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浙江省1999~2001年伤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伤害死亡特征,为伤害预防和研究提供信息.方法利用浙江省疾病监测点系统1990~2001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采用ICD-9的N编码和E编码进行伤害死因分类,分别比较各种伤害类别和外部原因的死亡率.结果 2001年农村伤害死亡率72.64/10万,城市为26.41/10万,交通伤、坠落、自杀和溺水是主要种类;农村交通伤死亡率与11年前相比增加近1倍.交通伤死亡以乘客、自行车相关为主,占70%以上,男性高于女性,青壮年和老年死亡率较高,驾驶员死亡比例小于3%;坠落死亡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为主,85岁以上者死亡率达到顶峰;2001年农村自杀死亡率为18.98/10万,男性略高于女性,口服有机磷农药和鼠药中毒是主要的自杀实现方式,农村居民中毒死亡率为17.85/10万,90%以上是自杀,窒息是第2位自杀实现方式,城市自杀率较低;溺水死亡以农村为主,10岁以下男童和老年人死亡率较高.结论浙江省主要伤害死亡种类与国内外基本一致,但外部原因和死亡特征有所不同,需要全面系统开展伤害监测,围绕重点伤害深入研究危险因素,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象山县居民伤害死亡特征,探讨影响居民伤害死亡的各种因素,为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象山县2000~2004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采用ICD-10进行伤害死因归类,并进行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分析。结果2000~2004年象山县发生伤害死亡1 741例,伤害年平均死亡率为65.70/10万,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淹死是主要死因,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0.74%。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前2位原因为淹死和交通事故;中青年死因以交通事故、自杀为主;老年人以意外跌落、自杀为主。结论伤害死亡已成为象山县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各人群伤害死亡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1991~1999年福建城乡人群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彬  周天枢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165-1167
目的 了解福建城乡人群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 对1991-1999年福建省疾病监测点统计年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年间,城市伤害死亡率为29.86/10万-40.83/10万,农村死亡率为64.19/10万-75.20/10万,均居城乡人群全死因的第4位。农村人群死亡率为城市的2.5倍左右,0-1岁和6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城乡男性伤害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城市性别比为1.25-1.99,农村性别比为1.21-1.53。城市人群的前3位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农村则为自杀、机动车交通事故、溺水。城市机动车交通事故和自杀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农村自杀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积极开展伤害预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张泽 《职业与健康》2003,19(6):69-70
1998年海安县被列为江苏省肿瘤防治的9个重点县之一,同年在原有县、乡(镇)、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基础上建产了肿瘤报病系统,开始对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进行全面监测。现将该地区1998~2001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1989—1998年海盐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本县居民伤害死亡的水平、原因及分布情况 ,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我们对本县 1989~ 1998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资料与方法1 死因资料 :本县卫生防疫站历年死因年报 (按ICD 9编码 )。2 人口资料 :本县公安局人口年报。3 方法 :标化死亡率采用 1990年全国人口标准年龄构成进行直接标化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PLL)以期望寿命 70岁为标准计算。结果与分析1 伤害死亡率、YPLL率在全死因中的地位及其动态变化。1989~ 1998年海盐县居民因伤害死亡共为 32 5 9人 ,伤害死亡率为 91 48/ 10万 (标化死亡率为 84 44 / 1…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意外伤害死因的秩和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雪  杨文秀 《中国卫生统计》2001,18(5):300-301,303
当前 ,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第四位死因〔1〕,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 ,控制和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降低其死亡率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本文通过对天津市 1989~ 1998年意外伤害死亡状况的分析 ,以探明我市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及其变化趋势 ,为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控制和预防意外伤害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资料和方法1 资料来源人口资料来源于公安户籍统计 ;死亡资料来源于卫生部门统计资料。死因分类按ICD - 9编码 ,文中死因代码见表 1。表 1 意外伤害死因编码和文中代码ICD 9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989-2010年徐州市区0岁~19岁儿童青少年的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9-2010年徐州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徐州市区0岁~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平均死亡率为13.09/105,男性高于女性(P=0.000)。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非机动车运输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伤害死亡率随年份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53981年,YPLL标化率为8.27‰。结论伤害死亡率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是1岁~19岁组儿童的首位死因,应加强对儿童伤害死亡的预防,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湛江市区1987~1989年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我市恶性肿瘤的死亡谱,为今年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我市1987-1989年恶性肿瘤状况作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萧山市居民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和特点。 [方法 ]对 1 990~ 2 0 0 0年萧山市居民伤害死亡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伤害死亡率为 56 1 1 / 1 0万~ 73 91 / 1 0万 ,0~ 4岁、2 5~ 49岁和 6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 ;男性高于女性。伤害死亡前 4位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和淹死 ,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 ]伤害仍为居民的主要死因 ,应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普陀区1989~1999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1世纪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包括传染病、慢性病、意外伤亡〔1〕。根据资料显示 ,意外伤亡虽然占全死亡的 11% ,但其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PLL)占全死亡的YPLL的 2 4 % 〔2〕,可见对劳动力人口的死亡更具危害性。为了进一步探索居民意外伤亡的原因、分布特点 ,以便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此我们对 1989~ 1999年上海市普陀区全体居民的意外伤亡资料进行了分析。资料与方法1 人口资料由普陀区公安局提供 ,根据年底人口数计算当年平均人口数。年龄别人口数根据 1994年全国年龄别人口数标化。死亡资料取自上海市普陀区1989~ 1999年居…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被分为两组,比较两组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的特征及对部分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年限差异无显著性,但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和平均室壁厚度(RWT)等均有显著不同。24h收缩压变异(24hABPVs),白昼收缩压变异(dABPVs),夜间收缩压下降率(nSBPrr),24h平均动脉压变异(24hABPVm),白昼平均动脉压变异(dABPVm),高血压性血管超负荷指数(HINVOI)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1)高血压病在早期已有心脏舒张功能的损害;(2)高血压性左室肥厚不但与血管超负荷有关,并且与血压变异性有关;(3)因高血压知晓率低,高血压年限采用回忆法判断病情可靠性差;(4)年龄也是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4例作为高血压组,同期来某院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室间隔厚度(leftventricularseptumthickness,L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ventricularposteriorwallthickness,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和血浆BNP浓度。结果高血压组血浆中BN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血压分级升高而升高;BNP水平与LVST、LVPWT、LVEDD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P﹤0.05;r=0.46,P﹤0.05;r=0.40,P﹤0.01);同级高血压组中伴左室肥厚组血浆BNP水平较无左室肥厚组显著升高(P﹤0.05);在同级别高血压组中按照危险分层进行亚组分析得出随危险分层升高,BNP水平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BNP水平与血压分级密切相关,与左室肥厚程度成正相关,并随危险分层的升高而升高。BNP有可能成为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和主动脉根部内径(AOD)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4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120g/m^2、女〉110g/m^2作为左心室肥厚的标准,分为左心室肥厚组(94例)和无左心室肥厚组(146例)。结果 2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和AOD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和无左心室肥厚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脉压和AOD与LVMI的关系最密切(P〈0.001)。结论 AOD和脉压、尤其是夜间平均脉压增大在LVH中起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Kv4.2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Kv4.2表达的动态演变规律。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分别测定10、20和30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Kv4.2,同时测定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以10周龄Wistar-Kyoto大鼠为对照组。结果①自发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大于Wistar-Kyoto大鼠(P<0.01);在自发高血压大鼠中,各组大鼠的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具有明显差别(P<0.01)。②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Kv4.2的表达明显低于Wistar-Kyoto大鼠(P<0.01);在自发高血压大鼠中,各组大鼠左室肥厚心肌Kv4.2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别(P<0.01)。③Kv4.2的表达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99,P<0.01)。结论左心室肥厚越明显,心肌Kv4.2的表达越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和主动脉根部内径(AOD)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4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120 g/m2、女>110 g/m2作为左心室肥厚的标准,分为左心室肥厚组(94例)和无左心室肥厚组(146例)。结果24 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和AOD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和无左心室肥厚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脉压和AOD与LVMI的关系最密切(P<0.001)。结论AOD和脉压、尤其是夜间平均脉压增大在LVH中起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孙国强  李玉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89-2290,2293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34例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24动态血压及对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末期左室腔内径(LVDd)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及24h舒张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及24h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WT、IVS、LVDd及LVMI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PWT、IVS、LVDd及LVMI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协同效应,能够明显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血压变异性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根据合并糖尿病情况,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74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5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单纯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单纯糖尿病组.