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足月臀位外倒转术(ECV)成功的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所有接受臀位ECV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臀位ECV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4例足月孕妇行ECV,总成功率76.12%(102/134),成功后阴道分娩率75.49%(77/102);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单因素统计分析:生育史、胎盘位置、胎背方向、新生儿性别、术前麻醉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育史、胎盘位置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P0.05)。结论生育史、胎盘位置是ECV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臀位ECV操作可靠性及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有意愿孕妇均可评估后尝试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和孕中期糖脂代谢指标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基于前瞻性队列的非匹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在铜陵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单胎孕妇建立队列。对收集的新生儿数据进行分组,以妊娠结局为巨大儿的新生儿为病例组,以非巨大儿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逐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据此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模型,以AUC分析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74例新生儿,其中巨大儿65例,非巨大儿609例。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孕中期增重、孕中期2h OGTT、孕中期中度体力活动为影响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相关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AUC为0.747。结论:孕中期血糖、体重及体力活动与巨大儿发生密切相关,利用孕前BMI和孕中期相关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巨大儿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早期识别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高危人群。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841例孕8~15周建卡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GDM孕妇287例,随机抽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孕妇2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产史等临床指标,以及孕早期空腹血糖(FPG)、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肝酶、血脂等基本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确定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记录曲线下面积。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年龄≥35岁、孕前BMI超重或肥胖、孕次≥3次、产次≥1次、FPG、RBC、WBC升高均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变量回归系数表建立回归方程模型,预测GDM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5,界值为0.56,敏感度为66.8%,特异度为79.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802。结论:将孕8~15周时空腹血糖水平、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年龄、孕前BMI等临床指标相联合,可简便、经济、有效地早期预测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孕24~34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PPROM)期待治疗绒毛膜羊膜炎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的孕24~33周+6 PPROM的493例孕妇, 按照7∶3随机分为建模数据集(n=345)及验证数据集(n=148)。比较PPROM合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 HCA)与未合并HCA孕产妇的基本信息、高危因素、临床治疗及母儿转归, 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A的独立危险因素, 比较不同指标对于HCA的预测价值, 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 并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HCA组与非HCA组孕妇基本信息、胎膜早破常见高危因素及宫缩抑制剂、抗生素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等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生殖结局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IVF/ICSI治疗的单发肌壁间肌瘤不孕症患者1348例,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分为活产组(403例)与未活产组(945例)、妊娠组(634例)与未妊娠组(714例)。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PSM)对活产组与未活产组患者进行1∶1条件匹配控制混杂因素,共386对患者匹配成功。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协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肌壁间肌瘤与生殖结局的关系,并评价其预测价值。通过计算约登指数找到截断值。结果:PSM匹配后,未获得活产组的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压迫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活产组,肌壁间肌瘤大小明显大于活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妊娠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直径显著大于妊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受压及单发肌壁间肌瘤的直径对患者活产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单发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风险评分系统,为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省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周为28~36+6周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胎膜早破患者80例,其中未并发HCA者44例(对照组),并发HCA者36例(病例组)。综合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破膜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NLR、PCT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纳入变量的回归系数和OR值构建logistic评分系统和Additive评分系统,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其区分度、Hosmer-Lemeshow检验其校准度来评估预测模型。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HCA预测模型:LogitP=30.992+0.516*WBC+0.305*NEU+0.675*NLR+0.626*CRP。定义简易logistic评分:WBC(>11.69)5分,NEU比例(>78.6)3分,NLR(>5.97)7分,CRP...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和验证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根据预测临床妊娠的概率,更好地开展IVF-ET咨询,进行临床决策和患者选择。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首次行冷冻复苏单囊胚移植的1378例患者作为开发组,2019年1月到2019年5月首次行冷冻复苏单囊胚移植的292例患者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临床妊娠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回归系数绘制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和Hosmer-Lemeshow检测对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预测模型共纳入女方年龄、不孕类型、主要不孕因素、不孕年限、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囊胚扩张状态6个影响因素。开发组和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95%CI 0.610~0.669)和0.629(95%CI 0.564~0.693)。