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婚前受教育一个人的习惯总是受父母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家里一切都是母亲做主。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我的母亲。她随父亲从农村来到城里时,没有工作。勤俭持家的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是英雄钱是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时,姐姐、我和弟弟3个孩子都在读  相似文献   

2.
下一站,幸福     
<正>我的母亲是个非常好的人,自小,我就看到她努力地维持一个家。她总是在清晨五时起床,煮一锅热腾腾的稀饭给父亲吃,因为父亲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饭。然后,还要煮一锅干饭给孩子吃,因为孩子正在发育,需要吃干饭,上学一天才不会饿。  相似文献   

3.
与母亲约会     
邀请母亲吃顿晚饭 结婚21年后,我才懂得了爱的真谛.那是在我与妻子之外的一位女人约会之后,而且约会是妻子的主意. “我知道你爱她.”有一天,妻子这样对我说,我吃了一惊. “我爱的是你!”我反驳道. “我知道,但你也爱她.” 妻子让我约会的女人就是我的母亲.自从19年前父亲去世后,她一直一个人生活,而且心脏不大好.但工作和三个孩子占去了我的大部分时间,我只能偶尔去看望她.  相似文献   

4.
母亲年轻时眉清目秀,端庄漂亮.当她以新嫁娘的身份踏入我们的村庄时,村里不少孩子都过来细看她的模样,并讨要喜糖.这时,母亲总是温婉地笑着,略带羞涩地分给他们一些提前准备好的糖果. 据父亲说,母亲和他婚后度过了一段安逸时光,但自我呱呱坠地后,由于我总在夜间喧闹,正在坐月子的母亲便患上了轻度失眠症.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母亲     
母亲是一条河,长长的,久久的。 母亲14岁时和比她大20岁的我爹结了婚。从此,在吕梁山那个名叫黄土凹的小山村里一呆就是71年。我妈一生共生了16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5个。母亲幼时没有缠脚。她那双大脚使她在山路上走得快,站得稳。然而,她除了下沟挑水,上山砍柴,很少离开那个小山村。要不是曾来城市给我照看过3年孩子,她连火车都没见过哩。  相似文献   

6.
今 年的1月2日,母亲走完了她76年的人生旅 程,去和我那去世30多年的父亲团聚了。母 亲再也不用饱受相思之苦,再也不会一个人在深夜 对着孤灯默默流泪了。 在送葬队伍中,哭得最厉害的要属我的小妹了, 父亲死的那年她还很小,母亲最疼她了。再就是大 妹,她在我家事事都占上风,母亲什么事都由着她, 她跟母亲也最贴心。哭的最悲痛最可怜的要属四妹 了,四妹早年离了婚,带着只有3岁的孩子一直住 在母亲家,母亲是她的主心骨,不论经济上还是生 活上,对她都很关照,母亲这一走,她以后的日子 更难了。身为长女的我,对母亲…  相似文献   

7.
正您好!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是独生女,五年前已经和爱人、孩子在国外定居。我母亲今年72岁,父亲三年前因病去世。我父母感情一直很好,父亲的身体其实一直挺好的,去世非常突然,所以我母亲在情感上一直没有从父亲离开的阴影中走出来。我曾建议她搬到国外与我一起生活,但她以语言不同、国外环境不适应,还有不愿意离我爸太远等理由拒绝了,一个人在国内生活。近一年来,我明显感觉到  相似文献   

8.
<正>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即使是一个让孩子痛恨的"很烂"的父亲或母亲,当孩子长大后,也会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继承了那个坏榜样的人格。怎样才能意识到自己在重蹈父母的覆辙?又如何让自己走出并终止这个无奈的循环?像父亲一样出轨了李丹的父亲在她中学时出轨,那时她的母亲天天以泪洗面,还不敢大声质问丈夫。李丹一面憎恨责备父亲,一面劝母亲离婚,可母亲还是忍气吞声地维持着婚姻,父  相似文献   

9.
父爱     
红姐是我的中学同学,也是我多年的好友.不久前,她年过八旬的父亲因病住院.我前去探望时,老人刚睡着.红姐为父亲掖了一下被子,悄声地对我说:"我们到外边聊." 她说:"我有一件事要感谢你.""什么事?""我失恋时,你的一席话提醒了我这个梦中人."  相似文献   

