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下,比较不同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合适的麻醉诱导剂量。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按瑞芬太尼靶浓度不同随机分为3组:3 ng/ml(D1组)、4 ng/ml(D2组)和5 ng/ml(D3组),每组20例。3组均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当BIS值达60时静注顺式阿曲库铵辅助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3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各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结果与T1相比, T2各组MAP和HR均有下降,但D3下降更明显(P〈0.05);T3时D1组MAP和HR显著快于T1、T2(P〈0.05)。3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控输注4 ng/ml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此剂量的瑞芬太尼为合适的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改善七氟醚诱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复合瑞芬太尼组(Ⅰ组)靶控输注1 ng/mL瑞芬太尼,单纯吸入组(Ⅱ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气体监测仪监测出呼吸末七氟醚达2.5 MAC,稳定3 min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MAP、HR和SpO2。结果Ⅰ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显著短于Ⅱ组,Ⅰ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2.5 MAC时间较Ⅱ组延长(P<0.05)。Ⅰ组插管条件评分优于Ⅱ组(P<0.05)。Ⅰ组诱导后MAP和HR显著下降。Ⅱ组诱导后MAP下降,插管后1 min,MAP、HR较基础值显著升高,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1 ng/mL靶控输注复合七氟醚吸入诱导,能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在无肌松药条件下,可达到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气腹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2ng/ml、4ng/ml和6ng/ml瑞芬太尼,3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瑞芬-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记录插管前(T1)和建立气腹前(T2)、后5分钟(T3)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T1时3组患者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3组患者HR和MAP较T1时下降,A组下降更明显(P〈0.05),T3时3组患者HR和MAP较T2上升,A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瑞芬太尼剂量为4ng/ml时,可更好的抑制腹腔镜气腹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张爱国  乐呈进 《中国药师》2010,13(3):399-40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新生儿全麻诱导中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60例需全麻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联合氯胺酮组(SK组),S组单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SK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同时静脉给予氯胺酮0.5mg·kg^-1联合诱导。观察并记录患儿入室时(TO),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停药时(T4)及拔除气管即刻(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儿从吸入诱导到插管时七氟醚的用量,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喉痉挛、苏醒延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T1与T0的MA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的MA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七氟醚的用量、一次插管成功率、喉痉挛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麻联合诱导可以有效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插管时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七氟醚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面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面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患儿60例(3-9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七氟醚组(Ⅰ组)、丙泊酚组(Ⅱ组)和氯氨酮组(Ⅲ组)各20例。Ⅰ组面罩吸入七氟醚,静脉注射瑞芬太尼;Ⅱ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及丙泊酚,Ⅲ组静脉注射氯氨酮。分别记录三组麻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参数、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麻醉复苏的时间。结果Ⅰ组诱导后和手术时心率、血压基本保持平稳(P〉0.05)。U组在诱导后心率和血压下降较Ⅰ组明显(P〈0.05),且Ⅱ组术中心率和血压波动明显(P〈0.05)。术后患儿自主睁眼和随意运动时间Ⅰ组明显早于Ⅲ组(P〈0.05)。结论面罩吸入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麻醉平稳,效果确切,苏醒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S组和F组各30例。麻醉诱导静脉给予丙泊酚、阿曲库铵,S组予舒芬太尼,F组予芬太尼完成气管插管。术中吸入2%~4%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术中(手术开始后15min)(T4)、拔管时(T5)、拔管后5min(T6)时的MAP、HR,并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术中眼心反射的发生率及术毕拔管后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Rs)和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组T5时MAP、HR水平高于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MAP、HR与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2、T3、T4、T5、T6时MAP、HR水平均高于T1时及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毕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高于F组,RS评分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与F组手术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术中眼反射发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能提供充分的镇静镇痛,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利于维持围术期眼内压的稳定,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有效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合适靶控浓度。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胆囊腹腔镜切除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Ⅰ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4ng/ml;Ⅱ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6ng/ml;Ⅲ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8ng/ml;3组丙泊酚靶控浓度均为3g/ml。观察麻醉前10min(T1)、插管后lmin(T2)、气腹后20min(T3)、术毕解除气腹后20min(T4)时的血压、心率、血糖;术毕停药后患者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气腹时间;术后伤口疼痛程度(VAS评分:0级不同,1级轻微疼痛,2级中都疼痛,3级非常疼痛,4级剧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插管后1min、气腹后20min、术毕解除气腹后20minMAP、HR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MAP在捕管后1min同麻醉前比较均下降(P〈0.01);3组HR在插管后1min、气腹后20min同麻醉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在术毕解除气腹后20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糖较麻醉前均增高,但I组同麻醉前相比血糖升高显著(P〈0.01)。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稍高。Ⅰ、Ⅱ、Ⅲ组VAS评分在拔管后即刻不痛和轻微疼痛所占比例分别为79%、100%、94%,而拔管后24h不痛和轻微疼痛所占比例分别为74%、86%、93%。结论瑞芬太尼可控性好,持续输注半衰期短,消除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量效关系。方法 50例ASAⅠ-Ⅱ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根据麻醉诱导瑞芬太尼剂量的不同:0.5、1.0、1.5、2.0、2.5μg/k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即Ⅰ-Ⅴ组。记录建立静脉通路30min(a)、插管前(b)、插管即刻(c)、插管后1min(d)、插管后5min(e)五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的变化,插管后1min抽血测血清皮质醇。结果随着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加,血清皮质醇浓度逐渐降低(P〈0.05)。组内与a时点比较,c、d时点Ⅰ、Ⅱ组HR、MAP明显升高(P〈0.01),Ⅳ、Ⅴ组明显降低(P〈0.01),Ⅲ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Ⅲ组比较,c、d时点Ⅰ、Ⅱ组HR、MAP、BIS升高(P〈0.05),Ⅳ、Ⅴ组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1.5μg/kg能很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喉罩下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40例,ASAⅠ~Ⅱ级,年龄2~6岁,体重10~26 kg,将其随机分为喉罩麻醉组(L组)和气管插管麻醉组(T组),每组各20例。