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安宁疗护服务根据服务方式、地点和强度分为四类--常规居家照护、连续居家照护、入院暂息照护和常规住院治疗,其医保支付方式为按床日付费,费用从公共医保基金中支出,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的经验表明,科学的制度体系有利于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据此提出推动建立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业界     
北京市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12月24日,北京卫生健康委为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发布的《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确定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为“北京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确定北大首钢医院等9家医院为“北京市首批安宁疗护示范基地”,旨在加强北京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促进市、区级医院–社区–家庭的安宁疗护有序转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20年北京市某区安宁疗护服务终线调查数据, 探讨该区安宁疗护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为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获取北京市某区4家三级医院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报的"2020年全国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地区终线调查表"的数据, 填报时间范围为2020年1—12月。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安宁疗护模式、相关保障政策、安宁疗护团队、病例诊断分类、平均住院日和患者费用负担等, 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0年, 北京市某区9家医疗机构中仅4家三级医院开展安宁疗护的门诊、会诊和住院服务, 9家医疗机构均未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4家医院从事安宁疗护的医师和护士分别为35人和40人;安宁疗护住院病例为267例, 其中恶性肿瘤病例121例, 占45.32%;安宁疗护患者平均住院日(40.0天)多于医院平均住院日(7.8天);安宁疗护患者日均住院费(3 428.7元)低于医院日均住院费(3 605.6元);安宁疗护服务项目尚未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且相关保障政策不完善。结论北京市某区安宁疗护服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关安宁疗护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关配套政策等均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海市试点机构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分析2015年度与2017年度上海市安宁疗护(临终关怀)质量指数督导表数据,并结合专家访谈。结果:2017年上海市试点中心共72家,服务临终患者8 352人;拥有安宁疗护床位1 191张,平均住院日机构安宁疗护达40.61天,居家安宁疗护达55.48天;人均医药费用机构安宁疗护为7 388.47元,居家安宁疗护为936.23元;收支结余-5 423.96万元。结论:上海市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但仍面临服务资源不足、服务提供效率待提升、经费保障乏力、转介机制碎片化状态等问题。建议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社会宣传、建立长效的筹资机制,保障技术劳务的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上海市有着数量庞大的高龄老人,安宁疗护服务需求迫在眉睫。本研究拟了解上海市社区安宁疗护开展现状,总结现阶段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循证决策提供借鉴。方法项目组于2018年12月在上海市开展调查,覆盖所有16个区。调查形式为发放《老年医疗护理体系统计数据表》,内容包括本区内康复护理机构资源情况、医养结合机构资源情况及社区安宁疗护情况等,数据时限为截至2018年6月30日,2018年12月20日前全部回收。结果截至2018年6月30日,安宁疗护服务覆盖率较高,床位使用率整体较高,特别是中心城区较高,但服务转介数较低。结论建议进一步明确安宁疗护体系建设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安宁疗护服务资源,建立上下联动、完善畅通的安宁疗护转介体系,以及提高安宁疗护公众和社会认知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和促进基层安宁疗护工作、制定安宁疗护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6—12月对邯郸市35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填写有效问卷的1896名基层医护人员中,52.3%的人员了解安宁疗护,仅17.2%参加过安宁疗护相关课程培训,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影响对安宁疗护的认知。结论 基层医护人员的安宁疗护相关知识认知度不高、接受培训率低,需要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培训,有利于安宁疗护事业的推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老龄化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等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改革,内容上主要包括服务提供、治理机制、组织管理和筹资支付等方面,形式上可分为水平和垂直整合、虚拟和实体整合等模式。新医改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这些做法各有特点,主要有政府主导是目前整合的主要改革动因;以技术为纽带的虚拟整合简便易行,形式灵活;委托管理或联合体式的整合涉及资产的管理,一体化程度较高;联合兼并式的实体整合具有更强的资源配置能力。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还存在诸多障碍,如政府分级管理体制、公立医院单体扩张需求、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衔接、患者自由流动意愿与医保自由就医政策等。应对的主要策略有,注重发挥政府行政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的双重作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整合,通过改革支付制度等多种方式建立激励机制,有赖于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医养结合型服务机构开展安宁疗护的现状及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为医养融合进程中进一步有效开展安宁疗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上半年,采用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方式对江苏省内开展安宁疗护的33家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进行调研。