比较4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如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分析各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差值百分比(△SBP%、△DBP%)及靶器官损害的情况.结果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48±1.03) mmol/L比(4.96±1.14) mmol/L;(3.92±0.63) mmol/L比(3.17 ±0.55) mmol/L;(1.41±0.19) mm比(0.93±0.2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24 h SBP、nSBP明显增高,24 h DBP、dDBP明显降低[(145.3±13.1)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37.1±12.8)mm Hg;(139.4±9.9) mm Hg比(131.1±11.6)mm Hg;(74.2±9.6)mm Hg比(80.9±9.2) mm Hg; (77.2±9.1) mm Hg比(82.4±9.3)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发生靶器官损害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各组[55.17% (32/58)比27.87%(17/61)、21.62%(16/74)、10.26% (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5,95%CI:1.088~ 1.201,P<0.05)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而△SBP%(OR=0.918,95% CI:0.872 ~ 0.984,P<0.05)是靶器官损害的保护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明显增加了血压变异性,加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Chinese people have a markedly lower alcohol consumption than people in the West. Whether alcohol consumption at such levels is associ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the role of blood pressure (BP) in this relationship is unclear.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ECG-LVH)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BP in Chinese men aged ≥50 years.

Methods and results

A case–contro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baseline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the community-based Guangzhou Biobank Cohort Study (2003–2008), using standard 12-lead resting electrocardiograms. By comparing 191 new ECG-LVH cases with 4311 controls, excessive drinking (>210 g/week) showed excess risks for ECG-LVH (odds ratio [OR] = 1.9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1.12–3.24), after adjusting for education, income, occupation, physical activity, smoking, body mass index, fasting glucose,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BP, and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Mediation analysis showed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of BP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cessive drinking and ECG-LVH: systolic (31%) and diastolic (16%). After multivariate adjustment,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occasional drinking (<once/week: OR = 1.20, 95% CI = 0.80–1.80) and moderate drinking (≥once/week to ≤210 g/week: OR = 0.88, 95% CI = 0.53–1.47) with increased/decreased risk of ECG-LVH.

Conclusions

Alcohol consumption at >210 g/week in Chinese me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ECG-LVH. Low power prevented us from examining whether drinking at <once/week to ≤210 g/week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increased risk of ECG-LVH. Elevated BP partially mediates between alcohol and ECG-LVH.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pproach with a large sample size is warrant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 among alcohol consumption, BP, and LVH.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左室肥厚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南市区高血压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高血压人群1686人,其中男性978人,女性708人,左室肥厚患病率为29.2%,男女性分别为25.4%和34.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X^2=16.17,P<0.01),且患病主在两性均随年龄而增加,在45-、55-、65-岁年龄段男女性别之间左室肥厚的患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收缩压均是左室肥厚度的影响因素,其中文化程度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社区中老年人左室肥厚度的患病率高,与多种复杂因素有关。应从多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者1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的心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SBP、DBP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LVESD、LVEDD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中,心功能等级越高,LVEF越低,LVESD和LVEDD越高。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心脏彩超可作为诊断该病的有效工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