拟合优度检验Hosmer-Lemeshowχ~2=12.701,P>0.05,提示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概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结局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单囊胚移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孕早中期压力知觉及血浆5-羟色胺水平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 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招募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孕20周前孕妇, 使用压力知觉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评估孕妇入组时的压力感知状况, 同时检测孕妇血浆5-羟色胺水平, 并在产后42 d开展电话随访, 调查产妇分娩信息及母乳喂养情况。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非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66例孕妇入组, 353例(96.4%)完成随访纳入分析, 根据产后42 d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n=194)和非纯母乳喂养组(n=159)。单因素分析显示纯母乳喂养组PSS总分[(19.4±6.9)与(21.1±6.9)分, t=-2.25, P=0.026]和高压力孕妇所占比例[23.7%(46/194)与34.0%(54/159), χ2=4.03, P=0.045]均显著低于非纯母乳喂养组。以是否纯母乳喂养为因变量, 将单因素分析中P<0.200(PSS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建立一个综合、简易、有效的复发风险预测评分表以评估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的ⅠA2~ⅡA2期患者1193例作为建模队列。2016年2~6月收治患者287例作为验证队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复发风险预测评分表。根据所建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界值(cut-off值)及评分大小将评分表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在验证队列中应用所建评分表,评判其可重复性。结果: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肿瘤直径≥4 cm(OR 3.061,95%CI 1.123~8.347),浸润深度≥1/2(OR 2.565,95%CI 1.233~5.333),淋巴结转移(OR 2.919,95%CI 1.610~5.294),除鳞癌、腺癌的其他组织学类型(OR 3.297,95%CI 1.023~10.634),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②纳入以上4个独立危险因素入子宫颈癌复发风险预测评分表,该评分表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749,95%CI 0.687~0.811),拟合优度一致性较高(χ~2=0.386,P0.05)。评分表分层情况为低危(0~16分)、中危(16~31分)、高危(31~43分),经χ~2检验三层之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10,P0.05)。③经验证评分表与建模队列ROC曲线的AU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6,P0.05),其拟合优度一致性较高(χ~2=3.038,P0.05),具有一定可重复性。结论:该研究构建的简易评分表可较准确预测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与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外倒转术(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及术后成功经阴道分娩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8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足月行ECV的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ECV成功及ECV成功后经阴道分娩的相关因素。结果:(1)共纳入219例足月孕妇行ECV,128例成功,成功率为58.4%。胎头可触及((印)OR(正) 12.607,95%CI 4.376~36.320)、有前羊水囊((印)OR(正) 5.829,95%CI 2.508~13.546)是ECV成功的保护性因素((印)P(正)<0.05)。联合使用“前滚翻”手法和“后空翻”手法是影响ECV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印)OR(正) 0.068,95%CI 0.027~0.170,(印)P(正)<0.05)。(2)ECV成功后头位阴道分娩104例,成功率为87.4%。从ECV成功到分娩的间隔天数是影响ECV成功后经阴道分娩方式的保护性因素((印)OR(正) 1.177,95%CI 1.057~1.310,(印)P(正)<0.05)。(3)ECV操作中并发症15例,分别为短暂性胎心率改变6例,短时宫缩8例,紧急剖宫产1例。结论:足月妊娠ECV可以显著减少因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胎头可触及、有前羊水囊有助于ECV成功;从ECV成功到分娩的相隔天数越长越有利于成功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引产的临床特点和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引产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临产分为成功组(引产临产者, 72例)和失败组(引产未临产者, 30例), 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征差异,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失败组双胎妊娠引产孕妇的产次、子宫颈Bishop评分显著低于成功组, 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占比、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和子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比例, 产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成功组(P均<0.05)。成功组孕妇人工破膜±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的比例为72.2%(52/72), 显著高于失败组(46.7%, 14/30;P=0.030)。成功组与失败组孕妇的分娩孕周, 严重产后出血、输血的发生率, 产后出血量、两胎儿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引产孕妇均无严重会阴裂伤、均未切除子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初产妇(OR=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HDP)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入住拉萨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且孕母诊断HDP的220例新生儿(孕母216例)作为高海拔组,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入住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且孕母诊断HDP的235例新生儿(孕母231例)作为低海拔组。分析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孕母HDP类型的差异, 以及引起高海拔地区子痫前期-子痫、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率高的危险因素, 比较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HDP对母婴结局的影响。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Pearson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海拔组孕母年龄以及高龄、初产、不规律产前检查、早发型子痫前期、子痫、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的比例均高于低海拔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海拔(OR=4....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的现状及其与计划分娩方式的关联。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的方法, 对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招募的1 56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娩恐惧量表——中文版分娩预期问卷A版评估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现状, 根据得分是否≥85分将孕妇分为非临床型分娩恐惧组[<85分, 包括轻度(≤37分)、中度(38~65分)、高度(66~84分)]与临床型分娩恐惧组(≥85分), 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或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采用二元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产前分娩恐惧相关因素及分娩恐惧与计划分娩方式的关联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轻、中、高度和临床型分娩恐惧的检出率分别为18.8%(294/1 560)、44.9%(700/1 560)、31.1%(485/1 560)和5.2%(81/1 560)。