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o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突变,DNA复制时错配修复系统功能缺陷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HNPCC是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约占全部结直肠癌的5%~15%[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hMLH1与hMSH2基因的种系突变特点。方法 对诊治的6个HNPCC家系的先证用聚合边反应(PCR)的方法扩增其hMHL1及hMSH2的35个外显子,SSCP方法检测其变异,对可疑突变进行自动测序以确定突变类型。结果 6例先证SSCP检测在3例患中发现4处异常条带,自动测序证实hMSH211外显子有1处插入突变和1处错义突变、13外显子有1处错义突变,1例在hMLH118外显子及hMSH215外显子均有插入突变。结论 中国人HNPCC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以hMSH2为主,插入造成的移码突变和错义突变仍为主要病理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3.
基因检测已应用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FAP)。 FAP是由 5 p2 1 APC基因突变而使细胞增生限制缺失导致腺瘤和癌的发生 ,HNPCC则是由于错配修复基因( MMR)家族发生种系突变 ,导致 DNA复制错误增加、微卫星不稳定而使肿瘤发生。MMR基因中h MLH1及 h MSH2在 HNPCC发病中起主要作用。检测这些基因的的携带者并对其进行肠镜的随访 ,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是哪些人需要基因检测、在何时作怎样的检测基因是 HNPCC和 FAP基因检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在评价基因检测在 HNPCC…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是最具遗传特性的一种大肠癌,随着分子遗传学检测方法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应用多种方法检测出突变的错配修复基因,并应用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筛选.在此分别就MSH2、MLH1、MSH6、PMS1、PMS2、MLH3和EX01等错配修复基因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征,为大肠癌的靶向筛检、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家族调查、系谱分析、手术病理和定期随访等手段追踪调查4个HNPCC家系,共计15岁以上成员84人。结果 确诊患者23例(A组),与确切无家族史者(B组)30例相比:(1)平均发病年龄:A组43.0岁,B组61.4岁,平均年轻18.4岁;低于50.0岁者:A组78.3%(18/23),B组26.7%(8/30,P<0.01);第1、2、3代平均年龄分别为67.8、45.3、32.5岁,逐代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2)病变部位:右半结肠A组73.9%(17/23),B组36.7%(11/30,P<0.01),(3)合并腺瘤:A组0,B组23.3%(7/30,P<0.05)。(4)低分子腺癌:A组76.2%(16/21),B组36.7%(11/30,P<0.01)。结论 HNPCC患者临床并非少见,且具有典型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6.
典型和非典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ui L  Jin HY  Meng RG  Yan YD  Wang JS  Liu F  Xu HL  Yu DH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2):112-115
目的:研究中国人遗传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及其hMLH1和hMSH2基因种系突变的特点。方法:随访13个典型HNPCC家系54例患者,并与19个非典型HNPCC家系的38例患者进行比较。对典型和非典型HNPCC各6个家系的先证者进行了hMLH1和hMSH2基因的PCR-SSCP检测,对异常者进行测序确定突变类型。结果:典型HNPCC盲肠、升结肠肿瘤占39.7%,横结肠肝区癌为5.0%;非典型组直肠癌占65.8%,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异时性多原发癌为11.5%,典型HNPCC患者的3、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4.0%、45.3%和31.2%,而非典型HNPCC组分别为54.4%、42.3%和26.8%,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例先证者中,PCR-SSCP共检测到MLH111外显子(c3、c1)、hMLH1 12外显子(c8)、hMLH1 18外显子(c4)、hMSH2 11外显子(c13)、hMSH2 1外显子(c6),hMSH2 13外显子(c11)和hMSH2 15外显子(c4)的异常条带。除MLH1 11外显子(c3)为内含子多态性外,6例(50%)发现7个外显子的突变,测序证实错义突变4处、插入突变7外,无义突变1处。结论:中国人的典型HNPCC是一种发病年龄早、近段结肠多见预后较好的大肠癌,而通过比较,发现中国非典型HNPCC与典型HNPCC非常相似。中国人的典型HNPCC家系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hMSH2多见,而非典型的hMLH1突变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东北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肠外肿瘤谱的特点。方法对登记的85个严格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HNPCC家系肠外肿瘤谱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个家系中,肿瘤患者509例,原发癌灶589例次,其中结肠癌219例,直肠癌91例,肠外肿瘤279例,肠外肿瘤最常见为肺癌。结论肠外肿瘤是HNPCC家系肿瘤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常见的肠外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子宫内膜癌、肝癌和食管癌。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报道少见,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HNPCC更容易误诊.本文对1例AIDS合并HNPCC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eri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rcinoma ,HNPCC) ,是 10 0多年前Warthin首先进行描述的 ,并称其为癌家族综合征。 1965年Lynch继续对此病进行研究 ,并于 1971年提出HNPCC的概念 ,所以 ,HNPCC也称Lynch综合征 ,分LynchⅠ型 (大肠癌 )及LynchⅡ型 (除大肠癌外 ,还并发子宫内膜、卵巢、胃、胆、胰、膀胱、输尿管等肿瘤 )。本病占全部大肠癌的 5 % ,因此并不少见。我科 1990~ 2 0 0 0年共发现 4个家系 10例HN PCC。现…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uo DC  Cai Q  Sun MH  Ni YZ  Tao CW  Chen ZJ  Shi DR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3):158-162