10.
一天,我的一位女邻居跟我谈了使她焦急的一件心事: 半年前,她读了一本杂志上刊登的《女孩子13岁的心灵一隅》一文后,注意到自己13岁的女儿“不喜欢男生”,身边却有几个好得不得了的女同学。这位母亲对此很担心,问我这种情况算不算不正常,应该怎样开导孩子,免得她误入岐途。 我理解这位母亲的焦急心情,她担心孩子有同性恋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一天,我的一位女邻居跟我谈了使她焦急的一件心事: 半年前,她读了一本杂志上刊登的(女孩子13岁的心灵一隅)一文后,注意到自己13岁的女儿“不喜欢男生”,身边却有几个好得不得了的女同学。这位母亲对此很担心,问我这种情形算不算不正常,应该怎样开导孩子免得她误入歧途。 我理解这位母亲的焦急心情,她担心孩子有同性恋倾向。  相似文献   

12.
《家庭医生》2010,(4):41-41
柯大夫: 前几天,我和母亲大吵了一通,就是因为孩子。我儿子现在8个月了,我希望母亲能推着他四处走走,特别是去超市、儿童玩具店等地方。听年长的同事说,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好处。可我母亲却说,现在带个孩子怎么这么讲究.我小的时候,由于没有老人帮忙,父亲又在外地工作。她要上班,于是就把我扔在摇篮里,整天躺着,她只是有空才回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13.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55岁,父亲89岁。我和我的父亲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因为在我17岁以前,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加起来不过5年。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模糊的概念。1954年10月3日,这一天我弟弟出生了。记得当时大概晚上九点多,我起来如厕,我妈妈说:“别乱跑,小心碰着孩子。”我一看,炕上有个刚出生的小孩,这时的家中,只有我、母亲和这个小弟弟,父亲不在家。据母亲说,父亲在住院,得的是肺结核。究竟过多久能回来看我们一次,她也不知道。1958年,我到了上学的年龄,住到了石景山的姥姥家。知道了父亲已从医院转到了北京市工人疗养院,大概过年过节才能…  相似文献   

15.
艾米 《家庭保健》2012,(17):80-80
我母亲是个非常坚强的人,14岁时一个人徒步去了新疆,后来成为医生,我一直特别敬重她。我的父亲去世前,他们之间的情感是完美的,父亲的离去让母亲的失落感和孤独感非常强烈。为了转移抑郁的情绪,她需要用大量的时间跟我说话,可那时是我最忙的时候。因为职业的关系,我没有办法满足她,母亲就常常对我抱怨,当时我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6.
母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在家闲着。已年近五十的人了,除了平时有些腰酸腿痛之外,身体还是很硬朗的。但去年,她却病了一回。 去年过年时我回到家中,进门就觉得气氛不对,母亲独自搬个小凳坐在阳台上,父亲在房中看书,父亲看到我回来了,很高兴。我随口问他“你们怎么了?”父亲说:“你妈的脾气现在越来越  相似文献   

17.
◆典型案例 怡红最近遭遇了一件很难过的事情,她的父亲不久前病逝了.在怡红看来,父亲做事很有主见,而母亲则是那种生性比较懦弱的人.父亲从小就对怡红非常好,从小到大都一直护送她上学,她要什么他都百依百顺.父亲的去世,伤心之余让怡红觉得非常不习惯.  相似文献   

18.
一双白袜子     
《长寿》1994,(6)
每次捧读小母亲的来信,都为她浓浓的情意激动不已。 她,父亲和我相依为命50年,我们历尽人世沧桑,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其中父亲蒙冤的十三年里,小母亲不顾当时舆论压力,跟随劳改的父亲下农村。是她的体贴与照料,支撑父亲活到平反,享受了一段幸福的晚年,才使做女儿的我不致留下终生遗憾。  相似文献   

19.
露天电影院     
父亲放映过很多很多电影,他播映了无数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他主导着那些夜晚里的欢喜和哀愁。曾经有一个女孩,在这时美丽而沉静,她就是我的母亲。母亲在世的时候,有时候会半开玩笑地说,当时她嫁给父亲,纯粹是因为她爱看电影。因为在那个年代,能经常看电影是很幸福很奢侈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20.
童年快乐而幸福,但这种幸福并没持续多久,就随着父亲的病逝而烟消云散。父亲病故后,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体弱多病的母亲身上,她不但要供我和妹妹读书,还要偿还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 家境贫困使我读中学时备受同学的歧视和冷落,因此我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欲望,但我知道农民的孩子要想出人头地,读书是惟一的选择。于是我发奋图强,成绩在初中时代一直居于年级前三名,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一所市属重点高中,我不敢懈怠,拼命苦读三年,终于在199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