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 ,随着冠心病监护系统的建立、溶栓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ICS)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技术的应用 ,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已呈明显下降。但是 ,PTCA术后再狭窄 ,CABG血管狭窄 ,冠状血管多支弥漫性病变等仍待解决。目前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血管新生疗法 ,通过促进心肌缺血小血管生长和侧支循环形成 ,为这类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有特异性而强大的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 ,现对 VEGF基因治疗冠心病的进展综述如下。1  VEGF的生物…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46例临床初诊为ACS病人的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18.5%,心电图检出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78.8%,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度、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及血流阻断的血管对应病变.CAG可为ACS病人正确诊断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尽早做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正确诊断、病情判断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2 1 0 3% ,心电图检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78 5 % ,心电图前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系统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前壁加下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加右冠脉或三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累性心绞痛以单支、轻中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累性、自发性、混合性心绞痛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急性Q波心肌梗死以单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非Q波心肌梗死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 ,降低心绞痛复发危险 ,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行CAG检查 ,为ACS患者正确诊断 ,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为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发病在48 h以内的老年非ST段抬高ACS患者早期行PCI.观察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2支或2支以上血管病变的患者占74.14%,B型和C型病变占89.66%.58例患者共干预病变血管76支,靶病变87处,置入支架96个.56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6.55%(56/58).对55例患者术后随访6~14个月,无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6例(10.91%)患者术后4~10个月复发心绞痛,5例行CAG复查,发现2例支架再狭窄和3例新的血管病变,对4例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5%的患者进行了靶病变再次血管成形术.结论 老年非ST段抬高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常为复杂、多支病变,对其早期行PCI成功率高,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长链非编码 RNA 参与生物的生理过程和疾病的病理过程,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或公认的治疗 的疾病靶点。长链非编码RNA通过调控两种效应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动脉生成和血管新生 过程参 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从而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预后。“治疗性血管生成”作为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一种替代疗法,已被证明能显着改善 CTO 患者的预后 和生活质 量。因此,通过调节血管生成过程,长链非编码RNA有望成为CTO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血 管生成相关 长链非编码RNA的分类和功能,以及它们调节血管生成在冠脉侧支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者的心电图(ECG)改变与冠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137例临床初诊为ACS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ACS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125例,未明显狭窄病变12例,多支血管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以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IL(AMI)以前降支(LAD)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以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时提示合并LAD病变。结论 ECG对冠脉多支病变诊断符合率低,但与相应冠脉有关联,能为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105例临床初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病人的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初诊的ACS病例中,冠状动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84例,未见明显狭窄病变21例,占25%。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动脉病变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 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血管的对应病变。CAG为了解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程度,尽早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患者再次发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时间与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从本院1997~2001年间因CABG术后再次发作ACS而入院的168例患者中,选出行再次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3例,男38例,女5例,平均年龄(57.9±10.2)岁,再次发作ACS时间在术后次日至11年间.分析术后再次发作ACS的时间与罪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 (1)由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加重导致的ACS共19例,占44.2%,由移植血管病变导致的共24例,占55.8%,其中12例移植血管病变发生在术后半年内,占移植血管病例的50%,且大部为吻合口病变.(2)从发作时间上划分,在术后次日至半年内发作ACS的为14例,占所有分析病例的32.6%.其中12例为移植血管病变所致,占整组病例的27.9%.随时间的延长,引起ACS的相关血管既有移植血管,也有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远端病变加重的血管,但术后3年内发作的ACS大多数由移植血管病变引起,检出率为75%,特异度为63%(P<0.01),3年后发生的ACS主要为未移植血管的原自身冠状动脉或移植血管远端的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加重所致.(3)所分析的43例患者共置入静脉血管桥99支,病变37支,总病变率37.4%,动脉桥31支,病变9支,总病变率29.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4)桥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综合危险因素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CABG术后3年内发作的ACS,其相关移植血管病变检出率为75%,特异度为63%,尤其半年内发生ACS的患者,移植血管病变检出特异度达89%,而且大部分为吻合口病变.移植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综合危险因素之间无明确相关性,但静脉移植血管的闭塞率要高于动脉移植血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随着冠心病监护室的建立 ,溶栓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ICS)、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等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 ,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已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尚有一些冠心病患者由于多支冠状动脉血管高度弥漫性狭窄病变 ,不宜采用上述内科介入性治疗方法和 (或 )难以耐受外科手术 ,从而极大影响其生活质量和预后。目前 ,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血管新生疗法(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正在逐渐引起重视。1 概念胚胎形成时期 ,原始血管丛 (primary vascularplexus)在多种血管新生因子和抑…  相似文献   

10.
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靶血管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涵盖了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把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称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ACS的病理学特征为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斑块破裂后触发的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形成是ACS是主要发病机制。研究证明,对NSTE-ACS患者早期进行介入干预治疗可是患者获益,特别是中高危的NSTE-ACS患者。ACS的介入治疗指南推荐首先对引起症状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即“罪犯”血管病变行PCI。对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NSTE-ACS患者如何确定靶病变也就成为介入医生面临的问题,而对患者病史及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