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中药药事管理在医院药剂科工作质量提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受医院药剂科药学管理的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中药学管理模式;观察组接受强化中药药事管理模式。分别对宏观中药学管理质量与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评价。宏观中药学管理质量的评价过程中,为两组接受药学管理工作后的处方点评、不良反应监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管理、个体化给药方案执行情况评分、药学服务与咨询开展情况分别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合理用药评价中,为两组接受药学管理工作后的剂量正确、超适应证用药、联合用药、药学监护、患者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处方点评、不良反应监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管理、个体化给药方案执行情况评分、药学服务与咨询开展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剂量正确、超适应证用药、联合用药、药学监护、患者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中药药事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从宏观上提升了药学管理水平,有助于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三医联动”的合理用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中药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在院接受治疗期间均接受中成药及中药方剂治疗,共计160例。按照中药学管理方案的设施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在院期间接受常规中药学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院期间接受“三医联动”的合理用药管理模式。在医药管理方面,根据患者情况量身定制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在医疗管理方面,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学管理工作,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整体辨证用药入手;应用中药药性、归经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医护管理过程中,从健康教育和药物咨询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与药物咨询工作。对中成药、中药方剂的临床合理用药质量控制效果进行量化分析,统计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过程质量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处方信息、适应证、联合用药、配伍禁忌、用药不适宜、重复给药、药品遴选、处方超规定用量方面的控制效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及用药、特殊人群、混合配伍、临床辨证施治用药、联合用药方面的质量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中药的效-毒双向作用机制探讨加强用药监护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期间在医院进行疾病治疗期间接受药学监护管理的14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根据药学管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基础的药学监护服务,旨在帮助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安全性和效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中药的效-毒双向作用机制出发,为患者提供优化后的药学监护工作。评价两组用药监护环节的管理质量及两组患者对药学监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病历分析、药物过敏性评估、药物相互作用评估、药物的选择、身体症状、治疗效果、药物服用情况回顾、持续安全性观察、药学知识宣传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学监护流程、药学知识的宣传、药物效果、药物安全性、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重分析中药效-毒作用机制,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药学监护工作能够进一步加强用药环节的管理水平,患者的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及药学监护管理方法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200例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管理,为实施药学监护管理前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10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200例患者给予优化后的药学监护管理方法,为实施药学监护管理后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发生率。统计出现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的科室分布情况。结果:实施后联合用药不合理、剂量不正确、给药途径不当、超适应证用药的比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科室分布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肿瘤科,其中外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比率最高(28.06%),其次为内科(23.74%),肿瘤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构成比最低(10.07%)。主要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包括无适应证、术前/术中/术后的给药时间不合理、联合用药无指征、药物选择/用药途径/用法用量不正确、药物不良反应处理不当。结论:为提升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应加强药学监护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药剂科中成药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2020年期间医院药剂科开具的31 415张处方设为研究资料。将2019年期间开具的中成药处方(15 750张)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期间开具的中成药处方(15 665张)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中成药处方药学管理模式,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采用规定的药品检查、监测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常规中成药处方药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比较两组中成药处方的不合理使用比率。邀请6位药学专家对两种管理模式下的药剂科综合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点评的处方中,存在药物配伍禁忌、用药与诊断不符、给药方法不当、药物用量不当、用药疗程不当、重复用药、处方书写不规范、辨证与用药不符等不合格情况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合理性、患者用药教育、特殊病例监测、合理用药咨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药剂科中成药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率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发挥临床药师在呼吸科内科用药过程中的监护作用,保证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发挥临床药师在呼吸科内科用药监护中的优势作用,如查阅患者药历,了解用药史、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用药期间的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监护、加强药患沟通、COPD治疗指南,为住院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介绍COPD患者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结果:对COPD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及时发现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论:本监护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临床药师发挥用药监护作用,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应用于医院中成药药学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妇科门诊诊治的136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药学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临床药学服务进行中成药药学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不合理使用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用药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成药不合理率(中成药适应证、中成药配伍、服用疗程、服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应用于医院中成药药学管理中能够提高患者对中成药的认知,掌握更多中医药知识,让患者能够更合理地使用中成药,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强中西医药事监管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的应用方法和管理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内科就诊并接受药学管理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进行分组。100例采用常规药学管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100例接受强化的中西医药事监管模式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方法评分、药学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方法的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患者用药教育、血药浓度监测、联合用药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及时性、药学服务的迅速性、满足患者需求、管理流程合理性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中西医药事监管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有助于提升药学管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执行PDCA循环管理服务干预措施对促使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合理运用的管理干预价值。方法:将2018年2~9月医院院开具的100份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相关用药处方用作对照组研究对象,此组别选择传统管理服务干预措施,将2019年2~9月医院院开具的100份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相关用药处方用作观察组研究对象,此组别选择PDCA循环管理服务干预措施,研究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不合理运用处方整体占比情况、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不合理运用具体类型。