结果被调查机构中安宁疗护床位数为409张(6.29%),安宁疗护床位配备设备总价值409万元;平均每个机构配备副高及以上职称医师1.0人,主管及以上护师3.06人;2016年共开展安宁疗护服务6 710人,出院6 298人,死亡667人,占出院人数的10.59%。讨论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亟须建立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提升安宁疗护服务内涵,努力打造安宁疗护专业团队,医养结合机构自身也需要不断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部分典型地区分级诊疗政策的特点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厦门市、陕西省延安市、甘肃省平凉市、宁夏自治区盐池县、广东省东莞市等地区分级诊疗相关政策内容,将其分级诊疗的做法分为综合网络、医疗集团推动、医保主导和需方引导等类型,对其服务提供方式、筹资支付机制、管理考核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药品供应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分级诊疗政策的切入点和侧重有所差异;普遍重视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其引导和制约作用;部分地区重视完善与服务模式相适应的基层卫生人才保障和药品供应制度;政策措施的综合性、联动性有待加强;与国际成熟做法仍存在一定差距。建议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抓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分级诊疗;建立与政策目标一致、相容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政策措施的综合性、联动性;健全基层卫生人才保障和药品供应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上海预防医学》2021,33(4):345-348
【目的】分析城市郊区的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安宁疗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5—8月,对上海市金山区已经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8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和316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进行定量与定性调查。【结果】全区安宁疗护核定床位80张,但实际开放只有53张,2017年全年收治人数189人。8家机构的安宁疗护服务资源配置和服务开展存在较大差异。各家机构建设初期均获得数量不等的上级财政支持,但机构日常运行无任何财政补助。安宁疗护医务人员中高级职称者仅占5%,继续教育薄弱,未获得岗位培训证书的人员占18%,工作压力较大,且后备人员不足。【结论】安宁疗护呈现潜在需要未满足,服务利用不足的矛盾现象;区内安宁疗护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安宁疗护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正安宁疗护关乎生命终末期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关乎医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建设健康中国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将安宁疗护工作纳入健康江西战略整体布局,纳入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服务体系重点建设,纳入卫生健康和养老服务补短板项目重点推动。目前,全省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有135家、床位达1618张,有执业医生559人、执业护士878人,已服务安宁疗护患者1749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与安宁疗护的现状,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参与过程中存在准入体系保障安宁疗护不公平、未衔接医保全面保障安宁疗护、跨地区保障安宁疗护难等挑战,进一步提出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推动安宁疗护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畴、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异地结算系统,实现安宁疗护跨地区给付、保险公司构建社区综合护理体系、增加辅助性服务及社会支持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的必然要求。构建合理的康复服务定价标准和医保支付制度对促进康复医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澳大利亚拥有多层次的康复服务体系,建立了以病例组合为基础的康复医保支付制度。对澳大利亚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和医保支付体系改革历程进行总结梳理,介绍了澳大利亚国家亚急性和非急性患者分类系统,为我国康复事业发展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算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的直接人力成本,为完善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成本补偿机制提供建议。方法于2018年3—6月,对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业务科室负责人、服务执行人和财务科开展机构调研,采集各社区安宁疗护服务项目的基本人力消耗与耗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医务人员薪酬,并测算服务项目的直接人力成本。结果社区直接提供的安宁疗护服务项目共有233项,包括191项收费服务项目和42项免费服务项目。收费服务项目的直接人力成本的中位数为30.9(17.3,3.1~384.4)元,免费服务的直接人力成本的中位数为23.1(40.9,6.6~196.8)元。58项有上海市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全科、中医和护理类服务项目的直接人力成本中位数为27.8(26.8,6.5~384.4)元,收费价格的中位数为14.0(20.5,2.0~225.0)元。41项(70.7%)服务的直接人力成本高于收费标准。结论社区的安宁疗护服务的直接人力成本远高于收费标准。患者需要的心理、社会支持等免费服务项目的直接人力成本支出较大且缺乏补偿机制。政府应制定安宁疗护服务的特色服务成本补偿机制,以保障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提供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总结发达国家护士参与居家安宁疗护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我国卫生系统现状和特点,提出适宜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加强居家安宁疗护护士队伍建设,提升护士专业知识及技能;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制定评价考核机制;普及死亡教育,提高ACP认知度。  相似文献   

16.