二元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亲友偏向于剖宫产(OR=3.45, 95%CI:1.29~9.22)、产前焦虑(OR=4.73, 95%CI:2.49~8.97)的孕妇发生临床型分娩恐惧的比例更高, 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龄≤34周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transfusion?syndrome, ?TTTS)早产儿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妊娠≤34周的TTTS孕妇共68例, 其中生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TTTS早产儿共106例(TTTS组)纳入回顾性分析。在同期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非TTTS双胎早产儿中选择与TTTS组早产儿孕母年龄相差2岁以内, 出生胎龄相差1周以内, 且无先天性畸形、未接受过宫内干预并资料完整者178例作为对照(非TTTS组)。总结胎龄≤34周TTTS早产儿预后, 比较不同宫内干预方式、受血儿与供血儿、轻度与重度TTTS早产儿以及TTTS与非TTTS双胎早产儿生后早期并发症及早产儿结局(生后存活≥28 d定义为存活, 存活<28 d定义为死亡)的差异, 分析影响胎龄≤34周TTTS早产儿存活的危险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妊娠≤34周TTTS孕妇68例, 双胎存活率为48.5%(33/68), 至少一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孕妇发生妊娠丢失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27例SLE孕妇,其中妊娠丢失75例,非妊娠丢失252例。经单因素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LASSO回归筛选,根据AUC指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最终模型,对模型区分度、校准度进行检验,通过Bootstrap算法内部验证,最终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变量:国际标准化比值(P=2.48×10-8)、SLEDAI-2K(P=1.16×10-4)、纤维蛋白原(P=0.001)、C3(P=0.009)。预测公式:Logit(P)=-1.654+1.061×国际标准化比值+0.941×SLEDAI-2K-0.677×纤维蛋白原-0.578×C3。模型的区分度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UC=0.868(95%CI为0.816~0.919),灵敏度为83.7%,特异度为77.3%。H-L检验结果P=0.327(χ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ammation index,SII)与早期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162例,根据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将162例患者分为转移组37例和未转移组125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NLR、PLR、SII的最佳截断值;运用卡方检验分析NLR、PLR、SII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与早期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早期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2.8%。单因素分析得出,盆腔淋巴结转移与NLR≥1.7、PLR≥126.6、SII...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对Ⅰb1~Ⅱa2期(FIGO 2009)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2007年12月~2017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接受初始治疗为根治性手术的510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R预测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最佳临界值。统计学比较PLNM阳性和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能影响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因素。结果:510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中,PLNM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10例和400例。根据ROC曲线,PLR预测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最佳临界值为167.1,其中PLR167.1者131例,PLR≤167.1者379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PLR是增加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指标(P=0.001)。结论:术前外周血PLR是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异常模式对孕妇分娩大于胎龄儿(LGA)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4日至2022年7月26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66 290例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OGTT结果。根据OGTT结果, 将孕妇分为8组, 血糖正常组(空腹、服糖后1 h、2 h血糖均正常, 共54 518例)、妊娠期糖尿病(GDM)0组(仅空腹血糖异常, 共1 430例)、GDM 1组(仅服糖后1 h血糖异常, 共2 150例)、GDM 2组(仅服糖后2 h血糖异常, 共3 736例)、GDM 0+1组(空腹、服糖后1 h血糖均异常, 共371例)、GDM 0+2组(空腹、服糖后2 h血糖均异常, 共280例)、GDM 1+2组(服糖后1 h、2 h血糖均异常, 共2 981例)、GDM 0+1+2组(空腹、服糖后1 h、2 h血糖均异常, 共82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OGTT异常模式对LGA的影响。此外, 将OGTT检测3个时间点的血糖测量指标进行组合, 并作为连续性变量应用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 以评估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孕妇临床特征和外周血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标探寻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组织型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孕周为28~36~(+6)周的PPROM孕妇204例,其中合并HCA者91例(研究组)、未合并HCA者113例(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临床特征(年龄、孕产次、早产史、文化程度、生活区域、体温、破膜孕周、破膜时间)、入院时血常规参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CRP)及妊娠结局等,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PROM合并HCA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其区分度,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膜孕周、母血CRP和NLR是PPROM合并HCA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概率公式:P=1/[1+exp(-6.086-0.077×CRP-0.214×NLR+0.227×破膜孕周)]。建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预测概率截断值为0.35时,敏感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1%和47.8%、55.38%和73.97%,准确率为62%。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χ~2=2.734,df=8,P=0.950)。结论破膜孕周、母血CRP和NLR是PPROM合并HCA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上述指标联合预测,有助于对PPROM合并HCA进行早期诊断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不良结局的产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分娩孕周24+0~27+6周,复苏后转入本院新生儿科积极救治的超早产儿共196例,按照是否存活和有无严重并发症分为不良结局组(n=154)和非不良结局组(n=42),比较两组孕妇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选取临界值,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超早产儿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肥胖、产前出血、双胎妊娠、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7分及新生儿血pH值<7.2与超早产儿的不良结局有关(P<0.05)。(2)ROC曲线分析,取约登指数最大时分娩孕周26.93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865 g作为临界值将其转为二分类变量。(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早产儿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双胎妊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