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内脏脂肪对胃癌患者发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国内外在线数据库中有关内脏脂肪与胃癌发病、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其机制研究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内脏脂肪与胃癌的发生、进展及胃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高内脏脂肪可能会促进胃癌的发病及进展,并提高胃癌根治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脂肪组织作为一个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其产生的脂肪细胞因子在脂代谢及肥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可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合成和蓄积,其血清含量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而与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由于内脏脂肪素的多种生物功能以及对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参与肥胖的发病机制,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可能为肥胖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的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近远期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161例确诊为直肠癌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础资料、病理资料、围手术期恢复指标以及术后随访状况,以CT值(HU)不同标记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采用Slice-O-Matic软件得到第三腰椎层面VFA。以134.6 cm2(男)和91.1 cm2(女)为界值,对不同VFA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低VFA组相比,高VFA组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53.05±70.09)min vs(227.16±93.10)min,t=1.506,P=0.048],术中出血量增加[(284.06±233.43)ml vs(192.84±323.57)ml,t=2.049,P=0.042],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12.84±3.39)个vs(14.78±6.30)个,t=-2.439,P=0.016],术后禁饮食时间延长[(4.76±1.13)d vs(4.25±1.04)d,t=3.012,P=0.003...  相似文献   

4.
左侧内脏大神经切断对晚期胰腺癌镇痛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  李刚  谢伟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6):390-390
晚期胰腺癌患者往往伴有难以控制的上腹部和腰背部疼痛,疼痛呈进行性加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院自2000年起对不能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在行姑息性手术同时做左内脏大神经切断术,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53~74岁。14例位于胰头部,4例位于胰腺体尾部。全部病例采用术中冰冻切片做出病理诊断。1例因肿瘤晚期行预防性止痛治疗外,17例术前均存在时间不同的疼痛病史,患者疼痛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夜间疼痛明显。15例术前需服用止痛药物,5例成瘾。本组14例同时行肠管短路或胆管内引…  相似文献   

5.
[摘要] 胰腺癌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预后差,5年生存率极低。手术是早期胰腺癌患者获得治愈的唯一机会,而对于晚期患者,则只建议行姑息性治疗。胰腺癌根治术、特别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多且复杂,围术期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根据肌少症(sarcopenia)对胰腺癌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可以很好地预测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综合治疗后的生存率。对肌少症患者进行运动及营养干预后,可能会显著地改善胰腺癌预后。本文拟结合相关报道,对肌少症与胰腺癌的预后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因其起病隐匿、早期诊断难、手术切除困难、放化疗不敏感以及预后差、死亡率高等原因,成为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相关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microRNA(miRNA)是一类单链非编码RNA分子,是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新的调节分子家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围绝经期妇女(40~50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折风险与内脏脂肪量的内在联系。方法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334例围绝经期妇女的问卷资料(年龄、体重、烟酒史、既往骨折史、激素应用情况等),通过双能X线扫描获得定量指标骨密度值及内脏脂肪量,采用FRAX软件计算骨折风险,并与内脏脂肪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值逐渐减少,骨折风险逐渐增高;内脏脂肪量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35,P<0.05);内脏脂肪量与骨折风险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FRAX能精准反映围绝经期妇女骨折风险,有助临床提前干预;内脏脂肪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丙泊酚防治硬膜外阻滞下施胰腺癌根治术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胰腺癌根治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阻滞成功后分两组。Ⅰ组(哌氟组)30例,Ⅱ组(丙泊酚组)30例,分别于手术进腹前Ⅰ组给哌替啶、氟哌啶合剂静脉注入;Ⅱ组负荷量丙泊酚0.8~1 mg·kg~(-1),静脉2min注完,后接Graseby 3500微量泵以2~3 mg·kg~(-1)·h~(-1)均速输注丙泊酚,直至缝合腹膜毕停止。结果 对控制内脏牵拉反应总有效率Ⅰ组达74.95%,Ⅱ组为96.33%,两组有效和无效所占比例相比较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4例病人手术关腹困难用肌肉松弛药辅助,Ⅱ组3例病人舌后坠,需提下颌保持气道畅通。结论 丙泊酚作为硬膜外阻滞防治胰腺癌手术内脏牵拉反应效果好、可行,但必须注意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9.