安宁疗护在改善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提高医疗资源效率、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政策扩散理论为框架,以上海市2012—2021年56份安宁疗护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ArcGIS、ROST、UCINET软件,分别从时间、空间、内容、组织维度研究安宁疗护政策扩散现象,分析多重维度下上海市安宁疗护政策扩散的外部表现特征。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政策扩散速度由慢变快再减慢,近似表现为“S”型分布;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吸纳—辐射相结合的试点型扩散;在内容维度上,既有政策领域的拓展,也有政策的细化与深化;在组织维度上,参与主体数量众多且类型多元、部门间协作紧密。该发现丰富了政策扩散理论知识图谱,拓宽了安宁疗护领域的研究视角,为深化开展全国安宁疗护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深圳居民接受安宁疗护及同意家人接受安宁疗护的意愿程度,了解居民对安宁疗护目的及推广阻力的认知情况,为推进安宁疗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在线问卷对深圳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深圳居民接受安宁疗护及同意家人接受安宁疗护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问卷5 007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4 772份,有效率为95.3%。深圳居民对安宁疗护的个人接受意愿和同意家人接受意愿分别为70.2%和66.2%。七成居民赞同安宁疗护的目的为减轻痛苦或缓解压力,认为安宁疗护推广的首要阻力是费用过高或医保不覆盖、以及宣传和推广不到位。平均月收入较低的居民,个人接受安宁疗护(AOR = 0.83, 95%CI: 0.69~0.99)和同意家人接受安宁疗护(AOR = 0.81, 95%CI: 0.69~0.95)的意愿均更低;有过家人朋友接受安宁疗护经历的居民,个人接受安宁疗护(AOR = 1.47, 95%CI: 1.24~1.75)和同意家人接受安宁疗护(AOR = 1.45, 95%CI: 1.23~1.71)的意愿均更高。此外,影响个人接受安宁疗护意愿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受教育程度较低(AOR = 0.66, 95%CI: 0.47~0.92),保护因素还包括安宁疗护服务意向地点为家庭(AOR = 1.28, 95%CI: 1.05~1.56)。结论 深圳居民对安宁疗护的个人和家庭接受意愿均较高,但受到月收入、教育程度、亲身经历和服务意向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开展宣传推广和生命教育活动,组织安宁疗护志愿服务,完善安宁疗护收费和居家服务体系,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居民对安宁疗护的接纳意愿。  相似文献   

18.
近日,广西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广西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方案从加强老年健康教育、老年预防保健、老年疾病诊治、大力推进老年康复和护理服务、长期照护服务、安宁疗护服务等六个方面,对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提出,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  相似文献   

19.
经上海市政府批准,2003年上海市实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普通病房床位收费实行分等定价和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给付的政策。这项公共政策规范了非营利性医院多层次医疗服务的管理,按照分等级服务和分等级收费的原则,建立了公立医院等级服务体系。医疗机构等级服务体系的建立适应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我们在此回顾医疗机构等级服务的历史变革,分析公立医院开展等级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关国在可支付保健法案框架下探索建立责任保健组织。本文综述了美国在建立责任保健组织过程中,卫生服务体系的整合形式、支付方式改革等主要做法,在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促使供方主动参与、加强对医生管制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但发展责任保健组织也面临一些挑战,在机构规模、支付方式改革的全面推进、潜在垄断、患者归属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最后提出,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整合的过程中,要使医疗服务机构成为整合主体和核心,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平衡费用、质量和效率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供方垄断,以及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