以丙泊酚及顺式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分别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术中以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插管与拔管即刻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中患儿体动、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L组患儿插管前后的HR与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儿插管后以及拔管时的MAP和HR显著高于L组,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比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可安全取代气管插管,诱导苏醒平稳,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刘辉  蔡长华  张静 《医药世界》2010,12(3):226-22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6例老年患者,根据舒芬太尼剂量随机分为三组:Ⅰ组0.4μg/kg,Ⅱ组0.6μg/kg,Ⅲ组0.8μg/kg。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的MAP、HR、SPO2值。结果:Ⅰ、Ⅱ组T3 MAP、HR恢复至T1水平,Ⅲ组MAP、HR下降明显,需较长时间恢复。结论:0.4~0.6μg/kg舒芬太尼用于老年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是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mg/L,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6、6μg/L,2组分别TCI异丙酚及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停止TCI异丙酚,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0.7~1.5MAC,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监测患者围术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情况,记录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随访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F组比较,SF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气管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长(P〈0.05)。SF组拔管后出现暂时性呼吸抑制2例;RF组诱导时给与麻黄碱6 mg 4例,麻醉苏醒期出现烦躁3例。2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但RF组追加曲马多例数多于SF组。结论舒芬太尼TCI时需要提前较长时间停药,而瑞芬太尼TCI可控性优于舒芬太尼,适用于麻醉维持。但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优于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为安慰剂组(10ml生理盐水),B组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组(0.5μg/kg,右美托咪定),c组为大剂量右美托咪定组(1.0μg/kg右美托咪定)。记录输注DEX前(T0)、插管前(T1)、切皮前(T2)、切皮后(T3)、术毕(T4)和拔管后(T5)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芬太尼用量,拨管期躁动、呛咳、术后寒颤、恶心呕吐发生率,分析它们是否有差异。结果T2、T3、T4和T5时间点相比于T1,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都有明显升高(P〈0.05),但是此时A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略高于T0时刻的值;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T0时刻的值相接近;C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T0时刻的值。B、C组芬太尼用量都低于A组,但是B组和C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B、C组出现拔管期躁动、呛咳、寒战和恶心呕吐的人数也低于A组,同时c组也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能维持手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麻醉苏醒期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严俨  曹辉 《安徽医药》2013,17(1):126-12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异氟醚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上腹部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P组)和瑞太尼复合异氟醚组(RI组)。比较2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反应、血液动力学、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知晓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RP组术中血液动力学相对平稳,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插管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小于RI组。结论 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及时调节和维持有效麻醉深度,更适合老年患者全麻。  相似文献   

14.
邵青 《中国药业》2014,(17):16-18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的困难气道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D组插管前15 min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后以0.5μg/( kg&#183;h )的速率泵注;C组以同样的方式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两组患者均以七氟烷行诱导插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窥视会厌(T2)、插管成功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并观察患者呛咳、恶心及躁动等不良反应,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及插管知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0时点的HR,MAP无明显差异( P>0.05);与T0比较,D组T1~T5时HR降低( 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C组T2~T3时HR显著增加( P〈0.05),明显高于D组( P〈0.05);与T0比较,C组T2~T3时MAP增高( P〈0.05),且高于D组( P〈0.05),而D组各时点MAP无明显变化( P>0.05);D组患者插管反应、插管知晓及SpO2下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 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七氟烷诱导困难气道插管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体重50~8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GA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A组),各30例.GA组在进行手术操作前,选择双侧合谷穴(LI4)、内关穴(PC6)和足三里(ST36)连接华佗电子治疗仪(V型),不进行穴位电刺激;EA组连接华佗电子治疗仪(V型)进行穴位电刺激30min.麻醉诱导: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μg/ml,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喉罩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45mmHg.麻醉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4μg/ml,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10~25μg·kg-1·h-1,维持Narcotrend在D2~E1 (46~20)之间,根据Narcotrend监测结果及血流动力学调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分别于电针前(T0)、电针结束时(T1)、诱导前(T2)、插管后5min(T3)、切皮前即刻(T4)、手术结束(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5min (T7),记录HR、MAP、PETCO2、SpO2、Narcotrend数值.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术后VA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结果 与GA组比较,EA组T3~T5时HR、MAP更平稳,瑞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缩短,PONV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TEAS复合全麻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减轻全麻术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Ⅰ组),不同靶控浓度(4、6ng/ml)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Ⅱ、Ⅲ组).每组15例.观察和测定麻醉前(T1),插管后1 min(T2),气腹后20 min(T3),气腹结束后20 min(T4)时的血压、心率、血糖和皮质醇.观察术毕停药后患者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①Ⅲ组皮质醇含量在T3、T4时点与Ⅰ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②Ⅲ组血糖在T4时点同麻醉前比较升高(P<0.05),但同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Ⅲ组HR在T2、T3时点同Ⅰ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Ⅲ组MAP在T2时点同Ⅰ组比较下降(P<0.05).④Ⅱ、Ⅲ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同Ⅰ组比较缩短(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丙泊酚3 μg/ml靶控瑞芬太尼6ng/ml全凭静脉麻醉比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能更有效地抑制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苏醒快,且能获得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