PDGF更加明显低于置换前含量 (P <0 0 1) ,且随着病情的好转PDGF继续下降。晚期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滤过后PDGF下降与PⅢP、LN、HA下降呈正相关 (r =0 70、r =0 5 6、r =0 6 7)。对照组治疗前后PDGF、PⅢP、LN、HA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血液滤过可使细胞因子PDGF、PⅢP、LN、HA下降 ,对减轻肝细胞的损伤、缓解肝纤维化的进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进  徐志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368-3368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标志物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慢性肝病纤维化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IA对80名健康对照者,60例慢性肝病患者经保肝及抗纤维化治疗后血清中的HA、PCⅢ、C-Ⅳ、LN和,TNF进行检测,同时与对照组和治疗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慢性肝病治疗后血清HA、PCⅢ、C-Ⅳ、LN和TNF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A、PCⅢ、C-Ⅳ、LN和,TNF的测定对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重型肝炎 (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病人治疗前后心钠素 (ANP)、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对 90例SH合并SBP病人分别测定血浆中ANP、TNF α水平。结果 各型肝炎病人ANP和TNF 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ANP和TNF α含量均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SH合并SBP病人血浆及腹水中ANP和TNF α含量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5 ) ,死亡组高于存活组 (P <0 0 5 ) ;并分别与血清胆红素 (SB)、凝血酶原时间 (PT)呈正相关 (r =0 5 7,r=0 6 4 ,P <0 0 1) ,与血清总胆固醇呈负相关 (r =0 5 8,P <0 0 1)。结论 SH并SBP病人检测ANP、TNF α含量的变化对临床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氯沙坦逆转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对 35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用氯沙坦每日 5 0~ 10 0mg治疗 6mon ,用放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粘蛋白 (LN )、透明质酸 (HA)的含量 ,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左室质量指数 (LVMI )。结果 :氯沙坦治疗后 ,LVMI和血清PCⅢ、LN、HA均显著降低 (P<0 .0 5或P <0 .0 1) ;血压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氯沙坦可显著降低血压 ,并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及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2(IL 2)、白细胞介素6(IL 6)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等指标,并对治疗前后血清ET、TNF α、IL 2、IL 6等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PT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1)。治疗组ET、TNF α、IL 6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均P<0.05)。两组IL 2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药结肠透析结合支持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且对ET、TNF α、IL 6等炎性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对IL 2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 989制剂穴位注射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的作用。 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 111例 ,随机分为穴位注射中药复方 989组 (5 6例 )和对照组 (5 5例 ) ,疗程 2 5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纤维化 4项血清学指标 :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 ;肝功能主要指标 :总胆红素 (TB)、丙氨酸转氨酶 (ALT)、白 /球蛋白 (A/G)比例 ;肝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 :甘胆酸 (CG)、前白蛋白 (PA)。 结果  治疗前后 ,两组患者血清HA、LN、PCⅢ及Ⅳ C均有所下降 ,TB、ALT和肝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CG明显下降 ,而A/G、PA则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前两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两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中药复方 989穴位注射有较好的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庄永玲  沈兆宏  万克林 《河北医药》2003,25(11):820-821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内皮素 (E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2例RSV毛支患儿分别于急性期、恢复期进行血清ECP、ET、sICAM 1及TNF α测定 ,ECP用瑞典Phar maciaCAP系统自动测定 ,ET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sICAM 1和TNF α采用ELISA法。结果  ( 1)急性期血清ECP、ET、sICAM 1及TNF α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 (P <0 .0 1)。 ( 2 )恢复期均明显下降 ,ECP、TNF α与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 ,而ET、sICAM 1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ECP、ET、sICAM 1和TNF α参与了RSV毛支的发病、监测其变化 ,可作为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氧化苦参碱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白浩  赵巍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8):711-712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5 8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纤维化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2 8例 )和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给予氧化苦参碱每日 6 0 0mg静脉注射 ,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一般保肝药 ,疗程 3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 1个月末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第 2个月末、治疗结束时两组复常率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C)和层粘蛋白 (L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分别为P <0 0 1,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HA、PCⅢ、ⅣC和LN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 (均为P >0 0 5 )。