结果:观察组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不合理运用处方整体占比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的用药适应证不当处方份数、溶剂选取不当处方份数、超剂量给药处方份数、用药疗程不当处方份数、用药频次不当处方份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的重复给药处方份数、配伍禁忌处方份数、滴速控制不当处方份数少于对照组,但是不明显(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服务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及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从2017年12月将新型的药学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用药管理中,根据新型药学管理时间,抽取管理前的260例处方设为对照组,抽取管理后的260例处方设为观察组。统计并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药与症状不符、剂量不正确、给药方式不正确、用药频率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比率)、处方不合格情况(药物规格书写不正确、药物剂型书写不正确、未使用专用处方纸的比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用药满意度、患者配合用药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用药不合理情况、处方不合格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用药满意度、患者配合用药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严谨的药学管理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质量,改善不良用药行为,对临床药师、临床医师、患者的不合理用药都有明显的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中应用处方分析的结果提升药学服务质量的方法。方法:医院于2019年2月起,将系统化处方分析干预模式纳入药学处方的常规管理流程中。根据药学管理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接受管理的1 500张处方,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9年2~7月期间接受管理的1 500张处方,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学管理,在药学服务中未进行应用处方分析。观察组基于处方分析结果优化药学服务管理内容。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处方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处方错误、不良反应、药物识别错误等处方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处方中的用药与诊断不符、药物联合不合理、辨证用药不合理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学服务管理中,应用处方分析的结果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有助于避免药学管理中风险事件和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临床护理管理中开展中药安全用药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3月在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形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添加中药安全用药教育管理,比较两组中药使用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药不合理使用(包括用法用量、中西药联用、分型辨治不合理)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中开展中药安全用药教育,能够提升医护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和安全用药意识,督促医护人员使用中药时严格控制用量,坚持辨证用药,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研究药师管理措施实施后再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中的作用,为提高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将2020年7月—2022年1月的188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为采取常规药师管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药师优化管理措施进行干预。通过药师评价管理系统对患者的用药相关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指标包括医疗费用值、住院时间值、抗菌药物费用值。结合药师管理措施及相关标准评定对处方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药物剂量超常、用药不适宜、用药不规范,计算处方不合理总发生率值。采用中药用药服务满意度评价表格对患者的用药服务满意程度进行评价,计算用药服务总满意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疗费用、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剂量超常、用药不适宜、用药不规范事件发生占比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处方不合理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服务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师优化管理措施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工作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有助于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中医学管理视角出发,探讨中医药学参与多元化儿科管理方法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医院儿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医学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药学参与的多元化儿科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专业素养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精神状态、生理机能、体质管理、病因判断、病机分析、疾病辨证、儿科护理等管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中医知识、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科研思维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中医手段,能够辨明疾病的发生发展阶段、疾病的态势,从而判断证的轻重缓急及变化转归。再给予中医药干预手段,明显改善了专科管理水平,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中监测数据管理在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期间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静脉输液的2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管理。观察组给予集中监测研究数据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如溶媒选择错误、超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给药方式不正确、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统计两组患者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中监测研究数据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在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能够改善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优化中医病房药事管理方法对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8月的112例神经外科护理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进行药事干预。观察组采取优化中医病房药事管理方法进行干预。结合药事管理调查分析表对研究期间发生的不合理用药事件进行统计,包括药品药期不详、药品过期、药品混放,计算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值。采用临床成人药事管理相关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神经外科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计算整体满意率值。使用医院自拟的药事管理质量评价分析表调查药事管理质量,包括药物使用、药物采购、药物存放。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评分、药物采购评分、药物存放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中医病房药事管理能够提升神经外科患者的就医体验,实施管理后神经外科不合理用药情况减少明显,另外药事管理质量以及药物管理相关满意度均有所提升,优化中医病房药事管理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研究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在中医慢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2年8月的134例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合理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基础药学知识、用药指导、出院后随访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慢病管理中在常规护理及干预模式下增加实施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能够较好的提高慢病患者满意度,并且降低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促进用药依从性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为CAP住院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与结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和合理,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药学监护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2018年医院儿科科收治的110例新生儿根据管理方法分为管理前、管理后,各55例。管理前(2017年)采用常规新生儿药学管理办法,管理后(2018年)采用新生儿药学监护模式。设计用药合理性评分体系,对适应症、用药剂量、给药方式、用药频率、联合用药方面方面进行评分。设计医疗服务质量评分方法,由患儿家属对需求管理、个体化管理、满意度、医患关系等项目进行评分。结果:管理后在适应症、用药剂量、给药方式、用药频率、联合用药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需求管理评分、个体化管理评分、满意度评分、医患关系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新生儿药学监护模式有利于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神经科中药不良反应的管理效果。方法:将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神经科收治的使用中药治疗的800例患者纳入研究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管理,按照临床合理用药规范用药,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药学服务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用药时间准确率、用药次数准确率、用药剂量合理率、用药方式合理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时间准确率、用药次数准确率、用药剂量合理率、用药方式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药学服务应用于临床中药的安全管理中,能够明显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