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病毒性肝炎伴随着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及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和 e 抗体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现症感染者众多,临床常见的HBV感染检测指标有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抗原抗体系统(HBsAg和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抗HBc—IgM和HBVDNA的PCR检测。这三种检测方法各有其侧重点,本研究应用ELISA和FQ—PCR检测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Bc—IgM、HBV血清两对半抗原抗体系统和HBVDNA,旨在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各种标志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在综合分析乙肝病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对半”是指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的检测。 1.HBsAg:阳性提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虽为阴性而其它HBV指标即使仅有一项为阳性,仍说明已感染HBV。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 仅此一项阳性并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4.
<正>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的最早记载是1883年,在德国接种含有人血清的痘苗所致,直到1963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发现才得以确认。1976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专家委员会统一病名为:HBV 为乙型肝炎病毒,HBsAg 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cAg 为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eAg为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密切关系的 e 抗原。相应的抗体用抗—HBs,抗—HBc、抗—HBe 为标志。它在世界范围流行,发病  相似文献   

5.
袁平戈 《肝博士》2006,(2):22-23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 后,HBV感染者血清中可检出HBV 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 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在广州脐血库捐献脐血的孕妇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模式,了解其分布情况以及对脐血采集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1744例HBsAg阴性的孕妇在产检时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模式进行归类。结果 单项抗-HBc阳性的有15例,占0.86%,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抗-HBc双抗阳性的有62例,占 3.55%,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和抗-HBc双抗阳性的有20例,占1.15%,抗-HBs、抗-HBe和抗-HBc3个抗体阳性的有140例,占8.03%。单项抗-HBc阳性15名孕妇,经NAT检测均为HBV DNA阴性。结论 脐带血捐献者属于HBV感染低风险人群,实施产检两对半和产前HBsAg检查模式能有效筛查乙肝  相似文献   

7.
何伟  田水林  施卫兵 《中国医刊》2023,(12):1307-1312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B virus,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epatitis B-M,HBVM)、前S1抗原(Pre S1)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DNA,HBV-DNA)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CHB患者,根据HBV-M[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surface antigen,HBs 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 Ag)、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e-antigen,HBe Ab)、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 Ab)分别用a、b、c、d、e表示]检测结果分组,分析各组Pre S1定量与阳性率、HBV-DN...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8669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HBVM检出率为56.80%,其中HBsAg阳性率为22.27%,抗—HBs 31.63%,HBeAg8.03%,抗—HBe 12.84%,抗—HBc 18.76%,单项抗—HBs阳性率23.26%,抗—HBs与HBsAg比值为1.42.  相似文献   

9.
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检测的血清标志物是乙肝“两对半”.乙肝“两对半”,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正确理解和解释这些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对减少医患纠纷,帮助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就这些检测项目意义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对辨别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 ,检测 79份血清HBV DNA拷贝数和免疫学血清指标。 结果 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的 2 6份标本中 ,HBV DNA全部阳性 ,平均拷贝数为2 7× 10 5/ml。 8例HBsAg、HBeAg阳性的标本中 ,HBV DNA全部阳性 ,平均拷贝数为 5 2× 10 4/ml。 2 1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抗 HBe)、抗 HBc阳性的标本中 ,HBV DNA阳性率为 6 6 7% ,平均拷贝数为 3 1× 10 4/ml。 9例HBsAg阳性的标本中HBV DNA阳性率为 11% ,平均拷贝数为 1 4× 10 3 /ml。 结论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模式的分布情况以及对脐血采集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1 744例HBsAg阴性的孕妇在产检时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模式进行归类.结果 单项抗-HBc阳性15例(0.86%),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抗-HBc双抗阳性62例(3.55%),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和抗-HBc双抗阳性20例(1.15%),抗-HBs、抗-Hbe和抗-HBc 3个抗体阳性140例(8.03%).单项抗-HBc阳性15例孕妇,经核酸检测均为HBV DNA阴性.结论 脐带血捐献者属于HBV感染低风险人群,实施产检两对半和产前HBsAg检查模式能有效筛查乙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鞍山地区HBV DNA荧光定量PCR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方法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高达98.4%;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达63.1%。结论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基因诊断,特别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和抗HBs)同时性的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测定4204例HBsAg阳性病例的血清HBsAg、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其e抗体(HBeAg和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4204例HBsAg阳性病例的血清中,有98例(2.3%)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这98例中HBeAg阳性占60%(59/98),抗HBe阳性占28.5%(28/98)。HBeAg、抗HBe阴性占11.5%(11/98)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可发生于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的血清中。结论:HBsAg阳性者即使有抗HBs的存在,也需要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4.
胥婧  祁百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282-1283
目的:对比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定量结果,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 M)同时阳性的几种模式。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V M,荧光定量PCR(FQ 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HBsAg、HBeAg、抗HBc、抗HBs(+)模式30例,HBV- DNA阳性28例(93.33%)。HB -sAg、抗HBe、抗HBc、抗HBs(+)模式28例,HBV -DNA阳性3例(10.71%)。HBsAg、抗HBc、抗HBs(+)模式22例,HBV- DNA阳性11例(50.0%)。结论:同时检测HBV- M和HBV- DNA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快速、自测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用于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表面抗原(HBsAg)。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制成免疫层析测试条。血清中HBsAg与测试条上金标记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GICA试条只与HBsAg有特异性反应,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等无交叉反应,检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HBsAg标准品,灵敏度可达1ng/ml。用GICA与酶免疫法比较检测了395份不同血清标本中HBsAg,两法符合率为99%,结论GICA检测血清中的HBsAg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reS1与乙肝两对半(HBV免疫标志物)的相互关系、评价其临床义.方法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47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标志物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87.1%,HBsAg和HBeAg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77.7%,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阳性率为52.8%,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结论 前S1蛋白在HBV感染早期就可检出,它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标志物及乙肝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血清斑点杂交、PCR和PCR产物斑点杂交方法对100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的老年慢性乙肝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6.67%、96.67%、100%;在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27.78%、46.30%、51.85%;在抗-HBs、抗-HBc或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0%、12.50%、18.75%。结论: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HBsAg、抗-HBc、抗-HBe同时阳性时,HBV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抗-HBs并伴有其它抗体阳性时HBV仍有复制。用杂交方法来判断PCR产物的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快速、自测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用于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血清中HBsAg与测试条上金标记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GICA试条只与HBsAg有特异性反应,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等无交叉反应。检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HBsAg标准品,灵敏度可达1ng/ml。用GICA与酶免疫法比较检测了395份不同血清标本中HBsAg,两法符合率为99.0%。结论:GICA检测血清中的HBsAg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薛暄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41-374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HBV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3例患者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6种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HBs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61.8%,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为84.4%,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4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1990年对134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作了血清HBcAg检测。大部分病例同时检测了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前S_2抗原、前S_2抗体、抗—HBc—Ig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