结论 氧化苦参碱有减轻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判定肝纤维生成活动度的指标。方法:检测了9例急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2例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和17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的水平,并与2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PCⅢ、C-Ⅳ和LN均显著高于正常人,HA水平在慢性肝炎患者(中重度)和肝炎肝硬变组明显高于正常人;且PCⅢ、C-Ⅳ和HA随病情的进展而升高;在乙型肝炎各组之间LN水平无显著差异。PCⅢ、C-Ⅳ和HA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PCⅢ、C-Ⅳ和LN与血清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HA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HBVDNA(一)组的C-Ⅳ水平明显高于HBVDNA(+)组。结论:血清PCⅢ、C-Ⅳ、HA和LN水平有助于判定肝纤维生成的活动程度,但其特异性不够,需结合临床资料及肝功能等多项指标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与肝纤维化标志物及Child 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5 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LP、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胶原(IV C)及层黏蛋白(LN)。结果:随着临床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逐渐增高,ALP呈下降趋势。血清ALP与PCⅢ、IV C及HA呈显著正相关(r=0 .2 993,P <0 .0 2 5 ;r=0 .5 5 90 ,P <0 .0 0 0 5 ;r=0 .4 4 81,P <0 .0 0 0 5 ) ,在Child pugh分级B级患者中与LN也呈明显正相关(r=0 .775 1,P <0 .0 0 0 5 )。结论:血清ALP升高与Child pugh及肝纤维化有明显关系,联合检测ALP与肝纤维化标志物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心功能级数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儿治疗前后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透明质酸 (HA)和层粘蛋白 (LN)含量的变化 ,观察心肌纤维化指标对该病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对 80例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儿血清PCⅢ、HA和L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80例CHF患儿血清PCⅢ、HA和LN含量分别为 180 33± 32 5 6 μg/L、88 2 5± 2 9 14 μg/L和 132 4 5± 2 6 33μg/L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均 <0 0 1) ;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病人上述 3项指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 (P <0 0 5 )者 ,且升高程度与心功能级数相平行 ;不同心功能级数CHF患儿血清PCⅢ、HA和LN纤维 3项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0 0 1)。结论 CHF患儿血清PCⅢ、HA和LN含量升高 ,可能与心功能状况有关 ,抗纤维化治疗对CHF病人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急性白血病 (AL)和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C)、层粘连蛋白 (LN)和透明质酸 (HA)的水平 ,探讨血清基质成分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放免法测定 2 6例健康者 ,11例MDS ,2 6例CML ,33例AL患者的PCⅢ、Ⅳ·C、LN和HA水平 ,其中 12例白血病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上述指标 ,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与健康者相比 ,MDS者血清Ⅳ·C、HA、LN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PCⅢ水平无差异 (P >0 0 5 ) ;AL者初诊时四项指标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 ;CML明显增高 (P均 <0 0 1) ,但慢性期与急变期无差异 (P >0 0 5 )。 12例白血病患者骨髓HA水平高于外周血 (P <0 0 5 ) ,PCⅢ、Ⅳ·C、LN的水平无差异 (P >0 0 5 )。AL化疗获CR后血清HA水平较初诊时下降 (P <0 0 5 ) ,PCⅢ、Ⅳ·C、LN水平无变化 (P >0 0 5 ) ;复发时血清HA水平比CR时上升 (P <0 0 1)并达初诊时水平 (P >0 0 5 )。结论 MDS、AL、CML患者均存在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异常 ,动态血清HA水平观测可一定程度反映AL化疗疗效 ,但无助于慢粒急变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以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的变化。方法  80例接受磺脲类和 /或双胍类降血糖治疗的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12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 治疗 12周后 ,(1)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下降了 1 2 8mmol/L、1 94mmol/L、0 89%和 2 0 5 % ,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 <0 0 1)。空腹、餐后 2小时胰岛素、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 ;(2 )试验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均有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了 0 11mmol/L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试验组sVCAM 1、PAI 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 <0 0 5 ) ,TNF α有所下降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血脂代谢 ,降低胰岛素抵抗 ,并减少血TNF α、sVCAM 1和PAI 1含量 ,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是较为理想的抗糖尿病新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