10.
追赶肥胖是机体在营养限制一段时间后开放饮食所导致的以内脏脂肪堆积为特征的一种肥胖形式,这种肥胖会增加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许多疾病的发病危险.近年来研究发现,向心性肥胖的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和不育等,其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脂肪过度堆积导致的血清睾酮(T)水平降低,雌二醇(E2)水平升高有关~([1,2]).因此,笔者通过观察追赶肥胖雄性大鼠性激素的变化过程,探讨性激素变化机制及其与内脏脂肪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总结胰腺癌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胰腺癌与糖尿病关联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胰腺癌与糖尿病有着特殊的关联。患有胰腺癌的患者可能出现新发糖尿病或现有糖尿病症状恶化的现象,胰腺癌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在确诊出胰腺癌前已患上糖尿病,提示胰腺癌和糖尿病表现出"双重因果关系"。长期患有2型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及发展的高风险因素之一,2型糖尿病也可能由于高胰岛素血症、脂肪因子等的作用或其他因素而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同时,胰腺癌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但其机制尚未知,还需要获得大量信息才可以了解长期糖尿病对胰腺癌发生及发展的影响以及胰腺癌相关糖尿病的原因机制。结论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的明确关系尚未被证实,需进一步研究来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内脏脂肪组织比皮下脂肪组织有更高的代谢活性,促进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可视为一个内分泌和旁分泌器官。大量的内脏脂肪组织阻挡手术视野,促进胰岛素抵抗和炎症通路,直接或间接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时间以及辅助治疗疗效。外科医生通过健康体检和术前检查评估内脏脂肪组织数量,有助于向病人提供更适合的预防建议、手术规划以及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海德堡胰腺癌预后(HELPP)评分对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接受根治性手术的35例胰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前HELPP评分将病人分为低分组(≤3分)和高分组(>3分),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病理资料,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结果 35例病人中,低分组有21例,高分组有14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学分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辅助治疗以及R0切除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人均有完整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29.0个月。低分组和高分组术后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9.0个月和1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HELPP评分可考虑作为预测根治性切除胰腺癌病人预后的工具,评分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端粒长度与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adipose area,VFA)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中的影响作用。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我院内分泌科(为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T2DM患者160例,将T2DM患者根据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中T值分为OP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利用qPCR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记录所有参与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糖、血脂、25羟基维生素D[25(OH)D]、性激素等指标,应用双能X线测定BMD(包括股骨颈、全髋关节、腰椎),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VFA,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OP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中外周血端粒长度依次增加,OP组VFA大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②各部位BMD与VFA负相关,与端粒长度正相关。③端粒长度是各部位BMD的独立影响因素,VFA是股骨颈、全髋关节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低BMD与较大的VFA、较短的端粒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及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治愈胰腺癌的唯一方法,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13个月,5年生存率仍在10%以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胰腺癌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术后生存率都有重要的影响。胰腺癌是一种治疗和诊断都比较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胰腺癌临床特点较为隐匿,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不同内脏脂肪面积的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Meta分析,评价内脏脂肪面积作为预测并发症发生风险指标的有效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自2000年1月~2023年1月发表的对比不同内脏脂肪面积的胃癌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研究,纳入文献后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和数据,Meta分析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2956例患者,其中高内脏脂肪面积组1214例,低内脏脂肪面积组1742例。与低内脏脂肪面积组患者比较,高内脏脂肪面积组患者术后胰瘘、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更长,术后住院时间更长,术中失血量更多。而两组患者在术后呼吸道感染、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淋巴结清扫的数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内脏脂肪面积增加了胃癌患者术后发生胰瘘、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风险,延长了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因此,有必要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真核细胞对胞内受损的大分子蛋白质及细胞器进行自我降解的过程,被称作II型程序化细胞死亡。近来的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细胞自噬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营养与炎症标志物在可切除胰腺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胰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检索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营养与炎症标志物对可切除胰腺癌预后评估的研究并加以综述。结果 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较差的营养状态和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其他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营养与炎症标志物对可切除胰腺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营养与炎症标志物作为简单经济的预后评估指标,在可切除胰腺癌的预后评估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