目的探讨总结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总结温州地区12个HNPCC家系临床病理特征。用显微切割、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直接DNA测序法,检测HNPCC患者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HL1和hMSH2蛋白水平表达及hMHL1和hMSH2基因种系突变。结果12个家系32例患者中,患第1癌的中位年龄45.2岁;75.0%的患者在50岁以前发病;51.1%的肿瘤位于脾曲近侧结肠,34.4%为多原发结直肠癌,53.1%为组织分化差的癌,68.8%为Dukes A、B期。12个家系中6个家系伴有7例肠外肿瘤患者;19例健在患者生存1~28年,13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期6.4年。9例患者肿瘤组织均表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其中5例患者表现hMSH2或hMLH1蛋白失表达(5/9);5个家系中3个家系存在hMH;1或hMSH2突变(3/5),其中有2个新发现的突变。结论HNPCC有特定的临床病理特征;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HL1和hMSH2序列对HNPCC家系的成员具有指导价值;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蛋白失表达是HNPCC的重要特征,可作为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家系发病特点和预后。方法 收集11个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家系,绘制其家系图谱,分析HNPCC的发病特点及预后。结果 HNPCC发病率为1%。11个家系中,共有肿瘤病人39例(多发癌5例) ,发病年龄5~79岁。其中结直肠癌灶2 9个,肠外相关肿瘤16个。在11个家系的先证者中,HNPCC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 7岁。肿瘤分化均较好,以中分化多见。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癌多见,占5 4 .5 %。术后生存6年以上者6例,其中2例超过9年。结论 HNPCC以中分化腺癌多见,预后较好,相关肿瘤以胃癌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或全结肠直肠切除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分析近年来连续诊治的12例HNPCC患者结直肠癌常规部分结直肠切除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风险.结果:HNPCC患者初次结直肠癌常规手术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10年累积风险达52%,第一次异时结直肠癌常规手术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5年累积风险达50%.结论:HNPCC患者结直肠癌常规部分结直肠切除治疗后发生异时原发结直肠癌的风险很高,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或全结肠直肠切除治疗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族肠外肿瘤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肠外肿瘤的特点,方法:对随访登记的32家系进行随访和回顾,结果:在12个典型HNPCC家系中,6家系发生8例肠外肿瘤,20家系非典型的HNPCC家系中,1家族中有1例肠外肿瘤发生,肠外肿瘤最常见为子宫内膜癌和胃癌,结论:大肠外肿瘤为HNPCC肿瘤谱中的重要成员,中国人的大肠外肿瘤胃癌,子宫内膜癌较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遴选中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12例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患和16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的肿瘤标本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结果 若将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及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的结直肠癌患作为HNPCC家系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5%,正确率为81%;若仅将MSI-H的结直肠癌患作为HNPCC家系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正确率为95%。结论 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遴选HNPCC家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而且两简单、经济,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符合Amsterdam标准的4 5个HNPCC家系共2 6 4个患者绘出其家系图,确定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同时和异时癌等。结果 4 5个家系中2 6 4例患者,男14 2例,女12 2例,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5 0岁。30 5个原发癌灶中,大肠癌灶180个,大肠多发癌2 8例,肠外癌12 5个。结论 HNPCC垂直传递特征突出,肠外癌以肺癌、子宫内膜癌、胃癌最多见,同时多原发癌和异时多原发癌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53基因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的表达,以了解其在HNP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取自13个严格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家系的22例大肠癌、10例良性肠道病变及20例散发性大肠癌病人的肿瘤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p53基因表达研究,其结果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63.7%的HNPCC病人中p53免疫组化呈阴性表达,仅27.2%呈阳性表达,说明在HNPCC病人中p53多呈野生型存在;而在散发性大肠癌中,90%病人p53呈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53的变异在HNPCC发病中可能不起主导地位。p53阴性的大肠癌病例应进一步随访研究其是否属HNPCC家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MLH1和hMSH2表达对于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符合Amsterdam标准的22例典型HNPCC(Ⅰ组)、15例非典型HNPCC(Ⅱ组)、1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Ⅲ组)和10例良性疾病(Ⅳ组)患者的hMLH1和hMSH2表达情况。结果 hMLH1和(或)hMSH2表达缺失率在Ⅰ、Ⅱ、Ⅲ和Ⅳ组分别为64%、20%、10%和0;Ⅰ组与Ⅱ组、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Ⅱ组与Ⅲ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13)。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错配修复基因的表达可能成为HNPCC的一种简单、重要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MLH1及hMSH2基因启动子变异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PCR法扩增25例HNPCC患、2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和10例非肿瘤患的hMLH1及hMSH2基因启动子序列,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对发现携带突变患的肿瘤标本进行hMLH1及hMSH2基因表达研究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同时用测序方法检测该患hMLH1及hMSH2基因编码序列的改变。结果55例检测样本中,C3.1及C3.2发现hMLH1启动子在-342位和-337位2处A插入变异,免疫组化检测该患hMLH1表达阴性,肿瘤MSI检测为MSI—H,而编码序列的检测未发现异常。结论 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种系突变可能导致该基因的不表达,从而导致HNPCC结直肠癌的发生。错配修复基因编码序列正常的HNPCC患中可能存在该基因启动子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